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堂贵事迹2副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375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4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袁堂贵事迹2副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袁堂贵事迹2副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袁堂贵事迹2副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袁堂贵事迹2副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袁堂贵事迹2副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袁堂贵事迹2副本.docx

《袁堂贵事迹2副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袁堂贵事迹2副本.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袁堂贵事迹2副本.docx

袁堂贵事迹2副本

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中国医药报》评论员

清清白白做人,克勤克俭做事,是袁堂贵的写照。

他自我严格要求,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慎微、慎欲、慎独,始终如一地廉洁从政,高度自觉地勤勉敬业,展示了一个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者应有的风范。

欲廉洁必先自律。

自我约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私欲是自己最顽固的”敌人”。

作为一名政府公务人员,自觉廉洁自律,就是一个与自身贪欲、放任进行不懈抗争的过程。

能不能”自律”,说到底是个“为公”还是“为私”的问题。

为公者,不以个人情感左右是非曲直,而以工作原则作为明辨大是大非的标准。

选择自律,实际上就是选择执著的信念和无私的品格,就是选择对岗位和责任的坚守,以及对工作的忠诚。

袁堂贵几十年如一日,严格要求自己,不为名利所困,不为物欲所惑,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破解了私欲和清廉的不等式。

袁堂贵的事迹告诉我们,廉洁自律,需要从自身做起,小事做起,把严格自律贯穿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经常对照检查,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纠正“自我迁就、小节无害”的思想,真正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欲廉洁必先节俭。

节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节俭是政府公务人员清正廉洁的重要表现形式和思想保障,只有将节俭意识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才能拒腐防变,才能赢得社会和公众的尊重。

袁堂贵的事迹告诉我们,增强节俭意识,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把勤俭节约当作规范来遵守,当作使命来履行,自觉抵制铺张浪费、贪图享受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错误思想侵蚀,做到点点滴滴正作风,一言一行树形象,展示当代共产党人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风采。

同时,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身边工作人员,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责任。

廉洁必先自律,勤俭才能奉公。

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提高道德素质,做到心不为微利所诱,目不为五色所惑,以俭养德,以苦励志,做政府公务人员廉洁白律的表率。

淡泊名利见风骨

——江苏省东海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袁堂贵的名利观

有人说,他这辈子活的很累,心累、身累。

对工作,他的弦始终绷得很紧,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不糊弄、不松劲、不滑坡。

“有些到我这个年纪的干部可能会想,马上要退二线了,再干还有什么用?

所以,工作就不抓了,思想上开始滑坡,作风上开始散漫。

我这个人可能是多年形成的惯性,在这个岗位一天,我就要多办点事,还要把事办好,不然心里就不踏实、不痛快。

”袁堂贵告诉记者。

“北风识得劲草坚,廉洁自律一生安”,这是袁堂贵用来自勉的语句。

“我把这句话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时刻提醒自己,一名干部能力有高低,但保持清廉是最基本的要求。

“用责任破解私欲与清廉的不等式”

在东海采访期间,很多人跟记者念叨:

在“1000>2300”这样一个特殊的不等式中,袁堂贵用实际行动对私欲与清廉做出了正确抉择,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面前,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了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

这是怎样一个不等式呢?

很简单,又很复杂。

简单的是东海食品药品监管局占地3700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经决算审计,这个设施配套齐全的办公楼全部投资180万元,每平方米造价不到1000元。

复杂的是经专业人士计算,这座办公楼每平方米造价要在2300元左右。

“真是弄不明白,他们是怎么省下这么多钱的!

”这位专业人士发出感叹。

可是,在袁堂贵看来,只要通过合理的“抠”和“掐”,“文章”,不仅可以做出来,而且可以修饰得“美观、大方、实用”。

怎么“抠”?

袁堂贵告诉记者,2001年东海药品监管局刚组建时,办公条件极差,10多个同志挤在5间租用的房子里。

“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办公楼”,他心中暗下决心。

经过几年的艰辛筹备,2004年初,局办公楼终于得以着手建造了。

在进行主楼设计时,他力排众议,制定了“美观、实用、节省”的设计原则。

在办理批建手续时,他多次请示县领导,不厌其烦地找有关部门协调,终于全额减免了办公楼的城市配套费,部分减免了土地划拨费,仅此两项就节约经费近20万元。

在选择承建单位时,局里公开招标,11家建筑公司参与竞争,最终“花落”连云港市振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标价比建筑标的下浮了23.2%。

这个活儿利润空间很小。

”振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文一金说,他在中标前就听说袁局长做事很“抠”,却没想到“抠”得这么厉害。

怎么“掐”?

