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2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453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 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点 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点 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点 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点 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 22.docx

《考点 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 2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 22.docx

考点22

考点22 生物的生殖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及难易度

1.生物的生殖

1,2

2.减数分裂及其与有丝分裂过程的比较

3,4,5,6,8(中),10(中),

11,12(中),13(中)

3.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7(中),9(中)

1.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这主要是因为( B )

①后代继承了来自双亲的遗传物质 ②减数分裂过程DNA的复制更容易发生差错 ③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非同源染色体间的自由组合,产生了基因重组类型的配子 ④受精过程中会丢失父方细胞质中的绝大部分基因 ⑤杂种往往比纯种具有更强的生活力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③⑤

C.只有①②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

在通常情况下,有性生殖是通过生殖细胞两两结合,由受精卵(合子)发育成后代的生殖过程,受精卵具有双亲的遗传物质;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由于非同源染色体间的自由组合,而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使后代杂种往往比纯种具有更强的生活力,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变异性。

2.(2011南京3月调研)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及有丝分裂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后代。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B.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受诱变因素影响,DNA复制时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可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分子

解析:

受精卵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3.如图表示某雄性动物性腺中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

该细胞正在进行( A )

A.有丝分裂B.减数第一次分裂

C.减数第二次分裂D.无丝分裂

解析: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

该图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故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4.(2011广西联考)如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图Ⅰ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组成4个染色体组

B.图Ⅱ表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a、b、c、d染色体的组成各不相同

D.图Ⅲ可能是4个精细胞,也可能是1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解析:

图Ⅰ细胞中有X、Y两条性染色体,为雄性果蝇,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组成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

图Ⅱ表示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已分离,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a、b、c、d四个精细胞中,a与b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的组成相同,c与d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的组成相同。

5.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

如图①表示一个正在分裂的雌性动物细胞,结合图②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图①处于图②中的BC段

B.此细胞产生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的概率是0

C.图①下一个时期的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

D.图②中C→D形成的原因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解析:

图①为有丝分裂的中期图,所以产生卵细胞的概率为0;下一个时期为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图②中C→D表示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6.某生物为二倍体,对甲、乙两图分析,下列各选项中前后对应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B )

甲图区段

乙细胞名称

染色体组数

A

a

次级精母细胞

B

c

第一极体

C

c

次级精母细胞

D

c

次级卵母细胞

解析:

图乙应出现于图甲的c阶段,共含两个染色体组,可代表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故B选项符合题意。

7.(2012安徽名校联考)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D )

A.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只有CD、GH、MN段

B.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DE、NO段

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MN段相对于AB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解析:

图中a阶段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的变化,b阶段为减数分裂过程DNA分子的变化,LM代表受精作用,c阶段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除了有CD、GH和MN段以外,还有IJ段;着丝点分裂除了发生在DE、NO段以外,还发生在JK段;在GH段染色体数没有变化,而OP段着丝点已断裂,应是GH段的2倍;MN段发生了DNA的复制,复制后DNA数是AB段的2倍。

8.(2011昆明4月调研)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突变基因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传递给后代的机会相等

B.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DNA数目与有丝分裂中期相同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

D.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都为23条

解析:

通常情况下,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发生的突变基因不能传递给后代,通过减数分裂传递给后代的机会要多一些;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DNA数目是有丝分裂中期的一半;人体细胞中有23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46条染色体。

9.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D.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解析:

因为遗传物质并不是全部存在于染色体上,在细胞质内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遗传物质(DNA),而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所以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方的多于来自父方的。

10.(2011安徽省无为中学第三次检测)如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与该细胞活动关系密切的激素是雄性激素

B.该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3条染色单体

C.若①上有基因B,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则b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D.该细胞一旦分裂结束即能参与受精过程

解析:

考查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减数分裂、生物的变异。

A项对,该细胞有Y染色体,说明是次级精母细胞,与精子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激素是雄性激素。

B项错,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中显示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C项错,若①上有基因B,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则b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基因重组)导致的。

D项错,该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的是精细胞,要经过变形过程成为精子再参与受精过程。

11.(2012云南玉溪摸底)下列为二倍体雄性生物细胞分裂的几种模式图及其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分裂过程中的变化。

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图为           期,丙图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对应丁图的    段。

 

(2)乙图是    期,判断依据是  

 。

 

(3)若丙为甲的子细胞,则丙的名称为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丁图曲线的    段,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    段。

