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振动流化床冷渣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062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振动流化床冷渣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型振动流化床冷渣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型振动流化床冷渣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型振动流化床冷渣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型振动流化床冷渣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型振动流化床冷渣器.docx

《新型振动流化床冷渣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振动流化床冷渣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型振动流化床冷渣器.docx

新型振动流化床冷渣器

新型振动流化床冷渣器

一、成果简介

流化床锅炉连续出渣机是锅炉的连续排渣和冷却装置。

采用流化床空气冷却方式替代常规的水冷结构。

因而系统简单,避免了管子磨损和泄漏。

流化床换热强度高使设备结构紧凑,便于和鼓泡床、循环床锅炉的配套。

采用同步振动系统使高温炉渣流动顺畅、连续和可控。

配以变频调速器以实现出渣量的连续无级调整。

该设备仅需配置一台送风机即可。

热空气可返回炉内作为锅炉的二次风或播煤风使用。

冷渣可采用常规方式输运。

该技术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97236453.6)。

并于1997年9月通过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

二、技术指标

型号

进渣量

进渣

温度

出渣

温度

风量

进风

温度

出风

温度

风渣

热回收效率

V系列

t/h

Nm3/h

Nm3/kg

%

VAC-2

2

950

120

4000

常温

>150

2

90

VAC-4

4

950

150

6400

常温

>200

1.6

85

VAC-8

8

950

180

11200

常温

>250

1.4

80

VAC-4型外形有效尺寸(mm)

长×宽×高=1800×800×1600

二、应用范围

该产品已在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中采用,并获得用户好评。

单台或多台配合使用,可满足35、75、130、220t/h流化床锅炉的出渣要求。

 

流化床热煤气炉

一、成果简介

以清洁煤利用方式代替燃油是我国一次能源的主要利用方向。

目前的众多热处理炉、锻造炉、熔铅炉和工业窑炉中,直接燃煤带来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而燃油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由于价格昂贵使众多企业难以承受。

因此,改造现有燃煤设备已成为当务之急。

用空气和水蒸气将煤气化转变成粗煤气之后再进行燃烧,是对上述炉型改造的合理途径,并能满足环保标准。

流化床热煤气化炉采用成熟的V型布风板喷动流化床技术,在炉膛中心区域依靠喷动射流产生一高氧浓度的氧化区;在周边环形区域采用低流化数的流态化作为气化反应的还原区。

两区之间由于气流的高速度差而产生一大范围的颗粒内循环。

流化床气化炉还采用炉外飞灰回燃方式,有效延长煤粒在炉内的停留时间。

在炉膛顶部出口设有蒸汽发生器,与空气一同进入炉内,增加煤气中的水煤气分额。

热煤气经过旋风除尘器后,进入母管并送入煤气喷嘴。

流化床煤气化炉具有煤种适应性强,技术成熟,设备简单,操作容易,运行费用低、投资少,占地面积小等特点。

如果空气预热温度400℃以上,煤气燃烧温度可达1350℃;可应用于轧钢连续加热炉。

二、技术指标

●单炉煤处理量从500kg/h~2000kg/h;内径φ600~φ1500;炉膛有效高度8~12m。

煤气产率2.5~3.5m3/kg。

●气化温度950℃。

入炉煤粒度0~10mm。

煤气炉出口静压200~300mmH2O。

●热煤气温度≥400℃。

煤气中不含焦油。

煤气热值5.0MJ/m3。

●空气不预热,燃气温度可达1200℃。

空气预热400℃,燃气温度可达1350℃。

●煤气炉气化效率≥60.45%,热效率≥75.66%。

三、应用范围

该产品已在退火炉、熔铅炉和锻造炉中采用,获用户好评并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技术产品即将应用于轧钢连续加热炉。

 

流化床锅炉热烟气床下点火技术

一、成果简介

随着流化床锅炉技术的进步和向大型化发展,过去小型锅炉采用的烧木炭固定床点火方式已完全不适用,流态化床上点火方式则因热量有效利用率低、点火成功率不高而逐渐失去市场。

