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
《铁路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路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铁路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国铁科法〔2017〕15号
标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宏观调控和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是实施质量兴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为促进铁路标准化工作全面发展,按照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办发〔2015〕89号)和铁路发展规划的要求,根据铁路改革发展需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要求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伴随着铁路改革发展进程,铁路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和装备标准的发展完善,为保障铁路建设和运营安全、促进铁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服务铁路“走出去”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标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为适应铁路建设、运营实际需求,满足标准在质量控制、安全保障、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经过不断发展,已经基本建成了系统的铁路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适应高速、城际、客货共线和重载等不同类型铁路特点,满足各种地质地形、气候条件和运输需求。
标准体系涵盖机车车辆、工务工程、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服务等专业的产品及工程建设标准,系统规划和指导标准制修订工作。
“十二五”期间共发布实施374项铁道国家标准和铁道行业标准,为我国铁路的设计施工、装备制造和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铁路政企分开体制改革后,国家铁路局组织对既有及在编铁路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完成了2700多项铁路标准的梳理、分类,明确了管理界面,为构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铁路标准体系奠定基础。
——标准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我国铁路的迅速发展,经过多年来技术创新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铁路标准日益完善。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在复杂地基处理、长大桥梁工程、长大隧道、轨道工程、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大型客站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指导建成了京津、京沪、京广、哈大等一批设计时速350公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伴随着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工程的建设实践,重载和高原铁路标准探索取得新进展。
铁路产品标准在动车组、列控系统、轨道结构、运营调度等关键标准方面取得突破,提高了设备质量和系统稳定性,技术装备安全可靠性水平进一步提升。
——标准规范市场的作用明显。
铁路标准规定了进入铁路市场的基本要求,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了工程建设和装备的安全和质量水平,发挥了标准的技术基础作用。
强化了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政策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市场规则。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强调了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等环节的基本要求,确保了铁路工程的质量“底线”;铁路产品标准突出了安全可靠性技术要求,明确了质量性能指标和试验检验方法,保障了铁路产品的基本品质。
——标准国际化步伐加快。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铁路联盟(UIC)相关活动,主持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争取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
2012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铁路应用技术委员会(ISO/TC269)共开展了5项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我国参与制定5项;国际电工委员会轨道交通电气设备与系统技术委员会(IEC/TC9)方面,我国主持制定9项、参与制定78项IEC国际标准;国际铁路联盟(UIC)方面,我国主持制定20项、参与制定18项UIC国际标准。
我国成功承办ISO/TC269第4届全体大会,中国铁路专家和机构担任了机车车辆分委员会副主席职务和承担了基础设施分委员会联合秘书处工作,实现了中国铁路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又一次突破。
为推动中国铁路“走出去”和促进我国标准国际化,组织开展我国铁路标准翻译工作,发布《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等铁路标准英文版135项。
——标准管理逐步规范。
制定了一套铁路工程建设和产品技术标准管理制度,明确了各方职责、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及工作重点,完善了政府、标准化技术机构、企业各司其职的标准化工作机制,指导和规范了铁路标准管理工作。
注重发挥标准承担单位在人才、技术、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优势,加强标准编制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标准编制水平明显提高。
及时将铁路建设、运营实践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铁路标准,标准编制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明显提升。
——标准化工作保障力度不断加强。
随着标准对规范社会经济活动作用的不断增强,以及社会对标准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到铁路标准化工作中来。
伴随着铁路多年的建设和运营实践,以及铁路标准不断发展,通过主持和参加铁路标准的研究、编制、评审、宣贯和实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铁路标准化人才。
标准化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结构、业务经验、工作方法等方面得到极大充实和完善,参与标准化工作的人员数量不断增加、专业覆盖面越来越全,为铁路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积极开展铁路标准体系和重要标准研究等一系列标准科研工作,为铁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铁路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不足之处,与国家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和行业发展需求还存在差距。
标准化战略思考和顶层设计比较薄弱,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标准在保障安全质量、促进科技创新、适应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基础支撑作用仍需强化,标准化国际贡献度和影响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二)形势要求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铁路改革发展非常关键的五年,须着眼时代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向更高水平实现新发展,这些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高新技术的规模扩张使世界范围内的标准竞争愈演愈烈,抢占新的国际竞争制高点迫在眉睫;从国内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从铁路看,路网规模的快速扩充、多条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大量投用对标准化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是促进铁路改革发展、推动中国铁路“走出去”等的深层次需要。
