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保护类工业地段城市设计的逻辑构建以杭州民生药厂地块为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7653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保护类工业地段城市设计的逻辑构建以杭州民生药厂地块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非保护类工业地段城市设计的逻辑构建以杭州民生药厂地块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非保护类工业地段城市设计的逻辑构建以杭州民生药厂地块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非保护类工业地段城市设计的逻辑构建以杭州民生药厂地块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非保护类工业地段城市设计的逻辑构建以杭州民生药厂地块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保护类工业地段城市设计的逻辑构建以杭州民生药厂地块为例.docx

《非保护类工业地段城市设计的逻辑构建以杭州民生药厂地块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保护类工业地段城市设计的逻辑构建以杭州民生药厂地块为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非保护类工业地段城市设计的逻辑构建以杭州民生药厂地块为例.docx

非保护类工业地段城市设计的逻辑构建以杭州民生药厂地块为例

导语

在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的双轮驱动下,非保护类工业地段面临着因快速、集中改造而带来的存量资源利用、空间特色消失等多方面的挑战。

文章结合杭州民生药厂地块城市设计项目,通过挖掘根植于场地的核心性空间脉络线索和文化内涵,将其转变为塑造空间特色的潜在资源;在地铁规划控制线、退役场地土壤污染的制约性和道路交通组织的局限性等现实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挖潜土地价值,重塑空间和功能;从地段的历史关联性和时代的适应性出发,构建城市设计的逻辑并指引空间方案的生成。

[关键词]非保护类工业地段;工业遗存;空间特色;城市设计

0引言

非保护类工业地段是区别于历史文化街区以外的城市一般地段,是以老旧工业区为主体的一种空间类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功能的外溢,中心城区的工厂逐渐衰败,并产生一系列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空间问题,成为城市的敏感区域。

过去那些见证了城市发展历程的老厂区,在现代高楼林立的繁华景象里成为丑陋的城市“疮疤”。

直至近年大量优秀的厂区改造案例不断涌现,如上海英雄金笔厂、深圳金威啤酒厂和景德镇陶溪川等改造案例,工业遗存才开始枯树逢春,受到广泛关注。

根据《下塔吉尔宪章》,工业遗存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建筑、机械、车间、工厂、选矿和冶炼的矿场及矿区、货栈仓库,能源生产、输送和利用的场所,运输及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宅、宗教和教育设施等。

现阶段,我国对工业遗存的保护和利用主要集中在入选中国或地方(如杭州)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上,而对于非保护类工业地段,由于保护利用价值不高,往往逃脱不了被夷为平地的命运,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老厂区的文化价值和场所价值所剩无几。

对于非保护类工业地段,有没有必要追溯历史、尊重过去?

大拆大建是不是唯一可行的开发方式?

城市设计如何引导工业遗存的适应性再利用?

这些都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

杭州民生药厂地块(以下简称“民生地块”)城市设计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所进行的一次探索。

1 项目背景

民生地块位于杭州拱墅区南部,是中国最早的四大民营西药厂之一,也是杭州近代工业化的代表性工厂。

2013年,民生药厂厂区完成整体搬迁。

由于长期以来区域发展条件不均衡、地块转型更新困难等一系列因素,拱墅区一直未对民生地块进行再开发。

直至2016年,随着“深耕南部、决战北部、文化引领、产业立区”四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依托城市新目标建设和城市功能转型发展的契机,拱墅区积极进行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加快推进运河沿岸的名区建设工作,民生地块才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民生地块是主城区可开发利用的稀缺资源,鉴于地块周边大型商业和高端商务趋于饱和,结合上位相关规划,本次城市设计确定民生地块的功能定位为“以居住为主导,兼容创新创业、文化时尚、特色商业等功能的混合型社区”。

