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复习资料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7727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复习资料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复习资料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复习资料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复习资料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复习资料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复习资料6.docx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复习资料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复习资料6.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复习资料6.docx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复习资料6

第六部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介

1、体育与健康课程与体育教学大纲的区别

(1)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

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融入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并突出健康为目标的一门课程。

有关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也都是紧紧围绕着增进健康这一主题进行陈述的。

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则主要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比较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健康维度。

(2)构建了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

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

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课程标准并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这给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

只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就可以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

体育教学大纲则只有比较笼统的、操作性不强的课程目标,且教学内容、评价内容与目标要求不太一致。

(3)拓展了课程的学习领域

课程标准根据健康三维观、体育本身特点以及国外课程的发展趋势,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五个学习领域实际上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身体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

虽然课程标准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成五个学习领域,但五个学习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领域都不能脱离其它领域独立实现课程目标。

体育教学大纲则是根据运动项目划分学习领域,如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这实际上是一种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每个学习领域可以脱离其它领域而独立存在。

(4)划分了学习水平

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在各学习领域设立了六个学习水平,即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小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预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课程标准在各个学习领域设立了水平六,作为高中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要求。

其他学段学生也可以将高一级水平作为本阶段学习的发展性要求。

按水平划分学段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发展和各地、各校情况的差异性。

体育教学大纲则是将一个年级划分为一个学段。

(5)明确了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主要是构建本门课程学习的目标体系和评价原则,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此外,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意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

如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全新的学习领域,要求学生更多地在运动实践中体验自身心理活动并形成良好的行为表现,因而这两个领域的学习目标尤其强调应是学生自己可以体验到的,并最终表现为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的改变。

教师通过对学生态度和行为习惯表现的观察,判断其教学活动的成效,这使课程在情感、意志方面的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表征,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教学大纲主要规定了各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等只作了总的原则规定,教师的工作只能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生学习并掌握规定的知识、技能与技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十分有限。

(6)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

课程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评价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强调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

(1)增进身体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的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学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4、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5、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6、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

——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运动技能目标

——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3)身体健康目标

——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发展体能;

——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心理健康目标

——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7、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师教学方案的制订

(1)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标准》构建了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体系和评价原则,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各地、各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

另外,由于《标准》对学生情意和健康方面的要求比较具体,教师必须全面地学习和领会《标准》的精神,理解每个学习领域各水平目标以及达到水平目标的学习要求,从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而不是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全面地贯彻《标准》的精神。

(2)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根据各个学习领域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

——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

——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

——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

——简单易行。

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

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

在少数民族地区或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还应该挑选、整理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自豪感。

(3)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

体育与健康的课时,1~2年级相当于每周4学时,3~6年级和7~9年级相当于每周3学时,高中1~3年级相当于每周2学时。

但《标准》没有规定各个学习领域内容的时数比例,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时数比例。

——实践性原则

本课程是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要保证绝大多数教学时间用于体育活动实践。

只有让学生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他们的身体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要避免用过多时间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现象。

在充分保证体育实践课的前提下,也可以安排一定时数的室内教学来讲授体育与健康的有关知识。

——灵活性原则

应按照教学内容的性质、作用和难易程度安排教学时数,并根据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时数和进度。

——综合性原则

每一堂课的教学都应指向多种教学目标。

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教师要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以保证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目标的实现。

(4)教学内容的组合和搭配

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可采用教学单元的形式进行。

特别在1~6年级的低、中年级,主要是打好体能的基础,可采用复式单元进行教学,即一个单元可采用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

7年级以上可多采用单一教学单元进行教学,即一个单元一个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集中时间,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运动技能。

每个单元的教学时数不宜太少,小单元多内容的学习方法一般不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高中阶段的单元教学时数可更长一些,如专项选择课可以半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个教学单元,也可考虑按校运动会或校内联赛的周期来安排教学。

8、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师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1)班级教学与分组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可根据需要采用全班练习、分组练习等形式。

在分组的形式上,可以按相同的水平分组,也可以按不同水平分组。

分组可以相对稳定,也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

采用什么分组形式进行教学,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条件而定。

1~6年级一般可采用按行政班上课的形式,到了7~9年级,特别是高中,可按年级男、女生分班上课。

学习某些内容(如健美操等),也可考虑采取男、女生合班上课的形式,以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可按年级分专项班进行上课,其他如选项式分组、友伴型分组、帮教式分组、按兴趣爱好分组以及上课的随机分组、同质分组(以技能水平或体能水平较为接近为分组依据)、异质分组(以技能水平或体能水平差异、学习能力差异为分组依据),也可打破年级界限,按学生实际达到的水平层次进行分组等形式,都可以酌情选用。

体育教师也可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创造独特的组织教学形式。

中学阶段可以根据自愿和兴趣的原则让学生组成课外体育俱乐部或锻炼小组,将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结合起来,以利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促进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

专项的选择,可以一年选择一次,以便使学生获得多种运动体验,并在多种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发展自己的运动天赋和特长。

课外体育俱乐部或锻炼小组应由学生自己决定其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时间和负责人,教师应对课外体育俱乐部或锻炼小组进行指导。

学校可以组成由教师指导的、学生自行管理的学生体育协会,统一协调和管理全校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锻炼小组的活动。

(2)组织教学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区别对待,避免那种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学习内容,只按计划安排上课的机械做法。

在学习一项内容时,如有的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该项内容的动作,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其他动作,或让其协助教师指导别的同学练习,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9、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只研究教师的教法,不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和探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要注重学生的学法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并鼓励他们提高自学、自练能力。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

