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169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docx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docx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

谈“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

2011-12-03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来源:

人民网强国论坛   

  【柳斌杰】:

各位网友,非常高兴和大家见面,也感谢你们对文化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我愿意和大家一起讨论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各方面的问题,谢谢大家!

要尽快把新闻出版大国变为新闻出版强国

  [网友庐山]:

六中全会的《决定》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哪些新的重要论述?

《决定》将对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针对《决定》,新闻出版总署将会做怎样的部署?

  【柳斌杰】:

这位网友提了一个贯彻六中全会的问题,提得很具体,我先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一是六中全会的《决定》有它的亮点,我认为有四个方面:

一是以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信,鼓励我们全党、全国人民一起来建设文化强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强的意识。

我觉得这是首先《决定》有这样一个重大的意义。

  二是六中全会的《决定》,描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道路。

文化建设道路,应该说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也是吸取了我国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新的文化实践总结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条文化发展的科学之路。

它对于我们今后文化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柳斌杰】:

第三个亮点,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强国目标。

这个目标体现了中国人民文化立国的一个意志。

虽然我们现在是一个文化大国,但是我们决心通过改革,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强国。

  第四个亮点,对于下一步文化建设、文化改革、文化发展作出了全面的部署。

这个部署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心,围绕着我们今后五年以至于建设文化强国三个阶段的目标部署了我们的工作,非常切合当前的实际,对全国人们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鼓舞。

  【柳斌杰】:

这六项任务是:

第一项,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第二项,繁荣文化、创造更多的文学艺术精品、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第三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标也是很具体的。

第四项,发展文化产业,经过几年的时间,使我们的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五项,抓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个根本动力。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没有改革开放是不行,必须要抓住这个重点。

所以,《决定》的总标题就用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那就可见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第六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大批的人才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创造力量和支持的力量,我觉得这几项任务,我认为是非常适应当前文化改革发展的现实,也是推动我们向文化强国迈进的必由之路。

所以我认为部署得非常好。

我总的感觉,这几个亮点抓住了,《决定》的精神就体现出来了。

  【柳斌杰】:

这个《决定》对我们整个文化改革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文化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

同我们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相适应,我们的文化建设必然要形成一个新的高潮。

从这个意义来讲,我认为它有里程碑的意义,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上,将会是一个新的起点。

  贯彻这个《决定》精神,从新闻出版行业来说,我们已经在讨论围绕中央所确定的总体目标,在新闻出版行业率先体现中央的要求。

所以,我们首先是确定了要在较短的时间之内,把我们新闻出版大国变为新闻出版的强国,我们在具体实施上已经有一些措施,前几年我们就提出了目标。

这个《决定》推动了我们进一步实现这样的目标。

  【柳斌杰】:

落实这个《决定》,还有一个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问题。

因为新闻出版行业实体性比较强,在文化产业里处于核心地位。

所以培育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方面,我们新闻出版业首先要作出重大贡献。

在我们的“十二五”规划目标中,提出在五年之内,我们在支柱产业上要大大地突破,率先达到中央的要求。

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必须创新内容、创新形式,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适应各个层次、各个知识群体、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的需求,进一步繁荣我们的市场。

  【柳斌杰】:

还有大力实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的问题。

我们现在确定的六项,包括基层地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基层的网络建设,基层人民群众的读书看报的权益的保障,文化环境的保护这样一些涉及到公共服务的工程,要加大实施力度。

例如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基层人民群众的最基本的需求把它保障好,我们已经开始做了。

另外,我们也实施了人才战略,培养新闻出版行业的领军人物,专门的专业人才,懂新闻、懂出版、懂经营、懂市场的管理人才,作为我们调整人才结构、实施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也在努力加紧造就这样一个广大的队伍,尤其是通过我们的实践,造就名家、大师,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这样一些措施正在实施当中。

文化自信就是发挥时代精神的引领作用

  [网友孤松]:

柳署长好,我想问:

六中全会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那怎么理解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

如何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柳斌杰】:

作为个人来说,文化自觉就是从内心上要认同文化在造就人格、造就人的素质、道德修养、文化熏陶方面有不可替换的作用,把它看成像阳光、空气、水一样,你出生以后就在文化环境里成长,你受到文化的熏陶,你有一个认同和感觉,这就是文化自觉。

