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包展厅解说词070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7805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包展厅解说词070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包展厅解说词070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包展厅解说词070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包展厅解说词070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包展厅解说词070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包展厅解说词0704.docx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包展厅解说词070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包展厅解说词0704.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包展厅解说词0704.docx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包展厅解说词0704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展厅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展厅

解说词

一、序厅

各位……

欢迎你们参观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烽火不息》展览。

在这里,你们将了解到50多年前发生在息烽这块土地上的那一段悲壮的历史。

1937年“七·七”事变引发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

在这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战大旗,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奋起抗日,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新的长城。

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实现独裁政治,强化法西斯统治,于1938年11月在贵州息烽设立了一座全国最大的关押、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秘密监狱——息烽集中营。

这里是国民党反动派设置的人间魔窟,是用来摧毁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革命意志的场所。

同时,也是铮铮铁骨的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们坚持真理、追求理想、奋起抗争的特殊战场。

他们在“中共狱中秘密支部”的坚强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用钢铁般的意志维护了革命者的尊严,保持了高贵的革命情操。

这是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殊死搏斗,这是高尚与卑贱、伟大与渺小的人格考验。

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们不愧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英雄诗篇,永远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

请参观一展厅。

二、〔一展厅〕第一部分息烽集中营

这个模型上标的抗战期间国民党反动派设立的三大集中营里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管理最严的息烽集中营。

一单元军统巢穴

“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

日寇大举进犯,大片国土沦陷。

国民党反动当局仍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导致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国民政府被迫内迁重庆。

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的抗战大业,经国共两党协议,把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然而,在这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国民党反动当局仍不忘坚持其法西斯统治。

为了保证即使重庆沦陷,仍能指挥全国特务机关,他们在息烽设立了相当完整的第二套军统特务组织机构。

当时全县人口才6万,县城人口不过两千的息烽,军统驻扎人数高达1.5万人,是县城人口的7倍。

息烽成了名符其实的军统第二巢穴,现已初步查明的驻息军统将官就有7个。

特务头子戴笠在息烽修建了公馆,经常来往于重庆、息烽之间。

这些图片上是当年军统驻息机构的遗址。

展柜里陈列的是当年驻息军统特务机关的物品,也是他们的罪证。

二单元军统集中营

息烽集中营设立在贵州息烽县城南6公里的阳朗坝,又被称为猫硐集中营。

1938年11月中旬设立,先后共关押1200多人,屠杀和折磨致死600多人,400多人下落不明,幸存者不足100人。

这样一个杀人魔窟对外挂牌却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内称“新监”。

在军统设立的三个秘密监狱中,重庆望龙门看守所被称为“小学”,白公馆看守所被称为“中学”,而这里则被称为“大学”。

凡是送到这里“上大学”的大多是“案情”重大的政治要犯。

息烽集中营的历史沿革要从30年代初说起。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大肆屠杀和逮捕中共党人,抓了一些关入设在南京的军政部陆军监狱内的“监中之监”,后来迁入南京新监。

抗战爆发,南京危急,蒋介石下令把南京新监关押人员迁武汉,后又转益阳。

1938年10月南迁贵州,11月中旬到达息烽,设立了息烽集中营。

息烽集中营占地80余亩,监房不称“监”而称为“斋”,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加上“特斋”共九个监号。

常年关押4至5百人,最多时达600多人。

这些是息烽集中营的部分被关押者名单。

这些是8个“斋房”及集中营设施的图片。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军统对集中营的武装警卫分三层。

第一层由30余名尉官以上人员组成的便衣特务队,称为内卫;第二层由巡察中队和宪兵中队共近百人负责,称为中卫;外卫则是特务二团控制方圆几公里范围。

真是戒备森严,鸟都飞不出去。

这是大特务沈醉和集中营幸存者李任夫、苏文玉、韩子栋等对集中营管理的回忆。

黄彤光回忆说:

“凡送到集中营的人必须把现款、首饰、书信等缴出……集中营内不准互通姓名,只准喊编号……如有违规,轻者长期监禁,重者叛死刑……”,足见其残酷。

1946年3月17日,戴笠因飞机失事,摔死在南京戴山。

不久军统局改为保密局,7月,息烽集中营撤销。

在杀一大批,放一小批后,转押重庆者仅存72人。

下面请看幸存者对集中营的控诉(电视短片)。

第二部分“改造”与抗争

一单元人间地狱

息烽集中营第一任主任是军统少将何子桢,此人以“屠夫”著称。

他采用的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监狱封闭式管理办法,“犯人”关在牢房中每人睡的通铺都用尺子量过,一尺三寸,连翻身都难。

