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摘抄的名人文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6932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合摘抄的名人文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适合摘抄的名人文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适合摘抄的名人文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适合摘抄的名人文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适合摘抄的名人文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适合摘抄的名人文章.docx

《适合摘抄的名人文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合摘抄的名人文章.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适合摘抄的名人文章.docx

适合摘抄的名人文章

适合摘抄的名人文章

【篇一:

适合摘抄的名人文章】

的里面,包含了多少辛酸,名人的双肩,承受了多少压力,才写出那优美的散文。

下面是有名人摘抄,欢迎参阅。

名人优美散文摘抄:

岔路的终点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闲暇之余,便喜欢沿着那些岔路前行。

它们如磁石般吸引着我,不走上一走,心里总欠得很。

假如这岔路的终点与自己预料的一致,这一走便是确认。

假如这岔路的终点与自己预料的不一致,这一走便是求证。

结局大多都是:

哦,原来如此!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以为自己喜欢的是那种走过之后豁然开朗的感觉,近来却发现这个理由有点牵强。

如若是求得豁然开朗,不至于如陶渊明笔下的的桃花源,至少也得是先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走上几百步,再穿过一个九转八环的巷子,方才有这种感觉呀。

走一走,探索一番的心思是有的,但绝不是全部。

问题是,还有什么?

林中有两条小路都望不到头,我来到岔路口伫立了好久,一个人没法同时踏上两条,我选择了这一条却说不出理由。

第一次听《林中小路》就莫名的喜欢,即便自己五音不全,跟朋友们嗨歌时我也要嚎上一嚎。

在我看来,清楚自己想要的,选择就变成非常容易的事情。

一直以为,人面临选择时,最大的担心莫过于对选择的未知。

就好比站在一个个岔路口前,你不知道哪一条路会带你到达目的地,深怕选了这一条,会偏离自己预定的方向,会离想去的地方越来越远,会后悔当初没有选择另一条。

后悔的人确实不少,真心想回到过去的人却不多。

遇到个别不甘心的,要是或者假如便应运而生,总希望自己化身为上苍关注的幸运儿,蒙老天垂怜,冷不丁的玩一下穿梭,回到那一个个岔路口,重新书写一段。

幻想终究是幻想。

如果说人生的帐单掺杂了太多的复杂情感难得结帐,用点汗水去给走错的岔路埋单,我还是愿意的。

我好像说服了自己。

名人优美散文摘抄:

心绪漂流守在初冬的窗口,朝夕的影子复制着用梦做成的思念,点燃誓言就有一股驿动的暗流,涌荡全身。

坐在窗前,等一次回归的足声,等一次温馨的梦。

下雪。

我坐在银白你从远方来,说那儿正在色日光灯下,也突然感到寒冷。

雪很大吗?

风一定也很硬很紧,出门别忘记捋起衣领,别光顾拎着一包激情,在方案创意里解你人生的方程。

下雪了,不知那是不是远方给我寄来的思念,在这阴冷的天,伴随着阴沉的心情一片又一片地落下。

我伸手,想触摸那一丝丝牵挂,它却消失在我手中,留下我许多无奈与忧虑的沉思。

远方有海,那四季的海里总是飘扬着你的梦;远方有太阳岛,那里的阳光温暖过你,山峦烘托你的成长,海水浸染你的肌肤,你无羁,滋润舒逸。

并不是漂泊就注定会有方向,也并非努力就什么都可以。

也许梦还未起航,就会有搁浅的瞬间。

你已疲惫,窒息于人生的名利、世俗与竞争,向往远方。

我知道你从童年便开始了梦想,你专拣那充满崎岖与荆棘的路途。

你认定了在这漫漫崎岖与荆棘之中,你才能寻觅到那艳极了的无艳之花,那花不似牡丹的富贵种更不是玫瑰,像什么呢?

它似幽谷一隅的兰蕊,又好像冰山峭崖上的雪莲朵,你轻轻地撷取一枝,你将心满意足凯旋而归。

习惯于此时轻轻漫步,让那轻抚脸庞的冷风和身边舞动的冰雪精灵,随着一份份,像我这样寄雪与思念人的思念,飞向远方,有着期待目光的远方。

你踏海归来,伤痕累累的身躯在自豪微笑,感谢上帝给予你航程的曾经灿烂。

有风雪,它会为你弹响沉重的歌曲,使你更凄寂,让狂风卷起的巨浪提醒你,你在哪里?