2 历史的关联性——重新梳理场地核心性空间线索

当前,民生药厂原厂区仅剩陈列馆、冷却塔、仓库和厂房4处建(构)筑物(图1)。

然而,以上4处建(构)筑物未被纳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6年修订)明确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范围内,也未被列入《杭州市拱墅分区规划(2017—2020年)》(报批稿)明确的“工业遗产(遗存)保护名单”和《杭州市区工业遗产保护规划》确定的“杭州工业遗产名单”里。

由此可见,就遗产保护角度而言,4处建(构)筑物的保护价值不高。

本次城市设计从特色空间塑造的视角对民生地块工业遗存的价值进行重新评定。

图1现状要素分布图

2.1工业遗存价值再评定

本次城市设计通过对建造年代、建筑质量、建筑风貌(艺术价值)和内部空间(改造利用的可能性)等进行分析,明确工业遗存是否保留及改造利用的方向。

除建(构)筑物遗存外,厂区的环境要素(如道路肌理、开敞空间、管道设施、生产流程等)也是工业文化和工业景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要素也应纳入设计考虑范畴。

经综合评定发现,地块中的赛诺菲厂房受损严重,形体单一,内部空间固化,改造利用价值不高;地块占地面积大(1.43hm²),增加了路网布局、地块划分和开发出让的难度,设计中予以拆除,仓库、陈列馆和冷却塔予以保留。

此外,厂区入口小游园、大榕树和厂牌是药厂重要的标识性节点,道路肌理和架空的管道设施是体现药厂生产流线及工艺流程的特色元素,能起到烘托环境氛围的装饰作用,也予以保留(图2,表1)。

图2保留历史要素分布图

表1工业遗存价值再评定内容

2.2历史逻辑的空间化策略

若在城市设计中仅明确是否保留,而不明确如何保留,将难以充分保障工业遗存再利用价值的实现和规划设计意图的落实。

一旦地块开发交由开发商主导,非保护类工业遗存很容易沦为经济利益和文化价值博弈的“牺牲品”。

因此,本次城市设计采取以下两种策略,结合后续控规的修编,将城市设计核心意图转化为控制图则中的强制性内容:

(1)创造性保留和功能性提升。

本次城市设计通过立面改造、局部加(改)建和弹性空间分割等手段,改变仓库的原始建筑形象,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空间场所;通过架空连廊与外部建筑连成群体或独立改造,以及建筑色彩、材质和内部环境的细节刻画,将陈列馆转型为与地块开发功能相协调的特色节点;通过构件拆解和空间位移的方式,在合适的景观场所以环境艺术小品的形式对冷却塔的罐体和管道进行再现;通过微型湿地、“小海绵体”等方式对入口小游园的水土进行修复,优化景观格局,打造集生态、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特色游憩场所(图3)。

图3创造性保留和功能性提升改造示意图

(2)选择性恢复和意向性还原。

本次城市设计以慢行道或特色铺装、标识标牌的形式再现并延续厂区道路肌理,在沿途增设城市家具、景观小品,将其打造为集休闲活动、后工业景观和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特色场所;以空中连廊的形式意向性地还原厂区架空热力管线的历史场景,在强化交通联系、增强空间趣味性的同时,通过植入文化展示和休闲交流功能,融入开放空间。

3 时代的适应性——理性应对现实制约性条件

只有在制约中寻找突破,因势利导地化解矛盾冲突,才能实现设计创意的可能。

民生地块规划设计的限定性条件(图4)主要有以下3点:

图4规划设计限定性条件示意图

(1)地铁特别保护区内土地利用的局限性。

规划地铁10号线从地块穿过,在地块内线路长约800m。

据相关部门的管理要求,在地铁特别保护区外围建设住宅至少需退让15m,商业建筑可放宽至10m。

因此,本次城市设计的建设控制区范围为3.7~4.4hm²(约占地块总用地面积的10%)。

从节约用地的角度出发,结合民生地块的功能定位,在该地块的建设控制区内可考虑布局市政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地或学校运动场地等功能(图5)。

