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答案.docx
《高等教育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学答案
《高等教育学》习题集
一.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大众教育:
是指高等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未来的国家管理者之外,主要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各行各业的人才。
2.高等教育:
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3.高等教育结构:
是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主要包括:
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等。
4.高等教育目的:
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具体落实,它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5.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6.高等教育学:
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7.高等学校的教学:
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8.教师专业化:
即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简称,教师专业化既包括学科专业化,也包括教育专业化,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9.教书育人:
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10.教学大纲:
是以系统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11.教育方针:
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12.课程:
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13.课程体系:
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有机组合。
课程间的组合包括一个专业所开课程的类型及其比例关系。
14.课堂教学:
是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有相对稳定的课程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班级授课形式。
15.师生间教育关系:
是高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的一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
总体来说是教育与被教育、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16.通才教育:
是以培养通才为目的的教育,所谓通才是指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
17.威斯康星思想:
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18.因材施教:
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9.专才教育:
是指高等教育以培养专才为目的的教育,所谓专才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有很深造诣、有特殊才能的人才。
20.特色:
是指所办专业在同类专业中具有的优长之处、特殊之点。
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的构成要素和培养方式方面,最终表现为专业造就的“产品”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书”是专业课教师的基本任务,“育人”则主要是思政课教师以及学生管理人员的基本任务。
错。
“教书”和“育人”是同一教育活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书”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每位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都在起着“育人”作用。
2.从思维发展进程的角度可将现代教学过程分为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学材料、理解教学材料、巩固知识经验、运用知识经验和教学效果评价六个环节。
对。
3.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在培养国家政治领袖。
错。
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
4.高等学校按照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叫做教学计划。
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错。
素质和规格
5.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
错。
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
6.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包括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等。
错。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7.高校的社会职能主要分为个体与社会两方面职能。
错。
高等教育的功能
8.高校的学科和专业划分的标准是相同的。
错。
学科是以学问性质划分的,专业是以学科分类和社会职能分工为依据划分的。
9.高校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
错。
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10.高校教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错。
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科学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实现者、知识技术转化的重要参与者、两个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
11.高校教师只要知识渊博就能教好课。
错。
还要具备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
12.高校教学过程主要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对
13.高校师生的教育关系是由高等教育的客观条件、师生各自的地位、任务和职责决定的。
对。
14.高校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
错。
教育关系、人格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
15.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指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指导关系。
错。
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指导关系。
它需要有学生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6.高校学科的设定是以高校各专业的发展为基础的。
错。
是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基础
17.鼓励进行科学研究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之一。
对。
18.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对。
19.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全面发展。
错。
目的是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
20.课堂教学包括备课、上课两个环节。
错。
+课后总结三个环节
21.美国社会学家和高等教育专家马丁·特罗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了高等教育精英化化的概念,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错。
马丁·特罗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
22.人们通常所说的高校社会职能主要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推动社会发展。
错。
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
23.通才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有很深造诣、有特殊技能的人才。
错。
专才。
24.西方学者马丁·特罗提出:
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大众教育阶段。
错。
精英教育阶段。
25.现代社会中师生之间人格关系处理应当符合民主、平等等价值准则。
对。
26.学科和专业在建设内容上基本一致。
错。
学科建设主要解决学科方向、学科平台、学科队伍及高水平成果问题;专业建设主要解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安排、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及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问题
27.学科是高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
错。
专业是高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
28.学科是所有专业的集合。
错。
专业是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29.研究型大学就是专门从事研究的大学。
错。
研究型大学是指提供全面的学士学位计划,致力于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的教育,是把研究放在首位的大学。
30.要成为合格的高校教师,必须首先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好的科研工作者才能够成为优秀的教师。
错。
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严谨求实的学术,真心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分析和比较“英才教育论”与“大众化教育论”。
英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治国的精英,大众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未来的国家的管理者之外,主要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行各业的建设者。
二者也是相互联系的,从历史演进看,世界的高等教育是一个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换的过程。
从现实状况看,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是并存的、相互渗透的,并非英才教育在转换过程模式和思维彻底消失。
2.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包括哪些?