——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协同合作以及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需要充分发挥标准通用技术语言的作用,支撑互联互通建设,助力快速畅通铁路大通道的形成。
同时铁路装备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重要一环,需要动态完善优化铁路装备标准,促进我国铁路装备制造水平整体提升。
——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政府要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
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明确了我国标准化改革总目标。
铁路在实现政企分开改革后,标准化工作要贯彻落实深化改革要求,需要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坚持放管结合,形成符合国情、科学高效、协同推进的铁路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中国铁路建设和发展。
——促进行业自身发展。
“十三五”时期依然是铁路建设发展的高峰期,打造以“八纵”和“八横”通道为主干、城际铁路为补充的高速铁路网,保障铁路建设、运营安全质量,适应市场需求,改善投资效益,需要充分发挥标准的“门槛”和“耦合器”作用。
一方面,通过标准,规定技术“底线”,保障进入铁路建设、运营市场的技术和产品,符合质量、安全、卫生、环保、能效以及综合交通等要求,为铁路工程和产品质量监督、产品市场准入提供客观公正、科学适用的技术依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起到规范市场秩序的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标准有效协调供给与需求关系,促进铁路科技创新和专业化生产,降低风险和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助推铁路“走出去”。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许多国家都迫切需要通过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铁路国际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发展对世界铁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我国铁路“走出去”提供重要发展机遇。
国家高度重视铁路“走出去”,把铁路作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领域和优先方向,必然要求我国铁路实质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充分反映国家利益和技术要求,加快铁路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积极推广中国标准,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中国铁路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国务院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铁路发展规划的要求,全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推动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优化完善标准体系,夯实基础,提升服务,加快推进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为满足铁路改革发展和技术进步需要、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改革引领、协同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加强标准化工作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侧重于保基本,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侧重于提高竞争力。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的标准化工作合力,推进铁路标准化工作协调发展。
——统筹规划、重点突破。
立足铁路发展需求,加强标准统筹规划,推进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对运营安全起决定作用的主体工程及相关设备、设施标准的薄弱环节加以补强,提高标准完整性和适用性。
——创新驱动、整体提升。
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动标准的升级,以标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整体提升我国铁路勘察设计、工程建设和装备制造技术水平,引领和推动我国铁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适应国情、接轨国际。
结合我国铁路发展实际,接轨国际先进标准,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体系。
加强标准翻译工作,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大我国铁路在国际标准领域影响力,推动中国标准融入或提升为国际标准,助力中国铁路“走出去”。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适应不同铁路运输方式的标准体系(体系结构见附图),标准数量、结构、层级更加完善合理,各领域标准、各级标准良好衔接。
标准化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政府主导的标准和团体、企业标准有序衔接,标准的制定适应市场的需要。
标准基础性研究得到加强,标准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
标准翻译覆盖工程建设和主要产品,主持及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大幅上升,我国铁路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影响力和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参与度明显提升。
标准实施、监督及评估机制更加完善,重要标准的宣贯得到有效保证,标准实施效果进一步提升,标准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铁路标准体系
进一步梳理现行铁路标准体系,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优化整合推荐性标准,协调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鼓励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
深入开展铁路标准体系研究,按照结构合理、系统协调、衔接配套、覆盖全面的要求,建立适应铁路改革发展需要和标准国际化的铁路标准体系,规划指导铁路标准制修订工作。
(二)加强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
加强政府主导强制性、基础性、公益性标准的制修订,健全完善行政许可、产品认证、运输服务质量等监督管理以及中国铁路“走出去”所需的标准。
工程建设领域。
开展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货共线铁路、重载铁路和市域(市郊)铁路等勘察设计、施工、验收、安全及试验检测标准制修订工作,完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相关标准,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专栏1工程建设领域标准制修订重点
高速、城际铁路
总结我国高速、城际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实践经验,深化基础理论研究,优化设计理念和关键技术参数,修订相关设计规范及质量验收标准,修订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铁路旅客车站设计规范,研究更高速度条件下的铁路建设技术标准,推进我国高速、城际铁路创新成果转化及应用。