图5地铁特别保护区内土地利用规划图

(2)厂区退役场地再开发的局限性。

地块内有两处厂区退役场地可能对土壤产生滞留污染,其中一处场地(原塑料厂)的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显示,厂区退役场地符合原控规中商业金融兼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要求,如若变更规划用途,则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要求,重新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另一处场地(赛诺菲厂房)是原控规中的保留建筑,因受建筑净高的影响,未能利用专业评估设备进行采样,也尚未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如果按照原控规要求对这两处厂房进行保守处理,那么将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如果保持塑料厂退役场地的原规划用途不变,那么未来地块内商业商务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与景观资源优势区域(余杭塘河沿线)及北岸现状大悦城综合体的关联性将会变弱,将导致城市功能和景观系统的脱节;另一方面,若保留赛诺菲厂房,则会对用地的整体盘活和空间品质的提升产生极大的制约。

因此,本次城市设计明确提出拆除赛诺菲厂房,确定两处场地规划用途为居住用地;同时,在后续开发实施阶段需按照住宅用地管控标准重新进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如若调查报告显示未达标,则开展土壤修复工作,确保达到住宅用地开发标准。

(3)道路组织方式的局限性。

地块由5条城市道路围合而成,路段长度为270~770m,需分别加密1~2条道路(次干路或支路)以形成合理的道路网络,即每段围合道路将产生1~2个接口。

除南侧和东侧,其余方向的道路接口位置均较为明确,其中北侧跨河道路(永固路)预留接口不可移动,西侧与学院北路接口距离道路桥起坡线在50m以上,距离余杭塘路交叉口在70m以上;东北部接入莫干山路的景苑路和接入教工路的美都路已建成。

因此,进行内部路网组织和街道划分的可能性较小。

原控规中为避开赛诺菲厂房,规划道路从厂房两侧引入地块内部,依托厂房改造将2条支路之间的地块打造为公共服务设施廊道。

基于对民生地块主导功能的定位和商业商务需求量的预测,以及对2处厂区退役场地再开发方向的分析,原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廊道实际上难以形成。

因此,本次城市设计延续原厂区主路走向,将南侧道路从中部引入地块,均衡划分两侧用地,并接入景苑路和永固路,强化与北岸大悦城的交通联系。

4 设计逻辑与空间策略

本次城市设计提出以下几点核心策略,寓新于旧,有机融合,引导民生地块空间秩序的重构和空间特色的逐步生成(图6,图7)。

图6城市设计总平面图

图7城市设计生成图

4.1以时空记忆轴线引领特色发展

4.1.1南段:

遵循原厂区主路走向,延续工业时代记忆

南部以百草园(入口小游园改造)为起点,融入医药文化主题进行景观重塑。

通过原厂区厂牌、“民生1926”景墙等景观构筑物唤醒时代记忆(图8)。

沿途摆放民生故事系列雕塑群(由原冷却塔经拆卸后的零件艺术化改造而成)(图9),串联起金维他广场(以民生药厂代表性产品—21金维他医药分子结构为原型)、校园科普文化馆(由原陈列馆改造而成)和民生广场(景观小品由原冷却塔罐体改造而成),并在工业遗址公园和社区Minimall(由原仓库改造而成)达到景观序列的“高潮”。

图8百草园效果图

图9民生故事系列雕塑效果图

4.1.2北段:

联动北岸大悦城,演绎现代滨水情怀

大悦城是拱墅区面向新兴中产阶级客群的高端商业商务综合体和滨水新地标,与民生地块隔河相望。

时空记忆轴从社区Minimall折向东北,沿未来大道(位于地铁规划控制区内)、滨水创新综合体、步行景观天桥延伸至大悦城。

本次城市设计整合现状滨水绿带和未来大道,形成“X”形的户外活动空间,与大悦城以下沉广场为核心的内向型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反差;对滨水绿带采取缓坡、分层等形态处理方式,并增设悬挑平台、观景台阶、滨水栈道和游船码头等功能构筑丰富的亲水空间,弥补大悦城公共活动亲水性不足的缺陷。

