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干部培训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解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6655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干部培训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全国干部培训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全国干部培训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全国干部培训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全国干部培训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干部培训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解读.docx

《全国干部培训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干部培训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解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干部培训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解读.docx

全国干部培训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解读

全国干部培训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解读(组图)

∙正文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2011年09月16日12:

44

来源:

光明网

∙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小

  光明网讯(记者李可)

  全国干部培训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近日出版,胡锦涛总书记为教材作序。

全国干部培训科学发展案例教材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围绕城乡规划与管理、自主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10个专题,精选了近年来发生的300多个真实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深刻教训,对干部深化科学发展认识、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典型性、针对性。

下面是相关专家、学者的书评,以飨读者。

  

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生动案例

评《基层民主建设》

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副主任、教授范文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务,是社会主义最广泛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之一《基层民主建设》一书,就是一本反映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生动案例教材。

  《基层民主建设》一书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内容丰富。

全书由总论和五章构成,共收录了31个案例,涉及国家民主、社会民主、党内民主等多方面内容。

在总论中,概述了基层民主建设的内涵、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历程,主要经验以及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基层民主。

第一章叙述了基层公共事务公开的案例,涵盖了基层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居务公开、厂务公开、校务公开等领域。

第二章叙述了基层民主选举的案例,包括党内民主选举、人大选举以及自治组织的选举。

第三章叙述了基层民主决策管理的案例,从多个角度介绍了近年来各地基层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

第四章叙述了基层民主监督的案例,包括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

第五章叙述了基层群众自治的案例,选取了一些村和社区的典型自治做法。

第二,主题鲜明。

全书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强调围绕发展的第一要义推进基层民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落实基层民主,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基层民主,并且按照统筹兼顾的方法促进基层民主。

第三,文风生动。

全书用鲜活的事实讲话,通过31个案例,呈现了一幅幅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实践的生动画卷。

该书虽为干部培训教材,但读起来并不呆板枯燥,通过一个个故事叙述来阐明主题,每个案例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

例如,“基层群众自治”一章,六个案例分别以“小源林场合同纠纷缘何一波三折”、“一起令人震惊的违法撤换村干部事件”、“干岔子村的今昔”、"居民说事"说出了和谐”、“居民听证会解决社区难题”、“自然村落中的"一会六站"为标题,既鲜活又生动,使人眼前一亮,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基层民主建设》一书的出版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为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发展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典型案例。

城乡基层民主是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来看,我国的基层民主已取得了重要进展,积累了一些重要经验。

例如,在推进基层民主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基层民主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坚持基层民主过程中的循序渐进等。

该书刊载的典型案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这些进展和经验。

还应看到,我国基层民主建设还不够成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该书的典型案例,有助于在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中研究和解答这些问题。

其二,具有理论意义,探讨该书的案例,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理论的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但理论本身来源于实践,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理论的发展,固然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不断总结我国基层民主的新鲜实践经验并进行理论概括。

研究该书提供的案例,有助于丰富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等民主建设理论的研究。

其三,研究基层民主建设的案例,有助于增强广大干部的民主意识,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目标,需要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促使干部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其民主意识与素质至关重要。

从这个角度上看,《基层民主建设》的出版,为广大干部提供了一本有意义的培训教材。

  

一本很好的干部培训案例教材

评《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组织部部长、人事司司长葛华勇

  由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案例选编教材之一《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于近日出版发行,这是当前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方面的一件大事。

党的十七大以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党中央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

并于2009年出台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要求将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其中,教材建设就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干部培训工作的要求,结合当前我国党员领导干部普遍年轻化和学历水平较高的特点,按照中组部的要求,由人民银行牵头,周小川行长任主编,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有关领导任副主编,由以上单位及国家外汇管理局10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与,自2008年起,历经2年多的时间,共同编写了《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一书。

与前两批以教科书模式不同,这是一本真正具有我国特色的金融案例教材,案例从选题到结构方面都极具中国的干部教育培训特色。

全书根据我国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的现状,共收录了46个典型案例。

根据我国金融业发展特点和对党员领导干部应掌握的金融知识的要求,全书共分为8个方面。

包括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创新金融服务、发展金融市场、银行业改革与发展、证券业改革与发展、保险业改革与发展、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