牢房窗户用黑纸糊上,不透一丝光线。

牢内汗气,大小便气混杂,臭气熏天。

犯人长期不能理发洗澡,一个个蓬头垢面,惨不忍睹。

“犯人”每天放风10至20分钟,还得关在院中木笼内。

据韩子栋回忆说:

对一些案情重的犯人,放风时关在小木笼内,小木笼和人身体一般大,人站在里面被紧箍着。

有些站死在里面别人都不知道,因为死了在里面仍然是站着的。

由于牢内环境的恶劣,犯人生病得不到医治,天天有人死,有时一天死几个。

有些连蒋介石和戴笠认为应该留着的也被折磨死了。

这种情况连戴笠都觉得不能再继续下去,决定撤销何子桢,改派同乡周养浩接任息烽集中营主任。

在集中营内,“犯人”在肉体和精神上都遭到了百般的折磨。

毒打、上镣铐、坐老虎凳等是家常便饭。

据幸存者李任夫回忆,还有灌辣椒水、钻刺指甲、电刑以及开水烫、烙铁烙等最为残酷的毒刑。

在精神上的折磨也十分利害。

周养浩搞“狱政革新”并非仁慈,而是为达到其罪恶目的。

监狱当局常常把一些违纪的军统人员混同“犯人”关在一起,以刺探秘密。

这些人为了争取早日解禁,采取各种手段立功,“犯人”稍有言论不慎便招杀身之祸。

每间牢房门外挂着一只告密箱,就是用来鼓励“犯人”告密,既可交待自己的问题,也可揭发别人。

集中营在对“犯人”肉体和精神上进行折磨的同时,还实行残酷的屠杀。

特务杀人很随意,而且杀人的方式也很特别,一般不让“犯人”知道即将被杀。

如一个监号为“334”的被杀害时,警卫组的人对他说:

“你的案子清楚了,现在委派你去开阳当县长。

”然后派人送他往开阳方向走,当走到蔡家寨后山时,事先隐藏在那里的特务就开枪了。

特务枪毙人非常残忍,其内部称为“快板”和“慢板”。

“快板”就是一枪毙命;“慢板”是先开枪打断腿,然后再开枪打断手,以被害人的痛苦样子取乐,最后才枪击心脏毙命。

这些标语、题字、记录着那一段历史。

这些刑具和上刑手段;这些刑场、坟场遗址和猫硐内挖出的遇难者尸骨,见证了那一段血腥的历史。

与何子桢管理时期相比,周养浩的手段更隐蔽,更有欺骗性。

这是当年刑讯的场景复原,真令人触目惊心。

请随我到第二厅参观。

 

三、〔二展厅〕二单元:

1、宁死不屈

“压力钳不住正义的舌,淫威封不住自由人的口,当不平的怒火燃烧时,索性大吼!

”这是张露萍烈士在狱中日记写下的这几句话,表达了她和难友们的呼声。

面对敌人的残酷和伪善,狱中共产党人和难友们没有屈服。

共产党员陈策公开反抗敌人的“狱政革新”,拒绝出来参加劳动,被特务郑星槎毒打。

许晓轩见状挺身而出,怒斥郑星槎:

你不能这样毒打他!

我们都不干了,你把我们全枪毙了。

特务又要来打许晓轩,众难友放下手中活,站出来痛斥特务。

“中共狱中秘密支部”立即组织了全体“犯人”进行绝食斗争,要求惩罚打人的特务。

周养浩见事性闹大了,怕影响“狱政革新”的推行,只好站出来公开表示道歉,并当众打了特务郑星槎20军棍,事情才算了结。

这次在“狱中支部”领导下的斗争,在狱中被称为“陈策风波”。

(1)陈策,1938年6月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俘,被关在上饶集中营。

军统到上饶集中营“甄别”时,发现了他的党员身份,接管过来关入息烽集中营。

1949年被特务杀害。

这是陈策在集中营写给妹妹天缦的信。

这是陈策在狱中写的反抗诗《天快亮的行凶》。

(2)被誉为“血肉长城第一人”的黄显声,在息烽集中营常常对难友们说:

“咱们坐牢,也要虎入笼中威不倒,决不能灰心丧气。

咱们是不怕他们的,只能让他们怕咱们。

”黄显声是1936年8月经周恩来介绍入党的中共秘密党员,“西安事变”后参加营救张学良将军的工作,结果无效。

1938年准备启程前往延安,被叛徒张碧天告密而被捕。

他被捕前历任东北军骑兵第二师师长、五十三军军长,中将军衔。

由于何子祯、周养浩的军衔都低于黄显声,1939年黄显声转囚息烽集中营,何子祯、周养浩见他都有所畏惧。

黄显声是周恩来直接掌握组织关系的“特别党员”,他的党员身份虽然没有暴露,但他对狱中秘密党支部的工作却大力支持,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作用。

息烽集中营在搞“狱政革新”之初,党支部确定向狱方提出的“不打骂人、改善犯人伙食”等3项要求,就是通过黄显声向监狱当局提出来并获准的。

共产党员尚承文因顶撞生产组长郑星槎而遭打,在旁边的黄显声忍不可忍,把郑痛打了一顿。

郑星槎是军统分子,因违犯纪律被关押,在狱内受到周养浩的倚重而仗势欺人。

事情发生后,在一个星期一的“纪念周”会上,周养浩要黄显声上台当众认错赔罪。

黄显声阔步走上讲台,挺胸而立,一言不发,怒视着周养浩。

台下,几百双难友的眼睛与黄显声那不屈的怒火交织在一起,全场气氛紧张。

持续几分钟后,黄显声环视会场一周,迈步走下讲台,给了周养浩一个难看。

监狱推行“周室连坐法”里,要“犯人”填一份表,保证:

不逃跑、不违犯监规,如一人违犯全室连坐。

狱中共产党人陈策带头抵制,黄显声拿着表卡大闹监狱主任办公室,当着周养浩的面直言:

“我不填这种表,更不按什么手模印,你把我们长期关在牢房里好了!

”周养浩无可奈何,只好停止推行“同室连坐法”。

这些图片是黄显声留下的珍贵历史资料。

这些是黄显声使用过的遗物,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这是黄显声被杀害时的衣服,上面还有弹孔和血迹。

解放后,经中央人民政府安排,黄显声遗体送去北京安葬。

这是顾建平、黄彤光等难友在黄显声殉难处立的碑。

碑文由后来任香港大公报总编顾建平手书。

(3)几十年来,著名小说《红岩》风靡全球,脍炙人口,激励了我们共和国的几代人,铸造了爱党爱国的灵魂。

小说中那棵核桃树上刻的“先忧后乐”几个字,就是许云峰的原型许晓轩烈士被关押在息烽集中营时刻的,它已成为珍贵的文物。

许晓轩,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决心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民族解放事业。

在党内先后担任过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部长,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1940年4月被叛徒出卖被捕,1941年转押息烽集中营。

是“中共狱中秘密支部”的骨干,积极参与领导狱中斗争。

1949年11月27日被杀害。

这些图片是许晓轩工作和斗争的见证,这张在狱中写的字条“宁关不屈”,表达了许晓轩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决心。

临刑前,留下遗言:

“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这样。

希望组织上注意整党整风,清除非无产阶级意识,保持党的纯洁。

”烈士用鲜血换来的理性思考,对今天乃至后我们党的建设都有着非常珍贵的现实意义和较强的指导意义。

(4)1941年9月8日,军统头子戴笠受蒋介石密令逮捕了宋绮云,随后,宋绮云之妻徐林侠带着襁褓中的幼子宋振中被敌人诱捕入狱。

宋绮云一家3口分别由西安经重庆转到贵州息烽,之后,随着杨虎城将军的囚禁地的转移而转移。

这些是徐林侠狱中用过的东西。

宋振中是宋绮云烈士和徐林侠的小儿子,1940年3月15日出生在西安。

他出生时父亲在中条山第四集团军军中,所以给他取名振中。

1941年随父母入狱,整个童年在铁窗中渡过。

因狱中生活艰苦,严重营养不足,一个弱小的身躯上长着一个大脑袋,被难友们称为“小萝卜头”。

他一天天长大了,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开始明白世界上有好人和坏人之分。

他简单地理解到牢房外的(看守)是坏人,牢房内的(囚犯)是好人。

他经常听张(露萍)阿姨讲故事,他奇怪地向张阿姨为什么知道这么多故事,张阿姨告诉他是从书上读来的,将来他上了学,识了字,就会从书上读到许多故事。

于是他不断地向妈妈说他要上学读书。

可怜的孩子,他怎么知道虽然自己才10岁,可他已经是集中营上了花名册的“囚犯”。

最后,经爸爸的交涉,特务们才同意让罗世文作他的老师。

妈妈用一块旧布给他缝了一个小书包,爸爸给他订了几个小本子,他在牢中“上学了”。

这是他在牢中学写字的贴。

这是他学习画的小鹿和天鹅。

有一天他在窗边望着远方,问妈妈围墙那边是什么?