(1)促进个人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
在高等教育中,人的多方面发展是在传授知识与训练能力的过程中进行的。
其中包括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
(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
大学的精神氛围和校园文化与社会上其他一些机构的精神氛围相比,更具有文明程度高的特点。
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是更为深刻、久远。
(3)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
在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是影响个人社会地位改变的重要因素。
3.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教书育人。
高等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这是高等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2)科学研究。
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高校教师必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3)服务社会。
高等学校在社会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往往居于领先地位。
4.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1)基本素质:
思想道德、学术职务、职业技能、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等
(2)教学状态:
备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工作、教学改革等
(3)科学研究:
科研立项、论文着作、教研成果、科研获奖等;工作业绩:
教学工作量、开课门数、程抽考、年度考核、
(4)表彰奖励
(5)特色项目或特殊贡献
5.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教学材料
(3)理解教学材料
(4)巩固知识经验
(5)运用知识经验
(6)教学效果测评
6.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1)提高文化素质,促进理论深化,改善知识结构
(2)提高智力体质,培养实际能力,增长创新才能
(3)培养科学观念,陶冶品德和美感、促进个性发展
7.高等学校教学评价有哪些类型?
按评价对象分:
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评价;对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对课程的评价;还有其他单项的评价等。
按评价主体分:
自我评价、政府评价、中介机构评价等。
按评价时间和作用分:
诊断性评价(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按评价基准分:
相对评价和决定评价
按评价的性质分:
需要性评价;可行性评价;配置评价
8.高校教师的个体素质要求有哪些?
(1)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3)优秀的教学能力和出色的科研能力
9.高校教师的群体素质要求有哪些?
整体素质要求:
教师队伍结构合理。
高校教师结构主要包括:
职务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缘结构。
10.高校教师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研究
11.高校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材
建设,设备、设施和实验建设,体质机制建设
12.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教育关系、人格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
13.高校专业内涵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专业培养目标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设施建设,专业管理建设
14.简述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发展的趋势:
(1)高等教育国际化
(2)高等教育现代化(3)高等教育多元化(4)高等教育大众化(5)高等教育终身化
改革的趋势:
(1)高等教育改革的多元化(改革对象的多元化、改革政策的多元化、改革目标的多元化)
(2)高等教育改革的现代化:
高等教育改革的模式更加完善、策略更加科学、价值取向更趋功效性。
15.简述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
(1)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逐步增强
(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逐步增强
(3)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的联系逐步增加,具有很强的过渡性。
(4)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与学科发展、职业变化紧密结合,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
16.简述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的支持
(2)高等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
(3)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17.简述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政治功能:
(1)使受教育者政治化
(2)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
(3)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经济功能:
(1)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的支持
(2)高等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
(3)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文化功能: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发展文化的功能
18.简述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使受教育者政治化
(2)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
(3)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19.简述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取向国际化
(2)学科综合化趋势增强
(3)高等学校教学取向个性化
(4)教学管理的活性化
(5)倡导自主性学习
(6)教学改革围绕培养创新人才展开
20.简述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1)齐全的学科门类为重大的综合性课题研究以及新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高校人才集中、机构灵活,投资少,见效快
(3)教学与科研结合紧密
(4)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发达的信息系统
(5)合理的高校科研布局,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1.简述高校的国际合作职能。
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主要包括师生互换、学位互认、学者互访、国际联合办学、国际合作研究、参加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教育资源的互补和协助等。
22.简述高校教学评价的作用。
(1)管理作用。
教学评价目标、指标体系等本身就是一种几号的目标管理手段。
每一所高等学校都会自觉地向这些目标努力,因而可以减少许多行政干预。
(2)导向作用。
教学评价具有指引航向的作用。
(3)鉴定作用。
评价的“鉴定”主要是对教育活动的优劣进行甄别,具有选拔、分等的作用。
(4)激励作用。
教学评价采用较为可管的标准进行,使优秀者脱颖而出,为同类学校、校内各部门、同行教师提供榜样和典型示范。
(5)改进作用。
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在于教学评价自身,而在于改进教学工作。
23.简述如何加强高校教师专业化建设?
加大政府的政策体制保障力度;
完善教师培训机构;
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训练;
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制度;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24.简述现代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
(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教学材料
(3)理解教学材料
(4)巩固知识经验
(5)运用知识经验
(6)教学效果测评
25.简述专业构成的基本要素。
(1)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指各专业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科特点而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规格的特殊要求。
(2)课程体系。
是课程和课程之间的有机组合。
(3)教育主体。
教育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结合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说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1)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逐步增强
(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逐步增强
(3)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的联系逐步增加,具有很强的过渡性。
(4)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与学科发展、职业变化紧密结合,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
2.结合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谈谈在实践中如何提高大学教学质量?
