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69p.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7652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尔多斯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69p.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鄂尔多斯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69p.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鄂尔多斯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69p.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鄂尔多斯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69p.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鄂尔多斯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69p.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69p.docx

《鄂尔多斯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69p.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尔多斯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69p.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尔多斯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69p.docx

鄂尔多斯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69p

 

鄂尔多斯市“十二五”时期

文化发展规划

(2011--2015)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征求意见稿)

 

     鄂尔多斯市文化局 

      

       2010年8月

鄂尔多斯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

(2011--2015)

 

目  录

序 言 ………………………………………………………

第一章文化发展总体思路 ………………………………

一、文化发展现状 ……………………………………

二、文化发展指导思想 ………………………………

三、文化发展基本原则 ………………………………  

四、文化发展基本思路 ………………………………

五、文化发展总体目标 ………………………………

(一)文化发展总体目标定位 ………………………

(二)建设“三个基地” ……………………………

1、建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交流基地 …………

2、建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基地 …………

3、建设蒙古族民俗文化保护基地 …………………

(三)文化发展目标实现步骤 ………………………

1、重点发展阶段 ……………………………………

2、整体推进阶段 ……………………………………

3、全面提升阶段 ……………………………………

第二章 文化资源分析 …………………………………

一、历史演变 …………………………………………

二、文化定位 …………………………………………

(一)主体文化定位 …………………………………

(二)地域文化的构成 ………………………………

1、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 ……………………………

2、鄂尔多斯汉民族农耕文化 ………………………

3、鄂尔多斯蒙汉交融文化 …………………………

4、鄂尔多斯历史文化 ………………………………

第三章文化发展战略 …………………………………

一、文化发展重点 ………………………………………

二、文化发展战略 ………………………………………

(一)实施“创新发展”战略 …………………………

(二)实施“人才·品牌”战略 ………………………

(三)相互拉动战略 ……………………………………

三、把握文化发展特点 …………………………………

(一)体现民族地域特点 ………………………………

(二)体现时代特点 ……………………………………

(三)体现效益特点 ……………………………………

第四章 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一)总体目标 ………………………………………

(二)具体目标 ………………………………………

  1、创建文化先进旗(区) …………………………

2、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

   3、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

4、繁荣群众文艺创作 ………………………………

5、打造节庆文化活动品牌 …………………………

(三)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

(四)农牧区综合文化建设 ……………………………

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

2、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

3、农牧家书屋工程 …………………………………

二、文艺精品创作演出 …………………………………

(一)总体目标 …………………………………………

(二)扶持重点舞台艺术精品 …………………………

(三)举办品牌文化艺术节 ……………………………

(四)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

(五)实施艺术精品创作工程 …………………………

三、文化遗产保护 ………………………………………

(一)文物保护目标 ……………………………………

1、文物保护 …………………………………………

2、文物征集 …………………………………………

3、博物馆建设 ………………………………………

4、开展活动 …………………………………………

附:

全市博物馆建设规划名录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标 ………………………

   1、遗产普查 …………………………………………

2、遗产申报 …………………………………………

3、建立数据库 ………………………………………

4、设立专项资金 ……………………………………

5、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 …………………………

附:

全市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名录 ………………

(三)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

四、文化市场管理 ………………………………………

(一)总体目标 …………………………………………

(二)重点任务 …………………………………………

1、网络文化市场 ……………………………………

2、娱乐市场 …………………………………………

3、演出市场 …………………………………………

4、书报刊市场 ………………………………………

5、印刷市场 …………………………………………

6、农牧区文化市场 …………………………………

(三)实施文化市场管理工程 …………………………

第五章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

一、基本思路 …………………………………………

二、总体目标 …………………………………………

三、发展重点 …………………………………………

(一)文化创意业 ……………………………………

(二)文化旅游业 ……………………………………

(三)文艺演出业 ……………………………………

(四)文化娱乐业 ……………………………………

(五)广告会展业 ……………………………………

(六)文化产品业 ……………………………………

附:

全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名录 ………………

四、文化产业的拓宽 …………………………………

(一)影视业 …………………………………………

(二)体育产业 ………………………………………

五、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工程 …………………………

第六章文化发展保障措施 ……………………………

一、加强对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

三、推进文化政策法规建设 …………………………

四、设立“两项资金” ………………………………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六、实施五项文化工程 ………………………………

序  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文化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全面快速发展,为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带来极好的机遇。

