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民革命军张灵甫将军孟良崮兵败阵亡说人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6391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国民革命军张灵甫将军孟良崮兵败阵亡说人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从国民革命军张灵甫将军孟良崮兵败阵亡说人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从国民革命军张灵甫将军孟良崮兵败阵亡说人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从国民革命军张灵甫将军孟良崮兵败阵亡说人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从国民革命军张灵甫将军孟良崮兵败阵亡说人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国民革命军张灵甫将军孟良崮兵败阵亡说人生.docx

《从国民革命军张灵甫将军孟良崮兵败阵亡说人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国民革命军张灵甫将军孟良崮兵败阵亡说人生.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国民革命军张灵甫将军孟良崮兵败阵亡说人生.docx

从国民革命军张灵甫将军孟良崮兵败阵亡说人生

从国民革命军张灵甫将军孟良崮兵败阵亡说人生2006年08月09日星期三18:

45

“七十四、七十四,你他妈的吃了就去死呀!

整编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的这一句毒咒,一年后终于应验在今天的孟良崮上。

经过三天三夜前赴后继的血战,芦山、雕窝等要点终于失守,共军一口气冲到了山脚下,距七十四师师部已不足500米。

阵地上一片混乱,火光和硝烟经久不熄。

激烈的枪声、爆炸声和嘶哑的喊叫声、呻吟声交织在一起,自今天凌晨起一直到下午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令人惊心动魄。

用沙袋垒起的防御工事早已被炸得七零八落,七十四师警卫营的官兵们只得利用弹坑、岩石和战友的遗体作掩护,以步枪、冲锋枪顽强阻击。

由于缺水,轻重机枪也早已被打红枪管,无法继续使用,构织不起强大的火力网。

美制汤普森冲锋枪的装弹量只有30发子弹,杀伤力也只在200米以内,实在是压不住共军的集团冲锋。

一批又一批共军冲上来,一批又一批国军迎上去,以刺刀、枪托和牙齿、拳头展开最后一搏,双方都杀红了眼,山上山下到处都是浓烈的鲜血和尸体。

“弟兄们!

小鬼子咱都不怕!

还怕共军吗!

跟我上啊!

七十四师师部设在半山腰上的山洞里。

尽管外面枪声震耳欲聋,师长张灵甫在山洞里仍分辨得出,这是警卫营营长萧云成在奋力呐喊。

打光最后一个弹匣后,眼看又有一个连的共军蜂拥而来,身高一米八的萧云成头戴钢盔,再一次高举军刀,跃出弹坑,犹如一头怒吼的雄狮直扑敌群,扎在军裤中的白衬衣被硝烟和鲜血染得黑一块、红一片,为他更添几分英雄色彩。

“冲啊!

冲啊!

”众弟兄也不甘落后,纷纷抄起上了刺刀的步枪,再一次迎着共军顶上去。

“弟兄们杀呀!

痛快呀!

够本了呀!

”白刃战中,萧云成左劈右砍,一连斩倒四五人,这把当年在德安战役中缴获的日军名刀早就他被砍卷了刀刃。

很快,在望远镜中,华东野战军23师69团团长周志远捕捉到老同学萧云成的身影,不由得轻蔑一笑:

好嘛,你这萧家大少爷,反共反人民还这么猖狂!

匍匐在山沟里指挥战斗的他,用胳臂肘拐了拐了身旁的参谋长,指着800米开外山坡上的萧云成,命令道:

“集中机枪火力,给老子干掉他个狗日的!

两挺马克沁机枪迅速调整方位,校正标尺。

孟良崮峭壁千仞,怪石嶙峋。

反击成功、打退共军后,来不及首先抢救伤员,萧云成赶紧招呼弟兄们就地隐蔽,自己也弓着腰身,正准备闪到左边一堆岩石后面时,忽然,一阵沉重的喘气声吸引了他的目光:

不远处,三连连长高进低着头跪倒在血泊中,白花花的肠子已流淌到地上,一手捂着腹部,一手拄着步枪,使出全身的力气想站起来,旁边横七竖八地倒着几个身穿灰色军装的共军士兵。

萧云成心里一搐,没有丝毫的犹豫,几个箭步向他跨过去,边跑边喊:

“我来了我来了!