擦干身体,但愿自己还是那个被海浪沐浴后的婴孩。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梦旅仍旧遥远,地平线也遥遥无期。

迫不得已也只好踏上征途,找寻遗失的灵魂,指引它回到梦的方向。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探寻梦的足迹,竟是那般的优雅与飘扬。

岁月如溪,心绪漂流,多想让心儿化作灿烂的太阳,在浩瀚的天际时刻会看到远方的你,在有风有雪的日子里,时刻温暖着你。

远行之日,亦喜亦悲的你,出版正月的诗集,泛青的序里,写满你腊月的承诺。

封面为雨,封底为雪,是我为你而设的赠物。

多年了,应由你诠释的后记里,依然是雪舞雾霾,海山迷茫,曾误几回片片归帆。

你不再孤独,因为远方依然有海;不再虚荣,荣誉地位似海浪泡沫般逝去,只将怀念埋在深邃的海洋里。

你并不介意以良心品评一切,你是真实存在的自己。

多少个静夜里,我会浅浅入睡却被思念惊醒,冰冷的房间里唯有我独自静静悲伤。

岁月有形,一幅幅深入记忆的图画就是我们走过的见证。

是青春太过于执着,还是内心深处的情非得已,闹着情绪也得继续坚持,因为梦仍在流浪。

人生百味,惟愿岁月安然,有了这样的真情,便有了同样的牵挂。

即使生命没有明天没有未来,有的只是这份心的执著,心的坦然、心的相守!

孤灯长夜,当青白皎洁的月光洒落窗前,仰望明月,多少烦恼与快乐想与你倾诉分享。

唯有对着朗月,繁星述说衷肠。

待晨曦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纱布,柔和的映在房间的每个角落,照镜浅窥,眼角的细纹,鬓角的青丝,都会令我感叹人生苦短。

多愿这满屋的恬静,安慰你无畏的飘泊;多想踩着这思念走来,听你讲那些惊险传奇。

一直期盼着,期盼着将来的旅途能有个美好的过程,能走过一段精彩的记忆,能有圆满的结局。

相信一定会拨开阴云见晴日,霞彩踏云迎朝阳,岁月奈何不得,天真由不得我们,指针只能转动过往。

柳絮飘尽,迟到的歌该唱给谁听?

山依然是你远足时的雄浑,水依然是你握别时的眷恋。

回忆往事,曾经那么迫切的用眼睛寻找身边的美好,希望用心记住每一份感动。

一遍遍怀想一次次感慨,在小村清瘦的山歌中,梦想一次次的青了又红,红了又青。

人在天涯身不由己,曾经用心合围过的那颗古松已苍桑了许多。

雀跃的童真,捉蝉的情韵,都已在褪色的红枫叶中老化成一种记忆的风景。

而在每一个景点深处,驻足的日子,以时间之锤,棱角分明的梦想。

夜,静悄悄的就要来了,月儿早已爬上了树梢,青春依旧如酒、月色一样满山。

透过落日的余晖,当一只不知名的鸟儿长鸣着,当空飞跃,她的孤寂和清傲再一次把思念汽笛拉起。

抬头看看天空把梦放逐,遥寄清风云影任之逍遥。

既然心在远方,为何又要禁锢了梦的方向?

心在远方,任凭梦去漂泊、去流浪,因为只有成熟的梦,才经得起风的导航。

名人美文摘抄范文一:

幸福.痛和成长

那些飞满我们童年天空的纸鹤,早已散落在了风中,随着岁月的流淌羽化成了灰烬。

我在那个单纯得像洁白的玉兰花瓣般的年龄,遇到了那个无缘牵动我所有喜悦与悲伤的身影,从此我的生活像碎了一地的玻璃碴,一粒一粒扎在我的心上,看不出的伤痕,无言以表。

我以为一切都化作了云烟,再多的记忆,在时间轰轰隆隆地辗过后都不会留下太深的印记。

那些逝去的岁月在心中翻来覆去地疼痛起来,那些过去的过去的过往,我不愿也不知如何把它们简单地归类,就好像“懂事”这个词,我一直不知道该对它表示感激还是深刻地沉痛。

我只是一直一直在长大,像所有的孩子一样,一直长到不是孩子那么大了,却还是断不了那些会议、那些牵绊,一瞬间就翻涌上来,如同海啸一般铺天盖地,无所循形。

时间在我身边飞逝,哗哗啦啦的声音像流水唱着欢快的歌。

岁月总是伴随着磕磕绊绊的那些人那些回忆,那些构建起我们以及的人或事像火车一样从我们的生命中轰轰烈烈得轧过去,留下一条条或明或暗清晰或模糊的印记。

我看到了两条线在相交的瞬间是多么美妙,像栖上枝头的百灵鸟,像深谷中骤然绽放的幽兰。

可我忘了它们在那之前和之后无尽漫长的等待与分离

在那么多个黄昏那么多个早晨,望着头顶那片不清澈的天空,一直一直地沉默。

一恍惚,一愣神,便又是一个黄昏和清晨过去了

那片天空总是那般宽广寂寥,很多很多年了,依旧是如此,它还会继续下去吧,在很多年以后,很多很多年后,仍旧是如此,而那些曾说过陪我们看遍每一个日出与夕阳的人呵,他们又在哪里了呢?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几乎已经可以不去记起过去那些曾经以为会刻骨铭心的日子,这就好象你翻看一本书,看到那儿,带给你或喜或悲或麻木不仁的感受。

看完了,自然而然就翻过去,然后看到新的故事,又有新的情节出现,有时想想人生一生也不过就是如此,这样,不知是该欢笑还是该悲伤。

我不停地讲啊讲啊,忽然就有种很伤感的感觉,看到了太多成长带给我无奈和上同。

人在选择一些东西的时候必然跟着失去一些东西,无论怎样完美的选择都不会做到尽善尽美,我在成长的过程中无数次地站在岔路上,无数次地选择,也无数次地失去,有时我觉得其实没有选择才是最幸福。

成长就像是一场幸福的灾难!

幸福、灾难~我总归是喜欢这两个词的,尤其是它俩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出奇的迷人。

很简单的词,却长满了那些关于成长关于爱的所有所有的纠葛……原文地址:

幸福.痛和成长

那些飞满我们童年天空的纸鹤,早已散落在了风中,随着岁月的流淌羽化成了灰烬。

我在那个单纯得像洁白的玉兰花瓣般的年龄,遇到了那个无缘牵动我所有喜悦与悲伤的身影,从此我的生活像碎了一地的玻璃碴,一粒一粒扎在我的心上,看不出的伤痕,无言以表。

我以为一切都化作了云烟,再多的记忆,在时间轰轰隆隆地辗过后都不会留下太深的印记。

那些逝去的岁月在心中翻来覆去地疼痛起来,那些过去的过去的过往,我不愿也不知如何把它们简单地归类,就好像“懂事”这个词,我一直不知道该对它表示感激还是深刻地沉痛。

我只是一直一直在长大,像所有的孩子一样,一直长到不是孩子那么大了,却还是断不了那些会议、那些牵绊,一瞬间就翻涌上来,如同海啸一般铺天盖地,无所循形。

时间在我身边飞逝,哗哗啦啦的声音像流水唱着欢快的歌。

岁月总是伴随着磕磕绊绊的那些人那些回忆,那些构建起我们以及的人或事像火车一样从我们的生命中轰轰烈烈得轧过去,留下一条条或明或暗清晰或模糊的印记。

我看到了两条线在相交的瞬间是多么美妙,像栖上枝头的百灵鸟,像深谷中骤然绽放的幽兰。

可我忘了它们在那之前和之后无尽漫长的等待与分离

在那么多个黄昏那么多个早晨,望着头顶那片不清澈的天空,一直一直地沉默。

一恍惚,一愣神,便又是一个黄昏和清晨过去了

那片天空总是那般宽广寂寥,很多很多年了,依旧是如此,它还会继续下去吧,在很多年以后,很多很多年后,仍旧是如此,而那些曾说过陪我们看遍每一个日出与夕阳的人呵,他们又在哪里了呢?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几乎已经可以不去记起过去那些曾经以为会刻骨铭心的日子,这就好象你翻看一本书,看到那儿,带给你或喜或悲或麻木不仁的感受。

看完了,自然而然就翻过去,然后看到新的故事,又有新的情节出现,有时想想人生一生也不过就是如此,这样,不知是该欢笑还是该悲伤。

我不停地讲啊讲啊,忽然就有种很伤感的感觉,看到了太多成长带给我无奈和上同。

人在选择一些东西的时候必然跟着失去一些东西,无论怎样完美的选择都不会做到尽善尽美,我在成长的过程中无数次地站在岔路上,无数次地选择,也无数次地失去,有时我觉得其实没有选择才是最幸福。

成长就像是一场幸福的灾难!