热烟气床下点火技术因其燃油烟气热量有效利用率高、大大降低点火成本,点火过程可控性好以及点火成功率可达到100%而深受用户欢迎、正得到普遍应用。

自八十年代中期为35吨/时飞灰循环流化床锅炉率先成功开发出此项技术以来,经过“八.五”、“九.五”期间的连续技术攻关,该项技术已完全成熟。

先后为容量为75、130和220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蒸发量为60吨/时热输入为65MW的增压流化床锅炉提供过床下点火全套技术和相应设备,取得了成功。

“九.五”攻关期间制定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床下点火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并为配125MW机组的420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两个煤种四种炉型完成了床下点火设备的设计,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项目验收。

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启动油燃烧器高效、短焰和烟气掺冷混合均匀,因而启动过程中调节特性好、安全可靠和省油。

利用床下点火启动装置可实现锅炉的烘炉、煮炉和正常的启动过程。

二、技术指标

1、床下点火耗油量比床上点火耗油量节省70%以上。

2、点火油燃烧器调节比大于6:

1。

3、进入风室的热烟气温度偏差在50C以内。

4、床温升温速度可在很大范围内根据需要设定。

5、锅炉点火成功率达到100%。

三、应用范围

1、各种容量各种形式的循环流化床电站锅炉的冷态和热态点火启动。

2、各种流化床工业锅炉的点火启动。

3、增压流化床锅炉的冷态和热态点火启动。

4、各种固体废弃物、高浓度废液等流化床焚烧炉的点火启动。

5、各种流化床煤气化炉的点火启动。

煤粉炉、链条炉改造为循环床锅炉技术

一、成果简介

煤粉炉、链条炉在我国的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行业中数量巨大,分布很广。

然而,由于煤粉炉燃烧温度较高,不仅造成N0x的排放量相当大:

而且SOx的排放量也很高。

如果采用,烟气脱硫装置则投资成本将占到其总投资的1/4—1/3,运行成本也很高。

链条炉的层燃方式也不利于在燃烧过程中实现脱硫和脱氮。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不仅具有对煤种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灰渣便于综合利用等优点,而且由于低温和分级燃烧特性能在炉内经济地脱除硫和氮的氧化物,技术十分成熟。

因此,用先进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改造现有的煤粉炉和链条炉,是高效利用我国煤资源、减少燃煤对环境污染的首选技术措施。

改造方案的主要技术特色是:

1、采用先进技术,使改造后的锅炉具有高的锅炉热效率、脱硫效率和低的N0x排放。

2、尽可能利用原有锅炉的钢架、汽包和可用部件以减少改造投资。

3、采用中温分离和飞灰底饲回燃技术,以较低的循环倍率获得高燃烬度,以减轻受热面磨损。

4、对无烟煤等难燃煤种,为进一步降低飞灰含碳量,可将锅炉尾部除尘器飞灰以气力输送方式底饲回送到密相区,实现高效燃烧。

二、技术指标

采用上述飞灰循环底饲回燃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电站和工业锅炉已有二十余台在运行中,锅炉蒸发量分别为10、20、35、75和130t/h。

锅炉热效率注80%,Ca/S比为2.5时脱硫效率注85%。

三、应用范围

东南大学和国内著名的锅炉厂联合,采用先进和成熟的技术成果,已经完成了煤粉炉和链条炉改造成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各种可行和实用的技术方案的设计。

锅炉蒸发量35t/h-130t/h。

改造成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后,可扩大煤种的适用范围,降低成本。

尤其在环保方面,可以低成本满足SOx和N0x的排放标准。

本技术适用于各种燃煤锅炉的改造。

 

无机盐矿循环流化床焙烧技术

一、成果简介

天然矿物的焙烧是无机盐化工产品生产的关键。

当前生产中一般采用反射炉焙烧设备,人工翻动物料,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产品收率低、能量消耗大、操作环境恶劣,严重阻碍了无机盐生产的发展,以新型焙烧设备取代原有设备势在必行。

本项技术采用循环流化床取代落后的反射炉焙烧设备,在控制流化床内一定焙烧温度的条件下,流化床扬析飞灰由高温旋风除尘器收集并经“J”阀返回至炉内焙烧,有效地提高了焙烧效率、大幅度降低煤耗,对于硫酸锶矿(天青石)的还原焙烧,还原率提高10%以上,节煤30%以上,且焙烧物料不结块呈松散粒状,有利于浸取加工。