”听见营长的声音,高进眼睛一亮,刚抬起头来,山脚下就骤然响起一阵急促而有力的马克沁机枪扫射声,萧云成本能地想顺势卧倒,但已经来不及了,在铺天盖地而泼来的弹雨中,他的全身顿时像触电一样猛烈地扭动起来,十几发机枪子弹从他的后背横贯而去,十几注鲜血从枪眼里飞溅而出,滚烫的热血洒了高进一脸一身。

魁梧的身躯在轰然坍倒之前的刹那间,萧云成努力地回头望后看、望山脚下看,仿佛看见10年前在幕埠山下,他带着还乡团放火烧了周志远的家,那火光竟是那样的眩目、那样的痛快、那样的令人向往……

“营长啊!

”亲眼看到营长为救自己而壮烈牺牲,悲痛万分的高进张开双臂,仰头长啸。

他张开的双臂,既像是在责问命运的不公,又像是在接住营长倒下的身躯。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张灵甫已抱定必死的信念。

山洞里一片匆忙、嘈杂。

副师长蔡仁杰开始焚烧文件和地图。

坐在弹药箱上,张灵甫静静地将笔记本摊开在膝盖上,手心里默默地搓揉着几颗大红枣,内心深处波澜起伏,思绪万千。

剿匪以来,多次寻歼共军陈粟部未果,本以为这一次以自己退守孟良崮为诱饵,吸引陈粟主力,只需坚持一天,顶多两天,外围的几十万国军就可从四面八方赶过来,重演薛岳在长沙会战中的“天炉”战法。

然而整整三天过去了,距自己不过几公里的整编八十三师、六十五师、二十五师等部,却在共军的阻击下或消极避战、或寸步难行,任凭共军集中五倍以上的优势兵力猛攻孟良崮,只有距离最远的整编十一师还在向自己坚决靠拢,但远水那解得了近渴?

孟良崮虽山势险要,却地域狭窄,全是岩石,一缺水,二无法构筑工事,一发炮弹落地,弹片和炸起的碎石就火光四射,官兵们既毫无办法隐蔽,现又粮尽弹绝,战斗队形被完全打乱,全线崩溃已成定局。

此次出征山东前一天,老父亲背着一袋大红枣,千里迢迢从大西北来到南京,只为让自己的爱子尝一尝他最喜欢的家乡特产。

然而军情紧迫,父子俩只在南京车站的月台上匆匆见了一面,张灵甫就得乘火车奔赴前线了。

一个才下车,一个就要上车,慈祥的老人颤抖着双手,急急地去解口袋,哪知越急越解不开,还是在一旁的妻子王玉龄乖巧,一下子明白了父亲,连忙搂起旗袍,蹲在地上和老人一起把口袋解开。

抓起一大把红枣后,老人巍巍颤颤地站起身来,一个劲地往儿子怀里塞,当着卫兵的面,自己想接又不好意思接,想示意妻子接过来,可妻子仍旧蹲在地上,歪着头,两手托着香腮,一双会说话的水汪汪的大眼睛笑盈盈地看着自己。

这一幕天伦之乐的情景,此时此刻让他格外的刻骨铭心。

张灵甫与王玉玲结婚照

来不及安顿老人,也来不及多看一眼已有身孕的玉玲,站台一别竟成永别!

张灵甫的嘴角无声地搐动着,摊开手心里的红枣久久地凝视着,这一颗颗红红的枣儿,是故乡的亲情、是亲人的嘱托啊,剿匪不成功,怎么有脸回去见家乡父老!

