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8485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docx

《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docx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课题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

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材料,搭建坡度不同、稳定牢固的斜面。

重点

认识斜面,并掌握物体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

难点

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新课聚焦

展示斜坡的图片,提问:

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物体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斜坡有山坡、滑梯、楼梯等,观察下面的几幅图,想一想物体怎样运动?

(1)也许物体会像大石头从山坡上滚下去那样滚动;

(2)也许物体会像我们滑滑梯那样滑下去;

(3)也许物体会像轮椅在斜坡上不动。

其他场景:

开足马力上坡的小汽车、传送带上的快递包裹、游乐场里的“滑沙”、利用斜面往车上搬运货物等等。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板书课题

滚动,滑动、静止,前进等。

观察图片。

说一下物体的运动。

准备实验材料,并按照制作方法完成斜面的制作。

斜坡是我们常见的物体,点明我们的研究是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直指本课的研究核心,即物体在斜坡上的运动情况。

课件展示图片容易激活学生真实生活经验。

2.科学探索

探索一、制作斜面

用下面的材料模仿斜坡,做一个坡度较小的斜面。

制作材料:

一块表面光滑的木板,几块大小一样的小木块。

制作方法:

(1)将几块小木块竖着搭起来,形成一个类似桥墩的立柱。

(2)在立柱上轻轻搭上木板,形成斜坡,斜面就搭建好了。

(3)可通过增减小木块的数量来调整斜面的坡度,木块数量越多,斜面坡度越大;木块数量越少,斜面坡度越小。

制作须知:

尽量选择在较粗糙的桌面去摆放制作材料或是用物体或手挡住木板的底部,这样可以防止制作材料在组装时散落、不稳定。

探索二、观察立方体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

一个自制斜面、一个立方体木块

实验步骤:

(1)在斜面上端轻轻放下立方体木块。

(2)观察立方体木块的状态。

实验现象:

当斜面坡度小时,立方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斜面坡度足够大时,立方体木块会从斜面上端慢慢地滑下来。

实验结论:

物体可以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上滑下。

探索三、观察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

自制斜面、小六棱柱(可用六棱柱的铅笔代替)、小球

实验步骤:

(1)将小六棱柱平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状态。

(2)将小球平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状态。

实验现象:

(1)小六棱柱从斜面上端有时会滑下来,有时会滚下来,有时会滑动一段距离

后再滚下来。

(2)小球在斜面上快速地滚动下来。

实验结论:

除了滑动,物体在斜面上还会滚动。

科学词汇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叫滑动。

如滑冰时冰刀在冰上的运动。

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叫滚动。

如车轮在地上的运动。

探索四、观察更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

正十二面体、小玻璃瓶、电池、铅笔(圆柱体)、文具盒

实验步骤:

将不同的物体分别放在斜面上端,松开物体,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有滑动,有滚动。

 

准备实验材料,并按照制作方法完成斜面的制作。

 

准备实验材料,并按照制作方法完成实验内容,观察立方体木块的状态。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与教师总结对比是否一致。

 

准备实验材料,并按照制作方法完成实验内容,观察小六棱柱和小球的状态。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与教师总结对比是否一致。

 

知道滑动和滚动的概念

 

准备实验材料,并按照制作方法完成实验内容,观察不同形状的几种物体的运动状态。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结论,与教师总结对比是否一致。

 

 

制作一个斜面,为下面物体的运动做准备。

 

动手实验,亲自体会立方体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

尝试对实验现象进行总结,锻炼学生的思考、总结能力。

 

动手实验,对比两种不同形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尝试对实验现象进行总结,锻炼学生的思考、总结能力。

 

动手实验,观察多个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找出运动规律

 

尝试对实验现象进行总结,锻炼学生的思考、总结能力。

 

3.交流研讨

研讨一、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教师点拨: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三种情况:

(1)滑动:

像立方体木块一-样从斜面上滑落下来。

(2)滚动:

像乒乓球一样从斜面上滚下来。

(3)有滑动,有滚动:

像六棱柱在斜面上的运动,

有滑动,有滚动。

研讨二、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系吗?

教师点拨: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会有所不同,接近立方体、长方体的物体在斜面上容易产生滑动的运动状态。

而接近球体(如乒乓球)或圆柱体(如电池)的物体在斜面上容易产生滚动的运动状态。

对实验内容总结,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对实验内容总结,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通过操作、观察总结出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关系。

4.科学拓展

将斜面一端逐渐变高,它们会怎样运动?

