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主观题综合训练化学实验探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7728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主观题综合训练化学实验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主观题综合训练化学实验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主观题综合训练化学实验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主观题综合训练化学实验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主观题综合训练化学实验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主观题综合训练化学实验探究.docx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主观题综合训练化学实验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主观题综合训练化学实验探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主观题综合训练化学实验探究.docx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主观题综合训练化学实验探究

化学实验探究综合训练

1.(17分)(2013·湛江二模)为了探究SO2与Na2O2的反应是否类似于CO2,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移开棉花,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C试管口,未见木条复燃。

甲同学因此认为SO2与Na2O2的反应不同于CO2。

请按甲同学的观点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同学认为无论反应原理如何,最终都有O2产生。

乙同学的理由是 。

按照乙同学的观点,该装置需作的改进是            。

(3)假设Na2O2完全反应,反应后B装置中固体生成物可能是

①Na2SO3;②Na2SO4;③Na2SO3和Na2SO4。

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完成下表。

限选试剂:

2mol·L-1HCl,1mol·L-1HNO3,1mol·L-1BaCl2,1mol·L-1Ba(NO3)2,0.01mol·L-1酸性KMnO4溶液。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

取B中的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取少量待测液分别置于Ⅰ、Ⅱ试管中

固体完全溶解

步骤2:

往Ⅰ试管中加入 ,再滴加     

          ,则证明生成物中含Na2SO4

步骤3:

往Ⅱ试管中加入     

若 ,则说明生成物中有Na2SO3;若         ,则说明生成物中没有Na2SO3

(4)①生成物中亚硫酸钠含量的测定:

取ag生成物配制成100mL溶液,取10.00mL该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0.0100mol·L-1碘水进行滴定,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碘水20.00mL。

②计算:

生成物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

2.(17分)(2013·肇庆一模)利用Y形管与其他仪器组合可以进行许多实验(固定装置略)。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1)实验目的:

验证SO2的氧化性。

将胶头滴管中浓硫酸分别滴入Y形管的两个支管中,所产生的两种气体相遇发生反应:

SO2+2H2S

3S↓+2H2O,则在支管交叉处实验现象为     ,硫化亚铁处加水的目的是 。

(2)实验目的:

探究SO2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的条件。

SO2通入BaCl2溶液并不产生沉淀,再通入另一种气体后就产生了白色沉淀。

常温下,若由右侧Y形管产生另一种气体,则在其右侧Y形管应放置的药品是     和     ,导气管A的作用是 。

(3)实验目的:

铁镁合金中铁含量的测定。

①读取量气管中数据时,若发现水准管中的液面高于量气管中液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②若称得铁镁合金的质量为0.080g,量气管中初读数为1.00mL,末读数为45.80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则合金中铁的百分含量为    (精确到0.01%)。

3.(17分)(2013·惠州三调)碘酸钾(KIO3)晶体是我国规定的食盐加碘剂。

它通常是以碘为原料与过量KOH溶液通过下列反应制得:

3I2+6KOH

5KI+KIO3+3H2O,再将KI和KIO3的混合溶液电解,将其中的I-转化为I

装置如右下图。

1.惰性电极  2.直流电源

3.离子交换膜 4.冷却水

(1)在反应3I2+6KOH

5KI+KIO3+3H2O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电解前,将KI和KIO3混合溶液加入阳极区,将氢氧化钾溶液加入阴极区,电解槽用水冷却。

电解时,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阴极上得到的气体产物为       。

(3)某同学查资料获知:

KIO3在酸性介质中与碘化物作用生成单质碘,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为确定电解是否完成,需检验阳极区电解液中是否含有I-,该同学选用淀粉溶液和稀硫酸进行实验,其他仪器及用品自选,请完成其方案。

实验操作:

 。

现象及结论:

 。

(4)电解完毕,从电解液中得到KIO3晶体的过程如下:

步骤①的操作名称      ,步骤④中洗涤晶体的目的       。

4.(17分)(2013·茂名二模)草酸亚铁(FeC2O4·2H2O)用作分析试剂及显影剂和新型电池材料磷酸亚铁锂的生产。

已知:

CO能与氯化钯(PdCl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钯粉。

回答下列问题:

Ⅰ.兴趣小组对草酸亚铁的分解产物进行实验和探究。

(1)将气体产物依次通过:

A.澄清石灰水、B.氯化钯,观察到A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B中出现黑色物质,上述现象说明气体产物中有 。

               

(2)探究分解得到的固体产物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①提出假设。

假设1:

    ;假设2:

FeO;假设3:

FeO和Fe混合物。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假设3。

限选试剂:

1.0mol·L-1盐酸、3%H2O2、0.1mol·L-1CuSO4、20%KSCN、蒸馏水。

实验步骤

现象与结论

步骤1: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产物,再加入足量       ,充分振荡

若溶液颜色明显改变,且有    生成,则证明有铁单质存在

步骤2:

将步骤1中得到的浊液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至洗涤液呈无色

步骤3:

取步骤2中得到的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牋

Ⅱ.某草酸亚铁样品中含有少量草酸。

现用滴定法测定该样品中FeC2O4的含量。

滴定反应为5Fe2++5C2

+3Mn

+24H+

5Fe3++10CO2↑+3Mn2++12H2O。

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①将准确称量的0.20g草酸亚铁样品置于250mL锥形瓶内,加入适量2mol·L-1H2SO4溶液,使样品溶解,加热至70℃左右,立即用浓度为0.02000mol·L-1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内液面读数为V1mL。

②向上述滴定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的Zn粉和过量的2mol·L-1H2SO4溶液,煮沸58min,用KSCN溶液在点滴板上检验点滴液,直至溶液不立刻变红。

将滤液过滤至另一个锥形瓶中,继续用0.02000mol·L-1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内液面读数为V2mL。

③重复以上实验12次。

若某小组的一次测定数据记录如下:

V1=18.90mL,V2=6.20mL。

根据数据计算0.20g样品中:

n(Fe2+)=    ;n(C2

)=    ;FeC2O4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01%)。

5.(17分)(2013·番禺模拟)硫代硫酸钠可用作照相业的定影剂、电镀业的还原剂、净水工程的净水剂。

已知硫代硫酸盐的某些性质如下:

(1)S2

能被I2氧化为S4

;

(2)酸性条件下S2

迅速分解为S和SO2。

Ⅰ.市售硫代硫酸钠试剂中常含有硫酸根杂质,设计一个实验检验之。

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

步骤1:

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无氧蒸馏水中

步骤2:

步骤3:

Ⅱ.利用K2Cr2O7标准溶液可以定量测定市售硫代硫酸钠试剂的纯度。

测定步骤如下:

①溶液配制:

称取1.3000g硫代硫酸钠试样,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溶解后,加入少量碳酸钠固体,定容至100mL,避光放置7天。

②滴定:

取10.00mL浓度为0.01000mol·L-1K2Cr2O7标准溶液,加入硫酸酸化后再加过量KI溶液(发生反应:

Cr2

+I-

I2+Cr3+)。

然后加入某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至终点(发生的反应为2S2

+I2

S4

+2I-)。

记录硫代硫酸钠溶液的用量,平行滴定3次。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2)完成并配平步骤②中给出的反应方程式:

             。

(3)本滴定实验要在      (填“强酸性”、“近中性”或“强碱性”)溶液中进行。

(4)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应选用         。

(5)若Na2S2O3溶液的平均用量为12.00mL,请计算样品的纯度(Na2S2O3·5H2O的摩尔质量为248g·mol-1,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17分)(2013·潮州模拟)1-乙氧基萘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熔点为5.5℃,沸点为267℃。

1-萘酚(性质与苯酚相似)的熔点为96℃,沸点为278℃,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醇的沸点为78.5℃。

1-乙氧基萘常用作香料,也可合成其他香料。

实验室制备1-乙氧基萘的过程如下:

+C2H5OH

+H2O

1-萘酚         1-乙氧基萘   

图1

(1)将72g1-萘酚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加入5mL浓硫酸混合。

将混合液置于如图1所示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

实验中使用过量乙醇的原因是        。

烧瓶上连接长直玻璃管的主要作用是              。

(2)反应结束,将烧瓶中的液体倒入冷水中,经处理得到有机层。

为提纯产物有以下四步操作:

①蒸馏;②水洗并分液;③用10%的NaOH溶液碱洗并分液;④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并过滤。

正确的顺序是    (填字母)。

                            

