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评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141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评价.docx

《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评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评价.docx

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地理学论文

 

论文题目

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姓名

王雪晴

学号

2012119010133

班级

1201班

所在院系

城市与环境学院

指导老师

尹发能副教授

 

 

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王雪晴(指导教师,尹发能副教授)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黄石435002)

摘要:

武汉市要建造旅游强市,黄陂区旅游资源很是关键。

本文以在武汉市旅游资源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黄陂区为例,根据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要求,对黄陂区进行了全面的旅游资源详查,并在定性分析黄陂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分“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对黄陂区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

关键词:

黄陂区;旅游资源;资源评价;国家标准GB/T18972-2003

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王雪晴(指导教师,尹发能副教授)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黄石435002)

1。

前言

1。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借以吸引旅游者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确保旅游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一般首先是要对被开发地区的旅游资源做出尽量客观的评价,为旅游地性质的确定、旅游地开发规模的确定依据。

所以旅游资源评价可以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掀起了一股旅游开发热潮,以湖北省为例,政府近年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大力推进旅游强省建设。

发展旅游业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使得评价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而国内外对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众多,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也众多,使得本文可以选取一定的方法来对黄陂区进行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

随着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和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推进,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提出“十五”计划期间建设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已进入旅游资源大规模开发时期。

而黄陂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旅游业,在2009年被评为“湖北旅游强县(区)”,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所以对其进行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黄陂区旅游资源,还可以借此探究一下其将来的发展模式.因此,及时了解和评价国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国内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2国内外研究动态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旅游资源评价问题吸引了世界上许多学者,其中主要是地理学者和林业学者。

经过30余年的研究,到20实际80年代,旅游资源评价理论研究和技术方法已经获得长足发展,世界上有不少评价系统已经应用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之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成果的家少,但不同理论相融合的尝试开始出现,同时随着GIS、虚拟现实技术等的发展,资源表现手段的创新和改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国内,自70年代末以来,部分地理学者开始投身于旅游研究,旅游资源的评价一直是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在吸收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的旅游资源评价研究在理论和时间上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在国外,也有许多学者以不同的标准和评价方式对旅游资源进行研究。

20世纪60年代中,西方发达国家就着手与环境保护等工作,使得他们有科学的自然风景评估作为政策和法令实施的前提和依据,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各个学者建立了不同的评价模型。

本文则采用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对黄陂区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2。

黄陂区旅游资源分布现状

2。

1黄陂区旅游资源产业概况

黄陂置县于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至今有1428年的建县(区)史。

1983年由孝感地区划归武汉市。

其境内三大知名文化源头汇集。

一是殷商盘龙城文化,距今3500年,被专家学者论证为"华厦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二是木兰文化,由南北朝时期巾帼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故事演绎而来。

三是"双凤亭"二程理学文化。

为纪念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出生地而修建的"双凤亭”就屹立在前川鲁台山,这里留下了很多二程幼年时代的传说。

这些文化因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黄陂区北部位于大别山山脉的尾端,地表形态多样化,所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例如以木兰天池、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森林峡谷自然景观资源;以木兰湖为代表的滨湖休闲度假旅游资源;有以古门山为代表的石景地貌地质景观资源;有以清凉寨为代表的高山生态避暑旅游资源;有以云雾山十里花山为代表的特色植物生态景观资源;有以大余湾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有以姚家山新五师师部旧址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旅游资源。

这些旅游资源不仅在省市内具有独特的卖点。

除此之外,黄陂区盘龙城商代早期城市遗址的发现,也为黄陂赋予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色彩。

黄陂区委、区政府对“十二五”旅游业提出了“建设武汉生态休闲之都,打造全国旅游目的地”的产业战略发展目标。

从1997年至2020年,黄陂旅游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建立木兰生态旅游区,打造武汉后花园.第二阶段:

创建区域旅游骨干企业集群,打造华中最大城市生态景区群——“木兰八景”。

第三阶段:

依托“木兰八景",打造锦绣乡村,实施“十百千”工程,发展乡村休闲游。

第四阶段:

占领华中休闲产业制高点,打造“中部休闲之都”。

第五阶段:

实现“三个跨越",打造全国旅游目的地。

目前,“木兰八景”已基本建成,今后一段时期,工作重点将转入第三发展阶段,建设锦绣乡村,实施“十百千”工程.木兰故里黄陂的旅游业正在步步做大做强,正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从武汉旅游市场向全国旅游市场跨越,从旅游特色经济向支柱经济跨越,从湖北旅游强区向全国旅游强区跨越。

2。

2旅游资源分类指标的选取

分类是评价的基础工作之一,对旅游资源的评价,事实上就是具体类型的旅游资源评价。

以评价为目的的旅游资源分类,必须遵循两个基本的分类原则:

