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科技创新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7778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科技创新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煤炭科技创新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煤炭科技创新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煤炭科技创新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煤炭科技创新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炭科技创新解读.docx

《煤炭科技创新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科技创新解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炭科技创新解读.docx

煤炭科技创新解读

 

煤炭科技创新解读

 

古交“煤资本”牵手“高科技”

古交市财源洗煤公司的老板天柱今后不再为积存的四五万吨煤矸石犯愁了——该公司引进国家“863”计划成果,与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合作成立古交市赛隆龙瓷科技发展,以煤矸石为原料,生产赛隆及其碳化硅复合材料,总投资1.2亿元,将于年试生产,7吨煤矸石可生产出一吨赛隆,售价4万元,投资回报十分可观。

眼下在古交,越来越多吃惯了资源饭的煤老板们看到了科技的曙光。

前不久,古交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发布暨对接会上,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国家科研院所的专家再次带来了110项科技项目,4家企业当场签署了合作意向。

“传统产业早饭已过,新兴产业午饭未到”,是现阶段市产业的总体特征,古交市表现尤为突出。

随着大矿时代来临,因矿而建、因煤而兴的古交,地方煤矿由120余座整合为25座,经济实力从市的数一数二回落至中游水平。

是饥不择食,还是另辟蹊径?

散落于民间的近百亿“煤资本”如何引导?

在古交市市长良会看来:

“实现转型跨越发展首先要选对路径,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跑,要抓住技术链条的高端,用科技引领产业转型,实现低碳、效益、可持续。

2010年下半年以来,古交市政府相继与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中国社科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亚太()国际环保能源科学协会、中国矿业大学、山地生态科技研究所签署了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备忘录;与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成立了中科院霞光工程古交产业基地,首批煤矸石生产高档瓷——赛隆、纳米聚晶金刚石、液态金属芯片散热器、泡沫彩釉玻璃等4个国外领先的高科技项目成功签约,并落户古交市科技园区。

随着新一批项目的引进,科技园区这片沉寂多年的土地如今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纳米聚晶金刚石项目占地20亩,厂房建设已完成。

该项目被列为省、市绿色转型重大项目,可年产4000万克拉聚晶金刚石,产值达2.8亿元。

——古交市银河镁业与台商合作的镁合金挤压制品生产线7000平方米厂房已建成,正在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主要生产镁合金手杖、轮椅等老年康复用品,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目前,园区10个落地项目投资总额为10亿元,其中煤老板投资的企业有5家,投资额为3.1亿元。

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实现产值26.4亿元、税收8亿元。

”园区管委会主任海旺充满信心地说。

以项目为载体,古交市正逐步探索出科技引领转型的深度合作模式,即:

政府搭台、专家引路、利益绑定——建立古交市科技转型发展项目库,市政府每年拿出10万元支持中科院霞光工程古交产业基地建设;每一个项目背后都有一个专家团队提供指导;研究人员在项目占有相应比例技术股份。

以科技为引领,从一枝独大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古交市产业发展打开了全新空间:

晋煤集团沁水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开发项目、古交市陆源鑫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兴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煤矸石发电项目、屯兰煤矿瓦斯发电项目、中广核风力发电风力发电项目等一批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的“大块头”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已深深扎根,有序推进,为把古交建设成为“一流的新型煤化工和能源新产业基地”提供了动力和支撑。

据悉,为使项目早日落地达产,古交市政府最近组建了“经济联络与接待办公室”,为企业提供“零距离”贴身服务、“零缺陷”个性服务和“零干扰”优质服务。

燃煤污染有望减少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哈工大揭牌

8日上午,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哈工大学府路校区新建成的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综合实验楼门前举行。

实验室揭牌,标志着省第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启动运行。

该实验室是燃煤污染物减排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按照燃煤发电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并开展成果转化;同时也是技术转移扩散和人才培养基地,国际合作的窗口,产业政策和行业相关标准的研究机构。

实验室将致力于强化燃煤发电产业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有利于突破我国煤电工业进一步发展所受到的缺乏燃煤污染物减排核心技术的严重制约,缓解我国环境压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2008年11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了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立项。