幸福、灾难~我总归是喜欢这两个词的,尤其是它俩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出奇的迷人。

很简单的词,却长满了那些关于成长关于爱的所有所有的纠葛……

范文二:

发现生活的美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

家里面井然有序,窗明几净,各种家什摆放错落有致,这是一种整洁的美;平和洒脱,超然物外,这是一种闲适的美;粗犷豪放,不拘小节,这是一种大气的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地自然之灵气铸就成了一种浑然天成的美,美得清秀而丰盈,是集自然之大成的一种超脱的境界。

“小荷才露尖尖角”般的灵秀,使人摆脱俗气,过目难忘。

这些叫人忘俗的天然之美,可能谁都会见过,只是大多忘记了欣赏,没有真正感到那种透视的美。

我常常感动于亲情的温暖,感动于朋友间情谊的真挚,可当有人溺水时,岸上的人或许大声呼救,或许焦急万分,但无论如何最感人的还是纵身跳下去救人的那个人,这是一种真诚无畏的美。

一些具有先天缺陷的人,常常感动生活的苦涩,上苍的不公正,那个能助你抚慰心灵创伤、改变你命运的人总是叫人敬佩,这种无私而拯救心灵的美会让你永志不忘。

欣赏美其实很简单,如果你对内在世界的美丽漠不关心,那你无论如何也看不见外在世界的美丽。

摈弃掉偏见和固执,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就呈现在你眼前了,因为美就在你的心中。

找到心中的美,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美。

生活不都是快乐和幸福。

美却充斥在各个角落,要的是你学会发现,学会欣赏。

练就一种修养,一种品位去适时捕捉和欣赏生活中

的美,为心灵开一扇窗,让智慧的光芒和生活中眩目多彩的美呈现在你眼前。

范文三:

篇一:

冬天

作者: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

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

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

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

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

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

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

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

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

“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

”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

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

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

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

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

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

S君口占两句诗道:

“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

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

我渐渐地快睡着了。

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

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

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

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

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

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

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

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

我们住在山脚下。

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

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

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

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

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

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

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

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

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篇二:

扬州的夏日

作者:

朱自清

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的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来。

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

“好地方!

好地方!

”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念过些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像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

但在一个久住扬州像我的人,他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他的憎恶也许掩住了他的爱好;他也许离开了三四年并不去想它。

若是想呢,——你说他想什么?

女人;不错,这似乎也有名,但怕不是现在的女人吧?

——他也只会想着扬州的夏日,虽然与女人仍然不无关系的。

北方和南方一个大不同,在我看,就是北方无水而南方有。

诚然,北方今年大雨,永定河,大清河甚至决了堤防,但这并不能算是有水;北平的三海和颐和园虽然有点儿水,但太平衍了,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

有水的仍然是南方。

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便在水上——有人称为“瘦西湖”,这个名字真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老实说,我是不喜欢的。

下船的地方便是护城河,曼衍开去,曲曲折折,直到平山堂,——这是你们熟悉的名字——有七八里河道,还有许多杈杈桠桠的支流。

这条河其实也没有顶大的好处,只是曲折而有些幽静,和别处不同。

沿河最著名的风景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桥;最远的便是平山堂了。

金山你们是知道的,小金山却在水中央。

在那里望水最好,看月自然也不错——可是我还不曾有过那样福气。

“下河”的人十之九是到这儿的,人不免太多些。

法海寺有一个塔,和北海的一样,据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盐商们连夜督促匠人造成的。

法海寺著名的自然是这个塔;但还有一桩,你们猜不着,是红烧猪头。

夏天吃红烧猪头,在理论上也许不甚相宜;可是在实际上,挥汗吃着,倒也不坏的。

五亭桥如名字所示,是五个亭子的桥。

桥是拱形,中一亭最高,两边四亭,参差相称;最宜远看,或看影子,也好。

桥洞颇多,乘小船穿来穿去,另有风味。

平山堂在蜀冈上。

登堂可见江南诸山淡淡的轮廓;“山色有无中”一句话,我看是恰到好处,并不算错。

这里游人较少,闲坐在堂上,可以永日。

沿路光景,也以闲寂胜。

从天宁门或北门下船。

蜿蜒的城墙,在水里倒映着苍黝的影子,小船悠然地撑过去,岸上的喧扰像没有似的。

船有三种:

大船专供宴游之用,可以挟妓或打牌。

小时候常跟了父亲去,在船里听着谋得利洋行的唱片。

现在这样乘船的大概少了吧?

