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期中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6405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金融学期中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货币金融学期中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货币金融学期中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货币金融学期中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货币金融学期中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金融学期中论文.docx

《货币金融学期中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金融学期中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金融学期中论文.docx

货币金融学期中论文

股指期货

(规范介绍)

英文摘要

(一)引言(提出问题)

(二)文献综述(三)你的分析(抓住几个重点问题)

(四)结论、启示。

注意:

1.规范引用。

2.重在论(论据)。

3.明白就是创新。

4.别写手册,看是学习的过程。

【Subject】

【Keywords】

【摘要】

【关键词】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

股指期货在中国的发展及影响

S&P500与沪深300指数的对比……

股指期货与期权的关系

股指期货和期权的原理、投资交易流程与策略、市场分析与风险管理……

股指期货的基本概念、股指期货的投资策略(套期保值、跨期与跨市套利和期现套利以及ETF—ExchangeTradedFund,交易所交易基金)、程序化交易、股指期权、股指期货投资交易的流程和风险管理。

1.金融衍生品市场:

作为现代资本市场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之一,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金融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最为有力的工具之一。

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需要,金融市场的风险不会因为衍生产品的出现而消失,但通过衍生品市场,金融市场风险可以被转移和重新配置。

衍生品交易的实质在于将金融风险从风险厌恶者转移到风险偏好者那里。

正如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指出:

“金融衍生品市场大大降低了成本,并前所未有地提高了规避风险的能力”,“我们的金融体系变得更灵活,更有效,同时增强了经济本身对抗冲击的能力”。

——CME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很小。

发展成熟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充分发挥其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的功能,将有助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也有助于保持经济与金融的稳定和促进资本市场的稳步发展。

1982年2月24日,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4月21日CME推出了S&P500的股指期货。

1.从股票指数到股指期货。

股票指数即股票价格指数,是由市场管理机构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价格变动情况的数值。

股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也就是将第一时期的股价平均数作为另一时期股价平均数的基准的百分数。

通过股票指数,人们可以了解计算器的股价比基期的股价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

标准普尔指数由美国标准普尔公司1923年开始编制发表,当时主要编制两种指数,一种是包括90种股票每日发表一次的指数,另一种是包括480种股票每月发表一次的指数。

1957年扩展为现行的以500种采样股票通过加权平均综合计算得出的指数,在开市时间每半小时公布一次。

标准普尔指数以1941年—1943年为基数,用每种股票的价格乘以已发行的数量的总和为分子,以基期的股价乘以股票发行数量的总和为分母,两者相除后的百分数来表示。

沪深300指数是反映沪深两市A股综合表现的跨市场成分指数,其成分股由300支沪深两市规模大、流动性好的股票组成。

沪深300指数样本覆盖了沪深市场六成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场代表性。

沪深300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以“点”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基点为1000点,以基日300支成分股的调整市值为基期。

股票指数期货(StockIndexFutures)建成股指期货,属于金融衍生投资工具的一种,它是以股票市场的价格指数作为交易标的的一种期货产品,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约定好的价格统一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进行交割的一种合约化的交易方式。

其价格的高低以股票指数的变化为基础,并且到期时以现金进行结算。

股指期货是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相结合的产物,既具有期货的特点又包含有股票的特点,它是一种间接买卖股票的经济活动,股指期货的实质是投资者将其对整个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预期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用期货市场来冲抵股票市场的风险。

2.股指期货交易过程。

股指期货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交易。

投资者一般不直接同期货交易所打交道,而是通过期货经纪人进行股指期货买卖。

投资者要买卖股指期货时间,可以向其经纪人发出买卖指令,指令可以是限价指令、市价指令或其他指令。

期货经纪人根据客户的指示,通过电子交易通道向期货交易所计算机系统发出交易指令,交易计算机系统根据竞价原则撮合成交。

(CME的计算机系统——向传统呐喊)。

股指期货交易为保证金交易。

投资者在买卖股指期货时,只需支付一定的保证金(成为初始保证金)作为合约到期时履行结算交割义务的保证即可进行交易。

经纪人要求的保证金比例可能会高于期货交易所规定的水平,但不能低于期货交易所规定的水平。

投资者买入或卖出股指期货合约后,就建立了多头或空头头寸,成为持仓。

与股票交易不同,在股指期货投资者持仓期间的每个交易日,交易所都会根据当日股指期货的结算价对投资者的盈亏进行结算并实际划转,这一制度成为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