2010年4月23日,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综合实验楼的建设立项获得市政府批准。

目前,综合实验楼已顺利竣工,部分实验设备已运抵实验室。

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由教育部主管,将重点在低氮氧化物燃烧,低投资、低成本、资源化烟气脱硫,高性能、低成本除尘,燃煤污染物一体化(联合)脱除,燃煤污染物监控技术等5个方向上着力突破,同时研究燃煤污染物减排前瞻性技术。

煤层气加甲醇汽车"喝"上新能源燃料

在市晋祠路晨光加气站,一辆辆出租汽车排成长队等待加气,出租车司机朱师傳高兴地对记者讲述着车辆“油改气”后的好处。

他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

加一升气和一升油可跑同样的里程,而一升油的价格是7元多,一升气的价格只有3.6元,“每天可节省开支60多元,一年能省2万多元”。

晨光加气站的负责人说,加气站建成后,前来加气的车辆越来越多,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有时一天有2000余辆车次来加气。

晨光加气站为汽车加的是一种打压后的煤层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瓦斯”。

这种气体通过高新适应技术的开发利用,可成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应用到汽车上,就成为替代燃料的新能源动力。

不仅如此,在目前还有1万多辆甲醇汽车投入实际运营,其中、晋中和市等不少城市的公交车都在“喝”汽油和甲醇的混合燃料。

已有部分城市在国道两侧建成甲醇加注站。

目前,省已累计销售甲醇汽油60余万吨。

甲醇汽车正成为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一个新亮点。

“随着能源和环保压力的日益加大,以甲醇等替代燃料,以及电力、燃料电池等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已成为现代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这几年,煤层气汽车也在等市得到较大规模的试验应用。

”省新能源汽车领导小组成员降连葆告诉记者。

从实际出发,推广甲醇汽车示工程,示车数量的增扩采用新增和更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操作,以更新为主,实施的重点是市公交、城际客运、改装全甲醇出租车。

降连葆介绍说,甲醇的制作来源众多,并且成本较低。

煤层气汽车的发展则是近几年的事,主要是在进行研究开发和试验应用。

的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拥有约6.8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五分之一的煤层气储量,目前开发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开发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到2010年底,已拥有8000多辆各类煤层气汽车,市区出租车已全部改装成双燃料汽车,部分公交车、私家车也进行了改装。

为鼓励“油改气”,每辆社会车给予2000元的改装补助费,每辆公交、城际客运等大型客车给予1万元改装补助费。

从今年开始,将充分发挥煤层气高效节能、低污染的优势,建设煤层气新能源干线,以煤层气作为重型卡车等商用车的柴油能源替代品,打造以为基地、以为中心、连接7个省市的煤层气汽车运输网络。

到2015年,新增1000辆煤层气重卡,改装2000辆柴油重卡,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20万吨柴油,消耗3亿立方米煤层气。

省汽车行业协会的专家告诉记者,普通汽车改造成油气混用车和煤层气车只需要3000至6000元。

从汽车的购置、使用、动力的稳定性和兼容性、技术的成熟度、能源的洁净度和基础设施完善年限等方面来看,发展燃气汽车有相当大的优势。

对此,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投资与规划处有关人员表示:

“十二五”时期,将依托甲醇、煤层气等资源优势,围绕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全力争取国家对甲醇发动机、甲醇汽车的市场准入。

已经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了《甲醇汽油试点运行总体工作方案》,今后将加快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创新,推进甲醇发动机、甲醇燃料汽车、煤层气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已经和正在上马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有靖烨公司与一汽集团合资的年产10万台甲醇发动机项目,卓里集团年产1万辆电动汽车项目和年产2万辆电动甲壳虫汽车项目,吉利集团年产30万台甲醇轿车项目,长安重汽的煤层气自卸车项目等。