遗失相互独立原则,二是简明原则。

本文以旅游资源本身的特性作为分类所依循的标准,根据旅游资源的属性氛围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进一步细分又有很多方法。

这里我们根据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要求,对黄陂区进行了旅游资源概查。

在这一分类中,旅游资源氛围3个层次:

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

2.3黄陂区旅游资源分类结果

旅游资源评价的等级,反应了旅游资源品位和吸引力的大小.为了全面评价黄陂区旅游资源等级和开发价值,利用旅游资源单体共有因子评价模型对安溪县代表性单体资源进行赋分等级评价,如表1所示。

表1黄陂区了柴油资源分类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A地文景观

AA综合自然旅游地

AAA山丘型旅游地:

木兰山古门山天子山大顶山鱼山红岗山

AAB谷地型旅游地:

锦里沟

B水域风光

BA河段

BAA观光休憩河段:

滠水河(长江支流)

BB天然湖泊与池沼

BBA观光休憩湖区:

木兰天池木兰湖太阳湖六指北湖盘龙城后湖

BBB沼泽与湿地:

黄花涝湿地群

BC瀑布

BCB跌水:

攀水大瀑布(武汉近郊最大)

C生物景观

CA树木

CAB丛树:

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王家河万亩葡萄园

王家河万亩桑葚园红岗山茶园清凉寨银杏林

CAC独木:

木兰庙千年银杏

CC花卉地

CCA草场花卉地:

云雾山杜鹃十里花山木兰玫瑰园桃花庙

D天象与气候景观

DB天气与天气现象

DBA云雾多发区:

云雾山

DBB避暑气候地:

清凉寨

E遗址遗迹

EA史前人物活动场所

EAA人类活动遗址:

北宋二程故里如程乡坊、聪明池、花柳前川、理趣林

明清古寨如张涛张家大厂庄园

EAC文物散落地:

商代古城遗址盘龙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EBA历史事件发生地:

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明代龙王尖石寨

EBB军事遗址与古战场:

姚家山新五师师部旧址战国古战场王家店

EBE交通遗迹;元代码头鸯鸡坡

EBF废城与聚落遗址;西周古文化长岭轩遗址鼻架山、河头湾、夫子台等

F建筑与设施

FA综合人文旅游地

FAB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胜天农庄农耕年华木兰天池魔方水上公园谦森岛庄园

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木兰山佛道两教寺庙群长乐园

FAE文化活动场所:

楚剧团木兰影视拍摄基地

FB单体活动场馆

FBD体育健身场馆:

黄陂一中体育馆

FBE歌舞游乐场馆:

黄陂文体广场

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

FCC楼阁:

双凤亭

FCF城(堡):

盘龙城

FCH碑碣(林):

素山寺禅院碑碣

FCI广场:

木兰山胜景广场

FD居住地与社区

FDA传统与乡土建筑:

明清大余湾古建筑群雨霖古建筑群

FDB特色街巷:

大余湾民俗村殷商文化一条街李集街道泥人王村

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木兰天池木兰外婆家花木兰雕像

木兰将军坊木兰殿

FDE书院:

二程书院

FE归葬地

FEB墓(群):

潘忠汝墓王家河抗日惨案公墓鲁台山古墓葬群

FF交通建筑

FFA桥:

前川一桥双凤大桥(前川二桥)

FFB车站:

钓台道客运站西寺大道老车站汉口北轻轨站

FG水工建筑

FGD堤坝段落:

前川堤坝(近滠水河)

G旅游商品

GA地方旅游商品

GAA菜品饮食:

黄陂三合(三鲜)黄陂豆丝糍粑

香椿炒鸡蛋白菜薹炒豆丝

GAB农林畜产品与制品:

甘棠板鸭蔡榨茶叶油面

GAE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

泥塑制造张都桥木版年画张家场竹马

H人文活动

HA人事记录

HAA人物:

花木兰黎元洪(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

胡秋元(世界文化名人)程颢、程颐

HBA事件:

木兰习武传说木兰代父从军

HB艺术

HBA文艺团体:

黄陂区楚剧团

HBB文学艺术作品:

《木兰辞》大型音舞诗画《木兰山组歌》

楚剧精品《少年花木兰》

HC民间习俗

HCA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

婚庆寿庆丧葬喜庆

HCB民间节庆:

春节端午三月三七月半中秋端午小年重阳

HCC民间演艺:

楚剧表演耍狮舞龙

HCD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

太极剑太极拳扇舞

HCE宗教活动:

丧葬

HCF庙会与民间集会:

木兰山金秋庙会

HCG习俗:

三月三吃艾草鸡蛋吃早年饭

HD现代节庆

HDA旅游节:

中国武汉木兰旅游文化节木兰草原旅游文化节

HDB文化节:

木兰金秋大型文艺汇演文化节黄陂避暑文化节

HDD体育节:

木兰金秋广场舞大赛

3.黄陂区旅游资源评价

3。

1指标选取

旅游资源评价是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取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运用某种方法对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及其外部开发条件等进行综合评判和鉴定的过程.下面采用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对黄陂区代表性单体资源进行赋分等级评价,具体赋分标准见表格2。

表格2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评价项目

评价因子

评价依据

赋值

 

资源要素价值(85分)

 

观赏游憩价值使用价值(30分)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30—22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21-13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12—6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5-1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25—20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19-13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12—6

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

5-1

 

珍稀奇特程度(15分)

有大量珍奇物种,或景观奇特异常,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

15-13

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

12—9

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

8-4

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

3-1

 

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优良级;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

10—8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疏密度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

7-5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中等;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疏密度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

4—3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

2—1

完整性(5分)

形态与结构保持完整.

5—4

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

3

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

2

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

1

 

资源影响力(15分)

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

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名牌。

10-8

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承认的名牌。

7-5

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的名牌。

4—3

在本地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的名牌。

2—1

 

试游期或适用范围(5分)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300天,或适宜于所有游客使用和参与.

5—4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250天,或适宜于80%游客使用和参与.

3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150天,或适宜于60%游客使用和参与。

2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100天,或适宜于40%游客使用和参与。

1

附加值

环境保护与

环境安全

已受到严重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5

已受到中度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4

已受到轻度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3

已有工程保护措施,环境安全得到保证。

3

3。

2计分与分级

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

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个等级,如表格3。

表格3旅游资源评价等级划分表

得分区域

等级

名称

≥90分

五级旅游资源

特品级旅游资源

≥75-89分

四级旅游资源

优良级旅游资源

≥60-74分

三级旅游资源

≥45-59分

二级旅游资源

普通级旅游资源

≥30-44分

一级旅游资源

注:

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得分≤29分;

3。

4黄陂区旅游资源结果

表格4黄陂区旅游资源评价表

具体

景点

资源要素价值(85分)

资源影响力

 

附加值

 

总分

 

等级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30分

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25分

珍稀奇特度

 

15分

规模、丰度与几率

10分

5分

知名度和影响力

 

10分

适游期和使用范围

5分

木兰山

25

13

13

6

4

7

4

3

75

四级

木兰草原

28

21

14

9

5

7

5

3

92

五级

锦里沟

27

18

11

8

5

6

5

3

83

四级

木兰石门

20

12

8

7

3

3

4

3

60

三级

云雾山

28

20

12

7

4

7

3

3

84

四级

红岗山

17

13

7

9

5

6

3

-3

50

二级

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

27

15

14

5

5

4

3

3

76

四级

木兰天池

28

24

11

8

5

7

4

3

90

五级

清凉寨

28

17

8

7

5

7

4

3

79

四级

木兰湖

20

12

6

6

3

7

3

3

60

三级

北湖

13

8

3

4

2

3

3

—3

33

一级

盘龙城古遗址

15

19

14

8

2

8

5

3

74

三级

二程书院

13

10

9

4

2

3

5

-3

43

一级

胜天农庄

21

10

8

6

3

4

5

3

59

三级

大余湾

23

17

13

6

5

6

5

3

78

四级

表格5旅游资源等级分级表

特品级旅游资源

五级

木兰草原木兰天池

优良级旅游资源

四级

云雾山锦里沟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

清凉寨大余湾

三级

木兰石门木兰湖胜天农庄

普通级旅游资源

二级

红岗山

一级

二程书院北湖

黄陂区旅游资源评结果通过本人实地体验经验与调查基础上结合景区人员所给的体验感和权重处理,对黄陂区主要旅游资源做出以上评价。

由表上可知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这13处主要单体旅游资源中,五级的仅有凉个,且得分不高,旅游大规模开发的难度较大;四级的有五个;三级的有三个;可见黄陂区主要旅游资源中,大部分属于优良级旅游资源,优良级旅游资源比例较大,但特品级旅游资源较少,说明黄陂区整体旅整体旅游资源质量虽然多,但质量不是很高,但是有着较大的开发潜能。

4。

旅游资源开发设想

4.1黄陂区独特旅游开发优势分析

黄陂区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结合底蕴深厚的人文优势.依赖大自然的恩赐、木兰文化的精髓、二程理论的灌溉、盘龙历史的悠久,加之黄陂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黄陂形成了"四大生态体系":

一是以北部木兰生态旅游区为核心的山水生态体系,由南北朝时期巾帼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故事演绎而来的木兰生态旅游区面积947平方公里,有武汉境内最高的山,最洁净的湖,最大的森林公园,最多样化的动植物种类,幽、奇、险、秀集于一体。

二是以南部滨湖为核心的湿地生态体系,滨临盘龙后湖,这里面积大约150平方公里。

三是以前川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生态体系,城区绿化、景观道路绿化,外围林网绿化等,形成一定特色.四是以东西部高效农业示范区为核心的生态农业体系。