  作为我国各级领导干部学习金融知识的金融案例培训教材,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突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的思想,针对干部培训工作面对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新问题,选取了代表我国金融业发展与风险防范中的突出案例。

二是充分考虑读者对象。

《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的读者对象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主,在选取和编写案例的过程中,考虑到部分读者为非金融专业背景,作者在选编案例时,文字表述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

三是突出了政策导向性。

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融于案例中,与中央精神相一致。

特别是体现了金融业的制度和政策要求,突出反映了金融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四是突出了典型性和实用性。

作者在选取案例过程中,注意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普遍性的案例,引导读者联系具体工作寻找普遍规律。

重点考虑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市县两级干部的需求,突出研究和解决金融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在案件的分析和启示部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结合案例基本情况,引导干部从中得到启示,为处理类似的金融问题提供借鉴。

  《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作为一本以案例为主题的教材,不但是我国干部培训工作和培训教材编写的一个重大突破,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学习金融知识很有帮助,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指导性,可以帮助领导干部以此为范本,及时处置地方出现的金融应急案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

我们期待以此本教材为契机,今后有更多更好的案例教材出版。

  

在实践中完善城乡规划理论

评《城乡规划与管理》

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

王静霞

  城乡规划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总结具体案例所反映的问题、方法、经验和教训,通过比较分析、学习借鉴,对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

国外在城乡规划等公共管理领域方面的教育就十分重视案例教学,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

《城乡规划与管理》案例选编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城乡规划具有整体性、前瞻性、综合性和统筹性等特点,需要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严格执法与自由裁量,以及城乡规划和其他规划的关系。

这些关系处理得好,规划才能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处理得不好,则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本书所选的案例,很好的体现了城乡规划工作的这些特点。

单独来看,每个案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运用科学规划理论和方法进行规划管理的重要性。

例如有些案例反映了一个好的规划应当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从多个角度更深刻地认识和分析问题,提倡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有些案例反映了一个好的规划应当重视百姓的切实需求,以人为本,才能实现改善人居环境的目标;有些案例反映了一个好的规划应当从区域着眼,统筹考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些案例反映了一个好的规划要有长远的眼光,为未来发展留足适当空间。

整体来看,这些案例说明了不同发展阶段面对的问题是不同的,城乡规划工作必须十分重视现实基础和条件的研究,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新问题也层出不穷,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城市不同发展阶段上差异性表现突出,因而城乡规划实施和管理就必须灵活运用理论,采取适合本地情况的、多样的方法,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总结,才能将规划落在实处。

  城乡规划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从规划制定到规划实施,再到规划评价和修订,很大程度上,城乡规划的每一环节都会影响规划的效果。

在规划制定过程中,要听取专家和百姓的意见,发挥公众参与对提高规划科学和民主性的作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利益平衡,处理好区域和地方、开发和保护、当前与长远等几大关系;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之后,通过规划评估来对规划的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书以案例的形式,很好地体现了城乡规划的系统性和过程性特征。

通过叙述事件的由来、矛盾的发展、解决的过程和结果,生动客观的描绘了怎样制定规划、落实规划、以及规划的成效和启示,重点突出了城乡规划工作过程中的问题、难点、经验和教训。

  本书是对多年来规划实践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也是帮助领导干部思考问题和评价工作效果的一个很好的范本。

由于城乡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以及城乡规划综合性、复杂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特点,本书不仅对从事规划相关领域的政府部门领导干部来说是一本难能可贵的教材,对于其他部门的领导干部来说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希望这项工作能继续进行下去,它必将对推动我国城乡规划理论和实践工作的更好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评《城乡规划与管理》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

赵宝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城乡规划作为城乡建设和发展的龙头,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引导城乡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宝贵的经验,也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城乡规划理论体系奠定了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

  《城乡规划与管理》案例选编以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生在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典型事件为主,并有重点地收集了国外的典型案例,有正有反。

通过案例分析,阐明城乡规划与管理工作在保护群众利益、改善民生,解决当前与长远、发展与保护、城乡统筹与区域统筹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编写组在案例选择和编写上下了大力气。

