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6216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心理健康教案

张畈中心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新学期开始了

主题说明】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为新学期做好准备,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活适应辅导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年级小学生经过之前一年的学习,对小学生活比较熟悉,但由于年龄尚小,他们的自控力、自觉性都有待提高,因此,新学期开学伊始,有必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在过去的一年中,自己发生了一些变化,除身材长高外,还学到了一些知识,掌握了一些技能,锻炼了一些能力。

在新的学期,又是一个新的开始,需要从各方面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新学期努力的方向。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为自己的变化感到骄傲,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的向往。

3.行为目标: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难点:

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的向往。

课前准备】

1.搜集学生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照片、作业本若干。

2.学生暑假出游的照片。

3.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节

目标

过程

建议

观察岛(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讲解教材观察岛中的图片,也可展示学生暑假出游的照片。

2.学生分享暑假的快乐。

3.教师小结:

快乐的假期已经过去,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导入本课课题。

1.此处教师可酌情改变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活动营(体验分享)

通过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审视,为自己的变化

活动一:

不一样的我

1.教师可以采用书中的两幅图,也可以课前搜集学生的一、二年级的作业本,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不同。

2.学生分小组,各自找出自身发生的变化。

3.各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小组成员的变

1.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交流的方式。

2.本环节用时约20分

感到骄傲,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的向往。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为新学期做好准备,并明确自己新学期努力的方向

化。

4.教师总结:

从一年级到二年级我们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既有外在的变化,如个子长高,身材壮实,也有内在的变化,如知识增加了,能力提高了,更加坚强了。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会经历不同的变化,现在,新的学期开始了,为迎接新的变化,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呢?

引入活动二。

活动二:

你准备好了吗5.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课本中列举的两方面的准备工作:

调整作息、准备学具。

6.引导学生明确新学期努力的方向,学生可以画出来,也可以写出来。

7.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打算,并及时给予反

馈。

心理引导:

从认知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审视,是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以及内在的变化,同时,明确新学期努力的方向,为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好准备。

钟。

分享屋(总结提升)

归纳出新学期开始的准备计划。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分享屋中的儿歌。

2.组织学生在儿歌中寻找新学期的计划。

3.学生在全班分享。

4.教师给予反馈、补充。

心理引导:

总结提升感性的认识,强化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性认知。

1.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分享。

2.教师的补充应有事例佐证,便于学生理解。

3.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

拓展园(拓展延伸)

强化学生执行新学期计划,增强对新学期的向往。

1.教师呈现要求:

新学期,你准备怎么做?

请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

2.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回顾自己开学以来的表现,把自己表现好的行为告诉父母,不够好的行为暗暗下决心改正。

1.此环节可由教师灵活安排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练习题】

在新学期开学的前一天,你会做哪些准备呢?

活动反馈】

1.学生对活动是否具有较高的参与度。

2.最后一环节,学生能否坚持。

第二课我喜欢的课程

【教学目标】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凭兴趣、直觉进行学习活动,因而造成对某一学科偏爱,如果不及时给予纠正,很容易造成偏科现象,心理健康教育,有别于班会与品德课,它不是摆道理,而是针对现象找原因,指导学生在体验中寻求调整方法,并在生活实践中尝试。

【教学重点、难点】让每一名学生不偏科,并喜欢上原来并不喜欢的课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调查交流先从孩子们每天接触的各门学科调查入手,指导学生自查自己喜欢哪一学科,与父母进行比较,这些学习活动、这些人,都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对比思考,寻根问源对学生喜欢某一科的学习,我采用了让学生回顾、体验、交流、总结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总结喜欢学习的原因,再通过对比,说出不喜欢的学科及其原因。

面对这些情况,孩子们免不了会产生困惑,甚至不安,我及时进行疏导,告诉孩子们造成这种心理现象的原因与每个人的性格、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很正常。

同时欣赏能实话实说的孩子,消息他们的顾虑。

(三)、体验总结,疏导调整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老师,必须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以有效的方式调查消极行为与心态。

因此,我紧扣主题,通过PPT,引导孩子们对照“喜欢课程”的原因,总结出“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原因,原因找到后,寻找正确的调整方式就水到渠成了。

我通过小品表演给学生设置具体的情境,请全班同学一起帮助出主意,孩子们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想出了各种办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作画写话,表达心声在课堂最后,我根据孩子们所想的办法,归纳总结出调查的几个方法,并让孩子们在《童年》音乐声中,画一幅代表自己喜欢的学科,或向任课老师写几句话,把自己的心里话与内心世界通过图文方式表达出来。