同时,在滨水创新综合体内引入消费、观景和游憩等活动内容,全面改善水岸沿线空间的消极状况(图10)。

图10景观结构图

4.2 以特色功能植入实现土地价值

4.2.1以横纵路网划分地块,细分开发功能

民生地块定位以居住功能为主,本次城市设计以南北向道路为骨架,新增东西向道路以划分若干开发地块。

在进行道路布局时尽量保证各开发地块在规模、交通、景观环境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均好性。

其中,在西南侧落实原控规中教育设施配建的要求,利用地铁特别保护区内的用地布局学校运动场。

在东北侧发挥与大悦城隔河相望的区位和环境优势,设置商业、休闲功能,同时积极响应申花产业集聚区产业平台建设的要求,适当融入IP产业、科技信息等功能;依托仓库改造,将地块几何中心位置打造成为集物业管理、休闲餐饮、健身娱乐和居家养老等于一体的社区Minimall,并确保其对外围居住组团的均衡辐射(图11)。

其余开发地块(现状保留除外)均定位为高品质住区。

此外,对于地铁规划控制区覆盖和工业遗存保留再利用的地块,放宽容积率、建筑高度和绿地率等相关指标。

图11功能分区图

4.2.2以立体交通构筑智慧走廊,激发街区活力

本次城市设计以地面慢行和天街系统为载体,打造一条将精致化环境景观、混合型公共配套和趣味性开放空间融为一体的智慧交通走廊,强化地块间的交通和功能联系,全面激发街区活力。

一方面,以厂区道路肌理为脉络组织街区的慢行交通,将百草园、民生广场、社区遗址公园、滨水休闲长廊和小区公共绿地等开放空间串联起来;另一方面,以厂区原热力管道空间形态为原型,构建立体步行网络,实现社区公共停车场、上盖式公交首末站、游船码头和轨道交通站点等重要交通节点的无缝衔接,以及水陆交通方式的便捷换乘。

4.3 以工业遗存活化增添文化气质

4.3.1从仓库到社区Minimall:

空间功能重构,打造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在结构和形体上,保留并加固原有结构框架,对立面和屋顶进行修缮,拆除部分破损墙面并更换为玻璃幕墙,消除原有建筑的厚重感。

在保留建筑主体外部加建“U”形体块,拓展空间容量并形成两个内向型的庭院。

在功能上,对内部的大空间采用折叠、升降或移动式等弹性隔断装置,根据不同使用要求随时启闭隔断装置,从而创造灵活的空间;可通过开启隔断装置对空间进行适当分割,形成羽毛球场、篮球场、小型影院等特殊场地或小型商业店面,也可收起隔断装置为社区婚宴、社群联欢和时尚发布等大型活动的开展提供空间。

其余常规性空间可容纳社区商业、体育运动、休闲文创和康体养老等功能。

此外,充分利用新建建筑地下空间设置地下停车、设备用房等功能,并与入口下沉广场联通。

4.3.2从陈列馆到校园科普文化馆:

儿童友好化改造,植入趣味文教功能

陈列馆位于规划小学用地范围内,为二层坡顶砖结构建筑,进深为10m,宽度为40m,采用内廊式布局,共有40个功能用房。

考虑到原功能用房的规模(20平方米/个)较适宜开展手工实验、科技展示和科普阅览等活动,本次城市设计将其定位为校园科普文化馆。

在建筑外部,通过打破封闭界面建立内部空间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并通过建筑主色调的优化(以白色为主,局部点缀柔和的橙色、黄色)引导儿童的积极情绪;在建筑内部,通过弹性边界设计包容儿童的即时行为变化,并按照适幼尺度对楼梯扶手、踏步、卫生间坑位和窗台高度等进行调整,同时注重对卡通动漫风格的灯具、桌椅、壁纸等的细节刻画,创造安全、多元、充满童趣的文教场所。

4.3.3从冷却塔到后工业景观:

构件拆解和空间位移,变身创意景观小品

冷却塔由凉水塔、地下水池、水泵房和相应管网组成,占地面积约为650m²。

冷却塔原址位于规划居住用地内部,如若保留将会对住宅建筑布局产生较大制约。

本次城市设计将冷却塔拆解为罐体和管道两部分:

一方面,对4个罐体(直径约6m,高约2.5m)的外表皮进行彩绘处理,将其改造成一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的景观小品,并位移至民生广场作为核心景观;另一方面,根据管道曲度、长度等进行切割和重构,外表皮喷赭石油漆做旧,将其改造为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景观雕塑置于时空记忆轴沿途绿化带中。

4.4以空间对比反差塑造特色形象

4.4.1梯度鲜明的建筑群体高度控制

学校、工业遗址公园、时空记忆轴等公共设施和景观场所的建设,以及地铁规划控制区内的建设制约将高价值地段的开发压力转移至外围居住组团。

为实现特色空间塑造和土地价值之间的平衡,需提升居住地块的开发强度,本次城市设计中居住用地容积率按3.0、建筑限高按100m计,东北侧地块受微波通道影响,建筑限高为45m,形成以现状建成区域为主体的中高层建筑群体,总体上形成以社区Minimall为中心的“向心而聚、内低外高”的整体空间形态。

4.4.2新旧融合的建筑特色风貌引导

建筑风貌深刻影响着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是促进建筑与城市有机结合、强化建筑对城市的功能支撑的重要内容。

民生药厂建筑在形式上不具备鲜明的典型性,可提取的空间特征为立面形态上的模数化单元重复(桁架结构以6~8m为一个结构单元),在建筑形象上呈现出较强的韵律感。

因此,在仓库和陈列馆建筑的改造中,通过浅色系花岗岩、涂料、透明玻璃等材料的使用和立面虚实对比处理,延续原厂区主色调和建筑立面的韵律感。

对于新建建筑,在现代简约风貌的基础上,提炼原厂区建筑在色调、屋顶形式、空间组合等方面的典型要素作为建筑语汇加以适当体现。

例如,在进行学校建设时,通过建筑组群的连续反向单坡,意向性地还原原厂房多脊双坡屋顶起伏变化的形态特征;在进行住宅建筑设计时,通过吸纳厂房形体方整、大气、简洁的形象气质,采用内嵌式阳台和电梯间,避免体块凹凸错落,从而呈现出新旧对比鲜明而和谐共融的整体风貌。

综上所述,如何在历史的关联性与时代的适应性之间建立起平衡关系是本次城市设计的核心议题。

本次城市设计将民生地块划分为居住生活版块、商业商务混合版块和文教版块三部分;基于民生药厂原厂区布局的核心空间脉络和工业遗存改造利用策略,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最大限度地规避地铁特别保护区、厂区退役场地污染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构建工业遗址公园作为彰显社区品质的功能景观核心,将时空记忆轴线作为统领全局的结构性骨架,并与滨水景观休闲廊道构成“X”形的开放空间,实现现代城市生活、空间景观与工业时代印记的深度融合。

5结语

目前,很多设计师已经具备熟练运用城市设计经典手法的专业技术能力,许多高品质的城市空间层出不穷。

人们在沉浸于美好空间带来的愉悦体验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城市面貌趋同、性格缺失的局面仍有待改观。

在城市设计中不能简单地复制某个成功的空间片段或场景,而应在充分满足多方利益诉求的前提下重新审视和探寻地块空间特色产生的根源。

这种根源来自可能产生类型化特色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多个领域。

但无论何种起点都摆脱不了历史的指引和现实的制约,历史的发展演变对场地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形成了特定的场所精神,而场地内部及周边的环境制约能激发设计的种种可能。

对于非保护类工业地段而言,历史和现实的相互作用更为明显,此类地段在规划设计和实际开发中多被推倒重建,导致新生长出来的空间呈现出与过去的断层,这样的设计是缺乏灵魂的。

本文通过探讨民生地块的城市设计逻辑和空间策略,以期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期待更多的非保护类工业地段成功转型为有情怀、有特色的活力新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