采用循环流化床焙烧,生产强度大,易于控制,操作现场环境好,能实现大规模机械化连续化生产。

此项技术业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采用此项技术,现正在南京红焰锶业有限公司建造年产2500吨碳酸锶规模的生产装置。

二、技术指标

对于硫酸锶矿的还原焙烧:

1.焙烧温度910~945℃;

2.矿煤比1.6;

3.还原率>80%(矿品位SrSO475%);

4.吨产品煤耗1.24吨。

三、应用范围

一般天然矿物的氧化焙烧和还原焙烧。

四、效益分析

采用循环流化床取代反射炉,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焙烧转化率提高10%以上,节煤30%以上。

生产环境极大改观,污染排放被消除,人工劳动强度减轻,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对于5000吨/年硫酸锶生产规模,其焙烧装置的投资为150万元,装置投产后,一年内节省的生产成本即可回收建设投资。

高效热管换热器

一、成果简介

该项高效热管换热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具有卓越的气—气换热性能,特别适用于空调场所换气时排气中冷量或热量的回收。

对于影院、饭店、候车室等空调场所,为了保持空气的新鲜,需要不断排出秽浊空气,同时补充新鲜空气。

在夏季,排出的秽浊空气的温度低于室外新鲜空气温度,而在冬季,秽浊空气温度高于外界温度。

为了节省能源,在换气口加一热管空气换热器,对排出和进入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从而降低室内空调系统制冷或加热的负荷。

二、技术指标

与普通热管换热器相比,本项专利的特点是换热效率高,加工工序简单,在进入换热器冷热气体温差10℃的情况下,采用高效热管换热器可回收冷量(或热量)50%以上。

三、投资条件

高效热管换热器的生产需要制冷工艺中的焊接和液体封装设备单套加工设备投资约3万元。

密相气固两相流动离散颗粒场数值模拟

成果简介

气固两相流动广泛存在于化工、能源、制药等行业,密相气固两相流中离散颗粒的运动特性对管道及相关设备的设计有直接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许多有关密相气固两相流动的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来解决。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可以大大减少实验的数量和提高实验的质量,缩短研究周期。

采用本项技术可以在很少的人为假设下计算密相气固两相流动的离散颗粒场数值模拟结果可以通过计算机动画进行显示,模拟结果极为接近实际。

利用该项技术可对漏斗流、管道气力输送、球磨机、不同形式的流化床、制药造粒等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工况和构思进行预报和探讨。

能够对需要探讨的

目前热能工程研究所已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用于密相固两相流动离散颗粒场数值模拟计算平台,可根据用户需要提供数值模拟计算软件或协助进行数值模拟。

全封闭箱式变电站

一、成果简介

常规箱式变电站由于存在透气窗孔,在风沙地区、沿海空气含盐分较大地区、存在腐蚀性气体的化工厂内以及环境恶劣的建筑工地等场合,常规箱式变电站内的电器部件往往因受到侵蚀而造成故障。

此外,由于小动物的钻入也会导致常规箱式变电站的故障。

在上述场合,用户往往需要对箱式变电站提出全封闭设计。

全封闭箱式变电站带来的最主要问题是散热问题,本项技术通过对箱体内电器部件所在空间进行密封设计,并采用热管技术对密封箱体内的空气进行散热冷却,热管依靠箱体内外温差自循环工作,无需增加额外动力。

与常规箱式变电站相比,全封闭箱式变电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大增加。

二、投资条件

该项技术附加投资少,在常规箱式变电站生产设备的基础上额外投资1万元即可生产,制造成本不超过原常规箱式变电站的l0%。

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一、成果简介

我国电力工业大约有80%是燃煤发电。

而燃煤机组的效率较低,且对环境污染严重。

全国每年S02排放量达2000多万吨,其中火电机组的排放量占三分之一以上:

NOx排放量也在数百万吨的水平,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而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PFBC一CC〉发电就是一种高效率、低污染的洁净煤发电技术。