从上衣口袋里摸出派克钢笔,张灵甫在笔记本上唰唰写下遗言:

“十余万之匪,向我围攻数日,今弹尽援绝,水粮俱无,我决定与仁杰战至最后以一弹饮诀,上报国家领袖,下对部属袍泽。

老父来京,未克亲侍,希善待之,幼子希善抚之,玉玲吾妻今永诀矣。

下午三点,警卫营伤亡殆尽,师部与各旅团全部失去联系,共军的炮火已经打进了山洞,阵地上只剩下不到20人的参谋和勤务兵还在坚持战斗,形势已是万分危急,而援军仍在数里之外。

国军之精锐-整编七十四师即将全军覆灭!

一架运输机在孟良崮上空无奈地久久徘徊。

机舱里,焦急万分的整编十一师中将师长胡链正趴在窗前不停地望下看。

然而,地面上方圆十几里都是翻滚的硝烟,什么都看不清楚。

几个报务员一起围坐在报话机前,有的在不停地调换频率,有的在不停地呼叫七十四师,个个急得满头大汗。

为救张灵甫,实现既定的战略意图,最高统帅部一再严令山东前线各部火速向孟良崮靠拢,反包围华野主力。

十一师虽距孟良崮最远,但救援却最积极,两天来已不惜一切代价连克数道防线,突进几十公里,眼看距孟良崮不到10公里路了,不料却硬是在摩天岭一线被共军死死堵住,和七十四师的联系又时有时断,胡链心急如焚,只得找空军借了一架飞机,要亲自上去看一看。

终于,有人兴奋地大叫一声:

“通了!

”胡链一阵惊喜,一把抢过话务员手中的话筒,连耳机都不顾上戴就呼叫起来,话务员们连忙七手八脚地帮他戴好耳机。

“灵甫灵甫,我是伯玉,你们现在怎么样了?

听见没有?

赶快回答!

赶快回答!

一阵熟悉的、微弱的、断断续续的乡音从耳机里陆陆续续传出来,首先是那一句陕西汉子们最亲切的称谓:

“老伙计是你呀,我是……灵甫。

”可接下来的消息却又令人是那么的沮丧。

“槽透了,现在粮尽弹绝,就要顶不住了……”

胡链的表情转瞬间由晴转阴。

胡链和张灵甫同为诤诤铁骨的陕西汉子,泰山压顶都不曾皱个眉头。

在驰骋沙场十几年的并肩战斗中,胡链更从未听过张灵甫像今天这样绝望的话。

想当年,面对日寇飞机、大炮和坦克的疯狂进攻,国军几乎凭血肉之躯夺得万家岭大捷、长沙大捷、雪峰山大捷……多少次恶战都挺过来了,难道今天真的是无力回天了吗?

今天的国军身经百战,又全是美械装备,兵强马壮,难道还打不过共匪吗?

胡链实在是不敢相信,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他急切切地追问道:

“能不能再坚持半天?

可以立即空投弹药,要多少有多少!

“恐怕不行了,伙计,漫山遍野全是共军。

”张灵甫平静的声音中多了一些愤慨。

“李天霞不救我,黄伯韬不救我,党国就害在他们……”通话短暂中断,耳机里响起枪声。

“哒哒哒!

哒哒哒哒!

”又一阵马克沁机枪的扫射如急风暴雨般刮进山洞,打到岩石上火光飞溅,吊在空中的马灯摇晃不停,着一身黄呢将官制服的师长张灵甫站在电台前纹丝不动,肩章上的两颗金星在摇晃的灯光中格外醒目。

身材挺拔的他神色冷峻,手拿话筒,继续向胡链、向南京作最后的诀别!

副师长蔡仁杰、参谋长魏振钺、58旅旅长卢醒、副旅长明灿、团长周少宾、参谋处长刘立梓等众将校眼含泪光,默默地肃立在他周围。

“请回去转告校长,咱是有气节的革命军人,不成功,便成仁,决不投降。

伯玉啊,好伙计,你多保重,咱来生再见了!