A.③②④①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

(3)实验测得1-乙氧基萘的产量与反应时间、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时间延长、温度升高,1-乙氧基萘的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

(4)某同学推测经提纯的产品可能还含有1-萘酚、乙醇、硫酸和水等杂质,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检验,请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用金属钠检验1-乙氧基萘是否纯净

取少量经提纯的产品于试管A中,加入金属钠

若    ,则产品纯净;若    ,则产品不纯

②检验经提纯的产品是否含有1-萘酚

 

若      ,则含有1-萘酚;若      ,则不含1-萘酚

图2

7.(17分)(2012·韶关二模)实验室由含铁废铜为原料生产胆矾(CuSO4·5H2O)和石膏(CaSO4·2H2O)的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相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见右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40

60

80

100

石膏

0.32

0.26

0.15

0.11

0.07

胆矾

32

44.6

61.8

83.8

114

(1)红褐色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在进行操作Ⅰ时的最佳温度是    ℃。

(3)从溶液中分离出产品Ⅱ的操作Ⅱ应为    、过滤、   、干燥。

(4)取样检验步骤中检验的是Fe3+,检验Fe3+最灵敏的试剂是大家熟知的KSCN,可以检验痕量Fe3+。

还可用KI来检验:

2Fe3++2I-

2Fe2++I2,有资料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可逆反应。

Fe3+与I-反应后的溶液显深红色,它是I2溶于KI溶液的颜色。

为探究该深红色溶液中是否含Fe3+,进而证明这是否是一个可逆反应,试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及以下试剂设计方案并填写下表。

限选试剂:

0.1mol·L-1FeCl3、KI、KSCN、NaOH、H2SO4、KMnO4溶液,CCl4,蒸馏水。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FeCl3溶液和

(填“少量”或“过量”)的KI溶液

深红色如期出现

将试管中的混合溶液转移至

(填仪器名称)中,倒入一定量的牋

8.(17分)(2013·广州华师附中模拟)“结晶玫瑰”具有强烈的玫瑰香气,是一种很好的定香剂。

其化学名称为“乙酸三氯甲基苯甲酯”,通常用三氯甲基苯基甲醇和醋酸酐为原料制备:

+(CH3CO)2O

+CH3COOH

已知:

三氯甲基苯基甲醇

相对分子质量:

225.5,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

醋酸酐

无色液体,溶于水形成乙酸,溶于乙醇

结晶玫瑰

相对分子质量:

267.5,白色至微黄色晶体,熔点:

88℃,不溶于水,溶于乙醇,70℃时在乙醇中溶解度为ag

醋酸

无色的吸湿性液体,易溶于水、乙醇

操作步骤如下:

粗产品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加料时,应先加入三氯甲基苯基甲醇和醋酸酐,然后慢慢加入浓硫酸并    。

待混合均匀后,最适宜的加热方式为    (填“水浴加热”或“油浴加热”)。

(2)粗产品的成分是结晶玫瑰与少量        的混合物,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提纯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推测正确。

请完成表中内容。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将粗产品溶解在    中,按粗产品、溶剂的质量比为1∶    混合,用水浴加热到70℃回流溶剂使粗产品充分溶解

得到无色溶液

将步骤1所得溶液

干燥步骤2所得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是结晶玫瑰

(3)某同学欲在重结晶时获得较大的晶体,查阅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不稳定区出现大量微小晶核,产生较多颗粒的小晶体

·亚稳过饱和区,加入晶种,晶体生长

·稳定区晶体不可能生长

由信息可知,从高温浓溶液中获得较大晶体的操作为 。

(4)22.55g三氯甲基苯基甲醇与足量乙酸酐充分反应得到结晶玫瑰22.74g,则产率是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化学实验探究综合训练

1.

