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作业安全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4454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8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爆破作业安全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爆破作业安全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爆破作业安全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爆破作业安全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爆破作业安全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爆破作业安全设计.docx

《爆破作业安全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爆破作业安全设计.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爆破作业安全设计.docx

爆破作业安全设计

3.4爆破作业安全设计

爆破作业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用广泛,在方便施工生产,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成本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爆破安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爆破作业是一项危险性很大的施工作业过程,具有技术含量高、不可预见因素多及作业环境复杂等特点。

尽管随着爆破技术的进步及爆破经验的不断积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爆破事故比以往大为减少,但仍有发生,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负面影响很大。

要杜绝爆破事故,就必须认真全面分析造成爆破事故的根源,采取消除爆破事故根源的措施,才能做到从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控制,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爆破是一项危险性很大的施工作业过程,具有技术含量高、不可预见因素多及作业环境复杂等特点。

本文从水利水电工程爆破作业的危险源入手,分析可能引发爆破事故的危险源,并提出相应对策,通过有效控制爆破危险源,避免和减少爆破事故的发生。

对于爆破作业安全技术的研究,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的:

一是炸药和起爆器材以及对其爆炸所造成的破坏作用进行限制的安全技术,这是主动的一个方面;

二是对姆破作用所产生的危害可能采取的防护措施,这是被动的一个方面。

两者对阻止爆破带来的破坏性有同样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钓爆破工程中,则常常会有变化不定的现象和启果,因此,必须对每一项工程.破的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研究,从而采取适当的对策。

3.4.1水利水电工程爆破作业常见危险源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爆破常见的危险源有爆破飞石、爆破地震效应、空气冲击波、水中冲击波、雷电、高压电磁场、杂散电流、有毒气体、盲炮、过期火工材料处理等,但不同的爆破作业类型、爆破作业环境,其危险源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具体的爆破作业进行分析。

特殊类型或特殊环境下的爆破作业,也会产生不常见的危险源,如水下或靠近水域实施爆破作业造成的水击波、涌浪等。

人们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爆破危险源的分析认识,随着技术进步和爆破经验的积累,正在逐步走向深入、全面。

1.爆破飞石。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爆破作业中,因爆破飞石引发的事故在爆破事故中所占比重最大。

引发爆破飞石的因素很多,如爆破类型、爆破环境、爆破规模、爆破介质体等,但总的来说,爆破飞石引发事故主要有以下3方面的原因。

  

(1)爆破药量、单耗等爆破参数超过设计值,导致爆破飞石超出安全范围。

如某单位在某工地基坑爆破拆除一混凝土基座时,爆破飞出的大量混凝土块砸到距炮区200m左右的起重机,造成起重机的起重臂杆件、消音器、支腿油缸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约10万元。

经调查分析,主要原因是爆破作业的单耗过大,爆破设计单耗为0.3~0.4kg/m3,而实际爆破的单耗为0.6kg/m3,比设计值翻了近1倍。

  

  

(2)未按设计要求对炮区采取必要的覆盖防护措施。

当爆破部位距离建筑物或设备、设施较近时,为阻挡爆破飞石,一般采取在炮孔部位覆盖沙袋、钢丝网等防护措施,以降低爆破能量,减少爆破飞石。

如某单位在某工地大坝基坑23#坝段实施爆破作业时,爆破飞石将距离炮区约60m的两台钻机及排架砸坏,钻机被砸报废,排架被砸垮。

经查看现场和调查分析,爆破设计时已考虑到控制爆破飞石的措施,除了从爆破参数上实施控制外,设计还要求在炮孔上覆盖两层沙袋,然后再覆盖一层钢丝网。

但实施过程中没有严格按设计要求落实防护措施,只在爆破部位覆盖了一层沙袋,致使爆破飞石砸坏了钻机和排架。

(3)爆破警戒工作不到位。

爆破作业前,实施安全警戒是确保安全的重要环节,如果警戒工作不到位,在爆破过程中,人员、车辆误入炮区,或爆破警戒区内的人员、设备未及时撤离,后果将非常严重。

如某单位在某工地进行23#~24#机组挡水墙拆除爆破作业时,由于警戒工作不到位,警戒区内设备、人员在爆破前未撤至安全地带,一辆载人大客车停在距炮区不足100m处,大客车内一人头部被爆破飞石砸中死亡。

2.爆破地震效应。

爆破过程中,爆炸能量的很大一部分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导致地面震动,并会造成炮区附近地面及地面上的物体颠簸和摇晃,产生爆破地震效应。