其次是“小划子”,真像一瓣西瓜,由一个男人或女人用竹篙撑着。

乘的人多了,便可雇两只,前后用小凳子跨着:

这也可算得“方舟”了。

后来又有一种“洋划”,比大船小,比“小划子”大,上支布篷,可以遮日遮雨。

“洋划”渐渐地多,大船渐渐地少,然而“小划子”总是有人要的。

这不独因为价钱最贱,也因为它的伶俐。

一个人坐在船中,让一个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撑着,简直是一首唐诗,或一幅山水画。

而有些好事的少年,愿意自己撑船,也非“小划子”不行。

“小划子”虽然便宜,却也有些分别。

譬如说,你们也可想到的,女人撑船总要贵些;姑娘撑的自然更要贵啰。

这些撑船的女子,便是有人说过的“瘦西湖上的船娘”。

船娘们的故事大概不少,但我不很知道。

据说以乱头粗服,风趣天然为胜;中年而有风趣,也仍然算好。

可是起初原是逢场作戏,或尚不伤廉惠;以后居然有了价格,便觉意味索然了。

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

船行过时,茶客与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说话。

船上人若高兴时,也可以向茶馆中要一壶茶,或一两种“小笼点心”,在河中喝着,吃着,谈着。

回来时再将茶壶和所谓小笼,连价款一并交给茶馆中人。

撑船的都与茶馆相熟,他们不怕你白吃。

扬州的小笼点心实在不错:

我离开扬州,也走过七八处大大小小的地方,还没有吃过那样好的点心;这其实是值得惦记的。

茶馆的地方大致总好,名字也颇有好的。

如香影廊,绿杨村,红叶山庄,都是到现在还记得的。

绿杨村的幌子,挂在绿杨树上,随风飘展,使人想起“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名句。

里面还有小池,丛竹,茅亭,景物最幽。

这一带的茶馆布置都历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楼可比。

“下河”总是下午。

傍晚回来,在暮霭朦胧中上了岸,将大褂折好搭在腕上,一手微微摇着扇子;这样进了北门或天宁门走回家中。

这时候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闲”那一句诗了。

篇三:

闲情

作者:

冰心

弟弟从我头上,拔下发针来,很小心的挑开了一本新寄来的月刊。

看完了目录,便反卷起来,握在手里笑说:

“莹哥,你真是太沉默了,一年无有消息。

我凝思地,微微答以一笑。

是的,太沉默了!

然而我不能,也不肯忙中偷闲;不自然地,造作地,以应酬为目的地,写些东西。

病的神慈悲我,竟赐予我以最清闲最幽静的七天。

除了一天几次吃药的时间,是苦的以外,我觉得没有一时,不沉浸在轻微的愉快之中。

——庭院无声。

枕簟生凉。

温暖的阳光,穿过苇帘,照在淡黄色的壁上。

浓密的树影,在微风中徐徐动摇。

窗外不时的有好鸟飞鸣。

这时世上一切,都已抛弃隔绝,一室便是宇宙,花影树声,都含妙理。

是一年来最难得的光阴呵,可惜只有七天!