到2015年,将形成年产灵活燃料汽车20万辆、甲醇货车5万辆、甲醇公交车1万辆、煤层气重卡5000辆、城市电动汽车5000辆的生产能力。

同时,还将出台税收和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

“十二五”时期,已将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列入重点支持的装备制造业行列,5年后,的新能源汽车年销售收入要实现350亿元。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洪发科说,发展新能源产业对有着重要意义,一是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省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耗水平,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有助于省由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方向转变,由外延扩向涵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一枝独秀向多元发展转变,由单一煤电“基地”向立体能源“中心”转变,最终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

晋煤集团无煤柱开采取得成效

为了回收传统采矿方式中留设的保安煤柱,2010年8月中旬开始,晋煤集团通过引进并消化吸收同行业先进技术,在所属凤凰山矿154307工作面开展沿空留巷试验,截止6月30日,该实验工作面累计推进760余米,生产原煤40余万吨,留巷充填760余米,得初步成效,

据了解,沿空留巷工艺可大量减少了掘进量,使沿空巷道继续服务下一个工作面,为瓦斯抽放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从根本上解决采、掘、抽衔接紧问题。

晋煤集团沿空留巷实验共分两部分,一是建设地面充填材料厂,二是井下布置实验。

2010年5月30日地面充填材料厂建成,达生产条件。

2010年8月6日充填支架安装到位,并于8月13日开始生产。

154307沿空留巷综采工作面可采长度783.4米,工作面长176.4米,煤层平均厚度2.13米。

目前,该项目作为晋煤集团重点科研项目,通过成功实验,正在逐步向各大生产矿井普及推广。

省招远市推广“喷雾降尘”新技术

为有效遏制近年来非煤矿山企业矽肺病高发的态势,切实保护一线接尘职工的身体健康,招远市以黄金集团玲珑金矿成熟的综合防尘、降尘技术为平台,在全市非煤矿山企业推广“喷雾降尘”新技术。

“喷雾降尘”技术,主要包括单纯水喷头做成的水幕、风水联动喷头做成的水幕和自制风水喷头做出的降尘器等。

它的原理是用雾化的水气捕捉空气中细微的粉尘颗粒和有毒有害气体,从而达到降尘、除尘的目的。

目前,招远市已在全市26家非煤矿山推广使用了此项技术,极降低了作业现场的尘毒危害,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罕见高瓦斯隧道贯通

 6月29日,由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负责施工、被铁道部列为一级风险的六沾铁路复线乌蒙山1号隧道胜利贯通。

据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总经理助理兼六沾铁路复线指挥长久清介绍,乌蒙山1号隧道全长6451米,穿越梅花山主脉,有多处煤矿采空区,岩溶、暗河密布。

因其高瓦斯、高突泥、高涌水,被国隧道专家称为“地质博物馆”。

乌蒙山1号隧道穿越15条断层和2个向斜、1个背斜,部分地段水位很高,最大水压达3.8兆帕,日涌水量最高达21万立方米。

溶洞地段最大突泥量达5000立方米。

隧道穿越2个煤系地层,长800米,煤系地层瓦斯最大压力3.626兆帕,远大于0.74兆帕的瓦斯突出临界值,涌出量为每秒20.624立方米,只要有一丝明火,高瓦斯段隧道瞬间就会变成一个引燃导火索的“火药桶”。

为攻克罕见的高瓦斯风险等难关,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六沾铁路复线指挥部专门成立科技攻关中心,邀请20多位国隧道专家联合攻关,投入数千万元,为装碴、运输及照明、电力等设备穿上了“防爆外套”,对人员着装明令禁止穿化纤衣服。

同时,他们以科技为先导,先后创新了TRT6000型远距离超前探测法、短距离超前地质钻探法相结合的探测手段,技术人员还实行KJ-90瓦斯自动监控与人工监测相结合的监测方式,斩断了瓦斯爆炸的“引信”。

岩溶地貌的隧道突泥、涌水是一道“世界级难题”。

指挥部采取“隔空对决”战术,以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为基础,通过物探、钻探、洞探、地质素描等手段,获得前方地质信息,然后分类处理。