 

(4)采用上述生物研究细胞分裂过程,容易观察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主要是因为 。

 

在高倍镜下观察上述生物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时,如何区别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解析:

甲图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位置,染色体条数为奇数,没有同源染色体,故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其形成的子细胞为精细胞;乙图中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位置,但存在同源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中期;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丁图的BC段。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依据这些可区分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

(1)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DE

(2)有丝分裂中 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3)精细胞 BC BC

(4)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12.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问题。

图1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若图1中A为初级精母细胞,则图2中的    处于其②过程中。

 

(2)若图2中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属于图1,则为图1中的      。

 

(3)图1中②③过程染色体发生的特殊行为依次为      ,      。

 

(4)若图2中的甲属于图1中的B,且D具生殖功能,则图1中B、C、D、E的名称依次为      、      、      、      。

 

解析:

精(卵)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

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③和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甲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图为有丝分裂中期,丙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若图2中的甲属于图1中的B,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配,为次级卵母细胞,则C细胞为第一极体,细胞质均等分配。

答案:

(1)丙 

(2)精(卵)原细胞

(3)同源染色体分开 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分开

(4)次级卵母细胞 第一极体 卵细胞 第二极体

13.(2012成都月考)番茄植株中,有一种三体,其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比正常番茄多一条)。

三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随意配对联会形成一个二价体,另1条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而形成一个单价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组成二价体的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组成单价体的1条染色体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而其他染色体(如5号染色体)正常配对、分离(如图所示)。

(1)从变异的角度分析,三体的形成属于         ,设三体番茄的基因型为AABBb,则其产生的花粉可能的基因型为        ,其根尖分生区一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所得到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

 

(2)设B,b基因在第6号染色体上,以马铃薯叶型(bb)的二倍体番茄为父本,正常叶型的三体番茄为母本(BBB)进行杂交得到F1,再让F1的三体正常叶型植株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植株杂交得到F2,则F2植株叶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解析:

(1)三体的形成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AABBb个体的基因组成中,AA应为正常的,其减数分裂也正常,BBb的基因组成为三体,按照题干叙述的分裂方法分裂,会形成BB、b、Bb、B四种配子,结合AA形成的A配子,则形成的配子为ABB、ABb、Ab、AB四种配子;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的分裂是有丝分裂,在不考虑变异存在的情况下,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b。

(2)由题干分析可知,F1的三体正常叶型植株的基因型为BBb,其产生的配子比例为BB∶Bb∶b∶B=1∶2∶1∶2,则F2个体基因型之比为BBb∶Bbb∶bb∶Bb=1∶2∶1∶2,表现型之比为:

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5∶1。

答案:

(1)染色体数目变异

AB、Ab、ABb、ABB AABBb

(2)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5∶1

 

考点23 生物的个体发育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及难易度

1.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1,2,3,4(中),5(中),

6(中),9(中),11(中),13(难)

2.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1,7,8(中),9(中),10,12

1.(2011广西桂林3月调研)下列有关个体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被子植物在种子形成时,胚往往先于胚乳发育

B.被子植物种子在萌发初期(未形成幼叶),胚的干重均减小

C.同受精卵相比,动物胚胎发育形成的囊胚中,各种有机物的质量均减小

D.鸟类的胚后发育主要是指身体的长大和生殖器官的成熟

解析:

受精卵通过多次有丝分裂形成囊胚,随着细胞数量的增多核酸质量一定会增加。

鸟类的胚后发育主要是指身体的长大和生殖器官的成熟;被子植物在种子形成时,胚乳往往先于胚发育;被子植物种子在萌发初期(未形成幼叶),由于双子叶植物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中,所以双子叶胚的干重均减小,但单子叶胚的干重将增加。

2.(2012山西大同4月模拟)下列关于荠菜个体发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受精卵不经过休眠就开始进行有丝分裂

B.胚发育成幼苗所需的营养来自胚乳

C.个体发育是指从种子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D.正常情况下,若珠被的基因型为aa,则胚乳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aa或aaa

解析:

受精卵经过休眠才能进行有丝分裂。

荠菜属于双子叶植物,胚发育成幼苗所需的营养来自子叶。

个体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珠被的基因型为aa,说明母本的基因型为aa,只能判断卵细胞的基因为a,精子可能是A也可能是a,则其胚乳细胞的基因型为Aaa或aaa。