同时,“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发展还面临着种种挑战。

为此,我们必须怀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面对实际,积极应对挑战,寻找对策,为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编制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反映时代特点、体现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二五”时期,也是鄂尔多斯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实施“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战略,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推进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鄂尔多斯的关键时期。

鄂尔多斯文化从新中国成立60年来,大约经历了起步、普及、发展、提升等四个阶段,为全市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鄂尔多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落实“结构转型,创新强市”的战略,“十二五”期间鄂尔多斯文化将跨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要立足本地实际,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充分体现文化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推动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

《鄂尔多斯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根据鄂尔多斯市委、市人民政府要求和鄂尔多斯市文化发展思路编制。

规划,对今后一个时期鄂尔多斯文化的创新发展,为把鄂尔多斯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文化强市将起到直接指导作用。

 

 

第一章文化发展总体思路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时期,是实现鄂尔多斯文化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

全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确定科学的发展目标,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确保全市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文化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在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区文化厅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文化以强劲的势头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全市文化工作的决定》,制定《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使文化投入,特别是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长,以“七大文化工程”为标志,全市文化设施发生根本性变化;农牧区基层文化网络覆盖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艺术事业不断发展,精品创作取得成果,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全面建立,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文化产业逐步形成。

到“十一五”末,全市五个旗区(鄂托克、乌审、东胜、准格尔、伊金霍洛)建成全国文化先进县,2个旗区文化馆(东胜区、伊金霍洛旗)达到国家县级一级馆标准,4个达到国家县级三级馆标准;2个旗区图书馆(东胜区、乌审旗)达到国家县级二级馆标准,6个达到国家县级三级馆标准;全市建有乡苏木镇标准综合文化站32个,草原书屋576个;全市7个乌兰牧骑被评为全区一类乌兰牧骑,《鄂尔多斯婚礼》获国家文华特别奖;连续举办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首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各旗区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活动,创立文化品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全市建有各类博物馆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个,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9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自治区级56个,市级84个;建立成陵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动漫产业园初见成效。

  到“十一五”末,全市年均文化投入占全市财政支出的 %,文化产业产值占全市GDP的 %;

二、文化发展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鄂尔多斯文化发展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中国西部文化强市的目标,深入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努力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地区文化软实力,把鄂尔多斯文化推向“创新发展”新阶段。

三、文化发展基本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工作,统筹区域文化、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坚持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把建设中国西部文化强市作为总体目标;坚持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努力方向,加快对社会影响大的基础性、战略性文化工程建设步伐;坚持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推动文化跨越式发展;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和文化传播、消费体系,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四、文化发展基本思路

“十二五”期间,鄂尔多斯文化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为指导,以发展中华文化为基点,以鄂尔多斯民族文化为特色,以地域多元文化为内容,用创新的理念、科学的态度、改革的意识、开拓的精神,不断创新鄂尔多斯文化,把鄂尔多斯文化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繁荣舞台精品艺术演出,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规范文化市场管理,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开创鄂尔多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以“创新发展”的理念推进文化建设,把鄂尔多斯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文化强市,让鄂尔多斯文化走进全国,走向世界。

五、文化发展总体目标

把鄂尔多斯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文化强市 

鄂尔多斯文化发展走进全国走向世界

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

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需要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也需要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样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必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鄂尔多斯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里是以蒙古族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积淀的地方。

鄂尔多斯市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建设文化强市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鄂尔多斯市的现代文化,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正在开创新局面,为文化的进一步大繁荣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文化发展总体目标定位

建设中国西部文化强市,整体发展达到全国同级先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走进全国先进行列

民族文艺发展水平走进全国先进行列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进全国先进行列

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走进全国先进行列

文化产业体系走进中国西部先进行列

创立自主文化品牌走进全区走向全国

经过五年的全面建设即到“十二五”末,把鄂尔多斯建成为文化设施先进,文化服务优质,文化产品丰富,文化产业发达,文化氛围浓郁,文化特色鲜明,文化遗产保护良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的文化强市。

到2015年,市、旗区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达到国内同级一流水平;全市各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都拥有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中心和网络信息服务点;嘎查村全部建有文化室;全市建有1000个农牧民书屋和社区书屋;全市城乡文化网络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