为节省零工开支,他带领全局人员连夜运土,平整院内场地,从晚上6点干到9点多,运土60余方。

要购买装修材料了,他坚持货比三家,带领机关的同志,去临沂建材市场带回近百斤样品,并利用星期天,骑车到县城两大建材市场“淘宝”。

有一次,他在一大堆石材中东挑西拣,弄得满脸灰尘、一身泥土,被货主当成了石材贩子。

当同行人员介绍他是局长时,这位货主感慨地说:

“现在竟有这样的局长!

我们去进货时都没有这样斤斤计较过!

建筑队“进场”施工后,袁堂贵在工程关键时期经常与施工人员一起熬夜加班。

仲夏夜,酷热难当,蚊虫叮咬,他也从未放弃过。

办公楼主体封顶后通往楼顶的楼梯已经封死,为了检查楼顶施工质量,他亲自爬上20多米高的脚手架。

有人问袁堂贵,现在有些人想方设法在工程中捞好处、要回扣,何况他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这样“抠抠掐掐”究竟图什么?

每当听到有人这样问,袁堂贵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

克己奉公本来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道德修养,为什么社会上总是有人把廉洁当作政治前途的敲门砖呢?

一想到这儿,他就理直气壮地回答:

“我是农民的儿子,勤俭是我渗入骨髓的自觉意识,艰苦奋斗是我生命的惯性。

没有自觉的节俭意识,就不可能淡泊名利,做到清正廉洁。

一个真真正正的共产党人就要有责任培养自己的节俭意识,用责任破解私欲与清廉的不等式。

袁堂贵出生在革命老区山东省临沭县。

他的父亲14岁参加红军,曾参加过东进抗日支队、渡江战役、抗美援朝,退伍后,去“北大荒”支边三年,后来回到家乡做了十几年大队支书。

从父亲身上,他读懂了什么是正直无私。

所以,无论是自己的钱还是公家的钱,他多花一分都心疼。

拉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是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口支援单位。

该局局长扎西德吉到东海参观时了解到工程建设情况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离开东海时,她激动地对送行的袁堂贵说:

“我们回去也要像你这样去做事情!

“对自己苛刻是坚守信念的素质和觉悟”

作为部门负责人,出门办事是免不了的。

对于出门办事,袁堂贵给自己立下三条规矩:

县、市内开会办事,尽量骑自行车;出远门办事,坐火车有硬座就不买卧铺;在外吃住有面条和床铺就可以。

这三条规矩如果发生在他人身上,或许是另有所图的“政治秀”,但是,在连云港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任何人都不会对袁堂贵的行为猜疑。

因为大家知道,自律对于袁堂贵来说,已是一种坚守信念的素质和觉悟,在自我要求上,袁堂贵几乎严格到苛刻的程度。

2月8日,记者到这东海的当天,这里刚迎来今年的第一场春雨。

下午两点钟,路面还有些湿滑,袁堂贵依然推出自行车,匆匆赶往县城东郊八九里外的电信局参加一个电视电话会议。

同行的副局长霍振会说,“别的部门领导都是坐专车去,每次开电视电话会议,会场外都停满了各种轿车,只有袁局长,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骑自行车前往。

在就任局长之前,袁堂贵已做了9年东海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管理着20多辆公车,应该说用车很方便,但无论节假日参加同学聚会,还是和爱人孩子回家探望父母,他都不愿“显摆”,不是坐中巴就是坐火车。

到食品药品监管局后,虽然局里目前有三辆车,但为了节省费用,袁堂贵一般不大动用车辆。

“局里的车都是用来保证稽查执法的。

他私事不用,公事也极少用,平时总是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调研、开会。

”霍振会说,在袁堂贵“一定要保证执法用车”的带动下,全局干部职工已经形成了以自行车代步的习惯。

为此,许多干部群众都称袁堂贵是“自行车局长”。

2005年6月,袁堂贵到北京参加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举办的基层局长培训班,返程时他花93元钱买了一张硬座车票,火车上人多,又恰逢学生放假,他在途中和一个大学生轮流坐一个位置,就这样坐坐站站、站站坐坐,在列车上颠簸了16个小时才回到连云港。

第二天他要去连云港食品药品监管局开会,市局局长李祥启不经意间发现他的脚肿得厉害,再三追问,他才说明原因。

李祥启听后心疼地对他说:

“老袁啊,你已经五六十岁了,哪能还像年轻人?