  更高层次上的文化自觉,那就是每一个时代,能够首先意识到我们的文化发展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水平,应该改造我们文化的不适应的地方,发展更加新的、能够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

这个大家可以体会得到,像五四时期的新文化,后来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我们社会主义的文化,这就是比较高层次的文化自觉。

这个文化自觉,也是对民族历史关键时刻的转换,在重要问题上的启蒙,以及思想的解放有巨大的作用。

没有这种文化自觉,文明进步肯定是要受影响的。

  【柳斌杰】:

至于文化自信,我的理解是,文化自信就是对文化的认同感。

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充满感情,认同这种文化是自己民族的根,它就是自信的表现。

同时,看这种文化对规范社会人们的行为,符合历史前进的规律。

那么,发挥时代精神的引领作用,这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一个大的国家,一个重要的民族,有文化传统的民族,都具备这种文化自信。

  我们现在应该说党和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加,相信我们文化是优秀的,也为人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时期,我们更加重视和发挥优秀文化的引领作用、教育作用、鼓舞作用,为我们民族的复兴提供精神力量,这也是一种自信。

  【柳斌杰】:

有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然我们就坚定不移地相信我们的文化自强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在今天来说,要相信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传统、优秀的文化精神,仍然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动力。

我相信我们的社会主义时期创造的新文化,也是我们文化实践积累的宝贵财富,也能够对提高我们的人民素质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们也相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形成的一些现代的文化,对我们未来开辟光明的前景将会发生巨大的作用。

文化自强在文化本质的层面上也要自强,而不是表面上做一些文化产品,这个自强是不牢靠的,所以一定要从深度上去理解。

  【柳斌杰】:

另外,还体现在文明的素质和公民的素质上。

一是思想道德的素质,一个是科学文化的素质。

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的形成,要依靠文化建设过程中各种文化传承、各种文化环境、各种文化活动,各种文化实践,潜移默化地形成道德修养。

有了这两个方面,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能够提高。

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了人们要有文化,有文化就是对公民,特别是现代社会,尤其是未来信息化社会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要求。

所以,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提高全体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过程。

这两个素质提高了,实际上我们的文化强国就已经建成了。

对外开放、包容并蓄是我们在文化上的方针政策

  [网友杨再昌]:

请问柳署长,面对世界文化发展,中国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和理念来对待外来文化?

  【柳斌杰】:

今天的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已经是全球的一个常态,特别是在先进技术的推动下,文化的边界、国界应该说已经突破了。

那么,这个交流、交融、交锋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在文化上是开放的,我们既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同时敞开胸怀,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我们历来主张在文化上,我们是对外开放,包容并蓄,这是我们的方针政策。

  在中国,你可以看到我们在文化开放方面的例子。

从图书来讲,世界上所有的畅销书在中国的任何地方都可以买到。

现在世界上主要的有影响的书,在国际和国内都能同步发行,像基辛格、布莱尔这些国际人物的书,都选择了在中国首发。

这是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文化强国即文化创造力、吸引力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网友强国一派]:

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概念,如何理解这个概念?

从新闻出版业来说,可以用哪些指标去衡量?

  【柳斌杰】: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决定。

这个目标提出以后,一些网民感到还缺少一些强国的具体目标。

我理解建设文化强国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尤其在文化领域要提出像经济领域的一些数字化的指标来,难度是比较大的。

这次对文化强国的发展,做了三个阶段的描述:

一是“十二五”期间文化要达到的目标,这已经做了规定。

第二是对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时期的文化的各种目标,也有具体的表述。

第三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体上做了一些定性的表述。

  举例来说,一个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人心,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基础到时候更加巩固;再一个是对全社会来说,形成两个文明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是一手硬、一手软,经济上去了,文化没上去。

第三,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持续迸发,把人民群众的文化创作精神调动起来,大家都在创作文化,文化是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事业。

  【柳斌杰】:

第四,文化强国表现为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你需要的文化产品,你需要的文化活动,你需要的文化样式等等得到满足,那么就会更加丰富多彩。