(1)SO2+Na2O2

Na2SO4(2分)

(2)A中生成的SO2气体中含有水蒸气(2分) 在A和B之间连接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2分)

(3)

步骤2:

往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1mol·L-1盐酸(1分),再滴加1mol·L-1BaCl2溶液(1分)

有白色沉淀生成(1分),则证明生成物中含Na2SO4

步骤3:

往Ⅱ试管中加入23滴0.01mol·L-1酸性KMnO4溶液,振荡(1分)

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1分),则说明生成物中有Na2SO3;若KMnO4溶液紫红色不褪去(1分),则说明生成物中没有Na2SO3

(4)①溶液出现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去(2分)

×100%(3分)

解析 

(1)SO2具有还原性,被Na2O2氧化为Na2SO4。

(2)为防止Na2O2与水蒸气反应影响实验结果,该装置需要改进的是在A和B之间连接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3)检验S

的方法为先加入足量的1mol·L-1盐酸,再滴加1mol·L-1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检验S

的方法为加入23滴0.01mol·L-1酸性KMnO4溶液,振荡,溶液褪色。

(4)滴定终点为碘水过量一滴后的颜色,故现象为溶液出现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去。

Na2SO3的质量分数=

×100%=

×100%。

2.

(1)管壁内有淡黄色固体生成(2分) 稀释浓硫酸,防止硫化氢被氧化(2分)

(2)浓氨水(2分) 生石灰(或碱石灰、固体NaOH)(2分) 保持集气瓶内外气压平衡,以便左右两边产生的气体顺利导入(3分)

(3)①放低(或移动)水准管位置,使水准管、量气管内液面相平(2分) ②70.00%(4分)

3.

(1)5∶1(2分)

(2)I-+6OH--6e-

I

+3H2O(2分) H2(2分)

(3)I

+5I-+6H+

3I2+3H2O(2分)

取少量阳极区电解液于试管中,加稀硫酸酸化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观察是否变蓝(3分) 如果不变蓝,说明没有I-(如果变蓝,说明有I-)(2分)

(4)蒸发浓缩(2分) 洗去吸附在碘酸钾晶体表面的氢氧化钾等杂质(2分)

4.Ⅰ.

(1)CO2、CO(2分) 

(2)①Fe(1分)

实验步骤

现象与结论

步骤1:

0.1mol·L-1CuSO4(2分)

暗红色固体(2分)

步骤3:

过量1.0mol·L-1盐酸,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适量H2O2,充分振荡后滴加KSCN(2分)

若溶液呈血红色,则证明有FeO(2分)

Ⅱ.n(Fe2+)=0.0006200mol(2分)

n(C2

)=0.0006350mol(2分)

44.64%(2分)

5.Ⅰ.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

固体完全溶解得无色澄清溶液(1分)

加入过量盐酸(1分)

有浅黄色浑浊出现、有刺激性气体产生(1分)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1分)

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硫酸根(1分)

Ⅱ.

(1)烧杯、100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2分)

(2)Cr2

+14H++6I-

3I2+2Cr3++7H2O(2分)

(3)近中性(2分) (4)淀粉(2分)

(5)由Cr2

3I26S2

c(S2

)·V(S2

)=6c(Cr2

)·V(Cr2

c(S2

)=

mol·L-1=0.05000mol·L-1

m(Na2S2O3·5H2O)=n(Na2S2O3·5H2O)×M(Na2S2O3·5H2O)=0.05000mol·L-1×0.100L×248g·mol-1=1.24g

样品的纯度为

×100%=95%(4分)

6.

(1)提高1-萘酚的转化率(或作溶剂)(2分) 冷凝回流,提高原料乙醇的利用率(2分)

(2)A(3分)

(3)1-萘酚被氧化(2分) 温度高乙醇大量挥发(或温度高发生副反应)(2分)

(4)①无气泡(1分) 有气泡产生(1分)

②取少量实验所得产品于试管中,加入12滴FeCl3溶液(2分)

显紫色(1分) 不显紫色(1分)

7.

(1)Fe(OH)3(2分) 

(2)100(1分) (3)冷却结晶(1分) 洗涤(1分)

(4)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过量(2分)

分液漏斗(2分) CCl4,塞住活塞,充分振荡(萃取),静置(2分)

液体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紫红色(2分)

打开活塞,先放出下层液体,再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水层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2分)

出现血红色,则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Fe3+,进而证明该反应可逆;反之则不含Fe3+,进而证明该反应不可逆(2分)

8.

(1)搅拌(1分) 油浴加热(1分) 

(2)三氯甲基苯基甲醇(1分)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无水乙醇(2分)

(2分)

续表

冷却结晶,抽滤(2分)

加热使其熔化,测其熔点(2分)

白色晶体在88℃左右完全熔化(2分)

(3)加入晶种,缓慢降温(2分) (4)85%(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