你不买飞机票,不买软卧,买张硬卧总可以吧,看到你脚肿成这样,我心里不好受啊!

2003年冬天,袁堂贵带3名工作人员去青岛采购执法冬装,一日三餐都在小摊上吃,住的旅馆条件简陋。

两天里的吃、住和过路费只花了200多块钱。

“看到袁局长这样苛刻地要求自己,我经常扪心自问,我应该如何努力来缩小与他的差距?

”霍振会就是在这样的自责、自省中,不知不觉地增强节俭意识。

下班路上,他会因为记起饮水机电源没关而重新赶回办公室;他会在下乡稽查时,蹲在乡村小店屋檐下,用一碗2元钱的方便面来解决午饭。

对于局里发生的这些变化,袁堂贵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他说:

“我更看重的是一种上行下效的感染,我想以自己节俭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影响和带动大家,希望大家也明白‘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的道理,让大家明白,对自己苛刻是坚守信念最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

”这样他才能心里安稳。

在日记中,袁堂贵写到:

当你置身于浮躁的世界却坚守着心灵的一方净土时,当你以淡泊宁静的心态审视人生历程而不在意某些得失时,当你只去耕耘而不求收获默默奉献时,你的人生就进入了一种日臻完美的境地。

这种境地,他向往了,他抵达了!

“维护政府的清廉是我的责任”

“以往听别人说老袁‘抠’,总以为他是对单位财务支出卡得紧,可是没想到,他的‘抠’还表现在财务收入上。

这种在收入来源渠道上‘抠’字眼、坚持原则的精气神,让我们看到了政府的清廉形象。

”经过“赞助费”事件后,东海县医药商会会长范月祥不仅对袁堂贵有了新的认识,对于东海食品药品监管局清廉的社会形象更是赞不绝口。

事情是这样的:

在东海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大楼落成之前,商会40多家会员一起开会商量,想给局里一些赞助,计划每家出5000元,凑足20万,给办公楼添置空调、电脑等办公设备。

但任他们怎么说,袁堂贵就是不要。

“20多万元啊,对于在建材市场一分一毫都要与人讨价还价的他来说,这实在是数额不菲的一笔钱了。

况且现在这种赞助现象十分普遍,他为什么就不要呢?

”大家心里嘀咕着,一脸的疑惑。

是啊,他为什么不要呢?

范月祥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景:

袁堂贵站在办公室,一脸严肃,话语掷地有声。

“我们政府部门是为社会服务的,政府的清廉最大程度上是靠减轻企业负担赢得的。

维护政府的清廉是我的责任,我决不能让政府的清廉在我手中毁掉。

一分钱都不能耍,拿了人家的钱,何谈秉公执法?

更让范月祥忘不了的是,2005年6月22日在县食品药品监管局门口碰了“一鼻子灰”的尴尬场面:

那天,新办公大搂投入使用,东海食品药品监管局举行挂牌仪式。

“我们一些企业揣了2000元贺礼,到了局机关门口,刚伸出封好的红包,老袁的脸马上就变了,连手都没有跟我们握转身就走了。

我们一脸尴尬拿着红包转了一圈,才知道不收贺礼是局领导班子早就定了的事。

真是惭愧啊!