  第五,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我们现在说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解决读书难、看报难、听广播难、看电视难、享受电影、舞台演出比较难,现在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到那个时候,对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会更高。

  第六,人们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得到全面提高。

文化强国,整个公民的文化素质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当然还有一条,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强国,不仅在国内达到这样的要求,而且在全球来说,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也应该更大。

文化强国就是文化的创造力、文化的吸引力、文化的渗透力、文化的感召力和它的影响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所谓创造力,就是我们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文化内容、文化形式。

所谓吸引力,就是我们的文化对于世界其它多样的文化来讲,更具有吸引力。

所谓感召力,就是你这个文化应该是世界的一种潮流,引导人类文明的方向,这是一个感召力。

所谓渗透力,就是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的行为更加有影响力。

所谓影响力,就是对其它各种文化样式、各个民族文化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我认为以上这些内容,包涵了文化强国建设的基本内容。

大师名家的培养可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符号

  [网友丛林漫步]:

全会指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请问提升中国文化竞争力的核心是什么?

如何去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升?

  【柳斌杰】:

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为文化内容。

各种传播渠道、各种表达方式仅仅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样式,而真正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精神、在于它的内容。

我们现在之所以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不够,就是我们创造的内容、回答和解决人类文明进步所共同关注的这些问题还没有站到一定的历史高度上,还不能够引领世界文化潮流,我认为这是文化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当然,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有高端的文化产品,受世界人民欢迎的文化产品,能够引起共鸣的文化产品,这是我们的竞争力。

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品牌,这些东西也是核心竞争力。

  第三个核心竞争力就是我们文化传播的渠道。

在目前的情况下,渠道在文化影响力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谁掌握了这个渠道,谁在文化传播上,它的影响力就会领先。

所以,我们也要重视在传播的渠道上的竞争,包括内容、产品、渠道,如果这三个方面都发挥了作用,核心竞争力就体现出来了。

还有人的问题,因为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它和自然不一样,自然环境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我们要造就我们的人才,培养大师、名家,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符号。

我们了解别的国家文化,往往是凭大家名作,比如,像莎士比亚、黑格尔等等,这些名家大师的影响力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要造就这样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

  【柳斌杰】:

我们在目前国际环境非常复杂的情况下,当然有文化安全的问题。

文化安全,要靠全体人民有高度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安全意识,来防范各种不利的因素。

因为对全球范围来说,有很多良莠不齐的东西。

按我们经常的说法,有腐朽的文化,比如说淫秽色情,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我们是要坚决抵制,不允许这些文化垃圾侵蚀青少年一代。

另外,一些落后的文化,我们也要抵制,也要防范落后的文化影响先进文化的建设。

什么叫落后文化?

就是不符合历史潮流,愚昧、迷信,妨碍人们创造力的发挥。

所以,我们要吸收的是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有利于社会向前发展的、有利于人类发展的先进文化。

  【柳斌杰】:

当然,也有人借机把一些腐朽文化、垃圾文化塞进文化当中,这些东西都是威胁文化安全的,影响到整个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继承,影响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影响到我们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很多国家的例子都说明,必须保护本民族的优秀传统,否则将在文化领域上丧失自我,国家没有自己精神支柱,没有自己的灵魂,这对国家来说是一种威胁。

所以,文化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国家战略的问题。

一定要从战略的角度上来保护我们文化环境,保护我们民族文化的纯洁性,保护我们整个社会文化的先进性,文化工作者和人民群众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

  对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现在正在加大力度建设和提高。

可以通过这样一些途径:

一是加大与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交流,在互相交流中间,增加我们文化的相互了解和认同。

第二个途径,我们通过文化产品进入西方的国际文化市场,进行文化竞争,通过文化产品把我们的文化价值、文化精神带到国际上去。

第三,提升自身的传播能力,加强同国际社会相衔接的传播能力、传播阵地的建设,使更多的人了解、研究中国的文化。

还有一条,我们要借助于国际的渠道,进行我们的文化传播。

比如我们最近在新闻出版方面,采取了三大措施:

一是我们借助亚马逊,在上面开了中国书店,把中国的优秀著作推荐给全世界。

再比如说,和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合作,在世界的机场、码头、铁路、地铁、商业繁华中心,和一些图书零售店结盟销售中国的图书,借助国际渠道来推动我们的文化走出去。