一是案例覆盖面广。

书中收录了31个中外城乡规划与管理的典型案例,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维护社会稳定和改善民生、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以及优化基础设施保障城乡安全等六个主要方面,阐述城乡规划工作在引导城乡稳定、健康、有序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采取的方法。

二是所选案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每个案例都代表城乡规划与管理工作的某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工作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和矛盾,也反映出政府在实际应对这些问题和矛盾时遇到的普遍难点。

三是案例编写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案例叙述立足于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主要决策者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多方关系的统筹协调,注重客观性与思想性相结合,有助于广大领导干部深刻领会城乡规划与管理工作对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调动读者在实践中的创新意识并增强在实际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四是案例极具启发性。

所选的这些案例都是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真实事件,既有正面经验,也有负面教训,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每一个案例除了客观叙述外,还总结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并向读者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

五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增添了本书的可读性。

  这次教材的最大的特色是以案例教学为主、侧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从理论到理论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我相信《城乡规划与管理案例选编》等第三批系列干部培训教材的出版,将会对我国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色教材

评《社会服务与管理》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关信平

  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强社会服务与管理已经成为摆在全党和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

在当代社会中,社会服务与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尤其是在当前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公众对社会服务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我国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组织体系,以及人的心理和行为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整个社会总体上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会管理的复杂性也越来越高。

因此,要搞好社会服务与管理工作,就必须以科学发展的态度认真研究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并且要举全国之力,全国各级政府、各类组织和全体干部群众都要参与。

尤其是全体干部,不论其是否直接从事社会服务与管理的工作,都必须了解社会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

正如过去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要求每个干部都要学习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一样,在当前加强社会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要求每个干部都学好社会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

在这一背景下,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之一《社会服务与管理》的出版,将会为促进我国各行各业的干部学习社会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提供很好的帮助。

  此书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首先,此书将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着重帮助读者从社会服务的角度去理解加强社会管理的基本要求。

在当代社会中,社会管理要通过社会服务去实现,改善和加强社会服务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各级党和政府要实现有效的社会管理,就必须通过有效的社会服务体系去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从而营造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秩序,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其次,此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我国社会服务与管理的基本内涵、基本目标与主要任务、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以及我国社会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特点。

应该看到,我国的社会服务与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行动体系,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

此书作者通过对社会服务与管理体系的深入分析,对社会服务与管理作出了高度的概括,可以帮助读者准确地从理论上把握我国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时代特征和总体要求。

  再次,此书介绍了我国社会服务与管理的若干重要领域的一些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作者从社会服务与管理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入手,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社会服务与管理各个方面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和主要内容,比较深入地分析了社会服务和管理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并介绍了各地在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从中总结出推动社会服务与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的思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此书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去分析和介绍社会服务与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一个个精心选取的典型案例,帮助读者了解当前我国社会服务与管理实践中的各种复杂问题,理解我国社会服务与管理的目标、原则和行动方针。

在这里,社会服务与管理的知识不再仅仅表现为一些枯燥的概念和文字道理,而是体现在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之中。

这种“案例教学”的教材编写方式既可以增强其可读性,也可以加深读者对我国社会服务与管理的理解,使我国社会服务与管理的理论原理和实践行动更好地结合起来,使读者在提升社会服务与管理的理论水平的同时,也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此书是一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具体实践出发去分析和介绍我国社会服务与管理知识体系的有特色的教材。

它不仅可以作为直接从事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民政系统干部的案头必备之书,而且还可以成为各行各业的干部了解社会服务与管理的重要教材。

仔细阅读此书,将受益匪浅。

  

非常实用的干部培训教材

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教授柯炳生

  国外的经济学家都对中国能够成功躲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感到惊讶和不可思议。

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拉动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一些国外媒体甚至发出了“中国拯救了资本主义”的感叹。

  应该说,我国经济的良好表现,与党中央高瞻远瞩及时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很大关系。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

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大大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拉动了内需,为我国抵御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回过头看,如果没有及时开展新农村建设、激发农村内需,如果没有粮食生产的“七连增”,我国要想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的培训工作,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培训的力度可谓空前。

2006年,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又对全国5400多名涉农的县委书记、县长进行“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

