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第十三单元第2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与法德代议制的确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4456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0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部分第十三单元第2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与法德代议制的确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四部分第十三单元第2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与法德代议制的确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四部分第十三单元第2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与法德代议制的确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四部分第十三单元第2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与法德代议制的确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四部分第十三单元第2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与法德代议制的确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部分第十三单元第2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与法德代议制的确立.docx

《第四部分第十三单元第2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与法德代议制的确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部分第十三单元第2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与法德代议制的确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部分第十三单元第2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与法德代议制的确立.docx

第四部分第十三单元第2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与法德代议制的确立

第2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与法德代议制的确立

主干梳理巧点妙拨

一1832年议会改革

1.原因:

工业革命兴起,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

3.意义

(1)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2)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一票共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背景

(1)法国自大革命直到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政权更迭频繁,政局一直动荡不安。

(2)巴黎公社失败后,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共和与帝制的政权形式问题展开了反复较量。

(3)1873年,新调整的议会开始了制宪工作。

2.标志:

1875年1月,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3.宪法内容

(3)内阁:

要对参议院负责。

(4)其他:

规定了法国国歌、国庆日以及“政府的共和国形式”等。

4.意义

(1)在法律上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2)后来,共和派逐渐掌握了法国关键职位。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为法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脆弱的德国民主的建立

1.建立帝国

(1)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俾斯麦领导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大业。

(3)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

[问题探究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仅以一票的微弱优势最终确立了共和制。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获得通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说明当时保皇派势力依然强大(或说明法国共和制确立的曲折性、艰难性)。

根本原因是法国工业革命的进行。

[构图解史]法国共和体制示意图

 

[概念辨析]议会制共和制与总统制共和制

议会制共和制的典型是法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典型是美国。

两种政体的差别是在政府的产生方式上。

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对国会负责,而政府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对总统负责;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负责。

 

[构图解史]德意志帝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示意图

2.帝国宪法:

1871年颁布。

其主要内容有

(1)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2)联邦政体:

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

3.评价

(1)性质:

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

(2)局限:

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是一种不完善的代议制。

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

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3)进步性:

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使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跻身强国之列。

[问题探究2]德国于19世纪末成为强国的因素

提示:

(1)政治上:

德国实现统一,确立君主立宪制。

(2)经济上:

工业革命的开展。

(3)思想上:

启蒙思想在德国的传播(如康德)。

互动探究史料研读

主题  “一票共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一 

注:

图中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

二 第三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产生。

总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是国家和军队的最高首脑,有任命军政要职、提出法案和解散众议院等重大权力。

第九条 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第十条 共和国总统,非得两院同意,不得宣战。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教你读史] 史料一中的漫画表明了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

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直至1875年宪法,政局一直动荡不安,政体也历经反复演变,画面中零乱的房间形象地描绘了这一特征。

玛丽安娜女郎挑好了帽子比喻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史料二依次说明了总统的选举方式及权力、最高法院和参众两院对总统权力的限制,体现了1875年宪法是相互妥协的产物。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过程体现了什么特点。

原因何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美国相比有何不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特点:

具有反复性、曲折性。

原因:

封建势力强大,专制观念根深蒂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制双重特色;权力重心在议会,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历史解释

法国共和政体的特点及认识

1.特点

(1)曲折性:

经历了君主专制的复辟、君主立宪制、帝制,直至最终确立共和政体。

(2)铲除专制主义、实现政治民主化,以法治取代人治,以民主取代专制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基本特征。

2.认识

法国共和制政体确立过程具有反复性、曲折性,但总体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帝制,并不是封建力量与资本主义力量的斗争,它们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实行何种政体的斗争。

主题  “以议会粉饰门面”——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 第12条: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第15条: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第18条:

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

——《德意志帝国宪法》

二 

木桶的木条是德意志各邦,箍木桶的铁条指德意志帝国颁布的各项法令:

《银行法》《货币法》《度量衡法》。

年老的俾斯麦仍然身手不错,德国的经济如同俾斯麦的杠上动作一样,迅速腾飞。

——以上均选自《西方漫画史》

三 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教你读史] 史料一说明德国君主拥有巨大的权力,包括任免宰相和其他官吏,创制法律,甚至召开和解散议会。

君主的权力高于议会。

漫画往往具有讽刺意义,明确漫画主题是解读漫画史料的关键。

史料二中的关键信息是各项法令“箍木桶”的含义及经济“迅速腾飞”的含义。

这些信息说明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适应并促进了德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史料三中马克思客观地评价了德国君主立宪制的两面性。

