ω中国文化知识概论按顺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6781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ω中国文化知识概论按顺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ω中国文化知识概论按顺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ω中国文化知识概论按顺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ω中国文化知识概论按顺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ω中国文化知识概论按顺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ω中国文化知识概论按顺序.docx

《ω中国文化知识概论按顺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ω中国文化知识概论按顺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ω中国文化知识概论按顺序.docx

ω中国文化知识概论按顺序

中国文化知识概论

1、“文化”名称的来源:

①“文”:

《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

”其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意思是“对事物形象进行整体素描,笔画交错,相联相络,不可解构”

②引申义举例: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是对先天素质和后天修养之关系的阐述。

③“文”在天文与人文上的区分:

《易·贲卦》“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天文指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社会现象和规律。

④“文化”一词最早见于:

《说苑·指武》。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2、狭义文化①定义(人文文化):

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的总体体系。

②基本特征:

㈠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活动为内核的。

㈡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体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积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㈢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3、新石器时代①特征:

㈠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制石器的广泛使用和村落的出现。

㈡氏族制度形成

㈢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

②三大文明成就:

农业、制陶、石器磨制与钻孔

PS:

陶器制造是贯穿于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手工业。

陶器的烧制还带来了青铜器制造这一重要手工业。

③分为三期:

㈠仰韶文化前期(公元前8000——前5000)

㈡仰韶文化(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公元前5000——前3000年

㈢龙山文化(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公元前3000——前2000年。

4、三皇:

燧人五帝:

黄帝(相传造车的人)

伏羲颛顼5、隋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神农帝喾三省:

中书省(隋称内史省)--负责诏书起草,是决策机构

尧帝门下省--掌管封驳,为审议机构

舜帝尚书省--负责政策执行,属行政机构下设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称尚书。

6、夏代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袭。

7、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PS: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8、公元前841年,共和行政和宗法制开始。

这是中国史籍记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9、两汉选拔官员有察举、征辟、考试等方法。

10、公元1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黄老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两千年。

独尊儒术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士族的养成,最早出现于先秦,两汉时期成为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

11、商鞅变法“驱农归战,利出一孔”。

典型的重农主义。

12、玄学:

老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一般认为始于曹魏的何晏、王弼,他们贵无尚虚的取向基本在调和儒道,关心帝王人格,大体不离济世之道。

13、《四十二章经》:

佛教产生于印度,约两汉时期传入中国。

最早传入的教义是小乘教派的《四十二章经》,早起传教者为西域胡僧。

14、唐代为什么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

【论述】

①尚武精神:

开放的胸襟是唐代立国的基本气象。

府兵制:

北朝以来实行,隋至唐初沿袭此制。

最重要特点是兵农合一。

府兵平时耕田,闲时训练,战时出征。

②开放的民族政策:

不论对边地民族还是异国人,都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朝皇帝被称为“天可汗”,开放的政策导致文化的大繁荣。

③崇佛教与重诗文:

唐代是一个宗教文化的时代,佛教、道教、儒教以及伊斯兰教等都有信众。

佛教在唐朝的特点是:

宗派林立,最终形成禅宗独占天下的局面。

禅宗之所以能大行于世,与其“不立文字,明心见性”的旨趣有关,与中国人不喜欢繁琐的思维有关。

唐朝延续了北朝贵族对南朝文化的羡慕心态,所以带来了唐朝文化的繁荣。

15、北宋理学兴盛,以阐发孔孟学说中天道性命内容为主,理学代表人物在北宋有:

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南宋则有:

朱熹、陆象山。

16、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国师,设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和西藏地区事务。

17、明末清初有以“三先生”为代表的对中国文化的深刻反思,三先生:

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王夫之代表作《船山遗书》、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

18、《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

六经:

《诗》五经:

《诗》

《书》《书》

《礼》《礼》

《易》《易》

《乐》《春秋》

《春秋》

19、法家主要内容:

法:

就是法令

术:

就是君主驾驭臣民的权术

势:

就是国君的权位

20、古代婚姻礼仪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21、阐述离婚制度,谈谈你的看法(对七出)。

【论述】

①出妻制度。

出妻,即男子强制休妻,是我国古代社会最主要的离婚方式。

我国古代的“礼”和“法”为男子休妻规定了七种理由,就是所谓“七出”。

即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窃盗。

”为维护封建道德,古代婚姻制度又规定了三种丈夫不得休妻的法定事由,客观上取得了保护女性权利的效果。

“三不去”即:

妻子无娘家可归、无所依附的,不能休;和丈夫一起为公婆服过三年丧的,不能休;结婚时夫家贫贱,曾与夫同甘共苦,后来富贵了,不能休。

②和离制度。

和离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一种允许夫妻通过协议自愿离异的法律制度。

③义绝制度。

义绝制度不是独立的离婚制度,而是一种刑事案件附带的民事法律后果。

④呈诉离婚制度。

所谓呈诉离婚,即发生特定事由时由官司处断的离婚。

看法:

古时候十分重视社会关系的稳定,离异总不被提倡,所以离婚率是很低的

22、儒家思想的学派特征:

①在天道观方面,儒家继承了西周史官文化以“天命”与“人德”相配合的思想,把自然的信仰放到了现实人生的从属地位。

②在历史观方面,他们将捍卫三代的典章文物当作自己神圣的使命,同时也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修改。