3.(2011柳州模拟)若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给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授粉,则所得的子粒,其胚和胚乳的基因型分别是( B )

A.AaBb和AaBbB.AaBb和AaaBBb

C.AAaBbb和AaBbD.AAaBbb和AaaBBb

解析:

由于极核与卵细胞具有同源性,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产生的两个极核与卵细胞的基因型相同,均为aB。

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为Ab,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故其基因型为AaBb,胚乳由受精极核(1个精子+2个极核)发育而来,故其基因型为AaaBBb。

4.(2011北海模拟)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玉米个体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受精卵和受精极核的染色体组数目比为2∶3

B.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两个基细胞和一个顶细胞

C.玉米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和胚乳组成

D.被子植物个体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

受精卵→种子→幼苗

解析:

同一植物精子、卵细胞和极核中的染色体组数目相同,受精卵是一个精子与一个卵细胞结合,而受精极核是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所以A正确;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一个顶细胞和一个基细胞,B错;玉米胚不包括胚乳,所以C错;植物的个体发育包括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阶段,所以D错。

5.下图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B )

A.①的结构包括胚芽、胚轴、胚根、胚柄

B.②的发育先于①的发育,为①的发育提供营养

C.幼苗发育形成花芽后,植物完成个体发育

D.幼苗1和幼苗2的基因型都和①相同

解析:

①的结构是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不包括胚柄。

②是胚乳,胚乳的发育先于胚的发育。

幼苗形成花芽后才开始生殖生长。

幼苗2由胚发育而来,基因型和①相同。

幼苗1由花粉发育而来,基因型和①肯定不相同。

6.如图甲、乙都表示被子植物个体发育中胚和胚乳的发育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若图甲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则b表示胚的发育

B.若图甲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则a表示胚乳的发育

C.若图乙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则c表示胚乳的发育

D.若图乙表示大豆种子的形成,则c表示胚的发育

解析:

若图甲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则b为胚乳的发育,a为胚的发育。

若图乙表示大豆种子的形成,则c表示胚的发育,d表示胚乳的发育。

7.将大熊猫的体细胞核植入去核后的兔子卵细胞中,可克隆出大熊猫胚胎。

下列有关克隆大熊猫胚胎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卵裂、囊胚、原肠胚等几个阶段

B.兔子卵细胞质的作用是激发大熊猫体细胞核的全能性

C.克隆出的早期胚胎中,各细胞间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D.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尚未出现细胞的分化

解析:

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细胞已经开始分化,只是越早期的细胞分化程度越低。

8.如图为蜜蜂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有关此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②和④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十分重要

B.过程⑥为胚后发育,受环境条件(如营养物质)的影响

C.蜜蜂的性别是由染色体组数目决定的

D.在②和⑤过程中会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解析:

由图可知,②和④分别代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二者结合起来对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⑥是幼体发育成成体的过程,为胚后发育,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受精卵发育成雌蜂,含2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卵细胞发育成雄蜂,含1个染色体组,为单倍体;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②减数分裂过程中,⑤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

9.被子植物与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在幼体形成阶段说法正确的是( D )

A.起点不同:

前者的幼体由顶细胞发育而成,后者的幼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B.细胞分裂的方式不同:

前者是有丝分裂,后者是卵裂

C.分化状况不同:

前者不存在细胞分化,后者需经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器官和系统

D.幼体细胞全能性的大小不同:

前者细胞的全能性大,后者的全能性小

解析:

被子植物与高等动物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细胞的分裂方式都是有丝分裂;胚的子叶、胚芽、胚轴、胚根等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动物细胞比植物细胞全能性小。

10.(2012湖北孝感摸底)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有羊膜和羊水出现的动物是( B )

A.蝗虫和蚯蚓B.猪和鸭

C.鱼和狗D.青蛙和蛇

解析:

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才有羊膜和羊水出现。

题干中蛇、鸭、狗和猪具有羊膜和羊水。

11.如图所示为荠菜的胚发育过程中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⑤]是由    发育而来的,将发育成具有    等器官的植株。

 

(2)图中[⑥]由    发育而成,其内的染色体数是胚细胞的    倍,其中的营养物质被    吸收并储存。

 

(3)从个体发育过程看,[ ]    是母体的一部分,将来发育成种皮,整个种子是由    发育而成的。

 