一堂课下来,孩子们轻松、愉悦地完成了学习,明白了原因,找到了调整的方法,相信他们一定能慢慢调整过来的。

第三课微笑是最美的语言

【主题说明】微笑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会带给他人快乐的心境、和谐人际关系。

本课的设计宗旨在于引导学生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理解微笑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学会关心他人,萌发爱的情感,让微笑成为人际间最美丽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微笑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情感目标:

体验微笑带来愉悦心情。

3.行为目标:

学会乐观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微笑的好处,鼓励学生用微笑、语言等不同形式来传达愉悦的心情。

难点:

学会关心他人,萌发爱的情感,让微笑成为人际间最美丽的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PPT;《歌声与微笑》歌曲视频。

学生准备:

纸、画笔。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节

目标

过程

建议

观察岛(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导入

1、教师讲解教材中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鼓励学生说说更喜欢哪一幅图?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

是呀!

微笑的孩子咱们都喜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着微笑,好吗?

1、此处教师可酌情调整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不超过5分钟。

活动营(体验分享)

通过活动,理解微笑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微笑带来的快乐,引导学生欣赏最美的笑脸。

活动一:

歌声与微笑

1、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组,面对面围成两个圈。

2、教师播放《歌声与微笑》歌曲视频,学生伴着视频,一起唱这首歌,感受歌声与微笑带来的快乐。

3、教师和学生一起唱《歌声与微笑》。

4、请学生说说唱完《歌声与微笑》后的感受。

5、教师总结:

歌声与微笑都更带给我们

1、如果有会跳舞的学生,可以请她伴舞。

2、学生作画时,教师要巡视,适时评价。

3、本环节用时控制在20分钟以内。

愉悦感,歌声流进我们的心间,微笑写在我们的脸上。

你觉得班上谁笑起来最美,请为他(她)画一张笑脸吧。

引入活动二。

活动二:

最美的笑脸

6、教师先示范,说出班级中自己认为最美的笑脸,并说明原因。

7、学生明确自己认为班上笑起来最美的同学,并给他(她)画笑脸。

8、学生作画时,教师巡视。

9、教师总结:

生活中,爱笑的孩子总是带给人阳光般的温暖,让人觉得他最美丽,微笑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谐人际间的关系。

分享屋(总结提升)

使学生加深对微笑的感受。

理解微笑在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儿歌,请学生分别扮演老师和同学,表演微笑着向老师和同学问好。

2、说说生活中微笑的好处。

心理引导:

巩固已学的知识,从感性的了解转化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把知识内化。

1、联系生活,说说微笑的好处。

2、本环节用时至少10分钟。

拓展园(拓展延伸)

学会对自己微笑,对周围人微笑。

学会乐观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

1、请学生对自己的同桌和周围的同学微笑。

2、引导学生练习,每天出门前对镜子里的自己微笑,回家后再对着镜子问问自己:

“今天你微笑了吗?

1、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本环节用时控

制在5分钟以内。

练习题】

见到长辈和同学时,恰当的做法是。

A、微笑着主动向他们打招呼B、视而不见

C、等待对方先打招呼D、面无表情地问好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学生能否体验到微笑带来的愉悦感。

第四课任性可不好

【主题说明】

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和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导致一些孩子任性,唯我独尊。

任性的人难以与别人合作和友好相处,难以适应集体和社会生活,严重的将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

孩子任性行为的形成,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外,多源于教养方式不当和缺乏同伴交往机会。

小学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教师和家长引导得当,可以帮助学生改掉任性等不良习惯。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鲜明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清自己能做和不能做的事,初步懂得有些事必须做,有些事不能做,学会简单分辨,不固执己见。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任性的危害,形成初步的是非观念。

2.情感目标:

体验任性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消极情绪。

3.行为目标:

学会辨别是非,逐渐改正任性的坏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会辨别是非,逐渐改正任性的坏习惯。

2.难点:

体验任性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消极情绪。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故事书、配套图片。

2.学生准备:

学生用书。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节

目标

过程

建议

观察岛(热身暖心)

认识到自己的任性行为是不好的。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

小女孩和妈妈去玩具店时,吵闹着要买很多玩具,妈妈十分生气。

2、请学生回忆:

你以前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1.此处教师可酌情调整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不超过5分钟。

活动营(体验分享)

引导学生认识任性的危害,形成初步的是非观念。

活动一:

任性的小花猫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活动一下面的图片,图片包含三个情境,第一个情境:

小花猫与小狗、小象、小兔、小牛等小伙伴开心地围坐在一起,轮流讲故事。

第二个情境,轮到小花猫讲故事了,但小花猫却说:

“哼,我不干!