国际上从1990年起,先后在瑞典、美国、西班牙、日本和德国建成六座100MW等级和一座300MW等级的商业示范电站。

我国已批准在大连和徐州各建一座100MW等级PFBC—CC商业示范电站。

我国从《六五》到《九五》均将PFBC—CC发电技术列为国家攻关项目,总投资近一亿元,由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承担。

二、技术指标

〈1〉发电效率比常规电站提高3—4个百分点,节煤10%—15%;

〈2〉脱硫效率可达90%—95%。

烟尘、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能达到严格的环保标准。

〈3〉比同容量常规火电机组用水量减少1/4—1/50

三、应用范围

〈1〉可用在单机容量为100一200MW的效率低、指染严重的旧电厂改造;

〈2〉在人口密集地区或旅游地区建PFBC—cc燃煤电站,其环境排放指标可和燃泊电站相当。

四、效益分析

发展PFBC—CC发电技术,除提高发电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能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环保效益外,还能为解决我国年产量超过1亿吨高硫煤、难燃煤和褐煤的利用提供最佳途径。

高温高压粉状固体的干法直接连续排放

一、成果简介

本项目技术是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PFBC联合循环发电”中开发出的成熟技术。

可将处于高温高压设备中的粉状颗粒固体物料根据工艺需要直接、连续、可控地排放到常压环境中,排放中不改变物料的物理形态,同时可在排放过程中冷却物料并回收热量。

该技术避免了常规方法中复杂的降压设备和繁琐操作,可靠性高。

二、技术指标

压力≤2Mpa;

温度≤700oC。

三、应用范围

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企业有相关要求的场合

四、效益分析

本项技术实行高压物料的直接排放,无需复杂的降压设备,可较大幅度降低设备投资。

系统相对简便,可节省运行费用并减少设备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

粉粒体的密相气固两相输送

一、成果简介:

粉粒体的密相气固两相流输送是将粉状固体物料以很高的浓度输送到远处目的地。

这是一种节能低耗、低磨损,输送距离长的先进的粉粒体物料输送技术。

二、技术指标:

输送距离可达1000米,固气比90。

三、应用范围:

适用于任何需要输送粉粒体物料的场合。

四、效益分析:

比一般的稀相气力输送节省30%能量,设备磨损减少50%。

 

热电厂热力参数预测、故障诊断、

热经济分析系统集成

一、成果简介:

根据模块化建模方法,把热电厂热力系统分成若干典型的模块,如汽轮机、燃气轮机、锅炉、换热器、管路、省煤器、过热器等,根据热电厂热力系统布置和实际需要,动态组态,建立对象模型,利用现场运行实测数据,实施进行运行参数预测、控制参数优化、故障诊断、热经济分析等,并通过图形界面输出所需数据。

界面直观,组态灵活,使用方便。

对热电厂的稳定高效运行有很高的参考使用价值。

本集成系统软件包可在Window95/NT环境下运行,用于热力系统在线性能的监测和性能评价,可以加入热电厂现有MIS系统,接口数据可以加入MIS的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二、技术指标

热力系统参数实时预测:

汽轮机以及冷凝器系统故障诊断(锅炉系统的故障诊断有待进一步完善),系统在线热经济分析,控制系统参数的优化(供控制系统参考)等。

三、应用范围

火电厂热力系统性能的监测与预报。

可嵌入电厂现有MIS系统。

燃煤发电系统热力系统

性能分析软件包

一、成果简介

本软件模块化建模,将洁净煤发电系统和常规电站的热力系统分为若干典型设备,建立模型库,同时建立各种工质的热力性质计算函数库。

根据用户需要生成系统计算分析流程。

软件组态灵活,通用性强,可扩展性强,界面友好,是对燃煤电站进行设计及优化分析的有效、实用的工具,尤其是对洁净煤发电系统的选型、设计及优化分析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本软件可实现诸如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PFBC—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等复杂热力系统的全厂热力参数计算,如汽轮机发电功率、各部分汽水流量、全厂热效率、煤耗率等。

软件运行于Windows95/98/NT环境下。

二、技术指标

确定全厂热力性能参数:

确定蒸汽轮机、燃气轮机发电功率;确定电厂热效率、煤耗率等指标参数;