”耳机里再次响起猛烈的枪声和爆炸声。

通话至此彻底中断。

飞机上的胡链心如刀绞,泪流满面,双手抱着话筒仍不停地呼唤着他的好弟兄、好伙计:

”灵甫啊灵甫……我的老伙计……八年抗战咱都坚持住了,为什么这一次咱就……”然而,耳机里什么声音都没有了,除了静默,还是静默,偶而只有一丝刺耳的尖啸声。

胡链已是泣不成声,报务员们也在掩面痛哭,机舱里的气氛是那样的悲哀。

直到油料将尽,在最后一次低空绕过孟良崮后,这架标有青天白日的运输机才依依不舍地向南方缓缓飞去,将孟良崮永远留在了身后。

历史记住了这一天:

1947年5月16日。

从此,孟良崮成为国军心中永远的痛。

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败局。

但1947年5月间的孟良崮战役,却是一场双方的战略意图及战术方案都已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双方的主将也都是指挥高手,没有哪一方是糊涂虫;而从整体兵力上看,当时,国民革命军有24个整编师(有的师相当于军建制)共45万人,比在山东的解放军多十几万人,且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还有坦克与飞机助阵。

但,孟良崮一役,国民革命军却仍败于解放军,其精锐之师整编第七十四师遭全军覆没。

1947年4、5月间,国民革命军45万大军,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统率,一字儿摆开,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向山东的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解放军(九个纵队、一个地方军区共27万人)推进,意欲将陈、粟部逼至胶东海边,先予以包围,尔后相机剿灭。

为了打破国民党军的进攻,避免被围歼的危险,并且打击一下因国民革命军占椐了延安而生的嚣张气焰,华东解放军副司令、全权负责军事指挥的第一主将粟裕,策划了几次部队调动,以寻求战机。

最后,决定了“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战略,即全力围歼敌之精锐、王牌的第七十四师,从而既能威震对方,又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撕开敌人的合围圈。

当解放军在正面以五个纵队即以十多万兵力对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师施实围攻,以四个纵队分别从左、右隔开其与国民党军第八十三师、二十五师的接壤,再以一个纵队从后面堵住其退路时,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很快就明白了粟裕要围歼自已的计谋。

不过,此时解放军对其虽已有合围之势,但,张灵甫凭其七十四师32000人的兵力及该师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只要向左或右方转进,便可与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三师或二十五师靠近会合,因他与这二个师都只相距10多公里。

一旦与其中一支会合,张灵甫的危险便会解除,粟裕指挥的解放军便不是那么容易能围歼七十四师了。

更何况,国民革命军45万兵力大部就都在周边100多公里范围内,随时都会开了过来。

然而,对党国颇为忠心且尽职军旅的张灵甫将军不但没有迅速撤离,面对险情,他反而作出了“将计就计”的决策,将部队拉上了就近的孟良崮山麓,主动让解放军来包围自已。

从而,使自已的七十四师做一个“钓饵”,在解放军十多万兵力围住他的同时,周边的40多万国民革命军则有了从外面又反包围解放军的机会。

张灵甫相信,周边几十万国民革命军,近则只有10来公里,远也不过100多公里,他们开到这孟良崮,最多不过是半天、一天的时间。

而凭七十四师的强大军事实力与孟良崮的险要山势,他张灵甫在此坚守一天二天都不成问题的。

他认为,只要四面的国民革命军一围过来,他的七十四师不但能解围,而更能实行“中心开花”的效果,使国民革命军创造出在孟良崮围歼陈毅、粟裕的华东解放军的大捷奇迹。

确实,张灵甫将军将部队一拉上孟良崮,国共双方的主帅主将便一下子明白了此时战役性质的重大变化及其意义。

蒋介石立马知道了张灵甫的用意,看清了这个歼灭陈毅粟裕统率的华东解放军的机会(因为平日国民党军想找解放军决战,却往往找不到解放军主力),连忙飞到徐州,亲自敦促顾祝同赶紧指挥各路国民党军开往孟良崮,对解放军实施反包围。

而陈毅、粟裕呢?