黄昏时,弟弟归来,音乐声起,静境便砉然破了。

一块暗绿色的绸子,蒙在灯上,屋里一切都是幽凉的,好似悲剧的一幕。

镜中照见自己玲珑的白衣,竟悄然的觉得空灵神秘。

当屋隅的四弦琴,颤动着,生涩的,徐徐奏起。

两个歌喉,由不同的调子,渐渐合一。

由悠扬,而宛转;由高吭,而沉缓的时候,怔忡的我,竟感到了无限的怅惘与不宁。

小孩子们真可爱,在我睡梦中,偷偷的来了,放下几束花,又走了。

小弟弟拿来插在瓶里,也在我睡梦中,偷偷的放在床边几上。

——开眼瞥见了,黄的和白的,不知名的小花,衬着淡绿的短瓶。

……原是不很香的,而每朵花里,都包含着天真的友情。

终日休息着,睡和醒的时间界限,便分得不清。

有时在中夜,觉得精神很圆满。

——听得疾雷杂以疏雨,每次电光穿入,将窗台上的金钟花,轻淡清澈的映在窗帘上,又急速的隐抹了去。

而余影极分明的,印在我的脑膜上。

我看见“自然”的淡墨画,这是第一次。

得了许可,黄昏时便出来疏散。

轻凉袭人。

迟缓的步履之间,自觉很弱,而弱中隐含着一种不可言说的愉快。

这情景恰如小时在海舟上,——我完全不记得了,是母亲告诉我的,——众人都晕卧,我独不理会,颠顿的自己走上舱面,去看海。

凝注之顷,不时的觉得身子一转,已跌坐在甲板上,以为很新鲜,很有趣。

每坐下一次,便喜笑个不住,笑完再起来,希望再跌倒。

忽忽又是十余年了,不想以弱点为愉乐的心情,至今不改。

一个朋友写信来慰问我,说:

“东波云‘因病得闲殊不恶’,我亦生平善病者,故知能闲真是大工夫,大学问。

……如能于养神之外,偶阅《维摩经》尤妙,以天女能道尽众生之病,断无不能自己其病也!

恐扰清神,余不敢及。

”因病得闲,是第一慊心事,但佛经却没有看。

篇四:

立秋之夜

作者:

郁达夫

黝黑的天空裏,明星如棋子似的散布在那裏。

比较狂猛的大风,在高处呜呜的响。

马路上行人不多,但也不断。

汽车过处,或天风落下来,阿斯法儿脱的路上,时时转起一阵黄沙。

是穿著单衣觉得不热的时候。

马路两旁永夜不息的电灯,比前半夜减了光辉,各家店门已关上了。

两人尽默默的在马路上走。

后面的一个穿著一套半旧的夏布洋服,前面的穿著不流行的白纺绸长衫。

他们两个原是朋友,穿洋服的是在访一个同乡的归途,穿长衫的是从一个将赴美国的同志那裏回来,二人系在马路上偶然遇著的。

二人都是失业者。

“你上哪里去?

走了一段,穿洋服的问穿长衫的说。

穿长衫的没有回话,默默的走了一段,头也不朝转来,反问穿洋服的说:

“你上哪里去?

穿洋服的也不回答,默默的尽沿了电车线路在那裏走。

二人正走到一处电车停留处,后面一乘回车库去的末次电车来了。

穿长衫的立下来停了一停,等后面的穿洋服的。

穿洋服的慢慢走到穿长衫的身边的时候,停下的电车又开出去了。

“你为什麽不乘了这电车回去?

穿长衫的问穿洋服的说。

穿洋服的不答,却脚也不停慢慢的向前走了,穿长衫的就在后面跟著。

二人走到一处三叉路口了。

穿洋服的立下来停了一停。

穿长衫的走近了穿洋服的身边,脚也不停下来,仍复慢慢的前进。

穿洋服的一边跟著,一边问说:

“你为什麽不进这叉路回去?

二人默默的前去,他们的影子渐渐儿离三叉路口远了下去,小了下去。

过了一忽,他们的影子就完全被夜气吞没了。

三叉路口,落了天风,转起了一阵黄沙,比较狂猛的风,呜呜的在高处响著。

一乘汽车来了,三叉路口又转起了一阵黄沙。

这是立秋的晚上。

篇五:

有这样的一种战士

作者:

鲁迅

要有这样的一种战士——

已不是蒙昧如非洲土人而背着雪亮的毛瑟枪的;也并不疲惫如中国绿营兵而却佩着盒子炮。

他毫无乞灵于牛皮和废铁的甲胄;他只有自己,但拿着蛮人所用的,脱手一掷的投枪。

他走进无物之阵,所遇见的都对他一式点头。

他知道这点头就是敌人的武器,是杀人不见血的武器,许多战士都在此灭亡,正如炮弹一般,使猛士无所用其力。

那些头上有各种旗帜,绣出各样好名称:

慈善家,学者,文士,长者,青年,雅人,君子……。

头下有各样外套,绣出各式好花样:

学问,道德,国粹,民意,逻辑,公义,东方文明……

但他举起了投枪。

他们都同声立了誓来讲说,他们的心都在胸膛的中央,和别的偏心的人类两样。

他们都在胸前放着护心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