”,其它小伙伴都很生气,指责小花猫任性、自私。

第三个情境,小花猫仍然不肯讲故事,擅自离开了,其它小伙伴继续开心地玩游戏。

2、教师可以自己讲解,也可以请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讲解故事。

1.本环节用时控制在20分钟以内。

3、听完故事后,请学生思考:

为什么小花猫的行为让大家不开心?

你喜欢这样的小花猫吗?

为什么?

4、学生交流、讨论。

5、请几名学生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

6、教师总结:

小花猫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故事,但当轮到小花猫时,它却不干了,说明小花猫自私、任性,因为它的行为,其它小伙伴都很生气,纷纷指责小花猫,小花猫任性地离开了,其它小伙伴继续开心地玩游戏。

如果小花猫没有任性,轮到它时,它给小伙伴们讲了故事,那会是怎样的结局呢?

活动二:

故事新编

7、小组同学合作续编故事,并给故事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8、请代表发言,在全班分享新故事,并宣布故事的题目。

心理引导:

任性有许多害处,任性的人难以与别人合作和友好相处,难以适应集体和社会生活,严重的将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

孩子任性行为的形成,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外,多源于教养方式不当和缺乏同伴交往机会。

分享屋(总结提升)

学会调整任性的情绪,固执己见。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曾出现过任性的行为?

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呢?

2、鼓励学生勇敢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感受。

3、教师总结,引出儿歌。

4、学生朗读儿歌,并领悟理解。

1.总结归纳一定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

2.本环节用时

至少10分钟。

拓展园(拓展延伸)

学会辨别是非,逐渐改正任性的坏习惯。

教师叮嘱学生回家后与爸爸妈妈聊聊自己曾经做过的任性事情,说说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做,请爸爸妈妈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督,帮自己改掉任性的坏习惯!

1.本环节用时控制在5分钟以内。

【练习题】周末的晚上,丽丽到好朋友玲玲家串门,两个小伙伴一起看书、做游戏,不知不觉到了8点半钟,这是丽丽与妈妈约定的回家时间,可丽丽仍然不肯回家,你认为丽丽应该怎

么做?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学生是否认识到任性是不好的。

第五课轻松课间

【主题说明】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过一年的小学生活,对小学生活已逐渐适应,但是还不能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

课间十分钟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是学生学校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回味巩固前一节课的内容,又可适当休息,为下节课打下良好基础,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能够逐步培养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是学校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2.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

3.行为目标: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十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十分钟。

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

【课前准备】

1.任课教师先向班主任了解能够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的学生和未能合理安排的学生情况。

2.了解二年级学生课间经常玩的活动。

3.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环节

目标

操作

建议

观察岛

(热身暖

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

教师呈现小学生课间十分钟愉快活动的场景,让大家分享课间活动中的开心事儿!

教师小结:

上完一节课,大家都希望能在课间的时候得到休息放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合理科学地安排课间十分钟。

导入本课课题。

1.此处教师可酌情调整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不超过

5分钟。

活动营(体验分享)

鼓励学生分享

课间十分钟的

安排,初步感

知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

活动二:

(一)课间十分钟1.学生充分分享:

除了游戏活动之外,课间十分钟所做的事情(可以以上一节课的课间为例说明)。

2.小组分享,将小组同学课间十分钟所做的事情展示、分享(展示时还原当时的顺序)。

3.引导学生思考:

做这些事情感觉时间够用吗?

4.教师反馈:

看来课间十分钟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可是,如何安排才能让我们的课间十分钟不忙乱呢?

5.心理引导:

学生初步感知课间十分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二)合理安排乐趣多

4.请大家为刚才自己的课间活动安排排一个顺序吧!

(也可先给教科书中的活动排序,然后再给自己的安排排序。

)5.学生完成后分享。

6.教师反馈:

看来,只有在课间十分钟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才能享受课间十分钟的乐趣!

7.心理引导:

从体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时间的观念,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利用时间。

1.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巡视。

2.本环节重在学生的分享,并初步感知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学问大。

3.本环节用时控制在

20分钟以内。

分享屋(总结提升)

1.归纳出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的方法。

2.使学生认识

活动三

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儿歌,引导出本环节。

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做到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3.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小组

1.总结归纳一定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

2.教师的补充应有事

到课间十分钟

是学校生活的

一部分,非常重要。

的讨论结果。

3.教师给予反馈、补充,并板书合理科学安排课间十分钟的原则:

如认识课间十分钟的作用、事情是否紧急、列出任务清单等。

4.心理引导:

巩固已学的知识,将体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

例佐证,便于学生理

解。

3.本环节用时不超过

10分钟。

拓展园(拓展延伸)

强化学生对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活动的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

活动四

1.教师引领学生一起了解国外小学生课间活动的安排。

引导出本环节。

2.学生讨论这些安排的合理性。

3.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

4.心理引导:

扩大视野,多角度、全面地帮助学生认识到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是学校生活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

1.教师可带领学生分析国外小学生课间活动安排的合理性。

2..本环节用时控制在5分钟以内。

练习题】

即使下课了,敏敏也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她总是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看课外书,你觉得

敏敏的这种做法对吗?