原想在运动中歼灭七十四师,却没料到张灵甫将军主动受围,还上了孟良崮,坚守待援。

危险与战机同时产生。

摆在华东解放军面前便一下子只有两种结局了:

不是赶紧消灭七十四师,就是被七十四师粘往,反遭周边围过来的40多万国军的重创。

战况到了这个阶段,在孟良崮,虽说华东解放军对张灵甫将军的七十四师握有了绝对兵力优势,但从整个山东战局来看,40多万国民党军却正在获得一个战机优势。

进攻张灵甫将军的战斗是在5月13日下午七时开始打响的。

经过14、15日两天的生死激战,虽攻下了孟良崮一旁的几个小山头,但张灵甫的主力尚在顽守主峰,战斗仍进行得异常惨烈,方圆仅1.5平方公里的孟良崮,已躺下了数以万计血肉模糊的尸体。

而攻山的解放军各纵队的伤亡也相当大了(此战役解放军共伤亡12000人),并且弹药补充都出现了困难。

加之,周边国民革命军向孟良崮进发的情况,也令军心很有些紧张。

因此,华东解放军总部与下属纵队有些指挥员提出:

久攻不下,又是如此境况了,是否忍痛从孟良崮撒退,以保大军不落入周边国民党军的包围圈?

亲处前线指挥所进行指挥的粟裕,自然透彻明白当前战势的严峻:

获胜与战败这两种可能,都已接近了胜负概率的临界线,此时,唯一能让战局偏向胜利或失败的因素,就是对战双方的军心了,而其中最重要的却又是指挥官们的决战信心与指挥效率。

于是,粟裕下令:

任何人不得言撤退!

(陈毅也宣布了追究失职者责任的“撤职、查办、杀头”的三大战场纪律)并严令各纵队务必不顾一切牺牲,限在24小时内攻上孟良崮,歼灭七十四师;各纵队伤亡多少人,战役结束后,保证给予补足建制;同时,打破解放军历来只在夜里打大仗的传统(为躲藏敌飞机、坦克),16日白天也继续进攻,直至于16日下午三时完全攻占孟良崮主峰,击毙张灵甫。

而向孟良崮进军的国民革命军呢?

只到16日下午七十四师被消灭、张灵甫将军阵亡之时,除了国民党军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为着逃避蒋介石指责其援张不力,象征性的派了一个连,带着报话机躲在孟良崮附近一个山洞中,蒙骗张灵甫谎称他们“来援救”了外,整个孟良崮就再没有其他国民革命军的影子了。

张灵甫按常理推断,只要他坚守一、二天,周边国民党军是无论如何都能开进来的,他也的确死守了近三天。

然而,可悲的是,就是他守到第三天,不说远处的国民革命军磨磨赠赠而没有开到,就是近在咫尺(不到5公里)的“战友”八十三师与二十五师都没有赶到位,从而使解放军不仅有时间攻上孟良崮全歼七十四师主力,而且还有时间在已撤出战场后,因清点被歼的敌人人数不够32000人(七十四师兵员数),又重返战场,再抓获躲藏的国军散兵7000余人。

然后,解放军才浩浩荡荡从容撤走。

一场双方原本都有资格可能获胜、或都有危险可能战败,而在战机上双方又几近相同的战役,终于,以陈毅、粟裕赢得胜利、张灵甫将军则惨遭失败身亡而记入史册。

历史已被铸就,人们不由自主创造自已新的历史画页的活动,却永不会停止。

今天,从孟良崮战役那陈旧的往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领悟些什么有益的东西呢?

至少有这么三点吧:

一、真正去做一件大事,而不是仅仅说说而已的话,计谋、战略、策划类层次东西,常常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做”或“实行”的效率才是第一位的。

这里,并非否定计谋、战略、策划这一类高级智力活动及其成果的重要,相反,任何大的事业的成功,都要起始于计谋、战略、策划,都是离不开计谋、战略、策划。

之所以说它们常常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有二层意思:

第一,一般来讲,真正想干大事的人,基本上都属于高智商群体。

对于高智商的人来讲,基本都会拥有干某大事所需的有关文化与知识。

因而,在高智商群体中,谁拥有这些有关文化与知识,并不能构成他的一种特别优势。

因此,这些高智商的人们之间的较量、比斗、竟争,都不会是在来源于有关文化与知识的计谋、战略、策划等方面,而只会是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些计谋、战略、策划了。