首先就其教学过程,即教学的展开形式而言,有着如下特征:
(1)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逐渐增强;
(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逐步增强;
(3)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具有很强的过渡性;
(4)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学科发展、职业要求紧密结合,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
其次,从其教学方法看:
(1)信息由师生共同控制;
(2)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逐步增强;
(3)科研方法的训练逐步增加;
(4)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
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操作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提高:
第一,在指导思想杀过那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
第二,在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
第三,在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上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3.结合实际谈如何贯彻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原则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教学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能力,通过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独立地学习更多的知识。
这一原则是知识与能力相互促进的规律的反映。
知识与能力是两个概念,知识不同于能力,但它们之间又存在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知识并不会自然转化为能力,而能力也决不能代替对知识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忽视知识的传授,更不能只注意学生知识的积累而不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贯彻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教学原则,首先要求教师重视基础学科和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培养能力纳入到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中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以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
4.结合实际谈谈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方向。
存在的问题:
(1)校-院-系或校-系之间权力结构不尽合理,行政权力过于向上集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层自主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学院制尚在探索之中,学院的行政权力有待大力加强。
(2)学校职能部门机构臃肿,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并且相互之间还存在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致使工作效率低下;
(3)行政管理部门包括过多、统得过死
(4)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趋同和模仿现象也十分严重。
改革方向:
扩大高等学校改革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强调和支持高等学校进行个性化改革。
调整院系结构,把内部管理的重点放在院(系)一级加大人事制度的改革力度,建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用人机制和制度。
转变管理模式,依靠教授办学。
5.联系实际谈谈高等学校教师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在客观上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从培养人才意义上说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一方面,高校不但通过教学为科技事业培养大批高层次的创造性人才,提供最主要人才资源,而且培养这类人才过程的本身为开真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环境,既可利用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这支自然流动更新的有生力量,又有助于活跃科研人员学术思维,将成果系统华并得以广泛扩散和传播。
另一方面,高等学校教学有赖于科研支持,科研以探索自然和人类社会获得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丰富革新教学内容和手段,成为教学进步最主要的驱动力;科研过程则为提高师资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最有效的训练条件和机会,是创造型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手段。
可见,教学与科研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两者综合是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教育与科技的最佳选择。
6.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构建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
(1)师生交往要以平等为基础。
(2)加强理解和沟通,拓展双方交往渠道。
(3)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
(4)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7.请谈谈通才教育论与专才教育论的内涵及两种教
育的现实选择。
通才教育:
是以培养通才为目的的教育,所谓通才是指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
专才教育:
是指高等教育以培养专才为目的的教育,所谓专才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有很深造诣、有特殊才能的人才。
通才教育论和专才教育论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目的方面都具有不同的主张。
在学科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今天,过分强调某一观点都不合事宜的。
在历史上,究竟是通才教育论还是专才教育论占主导地位,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第一,科学技术发展的程度;第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第三,政治和思想文化状况。
就一般而言,当代高等教育在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现实选择上,必须走两者相结合的道路。
这是因为:
(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2)人的和谐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密切结合。
(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由现有的国情决定的。
8.试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否充分发挥是决定整个教学过程成败的关键,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向共同活动,教师是使教学有效进行、使教学质量得以提供的主要保证,而学生则是决定教学能否收到实效的根本,因而,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尽管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包括中小学教学在内的所有教学过程,但是高等学校的表现则不同。
高等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引导、指导、点拨等方式来发挥,二学生的主动性则更多地通过独立的、自主的和带有研究性质的学习方式发挥出来。
贯彻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首先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有关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及学习方法的教育,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同时还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善于提出问题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9.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认识
(1)社会本位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依据。
社会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这种观点强调人是社会产物,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人。
这种教育目的观所关心的是个体社会化、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政治品质的发展。
社会是目的,个体则处于从属地位,是实现社会目标的手段,个体必须加入某一社会系统,担任一定的社会角色,个人才有价值。
(2)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及理论依据
个人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
这种高教目的观所关心的是个人价值,即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健全人格形成和个体生活幸福。
个体处于中心地位,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是目的,社会是为个体生存与发展服务的手段。
(3)两种价值观的评析及现实抉择(这一块是答案的重点)
这两种高等教育目的观既有合理之处,也各有其局限性。
社会本位观肯定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强调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把服务与社会放在首位,密切与社会的联系,发挥高校的功能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另一方面,绝对的社会本位观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一些问题:
导致高等教育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波动而波动,使高等教育缺乏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往往做出一些违反教育规律的蠢事;没有分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容易导致高等教育走偏方向和短视行为;容易助长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忽视和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个体本位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丰富了人对个体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弥补了社会本位观的某些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它没有揭示出真实存在的个人与社会的多种关系,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集合,过分强调个体本位观会导致高等教育某些弊端:
完全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使得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把个体需要强调到不是当的位置,导致教育中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下降。
10.谈谈您对“立德树人”的理解。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
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要做好这一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在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
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这为我们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