三、应用范围

热力发电系统性能仿真:

既可单独用于电站的设计、选型分析,也可嵌入电厂现有的MIS系统:

本软件不仅可用于常规煤粉电站,而且能应用于目前已发展的各种洁净燃煤发电系统。

颗粒氧化铅移动床深度氧化锻烧

和快速冷却新技术

一、成果简介

本项技术采用移动床实现颗粒氧化铅的深度氧化和快速冷却,生产电子工业用粒状氧化铅。

生产装置包括轻泊燃烧炉、氧化移动床、冷却移动床以及布袋除尘器等设备。

生产能力2000~5000吨/年·套。

装置中气固逆流接触、密封运行,产品纯度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生产环境免除了铅尘和铅蒸汽污染,实现了氧化铅生产的机械化、连续化和半自动化。

此项技术经江苏省科委组织专家鉴定,属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已在有关厂家工业应用。

二、技术指标

1、氧化铅纯度99.6—99.8%;

2、吨产品耗油13公斤,耗电50度,热效率70%以上。

三、应用范围

本项技术可在铅盐、锶盐、钡盐等多种无机盐般烧生产中使用。

四、效益分析

采用颗粒氧化铅移动床深度氧化和快速冷却新技术设计的生产装置用于颗粒氧化铅生产时,吨产品耗油仅13公斤、耗电50度、热效66—72%,新工艺比原用电装置的能源费用节省260元/吨产品,仅此一项,对于规模≥2000吨/年的装置,一年内即可收回建设投资。

飞灰循环底饲回燃流化床燃烧技术

一、成果简介

我国能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但其中高灰份、低热值和高硫煤占有相当的比例,分布极广,充分合理地利用这部分煤炭资源,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项技术采用底饲回燃的技术路线,使回送飞灰在床内的停留时间,特别是有效再燃时间延长,克服了国内较多采用床面回送再燃效果不佳的缺点,从而在低循环倍率下获得高的燃烬率。

该项技术1997年9月在北京通过江苏省科委组织、煤炭部技术委员会主持的专家鉴定。

该项技术已应用于焦作矿务局演马电厂、北京矿务局煤矸石电厂等电厂十余台流化床锅炉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并获得1999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技术指标

1.锅炉效率提高10~30%;

2.发电标煤耗下降200~400克;

3.飞灰可燃物含量降低10~20%。

三、应用范围

新建电站锅炉的设计,老锅炉的技术改造。

四、效益分析

采用飞灰循环底饲回燃技术改造原有的沸腾炉,可提高锅炉效率10~30%,发电标煤耗下降200~400克,飞灰可燃物含量降低10~20%。

对于130t/h的沸腾炉,改造费用在300~400万元,改造后年节煤折合人民币在1000万元左右,不到半年就可收回投资。

煤和石油焦混烧技术

一、成果简介

随着国内石油深加工能力提高,延迟焦化工艺的副产品——石油焦的产量日益增加。

而且,今后进口高硫原油的比例也会迅速增加。

所产含流的石油焦不宜作电极或炼吕工业的使用,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另一方面,由于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石油资源日趋紧张。

原油和成品油的价格也不断上涨。

从石油资源的合理石油出发,国外以石脑油为原料的大化肥装置均已停产。

国内石脑油作原料的大化肥厂从1994年国家调整成品油价格后也均出现亏损。

金陵石化公司化肥厂是以石脑油为原料的大化肥厂。

在“九五”期间,对以轻油为原料的装置进行了原料路线的技术改造。

改造后的新化肥装置除了由热点长供足250吨/时中压蒸汽外,还需要180吨/时的中压蒸汽必须由本厂原有的燃油锅炉供应。

为了节省燃油,化肥厂提出,选用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的石油焦作为燃油锅炉的替代燃料。

这样不仅节省了燃料重油,而且也正好解决了含硫石油焦的出路问题。

该成果拟采用前置炉燃烧方案,即新设一前置炉将石油焦在在前景炉中燃尽再将高温燃气引入原有燃油锅炉的炉膛。

同时保留原有的锅炉重油燃烧系统。

这样可以保证有锅炉本体的改动较小,且掺烧比例灵活,以减少风除。

在这样的技术方案中,建立一套前置炉装置,并在其中进行燃烧石油焦粉的试验就成为必要的条件。

该成果主要内容包括:

1、油焦粉的基本理化特性数据测试;

2、石油焦粉的燃烧试验研究;

3、水一石油焦浆的制备、输送与燃烧研究;

4、前置炉的投入对斯太因燃油锅炉炉内燃气流场影响的冷态模拟试验研究;

5、化肥厂斯太因燃油锅炉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前置炉将石油焦先在前置炉中燃尽,再将高温燃气引入锅炉炉膛的方案是可行的。

该成果已成功用于金陵石化公司化肥厂220吨/时燃油炉和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厂煤粉锅炉掺烧石油焦改造。

二、技术指标

掺烧10%—20%的石油焦时,可以维持锅炉的正常稳定运行。

三、应用范围

电厂煤粉锅炉。

四、效益分析

按上海石化热电二站410吨/小时锅炉核算年耗煤l00万吨计,掺烧20%的石油焦时,燃料节约费约为1532万元。

江苏省秸秆气化工程

一、成果简介

江苏省每年由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秸秆近2000万吨之多,利用现有的秸秆处理技术不能消耗这么多的秸秆。

我省现有乡、村约3万多个,如有30%的村庄建立秸秆气化机组,按每台机组日供气量800M3计,日耗秸秆约400公斤,年耗秸秆约146吨,全省年耗秸秆就是146万吨,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的秸秆出路。

按机组年耗秸秆量146日吨计,我省计划在2000年建设48台秸秆气化机组,其年耗秸秆量约7000吨,由于计划机组大部分建在沪宁高速公路两侧,因此,可以基本解除对沪宁高速公路的环境污染。

同时可节约原煤约2788吨。

新型下吸式秸秆气化技术和高温裂解秸秆气化技术,比较彻底地解决焦油问题。

从而为大面积的推广秸秆气化技术铺平道路,为江苏农村的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从1998年开始与江苏省农林厅农村能源办合作开展了农村秸秆气化的工作。

己与2000年6月完成了第一台秸秆气化机组的设计、制造和安装。

运行表明其热值和出口焦油含量均能达到设计指标。

进一步的高热值和更低焦油含量的秸秆气化机组正在研制之中。

二、技术指标

气化气热值4.2MJ—15MJ,焦油含量50—20mg/m3

三、应用范围

农村及小城镇。

四、效益分析

以每年推广2000套计,每台套产值(含管路和储气罐等配套设备)约30万元,则仅该项技术的推广所创造的年产值就可达6亿。

同比上面的计算方法,可以确定每推广2000套机组,年所消耗的秸秆量为29.17万吨,节省原煤11.67万吨。

企业能源审计及其管理系统软件包

一、成果简介

本项目通过市场调研,理论研究及大量数据分析,从生产实际出发,提出了一整套有关企业能源审计的理论模型,研制出了企业能源审计通用软件包,为企业及能源管理部门进行能源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企业能源审计理论模型可以直接面向企业,从最基本的计量值出发,通过对管理单位(班组、车间、厂等)的逐级计算分析,最终得到一个企业有关能源消耗状况的全面的结果,从中可以了解企业的用能水平,找出节能方向,为企业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软件包具有模块化特点并包含有对主要通用设备的能耗核算及其它设备核算的结口,深化了企业核算的内容,扩大了软件的使用功能,可以快速方便地为企业提供产品单项能耗、企业能源利用效益及主要设备的能耗分析。

该软件包可直接为企业进行能源审计,又可为能源审计管理部门所使用。

对于企业,利用该软件可以管理到企业使用的各种能源从订货、运输、转换、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从而准确及时地掌握企业的耗能状况,分析企业的用能水平,为改进能源管理,实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于能源审计管理部门,利用该软件可以全面地了解各个企业的耗能状况,为进行可比性研究及制订宏观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手段,大大提高了其工作效率。

二、技术指标

1.1999年1月江苏省科技厅对该项目进行了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苏科鉴字[99]第032号)。

2.企业能源审计及其管理系统软件包能及时、迅速、准确地对各个行业的企业的能源消耗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