当张灵甫将他的部队拉上孟良崮之际,不仅陈毅、粟裕顿时明白了张的战略意图,就是远在南京的蒋委员长也一下子懂得了此举的深谋大计。

然而,决定胜负结局的却不是张灵甫“将计”而来的妙策。

当然,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弱智者,那么你的高智商派生出来的计谋、战略、策划,相当多的时侯则会起获胜的关键作用。

不过,在能有成千百万的人(包括来自山沟里的青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今天,在知识的传播快得令人目不暇接、信息量也如海如洋之际,尤其在已进入市场竞争机制社会的今天,你最好是认为:

没有人的智商会比你低!

这才会使你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任何聪明的计谋、战略、策划、理论,都不能孤立地来评价其正确与否,而必须将它放到它所要发挥作用的整体范围中去考察,才能决定其高明与否。

有些计谋、战略、策划、理论在局部时、或在纯理论推断时、或在某一段时期时,是正确无比的。

但若将它投放到某一个周期较长的很大的实践领域中,可能就显出了它的片面、甚至是错误。

例如,高智力集中的电脑软件业的企业,常常能获得超常的暴利与超常的发展,这无疑是这些企业的CEO们,在其包括产品价格等企业决策上的正确。

然而,这些CEO们的正确决策却绝不是可以照搬到所有企业、尤其是照搬到那些规模巨大的传统产业的企业中去的。

若照搬,结果就只能是失败者为多。

张灵甫将军在孟良崮将计就计而布下的“中心开花”战术,从军事理论上说,应该还是很不错的。

只是他没有想想,他这一战术在当时国民党派系林立、各军师主官心目中都以保存实力为上、而蒋委员长的权威对战场上的将领常常鞭长莫及无可奈何的大环境下,会能有什么正确的获胜结局吗?

前段,有些经济学家对深沪股市发表了很多指责性论述,仅从他们的论述本身来看,当然是正确无比。

但,若想想中国目前的整体情况与深沪股市发展的历史,那么,他们的指责性论述是否正确,显然就得打上问号了。

二、一个人的性格,的的确确是决定他能否做成一件大事(或也包括不大不小的事?

)的关键。

“性格决定命运”一话是培根说的。

说了几百年了,看来还真是颠补不破的大真理!

对有些事情,尤其是对人们较大的社会活动中的某些问题,如仅在理论层面上来争争议议,不是往往分不清高下,或就是常常让能说会道善写的人占了便宜。

这,在古代已有纸上谈兵的赵括与当代的各种大学生辩论会,做了此理的根椐。

然而,事情若一进入到实践的层次,仅凭理论的武器,就往往会显出它的苍白与底气不足,而很大程度上会让“性格”高居行事的首位。

很多的事,并非理论的错误,而实实在在是人们没有做好它。

很多明明都懂得了的东西,在实践中,人们就是不能或不敢照“理论”行事。

为什么不能或不敢按本认为是正确的理论行事了呢?

害怕出错。

因为,理论一进入实践,它就不再是孤立的一种“理论”了,而将有无数的其它因素伴随着它,去影响实施这种理论的人,从而使他会处于茫然之态,并再无纯执理论时的潇洒、坚定。

所谓性格,其实,就是人们的人生经验被锻炼、凝变后成为的某种下意识的习惯行事本能。

华东解放军总部及下属纵队的某些司令们,虽然都身经百战也各具特长,但是能象粟裕那样做到,面对泰山崩裂压顶而仍能沉着行事者,却不多有。

连陈毅在战役结束后,都坦白地说:

“打张灵甫这三天,我的脑子简直要被压碎了!