——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

——有条件学校的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指导7年级以上的学生收集和综合信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这样既可以把学生的智慧和力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可以使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2)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标准》大大拓宽了原来体育课的学习领域,这对担任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全沿袭原来体育课的教法显然不能满足《标准》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注,促进学生运动兴趣的保持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教师应该特别注意研究的重点

1~6年级的教学可根据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复式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中学阶段的教学可根据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迅速增强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同时,要加强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10、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量和价值判断的活动。

(1)学习评价的目的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诊断学生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改进教学。

——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与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2)学习评价的原则

——指向目标原则。

在进行学习评价时,无论是评价的内容、还是评价的标准都应指向课程学习目标,即坚持评价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

——尊重差异原则。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时,要承任与尊重学生的不同潜能、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并采取适当的评价方法,使评价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选择性,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主体参与原则。

在学习评价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给学生创造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内互相评价的机会,并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作为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与学习机会、学习条件相联系原则。

在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时,要将学生的学习评价与教学的各种外在条件联系起来考虑。

(3)学习评价重点的改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都有所变化,因此,学习评价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重点的改变

 

 不太强调 比较强调   

1 评价与遗传因素相关较大的体能等 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   

2 评价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记忆 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评价单个运动技能掌握的水平 评价运动技能的运用与运动参与程度   

4 仅评价最终成绩 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   

5 仅由教师进行外部评价 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进行内部评价及相互评价 

(4)学习评价的种类

根据评价的功能,学习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开始前,对学生体能、运动技能、运动参与程度等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为因材施教和进行个体参照性评价奠定基础。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及时了解与评价学习情况、改进学习。

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进行的整体评价,目的在于评价学习成绩,发现问题,改进学习。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种类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目的 了解基础 鼓励学生;改进教学 判定学习成果   

职能 为区别对待提供基础 诊断学习,提出改进措施 进行成绩评定与评价   

时间 教学之前 教学过程中 教学结束时   

方法 在学期学年开始时进行测试 在各单元教学中及时评价 学习结束时的测验、评价   

评语 对基础的看法、努力的目标 指出进步、不足、目标、改进措施 对体育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语言评价 

根据评价依据的标准,学习评价分为绝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个体性评价、绝对性与体性相结合评价。

绝对性评价——是用既定的目标作为参照性标准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的评价。

它通常是在体能、运动技能等定量测验项目中运用。

这种评价强调了社会的统一标准,评价结果易于比较,但不利于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进步。

相对性评价——是用常模作为参照性标准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的评价。

它是以某一学生在规定的学习群体中的位置来评价学习情况。

这种评价有利于确定某一学生在群体中的名次,但是不能体现他在学业上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个体性评价——是用个体学习前后的差异作为参照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的评价。

它以某一学生成绩的进步幅度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这种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成功感,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可能给甄别和选择带来困难。

绝对性与个体性相结合评价——是用既定的目标与个体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结合起来作为参照性标准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的评价。

这种评价有利于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进步,但是对于个体不同起点与进步幅度的把握比较困难。

(5)学习成绩评定

体能与运动技能:

学生体能、运动技能达到的水平及进步与提高的幅度。

体能成绩的评定可参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进行评定。

学习态度和行为: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学生表现出的学习态度与行为。

认识与知识:

对体育与健康价值的认识,以及学习掌握和运用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情况。

交往和合作精神:

学生表现出的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

心理健康:

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和自信心的表现,以及遇到困难时的意志表现。

(6)体育与健康课学习成绩评定

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评定是依据学习目标对学生学习表现以及达到的水平,以语言或数字表达出来的评价。

——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

体能与运动技能:

学生体能、运动技能达到的水平及进步与提高的幅度。

体能的评定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进行评定。

学习态度和行为: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学生表现出的学习态度与行为。

认识与知识:

对体育与健康价值的认识,以及学习掌握和运用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情况。

交往和合作精神:

学生表现出的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

心理健康:

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和自信心的表现,以及遇到困难时的意志表现。

——学习成绩评定结构比例建议

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比例,根据学生年龄、学段的特点有所差异,具体见下表。

各学段学习成绩的比例建议表

 

评价内容 小学~年级 小学5~6年级 中学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体能与运动技能  

 

评语 20~30% 30~40%   

学习态度与行为  20~30% 15~25%   

认识与知识  10~15% 15~25%   

交往与合作精神  10~20% 10~20%   

心理健康  10~20% 10~20% 

——学习成绩评定方法

学生自我评定:

学生本人依据学习目标对学习情况、水平、行为表现等进行综合的评定。

组内互相评定:

组内成员之间依据学习目标对各个成员的学习情况、态度与行为等进行综合的评定。

教师评定:

依据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个人表现、进步幅度等,参照学生自我评定与组内互相评价情况,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学习成绩评定方法比例

三种体育学习成绩评定方法所占比例,根据学生的学段有所差异,具体见下表:

成绩评定方法比例建议表

 

  小学3~6年级 初中 高中   

学生自我评定 20~30% 25~35% 30~40%   

组内互相评定 10~20% 20~30% 20~30%   

教师评定 50~70% 45~55% 40~50% 

1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师教学评价

教师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

运用恰当的评价理论和方法手段对教师的体育教学活动及结果进行评价,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机制和方法。

(1)评价的目的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公正、及时、可靠地评定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评价的原则

在对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发展性评价原则:

正确开展评价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评价中要始终把如何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教学工作的改进放在首位。

评价应该是及时的、教师自己可以参与的,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本人;不但要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而且要努力发现教学中的长处、特别是教学中的创新性努力,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以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注重实绩评价的原则: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教学效果是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