“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说明虽然有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但徒有虚名,实权掌握在皇帝和宰相手中,

是一种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受到资产阶级影响”说明德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上实行三权分立,相对于君主专制政体来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议会的权力和法国有何不同。

法、德两国议会权力的确立和差异的存在说明了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史料二、三,应如何评价《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同:

德国议会立法权受皇帝制约,无行政制约权。

说明:

代议制民主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议制民主的差异是由各国国情决定的。

(2)一方面,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君主立宪制,形式上实行三权分立制,与专制体制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另一方面,帝国宪法立宪是虚,专制是实,保留了大量专制主义残余,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历史解释

德意志帝国政体的特点及原因

1.突出特点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君主制被保留,帝国的军政要职被容克地主包揽。

(1)帝国皇帝世袭,权力巨大,可以任命帝国宰相,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2)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3)两院制议会中,联邦议会权力巨大,负责法律审批;帝国议会虽有立法权,但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方能生效。

2.原因

(1)德国是容克地主(封建地主)阶级通过王朝战争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后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和封建专制残余。

(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依赖性强,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因此德国的民主制度徒有其表。

高考研析把握考向

1.(2016·全国卷Ⅲ)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知识考查

法国政治体制的变化及影响

能力考查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素养考查

历史解释

答案 A

解析 1875年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但“内阁更迭频繁”,戴高乐加强总统权力,有利于稳定政局,故选A项。

1875年宪法已经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排除B项;议会的主要权力是立法权,戴高乐1958年修宪并没有剥夺议会的立法权,排除C项;法国为多党制国家,排除D项。

2.(2013·全国卷Ⅱ)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知识考查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能力考查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素养考查

历史解释

答案 A

解析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

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德国统一后保留的旧体制阻滞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这种旧体制就是皇权与容克贵族的结盟。

皇帝与容克贵族掌握政权,成为既得利益者,不愿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A项。

当时德国已完成统一,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当时德国没有发动对外战争,排除D项。

3.(2017·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

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

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

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知识考查

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影响

能力考查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素养考查

唯物史观

答案 促进作用: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解析 结合材料得出民族主义的内涵是反对君主专制、构建民族国家,结合所学的法国大革命的史实,挖掘法国大革命对于反对封建专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作用,从思想、政治角度回答出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考向分析:

全国卷对法、德两国的代议制考查相对较少,主要考查的仍是对政体特点的理解。

试题强化知识迁移运用、历史价值观引领、时政热点的渗透等。

预测1 法国共和体制的确立与政治妥协

(2018·太原一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对总统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明确限制。

这些含糊不清的规定从侧面反映了(  )

A.行政权不能制约立法权

B.法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共和制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D.总统与议会斗争的失败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总统解散众议院”,体现了总统对议会的制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各派妥协的结果,符合法国国情,顺应了历史潮流,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总统”“众议院””参议院”三者的相互制约关系,是不同社会阶层、派别相互妥协的产物,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赋予总统较大的权力,故D项错误。

预测2 德国政治变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1871年以后,在俾斯麦的参与下,德国出台商业法、营业自由法、关税法、货币法等,还将境内7个不同的货币区和33个具有钞票发行权的银行统一,以马克作为法定货币单位。

这些措施(  )

A.是《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本质反映

B.表明帝国首相具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C.暴露了帝国政府在经济上的反动

D.客观上推动了德国工业革命进程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些做法有利于经济发展,不是帝国宪法的本质,故A项错误;“在俾斯麦的参与下”不能判断帝国首相具有立法权,故B项错误;这些经济政策对当时德国经济发展是有利的,故C项错误;这些法律措施有助于从经济上完成统一,形成真正的全国市场,故D项正确。

预测3 考查德国民主政体的发展

(2018·四川资阳二模)下表是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的获票情况统计,据该表信息可知,当时德国(  )

时间

总选票

社会民主党得票

占总票数百分比

1890年

7228500

1427300

19.75

1893年

7674000

1786700

23.28

1898年

7757700

2107076

27.16

1903年

9495586

3010771

31.71

A.人民已经拥有普选权

B.议会斗争可使革命成功

C.代议制民主有所发展

D.工人政党放弃武装革命

答案 C

解析 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的获票比例不断提高,且总选票数上升,表明拥有选举权的人数变多,涉及的阶级更加广泛,德国代议制民主不断发展,故C项正确。

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根据材料数据无法得出“议会斗争可使革命成功”,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工人政党放弃武装革命”,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