如果爆破药量大,炮区距离建筑物较近,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物造成损坏。

如某工程在开挖高峰时,爆破药量较大,一般每次爆破药量都在30多t,且在进行分段时,单段起爆药量多超过了单段设计药量。

因此,爆破产生的地震效应相当明显,将距炮区300m左右的房屋屋顶、墙壁多处震裂。

因此,在进行比较大的爆破作业前,要充分考虑爆破地震效应,减少和避免爆破地震效应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坏。

3.早爆与迟爆/拒爆事故。

由于雷电具有极高的能量,会在闪电的一瞬间产生极强的电磁场,如果电爆网路遭到直接雷击或雷电的高强磁场的强烈感应,就极有可能发生早爆事故。

如某单位采用电力起爆的方式实施爆破,在完成装药和网络联接后,人员正向炮区外撤离,突然发生雷电,雷电击中炮区,4个炮孔发生爆炸,造成正在向炮区外撤离的人员中,2人死亡,1人重伤。

而药包比预计时间滞后爆炸,称为迟爆/拒爆,迟爆/拒爆具有不可预见性和突然性,所以也极易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如某单位在某工地引爆电雷管,未能起爆,未经查实,仓促上前检查,而腰包此时恰好起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4.过期火工材料的处理。

过期火工材料仍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对过期火工材料进行销毁处理时,必须在完成相应审批程序,制定可靠的销毁处理方案,有安全保证措施的情况下,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销毁,否则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如某单位有6200发非电毫秒雷管过期,拟将过期雷管装入准备爆破的炮孔内,在爆破过程中将过期雷管销毁。

在过期雷管装入炮孔过程中,由于冲击和挤压,造成已装入4个炮孔内的110发过期雷管起爆,2名炮工当场死亡,另有4人受伤。

5.炮烟中毒窒息事故。

爆破作业时会产生大量的炮烟,炮烟中含有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气体的危害性极大。

当人体吸进一定量的有毒气体之后,轻则引起头痛、心悸、呕吐、四肢无力、昏厥,重则使人发生痉挛、呼吸停顿,甚至死亡。

2001-2010年,我国非煤矿山因中毒窒息共死亡1 562人,平均每年死亡超过156人。

爆破施工作业中,作业面周围的粉尘浓度每立方米可达数十毫克。

在预处理过程中,无论是锤击介质破碎或是构件触地,也都会产生粉尘。

6.爆破空气冲击波

根据来源的不同,空气冲击波可来自空气中、岩土内和水中。

炸药在空气中爆炸,爆轰波直接传播到空气中形成空气冲击波;炸药在岩土内爆炸,爆炸

气体冲出形成空气冲击波;炸药在水中或水下岩土内爆炸,爆炸气体溢出水面形成空气冲击波。

爆炸波对人的伤害主要体现在对肺、对耳以及当整个身体发生位移时可能受到的撞击伤害。

肺是人体最容易遭受爆炸波直接伤害的致命器官。

肺受到伤害时的生理-病理学效应包括肺出血、肺水肿、肺破裂、肺活量减少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爆炸波对人的伤害程度除和爆炸波特性(波形、超压、冲量等)有关外,还和环境气压、人体与爆炸波的几何方位、人的体重和年龄以及人体附近有无障碍物等因素相关。

在实际生产活动中,人通常呈站立姿势,爆炸波与人体的相对方位大体上分为两种:

人耳是最易遭受爆炸波伤害的非致命性器官,人耳对极小的压力变动都能感觉到,爆炸波对耳的严重伤害表现为耳鼓膜破裂。

爆炸波对人体的伤害还表现在其他方面,例如,高速飞行的爆炸碎片对人体的打击伤害,房屋或设备倒塌时对室内人员或临近人员的伤害等。

7.爆破过程中产生涌浪。

靠近水域实施岩土爆破时,爆破岩土倾入水体将产生涌浪,其危害很大。

如果爆破前没有认真分析涌浪这一危险源,或没有采取可靠控制措施,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如某单位在进行大坝左坝肩爆破时,装药量3.5t,爆破方量约为8000m3,爆破后产生的5000余m3石碴瞬间倾入距大坝左坝肩下部70余m的河内,河内立即产生了近8m高的巨大涌浪,且涌浪以极快的速度顺河流向上游传递,将300m外的5名避炮人员卷入河中,致使3人死亡,2人重伤。