近几年黄陂调整农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生态农业、都市农业,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家庭都会在闲暇时间去上一趟农家乐.这样以自然生态为主体,以人工生态为补充的大生态环境已成为黄陂最具竞争优势、最具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靓点。

这些都是黄陂独有的、彰显个性魅力并将持久发挥作用的核心竞争力。

不仅仅是对旅游开发,甚至是对于黄陂区整个区域建设都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4.2黄陂区开发设想

历史车轮走到新的世纪,木兰故里黄陂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奇迹。

曾经的武汉“西北利亚”——黄陂北乡变成了华中地区颇具名气的武汉木兰生态旅游区,每年几百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纷至踏来;曾经的“北大荒”——刘家山村变成了武汉最美的山村木兰清凉寨,这里已是华中地区知名的景区。

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黄陂区构建出丰富多彩的旅游新格局,但这新的格局如何继续发展下去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通过对黄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我也了解到很多很旅游资源,在这其中,不难看出黄陂作为武汉的最大的一个区,有着独特的交通位置和大块的发展空间,许多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开发,所以黄陂区的旅游业应该还能有更大的发展。

我从一下四个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是文化旅游。

首先是以木兰文化为命名的系列旅游景区景点,即与木兰山系列有关文化景点(如木兰将军坊、木兰殿、木兰将军庙等);木兰天池木兰外婆家;木兰古门木兰习武比剑的地方;木兰草原木兰骑马射箭的地方等。

其次是以木兰山宗教庙宇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旅游。

再是具有黄陂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比如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正月十五刷龙舞狮等.

二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黄陂旅游显著特色,“木兰八景"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生态景群,木兰生态旅游区是天然的生态宝库.誉为荆楚明珠的木兰湖,水丰草美、飞鸟翔集,湖光山色,堪称华中绝境。

这里是游湖、观岛、戏水、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木兰天池方圆12平方公里,是武汉地区最大的森林峡谷,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这里奇花异草、珍禽稀兽,是武汉市最大的动植物博览馆;木兰古门石景堪称华中一绝,石壁、石岩、石洞、石群、石瀑、石像,看似人造,实乃天成,让人惊叹为神造;武汉最美的山村清凉寨,万亩原始森林,千亩碧绿茶园,百年珍稀奇木,让人留连忘返;总面积25平方公里的云雾山是武汉市最大的城市郊野公园,景区集峰、谷、堰、潭、川一体,千姿百态、风情万种,被称作木兰生态旅游区中的“百景园";充满浓郁异域风情的木兰草原,是华中唯一的草原风情景区。

草原人家、草原牧场、敖包、篝火,还有那悠扬的马头琴声,让人如醉如痴。

但是在真实的体验中,由于或多或少的环境问题使得我们所看到的美景不如描写的这么完美。

所以提高景区维护力度,提升管理标准,才能让各个景区保持优良旅游资源的优势,提升旅游竞争力.

三是乡村休闲游。

依托“木兰八景”,黄陂乡村休闲游不断蓬勃发展。

从特色休闲集镇到休闲专业村,从休闲山庄到休闲农舍的四级休闲体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建设,规划了“十百千·锦绣乡村"工程。

“十百千”,即建成十个特色休闲集镇、百个休闲专业村和休闲山庄、千个休闲农舍(户)现在已建成长轩岭明清美食购物一条街等5个特色休闲集镇,龙池堰等7个休闲专业村,双龙度假村等56个休闲山庄和老张家等460个休闲农舍(户),其中星级休闲山庄和休闲农舍达30家。

朱家山、龙池堰等乡村休闲游专业村已成为我区最美、最富裕的山村。

二是广大游客还可到农村参与农事活动,农事体验。

但这里存在的问题就是是否让游客玩在农家,吃住在农家,过上真正意义上的乡村休闲游。

如果提高了农家乐质量,那么凭借黄陂区的交通优势,应该可以吸纳广大周边城市人口,尤其是武汉市内市民,让黄陂乡村休闲游被湖北省旅游局赞誉为全省第一面旗帜。

四是现代农业观光游.随着黄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现代农业观光游的快速发展。

黄陂区现建成三大农业生态园区。

武汉农业生态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谦森岛庄园位于黄陂区祁家湾街,是集农业观光、康乐休闲、乡村度假三区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旅游园区,被评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而08年占地面积达3000亩的农耕年华风情园正式开园,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农业观光园.这些现代农业观光,为全市中小学提供了安全的实习基地,还为黄陂旅游开创新的局面,应该着重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

5。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18972—2003)

[2]陈国生刘冰清尹同君:

旅游规划原理.长沙:

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3]武汉市统计信息局编。

武汉统计年鉴[M]。

武汉: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