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学数学弹性评价策略的探讨实践付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4462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小学数学弹性评价策略的探讨实践付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3小学数学弹性评价策略的探讨实践付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3小学数学弹性评价策略的探讨实践付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3小学数学弹性评价策略的探讨实践付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3小学数学弹性评价策略的探讨实践付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小学数学弹性评价策略的探讨实践付涛.docx

《3小学数学弹性评价策略的探讨实践付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小学数学弹性评价策略的探讨实践付涛.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小学数学弹性评价策略的探讨实践付涛.docx

3小学数学弹性评价策略的探讨实践付涛

 

小学数学“弹性”评价策略的探讨实践

 

学科:

小学数学

 

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小学付涛

 

小学数学“弹性”评价策略的探讨实践

〖关键词〗:

弹性、评价策略、探讨实践

〖摘要〗:

本文首先通过一、变革评价制度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二、弹性评价的意义和目的;论证了弹性评价策略实施的紧迫性、科学性。

然后通过三、弹性评价策略及探索过程反思(㈠第一阶段(2003.9~2004.7)以定量为主的评价—“平时分自己挣”;㈡第二阶段(2004.9~2005.7):

以定性为主的评价;㈢第三阶段(2005.9~2006.7)以定量及定性相融合的评价;对比了评价的策略及实施的过程,并反思了的优劣,列举了效果)最后通过四、2004-2006年毕业测试我班与区平均优秀率的对比,再次证明了小学数学“弹性”评价策略的优越性

一、变革评价制度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21世纪,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更加迅猛的发展,成功的“申奥”和“入世”等足以证明我国的综合国力日渐昌盛。

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不断地攀升,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也进一步受到挑战,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与世界接轨,学校教育要成为服务贸易。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在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案例一:

2006年11月9日重庆青年报刊登了一篇名为《“高考奇才”的遭遇是高考制度的异化》的时评,主要是说:

湖北“高考奇才”周剑,四次考进名牌大学,却有三次因为痴迷网络、学分不够等原因而被退学,成了从中学的“应试教育”到大学的“素质教育”这一转型过程中“最典型的转型的不成功者”。

从一定意义上说,周剑的遭遇再次证明,我们现行的考评制度已经严重异化,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选拔人才功能,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程度了。

案例二:

一位在美国哈佛大学读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所遭受的“不公”待遇也许会对我们有所启迪。

在一次阶段考试中,这位中国留学生答对了所有题目,却只得了个C等。

对此,他心中颇有不平,因为他分明看到与自己同室的那位美国学生居然得了A+ ,尤其不能理解的是这位同学只对了六个问题中的两条。

他找到了教授,陈述了自己的看法。

教授说:

“你确实六条全对了,但那些回答只是老师的见解,而那位同学虽然只答了两道题,但他的回答却是他个人的独特思考。

” 

这种眷注独特的弹性评价,有利于牵引学生消解对教师霸权文化的膜拜,否弃搬运工式的学习方式,从而倡扬一种适切自我的、自主探究学习范式的有效生成,推动学习方式的现代化转型。

二、弹性评价的意义和目的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更注重的是对每一位受教育者的造就,所以评价的目的不再是说某人行而某人不行,看好某人或看扁某人的人物品鉴或盖棺定论。

既然是受教育,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育对象。

教育对象总是可塑的,如若不然,教育何为?

对每一个教育对象进行必要的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造就这一教育对象自身,而每一个教育对象相对于他人而言都会有个体差异性,保持弹性的评价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基于此,笔者认为“弹性”评价应是体现在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的认知与非认知方面的多维评价。

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基点,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做到“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以彻底改变传统评价的单一性与片面性。

弹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使每一个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强点和弱点,实现自我教育和发展潜能的目的。

三、弹性评价策略及探索过程反思

近3年,笔者对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弹性”评价策略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在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调整实践后,取得了较理想的成效。

具体评价策略如下:

㈠第一阶段(2005.9~2006.7):

以定量为主的评价—“平时分自己挣”

在评价形式上,我采取“化整为零”的评价方式,用如:

等及时性评价积分卡片,将百分制“分散”在平时作业、课堂教学、评估测试、拓展练习四个方面。

1、得分量规

⑴平时作业完全正确、工整或进步明显。

⑵课堂上大胆质疑,创新求异正确解题。

⑶单元评估测试优秀或进步明显。

⑷正确解答“每日一题”等拓展练习。

2、反思其“优”

⑴采用“化整为零”的评价方式,注重了简单的过程评价。

⑵激发了优等生对拓展题的解答热情,促进了尖子生的培养。

3、反思其“劣”

⑴以教师评价为主,没能实现评价主体的互动性。

⑵评价内容以认知方面为主,忽略了非认知方面的评价。

⑶注重了学生间的横向比较,忽略了对中等生及学困生自身纵向发展性评价。

⑷得分演变为少数优等生的“特权”,打消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鼓励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只能不断加大奖励力度(分值不断攀升),结果是恶性循环,出现了“通货膨胀”现象。

⑸定性、定量评价模糊不清,不利于科学统计和总评分析。

4、教学效果

⑴优等生渐渐的学会主动、科学地思考,具备了较强的分析、归纳问题等能力。

下面是某优等生对“整体代换”数学思想的归类分析。

 

⑵毕业测试成绩:

2005.9~2006.7我承担“※※小学”第三届毕业班教学,毕业考试中我班优秀率为

比区平均优秀率高出约11个百分点。

位于全区中上水平。

㈡第二阶段(2006.9~2007.7):

以定性为主的评价

在评价形式上,我继续采取“化整为零”的评价方式。

即:

将百分制“分散”成“进步奖”、“优秀奖”、“创新奖”、“合作奖”、“积极进取奖”、“善于总结奖”等。

用如:

、A、

等的及时性评价卡片,在学习活动中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学习品质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及时鼓励,以评价促发展。

1、得奖量规:

分值、意图等

得分来源

奖值

兑现方式

评价意图

 

 

主动参与,

大胆质疑。

奖励

及时

调动参与,鼓励学生主体、能动、独立的发展。

一题多解,

灵活创新。

结合实际,

主动编题。

奖励

及时

引导学生主动灵活的思考,培养勇于创新求异的精神

不同学生的进步(尤其是学困生)

根据情况奖励1~3个A。

及时

注重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发展。

偏爱学困生。

在探究、合作学习中,交流合作性强。

小组成员各奖励

及时

注重合作,引导主体、互动的学习。

能针对自己个性的问题及时纠正,善于总结。

根据情况奖励。

及时

鼓励学生能主动的“自我教育”。

 

家庭作业

基本题完全正确

加若干个

 

印在作业本上右下角(例:

+A+

等),逐本累加。

(当单本作业累计10个相同图标时,兑现一次)

 

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及时检查、纠正的良好习惯等。

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提高题及联系生活实际的调查、实验研究等完成良好

字迹工整,解答过程严谨。

作业正确率或工整情况有进步。

加1个A

及时改错,并标明错因和自编类似题并解答

得奖量规表

 

评估测试

 

成绩优秀

根据考试级别分别加

 

标在卷首,及时兑换

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成绩进步,及时总结或提高题的解答思路灵活创新。

根据情况分别加A或

 

拓展学习

每日一题(提高题)解答正确

根据难易加

及时

引导优等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互相讲题、研究并学会知识、方法。

除了给被讲题者

外,讲题者另得

每人都有不断讲题的资格。

及时

在研究学习中,提供主体、互动的氛围,使学习成为一个合作性、社会性的过程。

自觉学习数学课外知识并应用于数学及其他学科学习中。

根据情况加

及时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说明:

在课堂教学、作业、测试和拓展学习中“进步奖”奖励A若干个,意为鼓励学生勇攀高峰,并要有“恒心”。

“优秀奖”奖励,意为成绩优秀你笑我也笑。

“创新奖”奖励

“合作奖”奖励

意味携手并进,“积极进取奖”奖励

“善于总结奖”奖励

等。

每种图标累计20个换取单奖小奖状,期末根据奖状数及种类切合实际给予评价。

2、反思其“优”

⑴利于形成了“自主互动”的氛围,激励每一个学生都能主体的、能动的、独立的发展。

⑵注重及时、全面、科学的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数学学习的每一方面,贯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⑶既注重了学生间的横向比较,更注重了学生自身纵向发展性评价。