对高压富水充填型岩溶段,他们首先探明溶洞水量、水压等信息,然后设置迂回导坑、临时泄水洞等辅助施工措施。

开工建设4年来,他们先后通过了30处岩溶岩腔,并创造了月进尺220米的岩溶地质光面爆破施工新纪录。

指挥部总工程师叶宇说,乌蒙山1号隧道贯通点地处160米的破碎带上,这里也是高瓦斯地段,他们采用超前地质雷达预报、超前钻探、瓦斯监测等先进科技手段,终于使隧道安全顺利贯通。

西山煤电股份公司连获三奖

●6月12日,在省市召开的“第十届中国上市公司百强高峰论坛暨颁奖典礼”上,西山煤电股份公司入选“2010年度CBT100”(2010年度全国上市公司百强),排名第67位。

西山煤电股份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金智新荣获“中国功勋企业家”称号。

●6月22日,在福田香格里拉酒店召开的“2011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价值管理论坛暨第四届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颁奖典礼”上,西山煤电股份公司荣获“2011中国主板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50强)”称号。

●6月25日,在国际俱乐部酒店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暨金牛奖颁奖典礼”上,西山煤电股份公司获得“2010年度金牛上市公司百强”称号。

中煤公司冻结钻孔施工堵漏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

日前,中煤集团所属公司申报的“冻结钻孔施工堵漏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该发明专利采用双液化学浆置换冻结孔原浆液的方法进行堵漏,工艺简单,且固结强度高,抗渗透性能好,填补了我国在双液化学浆冻结造孔施工中的空白,解决了孔泥浆漏失难题,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广作用与创新价值。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与残留煤炭资源利用的思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成为我国以煤炭、冶金矿产、化工等为代表的能源基地,特别是煤炭能源,为国家建设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

的煤炭不仅关系到本省的产业和经济发展,涉及到社会和民生问题,同时还与全国的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息息相关。

多年来,省煤炭大规模开采或程度不同的无章开采之后,遗留下的残留煤、边角煤、薄煤难采层,这些视乎废弃的煤田被压覆在地下,加上采空区的难以治理,从而形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影响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影响了全省煤炭工业的科学发展。

笔者参阅煤炭行业相关资料、分析和研究认为,应当认真思考压覆煤炭资源(残留煤、边角煤、薄煤难采层)的回收利用问题。

在煤炭整合中提出,为了推广煤炭企业清洁生产,实现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循环模式的普及目标,必须把培育生态型煤炭企业作为循环经济的基础工程,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为主要目标,努力构建全新的循环型企业体系。

而残留煤炭、边角煤田、薄煤层等压履煤炭资源的回收利用问题。

更是应当考虑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煤炭开采由规模开采转向清洁开采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残留煤炭、边角煤田的产生

煤炭资源的开采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开采历史长,二是开采强度大。

按现有生产、在建矿井已占用储量与已查证煤炭储量相比,省煤炭资源的开采强度达到23.3%,与陕、蒙两省区相比,分别高出14.3个百分点、14.7个百分点。

2000年至2004年,仅全省重点煤矿已有17个老矿井关闭破产,减少生产能力1600万吨。

随着开采强度的进一步加大,矿井衰竭程度更甚,预计2005年至2020年的16年间,仅5大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将有32处矿井面临资源枯竭,将每年衰减生产能力5400万吨,需要新安置转产工人102650人;预计到2020年,全省地方国有煤矿将有近1/3的矿井因资源枯竭而闭坑,将减少能力2000多万吨;乡镇煤矿近一半矿井因资源枯竭而闭坑,将减少能力近1亿吨。

因此,加快接续替代产业和非煤产业发展,迫在眉睫。

煤炭开采由规模开采转向清洁开采利用的同时应当限制、限量,有序、有节开采,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残留煤炭、边角煤田的产生。

二、煤炭资源浪费严重,后续接替困难

目前煤炭2660.46亿吨剩余保有量中,按30%的平均资源回采率,实际可采量仅有558.8亿吨,以2000年4亿吨/年的开采能力计算可供开采的年限仅为139.6年。