你想对敏敏说什么吗?

【活动反馈】

1.学生对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具有较高的参与度。

2.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是否逐渐变得安全有序。

第六课专心就能找到

【主题说明】注意力作为个体心理活动调节与控制的能力,已经受到认知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

随着研究的深入,作为信息加工中的重要心理机制,其重要性愈来愈清楚地显现出来,尤其在中小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力与学习活动的紧密关系更加突显。

集中注意力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于小学生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其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因为他们筛选信息的综合能力和信息的辨别能力还较弱。

本节课力图通过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了解和尝试掌握集中注意力的策略和方法,训练学生集中注意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注意力对学习的影响及重要性。

2、情感目标:

体验注意力集中时的感受。

3、行为目标:

初步了解和尝试掌握集中注意力的策略和方法,训练学生集中注意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初步了解和尝试掌握集中注意力的策略和方法,训练学生集中注意的能力。

难点:

使学生认识注意力对学习的影响及重要性。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教学PPT,一段带有“雨”“雷”字的文章。

2、学生准备:

在前面一位同学的背上写一个字,或是一个词语。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节

目标

过程

建议

观察岛(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意识到专心对做好一件事情的重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讲解教材中观察岛的图片(有条件可以多媒体呈现)。

两个小男孩正在专心画画,小女孩也被吸引过来看这幅美丽的画。

引导学生关注两个小男孩的表情。

2.请同学们用两个词语描述图中正在画画的小男孩的表情,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教师将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

3.教师小结:

只有一心一意的做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集中注意力。

本环节可以用来活跃课堂氛围。

时间:

5分钟

活动营(体验分享)

使学生初步认识注意力对学习的影响及重要性。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注意力集中时的感受。

初步了解和尝试掌握集中注意力的策略和方法,训练学生集中注意的能力。

活动一:

找水果1、请同学们找一找图中各有多少个苹果、梨子、橘子,找完后迅速举手向老师示意。

2、老师记录下前三名学生所用的时间,同时,请同学们各自将自己的答案填写在课本的相应空白处。

3、老师公布苹果、梨子、橘子的实际数量及前三名同学所用的时间。

4、请用时最短且答案正确的三位同学说说自己找水果的秘诀。

5、老师整理记录,写到黑板上。

6、老师强调“专心”在活动的正确率及时间效率上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活动二:

找数字6、请同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找出图中的数字,并记录下每次所用的时间。

7、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找数字的窍门。

心理引导:

注意力可以通过训练不断提高,可以从训练注意的选择性、稳定性等方面入手。

1、训练学生注意的稳定性,让学生能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上,对于小学生二年级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在活动方式一定要有趣味性。

2、对学生注意力的训练,要做到全员参与,老师要细心观察个体的差异,随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时间:

20分钟

分享屋(总结提升)

总结提升感性认

识,强化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性认知。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几条集中注

意力的策略与方法,并结合实例证明这些策略与方法的有效性。

2、带领学生朗读分享屋中的儿

歌。

时间:

10分钟

拓展园(拓展延伸)

学会运用训练注意

力的方法

1.老师告诉学生,注意力的提升不是一触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的训练的。

鼓励学生每天花十分钟时间,专心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长期坚持,一定会有成效。

时间:

5分钟

练习题】

回家做作业的时候,能不能想一些与作业无关的事情呢?

【活动反馈】

1、学生对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是否能将课堂所学的策略与方法运用到学习中。

第七课学会说“不”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在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有权利说“不”,认识说“不”是表达自信、表示尊重的合理方式。

2、学会拒绝的技巧,活动中掌握说“不”的技巧,学“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环节一:

敢于说不——沙沙的故事有的同学说好朋友就是与自己常在一起玩的人。

“是经常在一起,保持高度一致是要一起上街,一起回家,一起做作业,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哭,,无论何时何事,都要保持高度一致。

”其实,在与同学、朋友相处时,对于他们不正确的观点、要求、行为等,我们应该果断拒绝。

下面我们来看沙沙的故事。

请同学们通过声音、语调、表情的变化来进行表演,同学们在观看表演的同时,想一想,哪一种处理方式是我们常用的?

哪一种是你们认为比较好的?

为什么?

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

这两位同学各有怎样的心理感受呢?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有的同学体会到了沙沙碍于情面,不敢拒绝朋友的无奈与苦恼的心境,有的同学分析了王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