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者有盈利,交易所会在当日交易结束后将其盈利划入其保证金账户;如果投资者有亏损,交易所也会在当日交易结束后将其亏损从其保证金账户中划出。

因此,投资者保证金账户余额每个交易日结束后都可能变动。

如果投资者保证金账户余额超过初始保证金,投资者可以将超出部分提出;如果投资者保证金账户余额低于交易所规定的保证金标准(成为维持保证金),则经纪人会通知他增加保证金。

如果投资者不能按规定的时间追加保证金,经纪人会对其进行强行平仓。

持仓的投资者可以在到期前任何一个交易日通知交易所进行平仓。

平仓是就以前交易的品种做数量相同、方向相反的交易,从而了结其多头或空头的地位,并通过时进行盈亏结算。

投资者也可以持有股指期货合约至到期日。

如果投资者持有股指期货合约到期,交易所会根据到期时的指数的点位对投资者进行盈亏结算并划转。

 

3.我国股指期货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已经推出了update)

我国股指期货的初期发展和夭折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曾经昙花一现地出现过股指期货交易。

随着1991年前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先后成立,我国股市开始迅速发展。

当时股市发展的初期市场暴涨暴跌频繁,系统性风险很大。

由于注意到市场对系统性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在没有得到监管部分批准的情况下,于1993年先后推出了深圳综合指数和深圳A股指数两种期货合约。

海南期货交易中心也迅速跟进,推出了深圳综指合约。

合约推出后成交量逐月增长,6月份成交量超过了1000手。

但好景不长。

当年9月份时,由于深交所出现大户在收市前联手打压股指以通过股指期货牟利的事件。

监管部门认为股指期货加大了市场投机,不利于股市健康发展;加上股指期货交易本身就未得到批准,因此决定关闭海南证券交易中心的股指期货交易;海南期货交易所的股指期货交易也很快停止。

但事情并未到此结束。

1994年1月,海南证券交易所中心在未得到批准的情况下,又擅自恢复了股指期货合约交易。

中国证监会发现后,立即责令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停止股指期货交易,并对其进行了通报批评。

1994年5月,国务院转发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若干意见请示》的通知,命令禁止在国内开展“股票指数和其他各类指数的期货业务”。

自此我国股指期货交易暂时夭折,并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空白状态。

上世纪90年代股指期货的夭折有其必然原因。

首先,当时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还处于初期,市场规模很小,容易受到操控。

截至1993年底,我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仅180家,流通市场还不足900亿元;深交所上市公司仅77家,流动市场不到300亿元。

这样小规模的股票市场极易受到操纵,而股指期货则放大了操控市场的收益和动机,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第二,股市发展时间短,投资者很不成熟。

截至1993年底,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不足200家,个人投资者开户数也只有700多万。

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的市场人士的误差、投资者结构的不合理等因素造成了市场投资氛围浓厚。

第三,法规建设和监管滞后。

当时《期货交易管理条例》、《证券法》尚未颁布,其他法律法规也非常缺失,监管部分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足够的监管经验和能力。

第四,对股指期货的了解、研究不足,交易品种、合约设计、交易制度等存在许多缺陷。

因此,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在当时并不具备条件,停止股指期货交易的决策应该说是正确的。

股指期货停止后的十多年里,我国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尤其是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股权分置这一制约我国股票的重要制度障碍已经基本清除,为我国股票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同时我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依然很大,“单边市”特征依然明显,股票市场也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在这样的情况下,具有价格发现、风险转移和资产配置等多种功能的股指期货的长期缺失开始显得不再合乎时宜,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必要性日渐体现出来。

一.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高,投资者的避险需求大。

图表:

1994-2001年中国A股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年度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系统性风险

85%

59%

53%

37%

38%

42%

44%

39%

资料来源:

檀向球,《全国统一指数及股指期货》,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页。

 

图表:

发达国家成熟市场与中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对比

市场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瑞士

中国

系统风险比

26.8%

34.5%

20%

23.9%

约40%

 