而落后的开采方式又严重浪费了资源,目前全省煤矿资源回采率,国有煤矿仅有55%,乡镇矿仅为15%-20%,采1吨煤约损失资源量为6.6吨。

按此推算,1980年-2004年,全省乡镇煤矿在扣除规合理的损失储量后,资源浪费量达200亿吨。

其次,煤的共伴生资源的浪费严重。

煤层中与煤共伴生的各种矿产资源有煤层气、铝土矿、高岭土、耐火黏土、铁矾土、瓷黏土及稀有元素镓、锗等伴生矿产资源,远景潜在价值达10万亿元。

但目前尚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如各煤矿煤层气一般作为废气排放掉,高岭土,即煤矸石就地堆放,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

此外,能源年消费总量达2.01亿吨标准煤,加工转化耗煤1.35亿吨标准煤,占全国比重的15.7%;终端能源消费为6613.84万吨标准煤/年,占全国终端消耗的5.08%。

目前人均产能为全国的7.33倍,人均耗能为全国的5.3倍,人均生活能耗为全国的1.49倍。

三、煤炭资源40年的开采历史表明,必须下工夫解决制约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在长期的粗放经营方式下,作为我国第一能源的煤炭业,特别是煤炭大省省,已经不堪重负。

近10多年来省煤炭资源经过的大规模开采,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已成为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一是矿区土地塌陷、地表扰动、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

目前全省采空区面积已达5000平方公里,引起严重地质灾害的区域2940平方公里以上,波及1900个自然村,涉及上百万人口。

二是矿区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每年因煤矿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面积高达1200多平方公里。

三是煤炭开采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每年新增煤矸石在5000万吨以上,堆存总量达到11.4亿吨,自燃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进入大气层,经雨淋渗透到水系,污染了地下水资源,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在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省仍然存在煤炭回采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

2004年省小型及以下矿井产量2.1亿吨,占该省煤炭产量的42.3%;由于这些煤矿基本采用房柱式等落后的采煤方法和工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资源回收率只有15%左右,不足国有大矿的1/3,煤炭资源浪费十分惊人。

国有大矿也存在丢弃薄煤层和在开采特厚煤层时造成厚度损失,普遍达不到设计规和技术政策规定的资源回收标准。

资源型城市由于以单一的资源产业为主导,而这些资源又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资源的不断开采,资源会越来越少,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加上市场需求多变等原因,资源型企业的生产就会十分艰难。

多年来一直以开采煤炭为主要经济支柱,现在煤炭面临枯竭,老企业发展明显缓慢,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我国、、等煤矿城市都是因为资源枯竭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稳定问题,教训十分深刻。

四、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应用对压覆煤炭资源的回收利用价值

我国能源需求主要依靠本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开始进入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的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就是这一转变最生动的写照。

早在1979年的世界煤炭远景会议上,联合国就已明确提出,实施煤炭地下气化开采,是解决传统的煤炭开采利用所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煤炭气化技术方面,我国也制定了发展规划、纲要等,而且是世界上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较早的国家之一。

1、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类型

煤炭地下气化是在地下气化炉的条件下进行的,该技术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巷道式地下气化炉技术。

就是在开采或废弃的煤矿井中建地下气化炉,以人工掘进的方式在煤层中建立气化巷道,并在进气孔底部巷道筑一道密闭墙(促使定向燃烧煤层),然后便可将密闭墙前面的煤炭点燃气化。