③在社会伦理方面,他们以“仁”释“礼”,试图把社会外在的规范内化为个人内在的、自觉的道德伦理意识。

④在修身论方面,他们设计出一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邦定国的方案,为巩固封建政权体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23、张衡,创立浑天学说,制作浑天仪,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

发明候风地动仪,又编着《灵宪》。

24、郭守敬,中国天文学家,他一生创制了十三种观天仪器,其中包括巨型圭表、简仪、景符及窥几等。

同时,他又建造元观星台。

他又焚毁阴阳书,破除迷信,一洗古来占验的浮说,使天文学纳入正轨。

25、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6、社日:

古代春、秋两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其俗起于先秦。

春以祈谷,秋以谢神。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27、寒食: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28、历法的种类:

阴历、阳历、阴阳合历。

29、干支纪时法始自汉武帝太初改历即公元前104年之后。

30、严格说来,把一昼夜分为24小时,是清朝初年西方文化传入的结果。

31、最早记载中国分区的是《尚书》中的《禹贡》篇,以山川为标志,把当时的中国分为九州: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32、请举例说明构成区域文化的有哪些要素?

①自然环境:

它决定一个区域的人们生存质量和状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例如环境对心态和习俗的影响:

《韩非子ᆞ五蠹》韩非子·五蠹》篇说:

“山居谷汲的居民,过年时相赠以水;泽居苦水的人们结好,则买佣决渎。

”(居住在山谷里的人们,过年的时候,互相馈赠水。

(山谷缺水)居住在沼泽水地边的人们关系友好,则会雇人挖沟把水排走。

②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晋商、杭州商业)

③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

(温州人)

④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

典范人物是一个地区的“民智资源”。

比如状元乡,秀才县,明清的桐城派(方苞、姚鼐代表),浙江重史——黄宗羲,徽州尚经术——戴震。

33、我国在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

贾思勰《齐民要术》“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

34、六道轮回:

原是印度婆罗门教主要教义之一,佛教沿用发展。

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不寻求“解脱”,就永远在“六道”中生死相续,无有止息。

六道者:

①天道

②修罗道三善道:

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

③人间道

④畜生道

⑤饿鬼道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

⑥地狱道

35、佛教的宗派:

【名词解释】

①“心无派”,主要是从破除“心执”(一心执着)的角度去谈“空”,认为只要“心中无物”,即是空,至于心外之物空与不空不去管它。

②“即色派”,以支遁为代表,从否定外境外法的角度去谈空,认为一切外境外法本身就是幻化而有,并非实有,因而都是空的。

③“本无派”,以道安为代表。

认为空就是不真,世间万物因为都是不真实的,所以都是空的,“四大皆空”。

(名词解释)

36、佛教四大名山:

PS:

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浙江普陀寺:

观音菩萨—求平安四川峨眉山:

普贤菩萨—求德安徽九华山:

地藏菩萨—求发展山西五台山:

文殊菩萨—求智

37、藏传佛教的定义:

①指在藏族地区形成和经藏族地区传播并影响其他地区(如蒙古、锡金、不丹等地)的佛教;

②指用藏文、藏语传播的佛教,如蒙古、纳西、裕固、土族等民族虽有自己的语言或文字,但讲授、辩理、念诵和写作仍用藏语和藏文,故又称“藏语系佛教”。

38、道藏:

道教经籍的总集,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

39、符箓(符字、墨箓、丹书):

道教中的一种法术。

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称。

“符”指书写于黄色纸、帛上的笔画屈曲、似字非字、似图非图的符号、图形;“箓”指记录于诸符间的天神名讳秘文,一般也书写于黄色纸、帛上。

道教声称,符箓是天神的文字,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可用它召神劾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

40、内丹:

以人体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凝练结丹的修行方式。

外丹:

用炉鼎烧炼金石,配制成药饵,做成长生不死的金丹。

41、輿轿:

也称竹輿、箯輿、编輿、箯、筍(笋),最早见于《汉书》。

42、轿子一词见于《说库》。

43、我国造船业的高峰期:

秦汉,唐宋,明。

44、封禅:

专指在泰山的天地祭祀。

《史记·封禅书》正义曰: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

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这就是“封泰山”、“禅梁父”(梁父是泰山下一座小山)。

相传远古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的有七十二家。

历代好大喜功的帝王多将封禅作为一代盛典,给予特别的重视。

45、五礼:

吉饮食之礼;

嘉礼婚、冠之礼;

宾宾射之礼;

军飨燕之礼;

凶脤(shèn,社稷祭肉)膰(fán,宗庙祭肉)之礼;

贺庆之礼;

46、道教的基本教义:

【论述】

①道㈠“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超时空的永恒存在。

㈡老子是“道”的化身,“道”可以演化成众多的天神、地祇、和人鬼。

㈢“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可以因修而得。

只要人们肯于认真修炼各种道术,就可得道。

㈣得道的人可以长生成仙。

②长生成仙㈠从“道”的神秘性和永恒性推出人能够长生成仙。

㈡以精气神理论解释人能长生成仙。

㈢以道教的形神理论证明神仙可至。

㈣以道教的变化思想论证人能够长生不死。

㈤通过夸大医药的作用来论证人能长生成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