应该说,这几条渠道都是我们目前应该积极采用的。

过去我们用的比较多的是文化交流,现在更注重的是文化市场和渠道建设,加强和国外的合作。

当然,我们将来有条件的话,我们和国外的企业一起合作,在当地办报、办刊、办广播、办电视、办出版社、办店、办厂,同他们一起生产那些国家人们所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这是我们文化同世界交流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开始,很多企业都在寻求合作的途径。

对语言文字要有敬畏感

  [E政建议14445号]:

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支撑作用,积极构建主体化、多样性、和谐共存的语言生态环境,引导社会语言应用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发挥学校基础阵地主渠道作用,引导全社会重视并切实促进国人汉语能力的培养、提升,使每个社会成员珍惜、爱护、尊重我们的母语。

  【柳斌杰】:

这位网友提的问题很好,我也很感兴趣。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在国家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在新的条件下,我们更加重视五千多年已经形成的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

我认为我们的语言,能充分表达事物和人的感情,我们的文字具有形、声、意结合在一起的优势,跟西方的字母的文字完全不同,直观上就给人很多文化的享受。

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既具有先进性,也具有生命力。

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下,要更加重视文化的基本元素、基本材料——语言和文字,充分发挥它的先进文化建设的多样性的作用。

我觉得应该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我完全赞成这位网友的意见。

  现在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一个是我们有些地方对民族语言文字的主体性认识不足,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夹杂各种其他语言成份的语言和文字来表述,影响了我们主体文化的发展。

  【柳斌杰】:

再有一些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创造出来新的一些语言文字,没有得到社会认可,在传媒和公共场合,会引起文字语言的混乱。

还有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尤其一些网络语言代替传统语言,并且简明扼要,这方面发挥了优势,但是也影响了语言的规范性。

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映。

我们曾经对传媒使用语言文字进一步重申了规定,在字典编撰的过程中,也不断的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把已经形成新的生活语言文字也加以区别地吸收进来,因为语言也是发展的,文字也是发展的,不能完全排除来进行创作,要及时地吸收在实践被证明、大家都认同的、理解的语言文字进入我们的系统,进入辞书、工具书这样一类重要的文化传统工具。

  现在重要的问题,一个是进一步确定我们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主体性,任何排斥我们的语言和文字,甚至于歧视性的态度对待我们的语言文字,这是不可取的,这也是文化自信的问题。

  二是积极引导社会规范用语、用字。

按照我们国家语言文字法,在法定的文字、法定的语言使用方面要严肃,不能随意改变字形,改变语意,或者正话反说,对于这样一些我们要引导。

尤其是传媒、图书、公共场所、标牌、广告出现这些问题,我们要及时地引导,使人民群众对我们国家主流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敬畏感,而不是任意地、随意地去改变它的形体。

  第三,制定法律,规范国家语言文字。

任何一个中国公民,必须使用国家法定的语言和文字,这是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我们对文字的字形的简化、语意的扩充,是有严格程序的,不要把语言搞乱了。

对语言研究的专家和高校的教学,都要用规范的汉字、规范的语言传承我们的文化。

  第四,我们在信息化的条件下,要研究语言文字发展的规律,跟上技术发展的需要。

西方曾经预言,有计算机之后,中国的文字就不能用了。

我们充分创新和研究,开发了汉字数字化应用系统;成功研究了激光照排、汉字输入、汉字软件等一系列的技术,解决了信息化传播当中的汉字使用问题。

这个实践证明只要跟上技术发展、技术进步的要求,我们的汉字永远能够保证它的活力和它的生命力。

  【柳斌杰】:

最后一点是语言也要创新。

今天新事物越来越多,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不断地吸收反映当今事物的语言。

比方说我们现在所用的互联网、手机,都是过去没有的。

现在有了这种东西,相应地就要有新的语言、文字来表现。

所以,我们整个语言文字也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的,而是开放的,要不断地吸收创新的成果丰富自己、发展自己,这样使我们的语言和文字能够永久的在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跟上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

也不至于我们古老的文字、古老的语言因为僵化而被淘汰掉。

如果我们的语言文字不能表达我们今天的事物、我们今天人的思想感情、今天的生产生活和各项活动,就是我们创新不够,发展不够,我们自身要看待这个问题,并不是我们语言文字本身有什么缺陷,而是创新不够。

所以,在这个领域要大力提倡创新的精神,跟上新技术,跟上新的实践,跟上人民群众丰富的情感和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需求,不断地使我们的语言文字更加生动活泼。

农家书屋工程预计明年全部完成

  [网友心泊天下]:

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近年来,新闻总署扎实有效地实施了农家书屋、全民阅读等一系列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会有哪些新措施来进一步推进文化惠民?