此种方式中的单套地下气化炉由气化通道进气孔、辅助孔和出气孔组成,气化通道在同一煤层连通各孔,但由于受煤层地应力和温度制约,因此人工竖井部分深度有限。

二是钻井式地下气化炉技术。

即采用常规的油气钻井技术,钻一口普通的长裸眼水平井,与另外的两口直井在同一煤层连通。

单套地下气化炉仍由气化通道、进气孔、辅助孔和出气孔等组成。

施工时,先将进气孔底部的气化穴中的煤炭点燃,鼓入气化剂,连续使煤炭气化,同时由辅助孔鼓入氢气,气化通道会形成氧化带、还原带和干馏干燥带。

国外大多采取此种技术。

辽河油田在2005年成功建成了我国首座钻井式地下气化炉。

这种煤炭气化方式,很好地发挥了石油企业的钻井技术优势,免去了巷道式建地下气化炉的条件限制。

但因钻井井径受限,制约了单套炉的气化规模,有待进行单套炉多进气孔、多气化通道、多出气孔、大井眼钻进和扩眼完井等技术攻关。

2、挖掘剩余资源的新途径

据统计,1953年-1989年我国有报废矿井297处,1990年至今有244处报废,报废资源量到2002年底已超过300亿吨,一般为井工开采(由工人下入井进行资源开采,与露天开采相对应,井工可采煤炭量仅占煤炭资源储量的11.43%)遗留的煤柱、薄煤层、劣质煤层、高瓦斯煤层等,丰富的深层煤炭资源和浅海地区的煤炭资源也未被开发利用。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发展应用,为这些资源的有效动用提供了途径。

目前、、、等地都在引入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以使剩余的煤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有关专家介绍,煤炭地下气化技术避免了传统煤炭开采方式对大气带来的污染。

地下燃烧产生的高温能使瓦斯气和煤焦油发生剧烈膨胀而被挥发采出。

尤其是高温能使褐煤的物性变好,使煤层气被解析,易于产出,其中的灰分留存于地下,还可以减少开采后期地层坍塌的危险。

煤炭地下气化开采还有见效快的特点。

点燃后,只需注入气化剂便可连续生产。

气化剂由空气、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组成。

氧气和氢气可由粗煤气分离获得,水蒸气可由产出的高温粗煤气经降温处理制取,总体工艺具有明显的循环经济特色。

3、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方式

煤炭地下气化开采产业的综合性较强,不仅能够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和开发动用程度,符合节约型的产业发展原则,而且有利于就近建立综合性的产业群。

降温处理后的粗煤气,经过净化可用来发电或向产业群以及附近城市集中供热,尤其是可以利用余热,发展附近农村的温室绿色农作物产业,还可以从中提取氢气和氧气,除用作气化剂外,氢气还是城市清洁能源。

粗煤气净化过程中,还可以获得焦油、硫产品、酸产品和苯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粗煤气净化过程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可以制成液氮,在油气钻井和增产措施中具有重要用途。

目前国油气田开发中对液氮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大。

净化后的煤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取甲醇,进而制取甲脂和聚甲醛等,或者作为制取合成氨、二甲醚等的原料。

总之,煤炭地下气化开采的产业综合性越强,开采成本下降越明显,获取的综合效益就越大。

煤炭地下气化开采产业规模可大可小,可独立经营,更利于大产业经营,投资少,投资回收期短,投资回报率高。

五、省开展煤炭地下气化应用的条件已经成熟

煤炭地下气化项目在省一直是空白,针对我省不同煤种、地域和大量压覆、残留煤田的实际,有选择的开展煤炭地下气化工业试验,对于有效解决压覆资源、残留资源,推进煤炭产业向煤炭清洁能源工业转化,实现绿色转型、低碳运营的目标,特别是对于我省实现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具有深远的意义。

笔者有幸参与了对的小窑破坏煤田、残留煤区、劣质煤田、深部煤田等进行了调研。

小窑破坏煤田、残留煤区或劣质煤田较为普遍,如果选择和应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将为的残留煤田的开采找到一条清洁、环保的新技术、新方法,将为的十二五节能减排,实现转型发展,气化,低碳生活,大力提高城市工业链系统能效发挥积极的作用。

我们以一个残留约200万-300万的煤矿为例,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可始气化总规模达到410万NM3,按总共三期计算:

一期规模为10万Nm3/d,其中5万Nm3/d为民用燃气,5万Nm3/d为工业燃气;二期、三期规模分别为100万Nm3/d和300万Nm3/d。

项目所产煤气可经变换合成后直接输送至多家大型焦化厂、工业园区、民用煤气管网等,工业燃气和居民生活均可使用。

这样,既有效解决了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