客货共线铁路
开展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验收、安全和专项检测方法标准等制修订工作,优化完善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重载铁路
开展重载铁路列车荷载图式和工程结构、轨道部件及关键技术参数研究,总结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成果,编制重载铁路设计规范及配套专项质量检测标准,提高我国重载铁路建设水平。
市域(市郊)铁路
开展市域(市郊)铁路设计总体原则、运输组织方式以及各类工程设计技术研究,编制市域(市郊)铁路设计规范及相关配套标准,指导我国市域(市郊)铁路建设。
结构设计方法
深化铁路工程结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研究,总结已有试设计成果,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制定铁路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等专业工程结构极限状态法设计规范,推进结构设计从容许应力法向极限状态法转变。
装备制造领域。
加强基础安全、移动装备、基础设施、通信信号等相关产品标准的研制力度,重点开展高速动车组、高速及重载铁路轨道部件、列车运行控制以及系统间接口等关键核心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发挥标准在装备制造领域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专栏2装备制造领域标准制修订重点
高速动车组
研制高速动车组整车通用技术条件和试验规则标准,制修订动车组走行系统、牵引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网络控制系统、辅助供电系统、牵引供电受流系统等系统标准,优化完善高速动车组相关标准。
高速及重载轨道部件
制修订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轨道板、道岔和扣件等高速铁路关键轨道部件标准,研制重载铁路道岔、扣件等标准,促进我国铁路轨道关键部件技术提升和产业发展。
通信信号
研制铁路列控系统(CTCS)总体技术规范、铁路列控系统(CTCS)信号安全数据网、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等标准,制修订铁路闭塞、铁路信号系统内外部接口、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接口等标准,开展新一代铁路移动通信系统、高速列车自动驾驶系统、车站计算机联锁电子化等方面的标准研究,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
安全基础
修订铁路机车车辆及建筑限界标准,研制高速铁路风、雨、雪等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以及铁路线路防护等安全防护工程相关标准,制修订铁路环境保护和卫生防护标准,开展机车车辆防火安全、结构可靠性、故障导向安全等方面的标准研究,提高铁路安全保障能力。
(三)完善铁路标准化工作机制
着力加强铁路行业标准建设和综合协调,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推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协调发展。
推进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转化,优化专业布局,减少职能交叉。
完善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工作机制,支撑中国铁路“走出去”。
探索建立标准化工作激励机制,调动标准化工作者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相关单位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以及推广实施等各方面活动。
(四)推进铁路标准国际化工作
积极参与ISO/TC269、IEC/TC9、UI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战略、政策和规则的制定修改,鼓励、支持、推动我国铁路专家和机构担任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职务和承担秘书处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国铁路对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贡献度和影响力。
及时跟踪国际铁路标准发展动态,开展中外标准的研究和对比分析,积极转化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参考借鉴国外先进标准,加快接轨步伐。
协调、指导铁路行业力量积极主持和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我国铁路优势、特色技术纳入国际标准。
稳步推进重要标准外文版翻译工作,结合海外工程承包、重大装备设备出口和对外援建等,多层面、多方式宣传和推介中国标准。
(五)深化标准化基础性研究工作
加强新技术、关键装备、国际先进标准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开展高速铁路关键技术参数优化研究,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标准的经济适用性。
开展城际铁路、市域(市郊)铁路、重载铁路特殊性能需求研究,研制相关针对性专用标准。
系统研究工程结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实现结构设计方法转变,促进结构设计方法与国际接轨。
重点开展高速铁路动车组和基础设施耐久性、可靠性及相关试验方法研究,为全面提升装备技术水平提供支撑。
跟踪磁悬浮技术发展动态,加强前瞻性技术研究和储备。
跟踪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信息新技术在铁路领域的应用,开展铁路工程BIM技术应用标准研究,提升铁路信息化水平。
(六)强化重要标准宣贯、实施监督及评估工作
加大重要标准宣贯力度,发挥各方面在标准宣贯培训工作中的作用,促进标准正确贯彻实施。
通过政府监管、行政许可、监督抽查、产品认证等管理方式,强化标准实施的监督。
研究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增强铁路行业对于标准的动态反应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国家铁路局对行业标准工作的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作用,加强规划指导。
做好行政主管部门、标准化技术机构和相关企业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形成促进铁路行业标准发展的合力。
引导相关部门和单位将标准工作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纳入相关部门和单位工作计划予以重点部署、重点安排。
(二)强化标准管理工作
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标准编制计划管理,细化标准立项制度,提高标准编制及时性和规范性。
加强标准编制过程管理,完善标准征求意见和审查流程,提高标准编制质量;开展铁路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提高标准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加强标准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加强标准与科技创新的结合与相互促进,推进创新技术和产品标准化,进而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
抓好技术创新、综合试验成果的标准转化,及时跟踪和引进、消化吸收国外铁路最新技术成果,强化重大科研、试验成果对关键技术的理论支撑与验证,促进铁路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贯彻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的方针政策,择优推荐符合条件单位申报承担创新基地建设工作,指导创新基地建设和运行。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利用标准制修订工作平台,更好地吸引、培养、造就技术和管理人才,重点培养一批掌握标准化专业知识和铁路专业技术、了解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精通外语并熟悉国际标准化规则的技术标准专家人才。
进一步强化专业管理,建立专家库,树立权威地位,发挥技术主导作用。
指导相关单位制定和落实标准化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标准化基层队伍工作水平。
铁路标准体系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