妈妈告诉他,外边很大很大,我们的家就在那边,很远很远的地方。

从此,他总想着什么时候能走出高墙,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家……

因他是个孩子,不受特务们注意,所以经常为“狱中支部”传递纸条或消息。

他不知道他实际己成为“狱中支部”的小小交通员。

1949年9月6日,被特务残忍地用匕首刺死,年仅9岁。

他是共和国年纪最小的烈士。

这是小萝卜头在狱中学画的图画。

2、烈火金刚:

(1)谭沈明烈士,重庆巴县人,中共党员,长期在重庆以店员、职员身份从事地下斗争。

1941年被判徒出卖被捕,随即转押息烽集中营。

1949年11月27日被杀害。

这些珍贵文物是谭沈明在狱中用外文写的日记。

(2)宣灏烈士,江苏省江阴县人,曾投身“12·9”爱国运动,参加赴京请愿。

1939年为寻求报国之路,被广告欺骗误入息烽特训班。

当他发现特训班是训练特务之后,拒绝参加训练,被关禁闭。

趁夜逃走打算投奔新四军,因不识路被抓回关入息烽集中营,1949年被杀害。

这些是宣灏在狱中抄写的海涅的诗歌。

(3)冯鸿珊、李仲达、陈河镇、石作圣四个烈士都是山东人,是抗战期间流亡到四川省绵阳县国立六中读书的几个青年学生。

1943年四人相约到重庆找同学,准备一块投奔解放区,不慎误入白公馆禁区,被以“间谍嫌疑”逮捕,随即送押息烽集中营。

冯鸿珊等虽然身陷囹圄,但他们仍撞景着胜利后对新中国的建设。

在狱中,冯鸿珊还写了一本关于租用铁路建设的设想纲要。

不幸的是他们壮志未酬,于1949年同时被杀害。

这是他们在狱中坚持读书的借书卡。

(4)王振华、哈尔滨人,在广西从事抗日宣传时结识黎洁霜,成为一对恋人。

1940年王振华在重庆被捕,黎洁霜奔走营救,结果双双入狱,1941年二人被送到息烽集中营关押。

1946年7月转重庆白公馆关押时,得到难友们声援,二人得以在狱中结为终身伴侣,并生下了小华、幼华两个儿子。

1949年11月27日,夫妻抱着两个幼小的孩子共赴刑场,一家四口被同时杀害。

这是王振华、黎洁霜一家遇难后遗体。

(5)尚承文,安徽省太平县人,后随家移居溧水县,1938年在重庆国民政府军令部二厅当机要收发。

因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把一些重要机密情报提供给中共南方局,被以“共党间谍”罪逮捕,关入息烽集中营。

1947年9月被特务用电刑杀害。

他倒下后,特务还怕他不死,又用铁镐猛挖遗体。

这些是尚承文在狱中写给父母的信。

四、〔三展厅〕三单元地狱脊梁

1、中共秘密支部

我现在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共狱中秘密支部”的情况。

1940年3月,罗世文、车耀先被转押到这里。

有多年地下斗争经验的他们敏锐地观察了解到,在集中营关押的犯人中大部分是公开或未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而且他们都是意志坚定的革命者。

因为凡叛变、变节的软骨头在当时都被释放或利用了,不会被送来“上大学”。

因此有必要成立一个党的秘密组织,领导狱中党员和团结难友,进行有效的对敌斗争。

经过一段时间的秘密商量和联络,在1941年底,以罗世文为支部书记、车耀先、韩子栋为支部委员的“秘密支部”在这特殊的战斗环境里诞生了。

支部成立后,首先制定了:

团结难友,要求改善生活待遇;争取阅读书报的权利;同叛徒作斗争,设法与党取得联系等内容的斗争纲领。

在对待周养浩的“狱政革新”问题上,支部认为出去劳动可以保持体力,以便将来有机会出狱后能更好的为党工作。

同时有机会和其它牢房的党员联络。

有利于开展支部的工作,所以统一了意见,坚持在参加劳动的同时采取有效的合法方式进行斗争。

同时巧妙地利用关系让一些没有暴露身份的党员,如车耀先、韩子栋、周科征等去当“全修养人”参加集中营的管理工作。

这样,对总部的斗争就更加有利了。

支部还用集中营每年的两次演出、创办的狱中刊物作为阵地,在这特殊的环境里宣传党的抗日主张。

在以后5年多的时间里,支部一直是集中营内领导党员、团结难友、坚持斗争的坚强核心。

在狱中支部的坚强领导下,狱中党员的革命意志日益坚定。

他们不断地分析多年来斗争的经验和教训。

针对许多同志被捕都是因为被党内出现的叛徒出卖这一沉痛教训,总结出了8条给党的建议:

1、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

2、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3、不要理想主义,即是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4、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到左。

5、切勿轻视敌人。

6、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7、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8、惩办叛徒、特务。

50多年前的这8条建议,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正确。

后来周养浩在《供词》中也不得不承认:

“我的狱政革新在狱中共产党的抵制下,收效甚微。

这是支部组织情况表。

(1)说到“狱中秘密支部”不得不首先向各位介绍两个著名烈士,那就是罗世文、车耀先。

罗世文,四川威远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7月转为中共党员,同时被党派去苏联学习。

1928年回国时,正是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期,我党斗争转入地下。

罗世文先后担任过中共川康特委书记、四川省委书记等要职。

统一战线确立后,党派他任十八集团军成都办事处负责人兼《新华日报》成都版负责人。

1940年3月,被大特务康泽等以“扇动抢米事件”为由遭逮捕,送押到息烽集中营。

1946年8月18日被敌人杀害。

这些是罗世文生平及斗争的历史见证。

这是罗世文临刑前写给党的最后一封信。

写在一本俄文书的封面,托难友后来带出来的。

(2)车耀先、四川大邑人,曾在川军当过团长。

192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川康特委军委委员等职。

长期在成都以开“努力餐”餐馆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斗争。

1940年3月和罗世文一道被捕,同时转押到息烽集中营。

1946年同时牺牲。

解放后,他们合葬在一处,周恩来总理亲笔为他们题写了碑文。

这些是车耀先烈士遗物。

这是车耀先在集中营里用当图书管理员的方便写的《自传》手稿。

(3)周养浩搞“狱政革新”,为了达到他所谓“攻心”的目的,创办了《复活月刊》和《养正周报》,从“修养人”中抽一些知识分子当编辑。

没有暴露党员身份的周科征、宋绮云、韩子栋等也被安排在编辑室当编辑。

他们巧妙地利用这块敌人提供的阵地,发动狱中党员写一些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和揭露社会黑暗的作品在上面发表。

张露萍烈士著名的诗《七月里的榴花》就发表在《复活月刊》上。

这些是罗世文、赵力耕等共产党员发表的文章。

四单元虎穴英华

1940年春节过后不久,军统发现一些高级机密屡屡泄漏,找不出原因。

一个偶然的电子管烧坏事故,加上叛徒安文元的招供,戴笠惊讶地发现在军统最高机要部门——军统电讯总台内竟然有7个中共党员,战斗在军统的心脏。

蒋介石闻讯大骂戴笠无能。

这就是当时震惊国民党高层的“军统电台案。

(1)关于“军统电台案,”首先得介绍一下著名革命烈士张露萍。

张露萍,1921年7月出生在四川省崇庆县。

1935年至1937年在成都蜀华中学和建国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是抗日宣传的活跃人物。

1937年经好友车崇英的父亲车耀先安排,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在陕北公学和抗大学习结业后,在延安文联工作。