(4)图中[ ]    是由    经过几次分裂形成的一行细胞。

 

(5)球状胚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 ]    吸收的,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 ]    提供的。

 

(6)图中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结构是[ ]       和[ ]    ;[ ]    是子代的幼体。

 

(7)若此图为豌豆的胚,现用种皮皱缩、子叶为黄色(纯显性)的豌豆的花粉授到子叶为绿色(隐性)、种皮圆滑的豌豆的柱头上,受精后发育成的种子中,种皮呈    状,子叶呈    色。

 

解析:

图中①~⑧依次为子叶、胚芽、胚轴、胚根、胚、胚乳、珠被、胚柄,种子形成过程中,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

果皮则由子房壁发育而来,二者均与母本基因型一致。

答案:

(1)受精卵 根、茎、叶 

(2)受精极核 1.5 子叶

(3)⑦ 珠被 胚珠 (4)⑧ 胚柄 基细胞

(5)⑧ 胚柄 ① 子叶

(6)⑤ 胚 ⑧ 胚柄 ⑤ 胚

(7)圆滑 黄

12.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的生殖发育周期,请回答:

(1)高等生物的个体发育是从    开始的,此时的细胞主要进行    分裂。

 

(2)个体发育成熟后,通过[ ]    产生配子,人体内该生理过程是在    中进行的。

 

(3)B过程表示    。

青蛙的该过程是在    中进行的。

 

(4)青蛙的[C]    和[D]    过程合称为生物的        ,其中D过程的特点是       。

与两栖动物生殖发育周期中D密切相关的激素是        。

 

(5)A、B过程的生理意义是 

                 。

 

(6)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全过程都是在    的严格控制下进行的,并受到    的影响。

 

解析:

高等生物的个体发育起点是受精卵,个体发育过程中主要进行有丝分裂;个体成熟后,需要依靠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图示中A~D过程依次为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答案:

(1)受精卵 有丝

(2)A 减数分裂 性腺(睾丸或卵巢)

(3)受精作用 水

(4)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个体发育 变态发育 甲状腺激素

(5)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相对恒定

(6)基因(遗传物质) 外界环境

13.图甲表示大豆种子形成过程中胚乳和胚的干重变化情况;图乙为科研人员在研究玉米时,从收获的种子开始做鲜重测量所得到的曲线;图丙表示有胚乳种子在萌发时,种子、胚乳、胚(包括胚发育成的相关结构)之间有机物变化曲线。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曲线①和②分别表示    的发育和    的发育。

曲线①的下降主要原因是 。

 

如果甲图中纵坐标改为鲜重,曲线②在后期将    (升高、下降、不变)。

 

(2)图乙oa段种子鲜重明显减少的原因主要是 

 ; 

bc段种子开始萌发,其鲜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吸水,其吸水方式为    ;c点以后种子的鲜重增幅较大,除吸水因素外,应还有    (填生理过程)因素。

 

(3)图丙中有胚乳种子在萌发时,胚乳有机物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胚有机物含量升高,其原因是 

 ; 

种子有机物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4)请根据丙图的思路,在丁图上画出表示无胚乳种子在萌发时,种子、胚(包括胚发育成的相关结构)之间有机物变化曲线。

解析:

(1)种子发育过程中,既有胚的发育也有胚乳的发育,且胚乳先于胚的发育。

大豆种子中只有胚、没有胚乳,是因为胚乳中的营养被子叶吸收。

(2)oa段种子鲜重明显减少的原因主要是自由水的减少;bc段种子开始萌发,种子通过吸胀作用吸水;c点以后种子鲜重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吸水和光合作用。

(3)有胚乳种子在萌发时,胚乳为胚提供营养物质,因此胚乳的有机物含量减少,而因胚乳的营养提供给胚萌发为幼苗,细胞数目增多,所以胚有机物含量升高。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由于呼吸作用分解部分有机物为细胞分裂提供能量,故其有机物含量下降。

(4)无胚乳种子在萌发时,由胚的子叶提供营养物质,因此,种子和胚的有机物含量都减少。

答案:

(1)胚乳 胚 胚乳中的营养被子叶吸收 下降

(2)自由水的减少 吸胀作用 光合作用

(3)胚乳为胚提供营养物质,有机物减少 胚得到胚乳提供的营养物质,细胞数目增多,有机物增多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细胞分裂提供能量,此时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因此种子有机物含量下降

(4)见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