(1)小球的运动状态

当斜面一端变高时,小球的运动状态:

小球滚动的速度变快了。

(2)六棱柱的运动状态

当斜面一端变高时,六棱柱的运动状态:

当斜面一端低时,六棱柱滑动,或者先滑动后滚动;当斜面一端变高时,六棱柱直接滚动。

(3)球体、圆柱体、正方体、多面体的物质的运动状态

当斜面升高时,球体或圆柱体的物体滚动速度加快,接近球体或圆柱体的物体也会直接滚动下来,而正方体、多面体的滑动速度变快,有时会直接滚动下来。

斜面高度与光滑程度对物体运动方式的影响

斜面的高度影响物体的运动方式,随着高度的增加,物体的运动方式趋向滚动。

坡度高,运动快;坡度低,运动慢。

光滑的斜面上,小立方体沿斜面滑动下去;

粗糙的斜面上,小立方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小立方体静止在斜面上。

学生思考,预测出现的运动状态。

把斜面变高,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出现的结果。

 

将斜面坡度逐渐增大,再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这是一个符合学生探究心理的拓展活动。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主要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情况;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通过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了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觉得课堂教学之前的备课很重要,可以说是越充分、周到越好。

只有做到课前备课的充分、周到,才能使课堂的生成处理的更高效。

当然,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我觉得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们应该时时用自己的慧眼去捕捉课堂中的每一抹亮色,让学生自由畅谈个人真实的想法,使课堂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将在生成中绽放生命的旋律,课堂也会萌发个性化的气息。

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时时精彩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教案

课题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情

分析

人们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习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基于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面对限定相同距离或者相同时间条件下的具体情境时,如“跑完100米,小明用了15秒,小红用了18秒,谁跑得快?

”(跑相同距离,用时短的跑得快),“小雨一分钟跑了210米,小阳一分钟跑了245米,谁跑得快?

”(跑相同时间,跑得远的跑得快),绝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判断谁快谁慢。

第5课和第6课,需要我们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指导学生思考更全面、表述更严谨。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

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科学探究目标

1.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用秒表计时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准确性。

重点

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

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难点

经历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新课聚焦

怎样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如果鸵鸟,豹子和羚羊百米赛跑,你们知道谁的速度最快?

谁的速度最慢?

播放视频《动物运动会!

鸵鸟,豹子和羚羊百米赛跑谁最快?

在相同的距离内,猎豹的速度最快,鸵鸟第二,羚羊最慢。

展示课本上面的图片,有汽车、自行车、行人在大桥上行进,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怎样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猜测答案

观看视频

 

说出自己的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动物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观看视频能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入课题。

2.科学探索

探索一、给动物排名次

动物王国进行赛跑,请根据图表,将动物按照动物的快慢排名次,并记录下来。

猎豹是陆地上跑的最快的动物。

动物奔跑100米需要的时间和名次记录表:

猎豹用时最短,是第一名。

大象用时最长,是最后一名。

按奔跑的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排名:

猎豹、羚羊、斑马、兔子、黑熊、大象。

结论:

在相同距离内,可以根据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越快;所用的时间越长,运动的越慢。

科学资料

现在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是由牙买加著名短跑健将博尔特创造的,他于2009年8月17日在德国柏林创造的记录是9秒58。

在全世界几千种哺乳动物中,运动最快的时速可达100多千米,而运动最慢的是分布在美洲热带森林中的一种三趾树懒。

它每小时只能走100米左右,比乌龟爬得还要慢。

探索二、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怎样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

实验材料:

两条长度相同的轨道,红、黄两个颜色的小球。

实验步骤:

(1)准备两条长度相同的轨道,一端垫起,形成斜坡。

红球的轨道坡度要高于黄球的轨道坡度。

(2)将两个小球在轨道较高的一端同时释放。

(3)观察两个小球运动的快慢。

(4)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两个小球运动的快慢,分析哪些因素可作为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依据,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

实验分析:

轨道长度相同,同时释放,先到达终点的说明运动的快。

实验结论:

在相同的距离内,红球用时短,所以红球运动的快。

探索三、在同一条轨道上,怎样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

实验材料:

直线轨道、黄色小球、红色小球、秒表、记录单。

操作步骤:

(1)将轨道的一端垫高,使轨道成为一个斜面,上端是起点,下端是终点。

(2)几个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