基层文化网络要成为集书报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网络,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生动活跃,人均占有各项文化指标达到全国一流水准;舞台艺术精品层出不穷,要有1—2台(部)舞台艺术作品获得国家级奖励;全市博物馆数量达到20个以上;全市各旗区均建立自治区级原生态文化保护区,全市要争取建立国家级“鄂尔多斯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并争取将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进全国先进行列;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型文化企业或文化企业集团,带动全市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文化产业产值占全市GDP的5%以上;文化市场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健康、有序发展,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全市8个旗区中目前已有5个旗区进入全国文化先进县行列的基础上,至少再有一个旗进入全国文化先进县行列,其它两个旗进入全区文化先进旗行列。

(二)建设“三个基地”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鄂尔多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艺创作演出、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同时,建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交流基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基地和蒙古族民俗文化保护基地,拓宽鄂尔多斯文化发展领域,提升鄂尔多斯文化的品位、档次。

1、建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交流基地

为进一步提升鄂尔多斯文化品位,扩大影响,走向世界,同时以开放的姿态吸引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荟聚鄂尔多斯,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多民族的文化艺术营养,要把鄂尔多斯建设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交流基地。

建设该基地对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推动各民族文化艺术交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发展,维护各民族大团结和民族文化大繁荣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十二五”期间,建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交流基地、中华民族文化主题公园、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重点文化工程,举办文化产品博览会、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和大型文艺巡演等一系列重大节庆活动,搭建良好的文化交流平台,进一步丰富基地建设内容。

2、建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基地

鄂尔多斯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为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所在。

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发展,要走以政府为主导、文化为主体、企业为载体、全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政策性扶持、多元化发展的路子。

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发展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造著名文化品牌,使文化产业从规模、内容、形式、效益上实现新的突破。

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要重点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产业,如民族文化旅游、民族歌舞演出、民俗风情园、民族特色餐饮、民族工艺产品等,既要壮大产业规模,也要以特色产品在市场运作中占领制高点。

同时,要发展动漫、影视、广告会展等新型文化产业。

“十二五”期间,通过努力,使鄂尔多斯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基地。

3、建设蒙古族民俗文化保护基地

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汇集之地,许多民俗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成吉思汗祭祀就有着世界性的文化影响。

为了有效保护民俗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后五年中,除了对“成吉思汗祭祀”、“鄂尔多斯婚礼”、“鄂尔多斯民歌”等已被列入国家级保护项目进行有效保护外,还要建设以成吉思汗祭祀文化为核心的祭祀文化保护区,全面展示鄂尔多斯传统祭祀;建设以鄂尔多斯婚礼、鄂尔多斯民歌为主要内容的特色鲜明的各类民族文化艺术之乡,充分展示鄂尔多斯礼仪文化、服饰文化和歌舞文化;建设鄂尔多斯民俗文化博物馆,举办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鄂尔多斯国际民歌节、鄂尔多斯民间文化艺术节等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经过五年的努力,使鄂尔多斯成为蒙古族民俗文化保护基地。

(三)文化发展目标实现步骤

重点发展整体推进全面提升

鄂尔多斯市,实现文化发展目标,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工作,从实际出发,采取逐步实现的策略。

在文化发展工作中,既要积极开拓,加快发展进程,又要稳妥扎实,坚持规划性、科学性、实效性原则,保证全市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一步一个脚印,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鄂尔多斯市实现“十二五”文化发展总体目标,可分为重点发展阶段、整体推进阶段、全面提升阶段等三个阶段。

1、重点发展阶段

从2011年到2012年,在制定文化发展规划的前提下,确定第一批打造的文化发展重点项目。

这个阶段要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在重点地区重点打造尽快发挥效益的文化项目。

在这个阶段,集镇文化设施要有较大的改善,重点建设全市乡苏木镇综合文化中心,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村嘎查文化室。

培养一批热心于文化旅游业的企业,为鄂尔多斯市的文化发展鼎力相助。

 

2、整体推进阶段

从2013年到2014年,在重点发展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和提高水平,进行整体推进,使全市文化开创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在这个阶段,全市文化设施发生巨大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达到高标准、高水平。

培养发展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建立或提升文化旅游区,形成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这一阶段,鄂尔多斯文化建设进入自治区先进行列。

3、全面提升阶段

2015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完成规划所提出的所有项目,全面提升全市文化建设,使鄂尔多斯市文化建设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水平相适应,文化旅游产业与从规模、内容、管理、服务等与国际接轨。

这一阶段,鄂尔多斯市文化建设达到全国地级先进水平,有一部分走向世界一流水平。

 