现在,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第三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出版,充分体现了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标志着新农村建设的培训工作正在向规范化、纵深化、系统化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同于以往的教材,笔者有幸先睹为快,有耳目一新之感。

  首先是其权威性。

该书由农业部牵头,会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卫生部编写,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任主编,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等7位部级领导任副主编。

参与编写工作的同志,也都是某一领域的资深专家。

期间,曾经反复听取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意见,历时2年多,数易其稿,精益求精,基本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

  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为主。

“总论”是新农村建设的理论阐述,其余各章:

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型农民、繁荣农村文化、改善人居环境、深化农村改革,都是以案例为主。

该书在全国各地共选取了33个案例,很有代表性,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经济欠发达地区;既有省级、地市级政府如何部署新农村建设,也有县乡政府如何具体抓新农村建设,甚至还有村一级怎么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介绍。

  第三,该书还选编了5个国外的案例,很有借鉴意义。

  荷兰国土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不及浙江省面积的一半),年降水量只有700毫米(浙江省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光照条件欠佳。

但就是这样一个面积狭小、农业生产条件并不优越的国家,农产品出口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荷兰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2006年,美国发生了“毒菠菜”事件,波及美国26个州和加拿大,3人不幸死亡。

事件发生后,联邦、州的相关部门如何控制病情蔓延?

如何应急处理?

  读了“花卉托起的荷兰农业”和“美国毒菠菜事件”这两个案例,读者自然会找到答案。

另外,“以色列的沙漠农业”、“务实的韩国新村运动”、“曲折的巴西土地改革”3个案例各有特色,尽管国情不同,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四,该书立足于政府和部门怎么抓新农村建设,是为各级干部量身定做的教材。

  新农村建设中的很多事情,具有很强的公益特征,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是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又干不了,或者干不好。

有些事情,在所有国家都是以政府为主;有些事情,在发达国家不是以政府为主,但是在我国,由于国情不同,需要以政府为主;还有一些事情,在城市不是以政府为主,但是在农村需要以政府为主。

这些需要政府为主体加以解决的问题,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事业,包括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卫生设施等。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电力、饮水、电讯、电视网路等。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如田间道路、农田水利、梯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等。

由于我国面临粮食等农产品刚性增长需求和农业自然资源不断减少的双重压力,提高土地单产水平,对于确保十几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和工业原料的需求,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意义。

因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

  四是政府农业服务,包括农业科研和推广、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等。

这些农业服务活动,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都属于政府公益性服务。

在我国,由于农业具有千家万户小规模经营的特点,这些政府服务的公益性就更强了。

  五是扶贫济困救灾工作。

  最后,该书文风朴实。

每个案例都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叙述,不是说教式的。

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有哪些?

新农村建设从何入手?

遇到什么困难?

怎么解决的?

效果怎么样?

娓娓道来,生动有趣,是一部非常实用的干部培训教材。

  

带着乡村气息的活教材

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谢华安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我国全面现代化和推进小康社会伟大历史进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新农村建设是重点难点、关键一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大篇章,新中国成立不久已经开题,改革开放以来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得到充实完善;同时又是站在新世纪、新起点,提出的崭新课题。

怎样学习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政策精神,认识领会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实质,总结推广各地的经验做法,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广大基层干部和“三农”工作者必须“明辨之,笃行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书以丰富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一本好教材,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典型性、针对性、指导性。

  一般的教材,用于载道传道、答疑解惑,具有专门的理论体系、完整的框架结构,准确的文字表述,传授专门的知识学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兼具了上述特质,又不仅限于此,既是一个政策理论读本,又是一个实践经验读本。

这本以“案例描述和解析”为主体的教材,寓教于理,寓教于实,寓教于情。

通读全书,活生生的典型事例,浓郁的乡村气息,伴随着理性思考扑面而来。

  这是一本“新”教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表述部分,有高度,有力度,有深度,舍冗长而取凝练,舍纷繁而取精华。

“总论”及每章“概述”,用最简短的语言把理论“说到位、说到底”。

第三章“增加农民收入”的开篇写道: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

该书结构新颖,理论与实践结合而偏重实践,国内经验与国外经验结合而侧重国内,点与面结合而注重典型。

  这是一本“活”教材。

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