过高的系统性风险使投资者迫切需要一定的避险工具。

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能够满足投资者规避系统风险的需要。

比如,具有选股能力的投资者在未来股市走势无法确定的情况下,为防止股票下跌的风险,可通过卖出股指期货合约规避系统性风险,同时又能获得超额收益。

相反,如果投资者预计大盘要上涨又来不及全面建仓或尚未选好股票,则可先买进股指期货合约以避免踏空。

二.改变单边市场状况。

我国原来的股票市场可说是一种“单边市场”,市场上缺乏卖空机制:

既不允许有先卖后买的融券(卖空)行为,也没有可卖空股指期货等衍生品。

投资者要想从股市上获得收益,必须先买入股票,然后等待股票市场价格上升。

几乎所有市场参与者甚至包括监管者都从股市上升中获益。

而股市下跌时受到损失,因此大家都希望股市上涨。

尤其是机构投资者要想实现在市场上的资本增值,往往通过不断购买股票、单向做多的手法推高股价以实现盈利,这就导致了机构投资者“捂仓”、“死对头”的投资策略。

但股市不能脱离实体经济无限制上涨,单边市场导致的泡沫总会破灭。

所以我国股票市场往往呈现这样一种状况,即:

在行情来临时,投资者持续买入造成市场“单边上涨”;而指数到了一定水平后,投资者只能大量卖出“退场”,导致股市的“单边下跌”。

最终股市的表现就是暴涨暴跌,从而助长了投机,不利于股市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而开展股指期货交易,通过做空股指期货在股市下跌时也可以盈利,这就使股市出现一股平衡力量,由“单边市”变成“双边市”,当股市估值过高、出现泡沫时,投资者可以卖出股指期货实现“退场”,而不必卖出持有的股票;不持有股票的投资者也可以卖空股市期货以获得投资收益。

因此,股指期货通过机制设计的优势可以平衡多空双方的力量,促进股市合理估值,防止股指大起大落,保持投资者的长期收益。

三、推出股指期货是推进国企改革的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国企改革的进展的快慢取决于股票市场的发展状况,如果股票市场发展稳定,则有利于国有企业的上市,反之如股票市场波动较大,国企上市扩容就会造成股市下跌,则国企上市步伐就会减慢。

股指期货给投资者提供了套期保值和风险对冲的工具,从而降低了投资风险,激发他们入市的兴趣,使股票二级市场交投更加活跃,从而带动股票一级市场的发展,有助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成分股主要就是国有企业的股票,因而股指期货的推出对国有企业的上市有利。

 

4.股指期权与股指期货的联系

从股票市场到股指期货再到股指期权,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这就是其衍生性。

且股指期权、股指期货的收益都取决于其标的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因此股指期权与股指期货间的相互关系式与生俱来,无法分割的。

(1)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股指期货由于缺乏多样化的投资组合,其对冲风险的效果有限,有效的对冲策略应该是运用更加特殊的避险工具——股指期权。

股指期权结合股指期货可以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投资组合,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投资需求。

比如,在于其股指期货下跌的可能性较大时,投资者可以卖空期指,并买入看涨期权避险。

如果预测正确,该投资者将放弃执行期权,损失了期权费,但在股指期货交易中获得了收益;若判断有误,股指期货上涨,该投资者可以行使期权,来弥补期货的亏损。

(2)从投资者的结构来看,相同标的指数的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的投资主体相差不大。

比如,在期货市场上做交易的投资者,出于套期保值的需要,要在现货市场上或股指期权市场上做反向交易;相反,股指期权市场上的投资者也有利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做套期保值的需要。

而且,股指期权是规避股指期货风险行之有效的工具,所以,从投资者的交易动机和交易策略来看,他们同时会成为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的投资者,从而在两个市场上形成相似的投资者结构。

(3)从交易机制、合约设计上来看,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也存在着很多共性。

如它们的标的物都为特定的股票指数,报价单位以指数点计;合约的价值以一定的货币乘数与股票指数报价的成绩来表示;均采用先进交割,不通过交割实物(股票)而是通过结算差价用现金来结清头寸等。

 

【参考文献】

[1]唐衍伟陈刚著,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货与期权(2007),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股指期货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7。

邱杰。

[3]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7。

徐行。

[4]WTO框架下中国资本市场衍生金融工具的规范与发展。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2。

谢雯娟。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