第二章 文化资源分析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自古以来,多民族

在这块古老神奇的地方创造了灿烂独特的文化,使鄂尔多斯成

为多元文化交融的具有独特民族、地域文化特点的地方。

鄂尔

多斯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为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

一、历史演变

 鄂尔多斯,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是中国北方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

秦汉时期有匈奴、乌桓,魏晋时期有鲜卑、敕勒、羌,隋唐时期有汉、突厥、高丽、党项、羌等,宋辽时期有党项、契丹等民族在鄂尔多斯活动。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几次攻打西夏时,木纳山以南的黄河南北的广阔的草原(后来称之为鄂尔多斯),已成为蒙古大军休整的后方营地。

元朝时期,鄂尔多斯成为皇室封地。

明朝时期,北元汗廷仍然控制蒙古地区,蒙古军一直占据、守护着长城以北这一地区。

北元时期,起初鄂尔多斯的社会管理组织以“济农为首,三十三个羽翎,四十四个花翎,六十一个旗子”的管理形式出现。

成吉思汗直系后裔,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1532-1550),将鄂尔多斯万户的各部落,分别分封给九个儿子管辖。

1649年(顺治六年),清廷将鄂尔多斯划分为六个旗,建立伊克昭盟,1736年又增加一个扎萨克。

17世纪末以后,内地农民逐渐进驻鄂尔多斯,使鄂尔多斯成为蒙汉交融地区。

1908年建立东胜厅(县),2001年撤盟建鄂尔多斯市。

历史,为鄂尔多斯留下多元文化,形成以蒙古族文化为主体,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交融的典型地区。

二、文化定位

(一)主体文化定位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文化是远古文化、中原文化、蒙古文化等多元文化的汇合与交融,是以蒙古文化为主体,融合吸收了汉族等多民族文化的成果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

鄂尔多斯蒙古族,是鄂尔多斯地区的主体民族,长期繁衍、生活在这里。

在历史长河当中,鄂尔多斯蒙古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成为这里的主体文化;自古以来鄂尔多斯又是北方游牧民族聚集的地方,后来汉族又成为这里的人口多数民族。

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多民族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为鄂尔多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地域文化的构成

蒙古文化  农耕文化  交融文化  历史文化

鄂尔多斯市,历史以来是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互交融的地方。

这里是民族文化、多元文化、地域文化富集的地区。

近代以来,鄂尔多斯市的文化,以蒙古族文化为主体,并蒙古文化、农耕文化、交融文化、历史文化成为鄂尔多斯地域文化构成的主要元素。

1、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

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是以蒙古族祭祀文化、宫廷文化、民俗文化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民族文化。

鄂尔多斯蒙古族,原是成吉思汗宫廷的守护者,后又成为成吉思汗八白室的守护和祭祀者。

他们世代传承了蒙古王朝时期独特的宫廷文化、祭祀文化,并在生产生活中又创造了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

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明显区别于其他蒙古地区。

鄂尔多斯,是供奉成吉思汗八白宫的神圣地方。

从北元以来成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统领的地方。

鄂尔多斯市民族歌舞,具有宫廷礼仪文化、祭祀文化、草原文化、民俗文化等鲜明的特点。

这些鲜明的地域特点,构成了鄂尔多斯浓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古老的蒙古民族宫廷礼仪,华丽的服饰,蒙古民族独特的宫廷祭祀,丰富多彩的民俗,魅力无穷的民谣等,展示着鄂尔多斯的风土人情,并以其特有的风格形成鄂尔多斯独特的民族文化。

 

2、鄂尔多斯汉民族农耕文化

鄂尔多斯市是黄河内套地区。

从夏、商、周到元、明、清,黄河岸边的鄂尔多斯一直就是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之地,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之地,使黄河农耕文化逐渐发展起来。

历史以来,这里繁衍生息的各民族利用黄河发展农业,发展经贸,使农耕文化扎下根。

鄂尔多斯市以汉民族为多数。

以汉民族民俗为主的鄂尔多斯婚礼、鄂尔多斯方言、鄂尔多斯汉民族祭祀等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成为鄂尔多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鄂尔多斯蒙汉交融文化

鄂尔多斯是蒙汉民族交融的地区。

历史以来,蒙汉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独具风格的蒙汉交融文化。

这一交融文化,渗透到民族歌舞、服饰、饮食、习俗、语言文字等诸多方面。

蒙汉交融文化,推动了民族团结,推动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特别是鄂尔多斯东部盛行的漫瀚调,是蒙汉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的交往中创造的以蒙古族民歌为基调,以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