以后儿子长大了,不能让他带兵,这不是人干的。

如果不是极具大将风度的粟裕,在最后一天以钢铁般意志指挥着战役的继续进行,孟良崮战史与张灵甫将军的命运,可能就会是另外的模样了。

“性格决定了命运”的真理,在这里已被典型的诠释。

在激烈博奕的股市,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对某一只飚升猛涨了的股票,你明明早在其启动之时就已经分析得知其上涨的概率极大,但你却偏偏不敢买入它,而只留下日后的遗憾;对某一只你已赚了钱、而其走势已露“头部”之态时,你却往往仍对其依依不舍,不能果断卖出,导致结局反赢为亏。

这是为什么?

显然,不是股市知识的障碍所致,也不是操作技能的缺乏造成。

有人说,是因为“怕”,因为“贪”。

而这股市中的“怕”与“贪”又是人的什么东西呢?

不就是性格吗!

所以,我们切切要听从培根的告戒:

注意你的性格,它将决定你的命运。

虽然古人云: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但,这只是说它“改”的艰难罢了,人的性格并非绝对一成也不变的。

因为,除了人体内的某些物质能先天的决定人的某种程度的个人性格之外,大量的后天因素更决定了人的独特性格。

对此,请参考培根关于性格的另一段论述:

注意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言论)行动;注意你的(言论)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

三、千万不要将自已的命运,寄托于那些自已无法控制、而其变数又很大的因素。

一个人工作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当然不可能只单枪匹马闯天下,真当一个孤家寡人,你总得有自已的朋友、同事、亲人,还有上级。

你要做成一件稍大点的事,虽然自力更生是你的主要基调,但也不可能不依靠他人与外界的帮助。

此条,完全是不言而喻的公理。

但,依靠旁人的帮助来发展自已的事业,那“依靠”的范围实际是有个“度”的。

这“度”就是:

第一,要么你能控制住那主观或客观在帮助你的因素,使其不能随意中断你对它的依靠与信赖;

第二,要么那些能帮助你的因素,本来就具有很强的全面长期的稳定性,并不会因你没有掌握它而发生改变。

上述第二个“度”,我们都经常感受而且还永远能感受到。

例如,氧气,是我们生命不可缺少的东西,不依赖它,生命就无法维持。

但除了你爬上了几千米的高原,在平日,我们是不需另备氧气,而完全可以依赖大气中天然存在的氧的。

对于这个“依靠”,我们不用控制它,它也会帮助我们的。

对上述这第一个“度”,我们可就要注意、重视与警惕了。

张灵甫将军没有想清这一点,他也就栽倒在这一点上了。

张灵甫将军以自我牺牲之态主动让其32000人马受解放军来围攻,他那战术的整个核心要求,就是寄希望于其他40多万国民革命军能迅速也围攻过来,从而不仅使他的七十四师可轻易解围,更能使国民革命军获得一次消灭解放军的大捷。

因此,张灵甫将军此役的成功与否,主要不在于他及其七十四师奋斗得如何,而在于他那些不受他控制的因素能不能实现,即那40多万国民革命军会不会开过来。

结果,一旦用于反包围的“自已的国民革命军兄弟”不到位,张灵甫将军本人及其战术便只有死路一条。

平常,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气愤万分地抱怨,他被或朋友或同事或同学或亲戚、甚至被上级“给出卖”了,他帮人家过了河,人家过河后却将桥给拆了。

出卖他、过河后拆了桥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人品大有问题,而往往是或自私些,或因某种急情而只顾及自已去了。

但,无论是哪种动机的出卖、拆桥,对他的工作事业命运都已造成打击与损失。

经常有些企业家与人联手进行某项目时,中途,合作者突然退出,结果导致不仅所合作的项目半途而废,更使这些企业家损失惨重。

这一类经常出现的痛心之事,虽然责任大都在对方,但从举措方面来讲,你将自已的工作事业命运的成功,系于那不受你或事业本身控制的对方因素身上,不就是从一开始,你便立于了危墙之下吗?

为什么任何合作,不论对方是多么好的朋友同学亲戚,都要事先莶定法律性的合同、协议?

为什么你借钱给别人,不论对方是多么好的朋友同学亲戚,都必须要硬着头皮让他给你出具借款条?

为什么你做的很多重大事情,在事前,必须连对自已最好的朋友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