对于清廉,袁堂贵是这样看待的:

只有把个人清廉放入政府的社会形象中去考量,个人清廉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所以,作为“班长”,他更注重带领大家塑造队伍整体的清正廉洁形象。

这些年,看到其他单位的待遇优厚,有些同志就提议是不是多发点奖金,意见到了袁堂贵耳朵里,他马上就召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他说,“工资奖金是国家依据政策定的,随意增加就是对政策的阳奉阴违,就是最大的腐败。

”他不仅通过教育制止这种错误思想的蔓延,而且通过建立健全财务审批制度,铲除容易滋生腐败的土壤和空间。

这些年来,东海食品药品监管局每查处一个案件,定性、处罚等都要经过集体讨论,并且张榜公布,所有的环节都公开透明。

公开的制度、看得见的廉洁,不仅让袁堂贵连续两年被评为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先进工作者,连续三年被市局授予三等功,而且东海食品药品监管局也分别被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连云港市人民政府、连云港食品药品监管局和东海县政府授予江苏省药监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江苏省“正源行动保健康”先进单位、连云港药监系统“团结、开拓、廉洁、高效好班子”、东海县文明单位等12项荣誉。

对于荣瞥,袁堂贵有他自己的理解。

他告诉记者:

个人荣誉是党和人民对你的鼓励,而集体荣誉,则是你用自己卑微的力量对党和人民的报答。

而惟有报答,才是最高的荣誉。

“所以,我无怨无悔。

”袁堂贵说这句话时,一脸的欣慰。

在建设局办公楼忡,袁堂贵总是把实用和节省作为首要原则。

围为袁堂贵(中)在施工工地比照设计图纸进行仔细核对。

做情为民所系的领导于部

《中国医药报》评论员

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人,更是一个坚持原则、公正执法的人,这就是真实的袁堂贵。

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基层领导干部,袁堂贵时时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己任。

在人员少、任务重、执法环境复杂的情况下,他忠实履行职责,带头公正执法。

为了维护药品市场秩序,他在违法行为面前毫不让步;为了保证公正执法,他在人情关和金钱关面前毫不动摇;为了做到依法行政,他坚持严格执法,处处雄护法律的尊严,决不偏私。

袁堂贵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舍小家顾大家。

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的良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榜样力量。

在全系统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今天,学习袁堂责同志情为民所系的人情观,对于反腐倡廉、重塑形象、整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情为民所系,就要像袁堂贵那样坚定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信念。

要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正确处理公众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关系,认清监管职责,始终把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难点问题、热点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全国食品药品监管水平而不懈努力。

情为民所系,就要像袁堂贵那样树立恪尽职守、公正执法的职业理念。

要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枉不纵,经得起情与法、公与私、利与义的严峻考验;恪尽职守、不辱使命,认认真真地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严于律己,一身正气,始终坚守“依法行政、勤政廉洁、优质服务、人民满意”的行为准则,保持食品药品监管队伍的政治本色。

情为民所系,就要像袁堂贵那样保持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

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树立艰苦奋斗精神,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侵蚀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站稳监管为民的脚跟,坚决贯彻执行“八条禁令”和“五项制度”,一手抓反腐倡廉,一手抓监管业务,以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冷暖情怀皆忠诚

——江苏省东海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袁堂贵的人情观

没见到袁堂贵之前,就听到许多关于他“不近人情”的故事。

在从南京去连云港的路上,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基层工作处曹卫秋告诉记者:

袁堂贵把妻子从效益好的县政府招待所调到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广,导致妻子不久就下了岗,11年来直呆在家里;袁堂贵的大女儿嫌会计工作太辛苦,想让他托人说句话调到办公室,被他一句话训了回来,“你有份工作已经不错了,不要挑三拣四的。

在从连云港去东海的路上,连云港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室主任李传志告诉记者:

袁堂贵的小女儿没有工作,妻子好不容易托人给女儿在一家医药企业谋了个位置,袁堂贵知道后很生气,“只要我在药监局呆一天,家里人谁也别想去医药企业上班”,一句话,把女儿的希望破灭了。

儿子开了家小饭店,袁堂贵从来不去看一下,更不用说跟一些单位、企业打招呼“照顾生意”了。

“别人都说司机能当局长大半个家,可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袁局长儿子开的饭店在哪儿。

每次只要一提这事,袁局长就狠狠批评我。

”正在开车的东海食品药品监管局司机宿运虎听到这儿不禁插话。

记者注意到,这三位讲述者在讲述袁堂贵的故事时,语调饱含激情,脸上充满崇敬。

在记者想像中,袁堂贵应该满脸严肃,不苟言笑。

可出现在记者眼前的袁堂贵,满脸笑容,语调平缓,分明是一位和蔼可亲、性格平和的长者。

得知记者的疑问,袁堂贵眼圈一红,有些哽咽地说:

“我是凡人,也食人间烟火,但我手中的权力是用来为公众谋利益的,而不是为家人牟利的私器。

袁堂贵就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人,一个坚持原则、公私分明的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

亲人说:

“在亲情与工作两难之间,他总是舍弃亲情”

袁堂贵说自己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要感念父母之恩,莫忘孝敬父母”。

可是,自1973年参加工作以来,30多年了,他回家看望父母还不到100次。

年迈的父母体弱多病,这几年经常住院,每次住院,都是袁堂贵的妻子去照顾,他自己根本没时间去陪床,跟老人絮絮家常。

父亲患肺结核到县医院住院,他因工作繁忙,一次没能去探望。

父亲出院了,他没时间送老人回家,而是给老人买了张回乡下的汽车票。

从下车的地方到家还有10公里的乡村小路,他不敢想像年迈的父亲是怎样走回去的。

母亲腿脚不灵便,几乎瘫痪在床,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

就是这样两位老人,一直在远离他80公里外的乡下生活。

袁堂贵说,父母只有他一个孩子,他却不能在二老膝下尽孝,按照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不孝之子。

袁堂贵回忆起在县政府办公室工作的日子,整天都有计划内和意想不到的工作等着他,根本没时间顾家。

到药品监管部门工作后,新组建的单位,担负着保障116万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重任;在2250平方公里的辖区内,有900多户分散在各地的涉药单位,而局里只有不到20名监管人员,每位监管人员都恨不得有三头六臂的本事。

作为局长,袁堂贵哪里还有时间照顾家人?

袁堂贵想在县城边买套房子,把父母接来好尽孝道,可他手里没有足够的钱。

他说,自古忠孝不能两金,好在父亲是参加过抗美援朝、又在“北大荒”支边3年的老共产党员,父母能理解他。

从东海县城到该县南辰乡西朱范村,约有80公里,路面坑坑洼洼,汽车一路颠簸,走得很艰难。

用了近两个小时,记者来到了袁堂贵父母家——一个破旧的小院。

推开门,昏暗的光线下,袁堂贵的父亲正在煤炉前烧饭,锅里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

袁堂贵的母亲颤巍巍地说:

“那是中午的剩饭和剩菜,加水煮一煮吃。

”记者掀开锅盖,看到锅里不见一点油星的剩米饭。

这就是农历小年这一天两位老人的晚餐,凝视着锅中升起的热气,记者的泪水模糊了双眼。

袁堂贵的父亲告诉记者,作为退伍军人,他每个月有260元的补助金,足够维持老两口生活。

袁堂贵的母亲说,儿子一年回家也就两三次。

每当儿子要离家时,年迈的母亲总是禁不住泪水涟涟,希望儿子能多坐一会儿,陪他们多说几句话。

当儿子的身影消失后,母亲却总是安慰自己:

“我们能撑得住。

“我们不怨他,在工作与亲情之间,我们支持他舍弃亲情。

”袁堂贵的父亲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情怀说出了对儿子工作的理解。

很难想像,袁堂贵身为局长,父母却还居住如此偏僻、闭塞的乡村。

很难想像,为了工作,他付出如此多的代价。

在袁堂贵父母家,记者巧遇来探望姑父、姑母的袁堂贵的表弟。

提起袁堂贵,表弟满肚子怨气:

“那年,我给一家酒厂供应粮食,供了货之后,长时间收不到货款,我找到表哥,希望他打个招呼。

那时他是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只要开口,就会管用。

可是,他一口拒绝,还很不客气把我从客厅给推了出来。

打那以后,我很少进他家的门,只有每次来看望姑父姑母,我才想起自己有一个当官的表哥。

提起表弟,袁堂贵说,自己不仅得罪了表弟,还得罪了内弟、女儿、亲家,身边最亲的人都被得罪完了。

近20年来,逢年过节,他家门前总是冷冷清清,没几个亲戚走动。

人家是富在深山有远亲,可他呢,是官居闹市无人问。

即便这样,袁堂贵却很欣慰,自己得到了清静公平的工作环境。

这样,他可以更加公正地办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面对“你今后将如何弥补亲人亲情”的提问,袁堂贵这样回答:

今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口气太直,不知道拒绝的策略和艺术,因此伤了不少亲戚朋友的心。

忙于工作,和妻子及子女交流不够,对家人亏欠太多。

退休后就一点一点去做,力所能及地去弥补一下亲情、友情,以求得父母、妻子、孩子,以及相关亲戚朋友的宽容和谅解。

同事感念:

“工作之外,他最关心我们的生活”

但是,与亲戚朋友对他的怨言相比,袁堂贵的同事们却盛赞他善于“体恤他人”,是一个人情味很浓的领导。

东海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室主任黄芳这样评价自己的局长:

袁局长的心很细。

苏北比较注重中秋和春节两个节日;在外工作的孩子们每逢“两节”都必须赶回老家与父母团聚。

黄芳说:

“每年‘两节',袁局长都会提前通知办公室,让办公室做一个计划表,把老家在农村的职工提前安排好,让大家轮流回家探亲,该照顾的尽量派车接送一下。

可是,袁局长自己却从来不用车,每次回家都是坐公交车。

对此,袁堂贵这样解释,单位人少任务重,大家一年四季为工作忙得昏天黑地,很少有休息日。

单位又是新单位,底子薄,大家的付出与报酬严重失衡。

”一年就这么两次回家,我怎忍心让他们的父母看见自己的孩子在单位受苦?

派车送大家回家,就权当是单位的福利吧。

同时,让他们的父母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单位受重视,更好地支持他们的工作。

东海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霍卫群告诉记者:

2005年,局里从连云港招录进曹延继、曹世伟等3名年轻的工作人员,“这三个同志在东海又没有什么亲戚,初来乍到,生活很成问题。

”就在三人愁眉苦脸的时候,袁局长主动找了上来,他说按规定,三人的衣食住行是个人自行解决,可他们离家这么远,父母又不在身边,不容易,让他们出去租房子住太不方便。

于是,局里就给三人腾出一间房子,让他们三个住了进去。

“当时我就感动得流泪了。

我觉得袁局长对我们这三个外地人的关心比我们的父母还要心细。

”曹延继告诉记者。

东海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李战美也介绍说,他们三个人中曹世伟的爱人在老家中学教书。

为了让曹世伟安心工作,解决两地分居问题,袁堂贵上下奔走,找教委的领导帮忙,后来又找县委分管领导出面协调,最终把曹世伟的爱人调到县里的一个民办中学。

“没有要我花一分钱,也没有要我到处求人,袁局长就把我认为比登天还难的事给解决了。

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更好地工作。

”曹世伟至今都心存感激。

在东海食品药品监管局,门卫吕义宏只要与人搭上话题,就自然而然念叨起袁堂贵是一个重“人情”的领导。

吕义宏是一个下肢瘫痪的伤残军人,以前在县供销系统上班,后来下岗了,工作没有着落,妻子、子女也都没工作,家庭十分困难。

袁堂贵知道后,让吕义宏来局里做门卫,每个月开几百元钱。

谈到这些,吕义宏说:

“袁局长绝对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外人说他不近人情,那是没有真正了解他。

在东海食品药品监管局采访,记者明显感到:

职工们无不认为袁堂贵是一位“体贴细致”的领导。

只要局里的职工及其家属生病住院,局办公室一定要给袁堂贵安排好探望时间,按时通知他,他会风雨无阻地赶往医院。

袁堂贵自语:

“公私分明的亲情最有人情味”

同样是生病住院,为什么自己的父亲他没有时间陪床;而单位职工家属住院,他却无论如何都要抽出时间去医院探望?

同样是工作调动,为什么对自己的女儿他不闻不问,甚至多加阻拦;而为了单位员工家属调动,他上下奔走、忙前忙后到处求人?

同样是退伍老兵,为什么他把自己的父亲放在偏僻的乡村,无暇顾及他的生活冷暖;而对一个与自己素昧平生的人,他却给了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

面对记者这么多的疑问,袁堂贵并没有多加思考,他说:

办事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对事不对人。

作为领导,关心单位职工冷暖,那属于公事,有问题必须解决,而同样的问题对自己的亲属来说就是私事。

公和私是绝对不能混在一起的。

他还说,只有公私分明。

这样的亲情才有人情昧,才能让人民看到社会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