⑷通过内容的多元性评价,达到了“暗示”学生自我教育,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3、反思其“劣”

⑴仍以教师评价为主,没能很好实现评价主体的互动性。

⑵操作繁琐,教师劳动量加大。

⑶以定性评价为主,不利于统计和总评。

4、教学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在认知及非认知方面均有所提高。

能够了解自我,增强了信心,精神状态良好。

⑴良好学习习惯日渐养成

第三单元“整式加减”测试后,我班某学生总结了一份具有特色和创意的笔记。

如下表:

第三单元“整式加减”测试后归纳笔记

典型错例

错误原因

正确

解答

类似题举例及解答

注意

一、填空

5、若

是同类项,则m=2,n=1。

相同字母的指数区分不仔细

m=1,n=2

是同类项,m=4,n=3。

同类项的字母顺序要仔细观察

6、-

是7次单项式,系数是-

 

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不清

5次单项式,系数-

是5次单项式,系数是

单项式的次数只是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二、选择

已知:

那么B-A等于(B)

A略B:

-2xy-5y2

C略D:

4xy-5y2

 

减去多项式没添括号。

(D)

已知:

()=2x2-xy+3y2,那么括号内应填4xy+3y2

减去多项式要添括号。

备注:

1概念不清●②方法不得当■③运用不灵活◎

④审题不仔细⊙⑤计算粗心、不准确⑥其它__

 

⑵毕业测试成绩:

2006.9~2007.7我承担“※※小学”第四届毕业班教学,毕业考试中我班优秀率为

比区平均优秀率高出近34个百分点,在全区名列前茅。

㈢第三阶段(2007.9~2008.7):

以定量及定性相融合的评价

针对前两次试验的优劣分析,我发现传统的评价不能全盘否定,应在“扬弃”中继承和发扬。

因此,根据前两个阶段的经验,我巧妙地把定性与定量融合在了一起,弥补了前者科学统计、分析及互动评价等缺陷。

1、与前两个阶段的区别与突破:

在评价形式上,我仍然采取“化整为零”的评价方式。

将百分制“分散”成如下等及时性评价图标:

并颁发夺标记录卡片,不仅利于对学生进行纵向的发展性评价,而且通过各图标分值的累加实现学生间横向比较。

便于整理和统计。

如下表:

 

具体实施过程与第二阶段基本相同,体现了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主体互动性评价理念,并给予了量化的标准。

例如:

⑴自判自答活动:

凡在黑板(或视频投影上)答题者,经逐步判断自己的答案并确认正确后,可夺得黑板上所贴行为习惯标(自己拿)。

这样通过自评,有利于学生良好检查习惯的养成。

⑵比较互评活动:

在学生集思广益的答题过程中,由学生组互评,选出答题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并说明推选理由,则可奖励相应的图标。

等等。

除了实施上述活动,为了消除学生某方面的“贫富”差异,我还采取了调控的方法。

例如:

在做每日一题等能力拓展题时,有部分同学思维敏捷,且得优秀标机会较多,因而这些人每次所得的分值要比其他人少一些。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避免优秀标演变为少数学生的“特权”,而打消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反思其“优”的突破

⑴定量、定性巧妙融合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认识自我,教育自我。

⑵不仅利于对学生进行纵向的发展性评价,而且通过各图标分值的累加实现学生间横向比较。

为科学的统计和分析提供了依据。

⑶为自评和互评等提供了量化的标准。

⑷利于实施调控策略,消灭“贫富”差异。

3、反思其“劣”

⑴教师操作仍较繁复。

4、教学效果

毕业测试成绩:

2007.9~2008.7我承担“※※小学”第五届毕业班教学,

毕业考试中我班优秀率为

比区平均优秀率高出近39个百分点,名列全区榜首。

(其中优A学生占

四、2005-2008年毕业测试我班与区平均优秀率对比:

以上数据从侧面也说明“弹性”评价策略在经历了三年的探讨与实践后日渐成熟,因而,保持弹性的评价机制有利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落实。

相信我们的教育也将离“人性化的教育”愈走愈近。

 

参考文献:

⑴网上资源论文《弹性评价,眷注独特》江苏省通州市(五接)大汐小学  

⑵网上资源论文谭志中孙如法《弹性教学:

发展个性的教学模式》第1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