人民的阅读生活将会有怎样的可预期变化?

  【柳斌杰】:

谢谢这位网友所提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思路,包含的重要思想是以人为本,使文化的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的成果为人民群众所享有,这是我们这条道路的一大特色。

走这条发展之路,就意味着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文化公共服务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多年来,尤其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非常强调把文化作为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

  从新闻出版行业来说,在十六大之后,实施了五大惠民的工程。

一个是国家出版重点工程,传承文明,记录历史,普及科学,执政育人,把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下来,使它不至于在我们这代中断了,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效果。

像中华大典,传承中华文明的图书,比历代历朝翻了好几番,规模、数量、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满足了传统文明的需要。

  【柳斌杰】:

第二,我们实施了少数民族出版工程,保障少数民族读书、阅读、研究自己文化的需要,使得少数民族的文化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三,我们实行了农家书屋工程。

书屋包括农村、社区,也包括城市务工人员,和工厂企业。

我们这几年一共投入上百亿元,现在提供了一百多亿册的图书,覆盖了75%的农村,还有一部分社区,一部分工厂,改善了人们读书的环境。

预计明年工程能够全部完成,我们所有的农村社区都能全覆盖。

  第四,我们实行了全民阅读的工程。

现在我们全国所有的城市都开展了阅读日、阅读周、阅读月、阅读节的活动,像北京、上海、深圳,已经形成了品牌。

读书是我们民族精神发育的一个基本途径,是文明传承的最主要的方面,很多地方开展书香之家、书香之村、书香之市的活动,推动全民读书活动的深入。

  第五,开展文化环境保护,治理了对文化市场、文化产品的污染,打击了淫秽色情、文化垃圾的传播,打击了非法炮制一些不良文化产品的行为。

这些工程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保护了知识产权,打击了犯罪活动,为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这几年我们实行了这些工程都取得了好的效果。

  【柳斌杰】:

下一步,我们还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抓紧完成农家书屋建设的工程。

我们还要建立民族文字出版基地,由国家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还要向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赠阅我们的党报党刊,使他们了解我们国家的政策方针、新闻信息。

  我们还要打通农村的图书网络。

现在农村离城市比较远,买书比较困难,建立一个农村的网络,通过省、市、县、乡、村几级联网,把图书送到基层去,报刊送到基层去。

另外,我们改革党报党刊的发行体制,扩大发行网络,使人们享受更多的文化产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同时,我们还在组织一些志愿者深入基层,为基层的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营造读书氛围,普及科学知识。

总之,要通过这些措施,直接为基层群众服务,改变农村文化资源缺少和文化资源分配的两大问题。

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生产精品力作,为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充实更多的图书,包括电子出版产品、数字出版产品,让阅读的群体在丰富多彩的阅读平台上读到自己喜欢的书。

  通过这些活动,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通过读书、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使他们有更多的能力来改造自己的环境,创造美好的生活。

  [网友tulliver]:

柳署长,你平时都爱看什么书?

你家里都喜欢收藏什么样的图书,那些图书对你影响比较大?

  【柳斌杰】:

我平常比较爱读书,我一直靠着读书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自己的知识。

这几年来,由于工作的原因,读的书就更多了。

就我喜欢的来说,大概是这么几类书:

一个是关于中外历史的书,读得比较多。

第二方面,读得比较多的就是中外的学术名著,特别是哲学、历史、社会方面这些中外很有创建的学术著作,我喜欢读。

第三方面,一些政治理论的书,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某个阶段的理论的书。

当然也读一些小说名著。

读书,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哲学方面的书,因为我比较喜欢。

最早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