1939年10月,受中组部和社会部派遣,告别了才新婚几个月的丈夫李清,回四川去做川军的统战工作。

她到重庆中共南方局报到时,正好南方局军事组在军统电讯总台发展了冯传庆、张蔚林等几个秘密党员,需要人去领导和做联络工作。

叶剑英决定派她去,给她改名为张露萍,让她以张蔚林妹妹的身份出现,并在牛角沱租了房子。

从此,她经常出入电讯总台,谁也不知道这个年轻人竟然是中共地下秘密支部负责人。

1940年3月,因张蔚林不慎烧坏一支真空管,被关禁闭。

他沉不住气从禁闭室逃出去到南方局报告,引起了特务注意,搜了他的住处,搜出了一些重要文件和七个党员的名单,一下子全暴露了。

她们先后被捕,除安文元叛变外,张露萍和其他6人在敌人严刑下坚贞不屈,1941年春被送到息烽集中营。

1945年7月14日,她和6名战友被杀害在息烽城南快活岭。

牺牲时年仅24岁。

张露萍的身世和经历很不一般。

在她短短的24年人生中,为了党的工作需要,竟然先后使用过余家英、余硕卿、余慧琳、黎琳、张露萍等五个名字。

由于她是带着张露萍的化名牺牲的,解放后被当成“国民党军统人员”,为此,叶剑英同志亲笔证明,为她平反。

1983年,中央追认张露萍为烈士。

请看再现张露萍等七烈士牺牲时英勇、壮烈场景的多媒体。

(2)张蔚林、冯传庆、赵力耕、杨氵光、王锡珍、陈国柱6人就是和张露萍一块战斗在敌人心脏的党员,他们公开身份是电讯总台工作人员,冯传庆还是报务主任。

他们经常用工作之便截取重要情报交张露萍转送给南方局,为我党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避免了我党一些损失。

1945年7月14日,他们同时牺牲在息烽快活岭,现在他们仍长眠在那里。

党和人民为他们修建了烈士陵园。

第三部份生死与共

一单元千古功臣

(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逼蒋抗日。

这一重大举措,为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

杨虎城,陕西蒲城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历任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等要职。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被背信弃义的蒋介石解除兵权,迫令出国考察。

他在欧州考察期间,国内全面抗战爆发。

他不顾友人劝阻,抗命归国,在南昌被蒋介石派军统特务囚禁,1938年被转押息烽集中营。

不久,戴笠视察时认为此地距公路太近,杨虎城的目标太大,不宜和其他政治犯关押一处,于是另行选址在距此处14公里的玄天洞关押。

在息烽,杨虎城和夫人谢葆贞、幼子杨拯中一关就是8年,直到1946年7月被转押重庆。

1949年9月6日,杨虎城一家被杀害在重庆戴公祠。

周恩来总理评价杨虎城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2)谢葆贞:

杨虎城将军夫人,西安人。

1927年在军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太和县妇女联合会主任等职。

她长期在杨虎城身边为党做统战工作。

在随杨虎城出国考察回来后从香港先期回到西安,闻讯杨虎城在南昌被扣,她主动带着幼子拯中直奔南昌去伴随杨虎城。

在以后的岁月里,她一直陪伴在杨虎城身边。

1947年2月9日,正值除夕之夜,她被特务注射毒针致死。

年仅36岁。

(3)杨拯中:

杨虎城将军幼子,1930年出生在太和县军中。

1938年1月随母亲去南昌看望父亲时被囚禁,以后一直随父母过着囚禁生活。

1949年9月6日和父亲一道被特务杀害。

(4)李英毅,张学良将军的副官,“西安事变”后随张学良送蒋介石去南京时被囚禁,一直守护在张学良身边。

1942年和张学良被囚禁在贵州开阳县刘衙乡。

因军统在“甄别”中认为他是中共党员,被转押息烽集中营。

1949年11月27日和黄显声将军一起被杀害在步云桥。

(5)张醒民是杨虎城的贴身侍卫。

杨虎城被囚禁后他主动护送谢葆贞去南昌照顾杨虎城被囚禁,后来随之南迁被关押在息烽集中营。

1949年11月24日被杀害。

6、阎继明、河北滦城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受党派遗在杨虎城身边工作,任中校副官。

1938年1月14日陪护谢葆贞去南昌时被捕。

后被关入息烽集中营。

1949年11月24日被杀害在重庆梅园路边。

二单元爱国志士

(1)前面我给大家介绍过,息烽集中营关押的除许多中共党员外,还有一些爱国人士。

其较为有名的有马寅初。

马寅初是我国著名的人口学家、经济学家、教育家。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异常艰难地浴血奋战之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却乘抗战之机大发国难财。

马寅初不顾人个安危,1940年他在重庆发表文章和演讲,痛斥以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借抗战之机大发国难财的祸国行为,被秘密逮捕,关押在息烽集中营。

马寅初在押期间,国民党在重庆的报纸上却发布新闻说:

“立法委员马寅初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