经分析,造成该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爆破设计时没有考虑到会产生涌浪,反映了爆破设计人员相关知识和经验不足。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爆破过程中,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涌浪,是因为该河流较窄小,此前在该部位陆续几次小的爆破产生的石碴已将该河流截住,形成了水坝,水坝前形成了水深约5m,宽约10m的水塘,水流已通过导流洞过流。

该次爆破量较大,5000余m3的土石方从高处倾泻下来,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且因河水已被截住,巨大的冲击力只能向上游传递,因此产生了巨大的涌浪。

该起事故也说明,在特殊作业环境下实施爆破作业,可能产生不常见的危险源,对这种情况应引起足够重视。

3.4.2爆破作业安全防范措施

1、爆破飞石事故及其防护

爆破飞石是指爆破时从被爆物体重脱离主爆堆而飞散较远的个别碎块。

这些个别碎石飞得较远,且飞行方向及距离难以预测,给抱去附近人员、建筑物和设备等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它是爆破工程中最重要的潜在的事故因素之一。

爆破产生个别飞石的距离和数量与爆破参数、堵塞质量、地形、地质构造等因素有关。

(1)爆破飞石的表现形式

爆破飞石主要有抛射和抛掷两种形式。

抛射飞石多与被爆破介质结构中存在着弱面及爆生裂隙有关,由于炸药在岩体中爆破产生的高压、高速气体遇到裂隙、断层、节理、岩缝等软弱面时产生突然卸载,爆生气体携带由于爆轰波遇弱面反射产生层裂效应而破碎的岩块及弱面中本身就存在的岩块高速地抛射而形成;而抛掷飞石则主要与抵抗不足或装药过量而产生的爆炸剩余能量有关。

抛射飞石的速度往往比较高,抛射距离也较远,影响范围大,对爆破安全的影响也很大。

(2)爆破飞石产生的原因

过多的爆破飞石与爆破设计的不合理和爆破施工的误差有关系,爆破飞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爆破剩余能量飞石。

这种飞石的产生主要是炸药单耗过大。

爆破时炸药爆炸的能量除将指定的介质破碎外,还有多余的能量作用于某些碎块上使其获得较大的动能而飞向远方。

据中科院工程力学所实测,在基本无覆盖的条件下,爆破飞石距离与炸药单耗之间的关系为:

L=70q0.58

式中 L——为飞石抛掷距离,m;

q——为炸药单耗,kg/m3。

从式中可以测知因单耗选择不同的飞石飞散落点距。

2)弱面飞石。

从整体上看,所用炸药在破碎一定量介质时其总能量并未有多余。

但因被爆介质结构不均匀,如存在有节理、层理、裂隙、破碎等软弱面或地质构造面时,会沿这些软弱的部位产生飞石。

3)人为造成的飞石。

在爆破设计或施工中,由于某些参数选取不当。

如爆破作用指数过大;最小抵抗线由于设计不合理或施工时的误差,会导致其方向的改变;炮孔位置、炮孔角度偏离设计线或孔深不够;爆破孔网参数选取不恰当,等等因素都会造成爆破飞石。

4)炮孔堵塞长度过小,形成冲炮,产生飞石。

或堵塞长度虽够,但堵塞质量不好,特别是当堵塞物中夹有小石块时,也容易产生飞石。

5)由于炸药猛度过大,爆速较高,且被爆介质性脆,则易产生数量少,但飞行速度较快、飞行距离较远的爆破飞石。

6)单孔药量偏大使得被爆体呈现“千里散花”。

必然会在多方向产生爆破飞石。

7)防护措施不当。

虽然目前对爆破防护的重要性认识比较统一,但由于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往往给防护带来一定的难度。

如措施不当,就难于避免个别飞石的飞出。

(3)爆破飞石的运动分析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规定:

除抛掷爆破外,爆破时个别飞散物,对人员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表3.4.2-1的规定;对设备或建(构)物的安全允许距离,应由设计确定。

(1)我国在计算抛掷爆破时,对个别飞石飞行最远距离的计算多采用苏联经验公式为

R=20kn2W

式中K——与地形地质、药包埋置深度以及风速等有关的安全系数,通常取1~1.5,当顺风且风速大时取1.5~2,山间地形取1.5~2;

n——爆破作用指数;

W——最小抵抗线,m。

(2)弹道学公式。

由于地形和高差的影响,沿山坡爆破的飞石向下坠落的距离R(见图1)可以按下式计算:

式中:

v0———飞石的初速度,m/s;

α———抛射的角度。

如果H0=H=0,地面是平坦的,上式

(1)可改为

从弹道学公式可以看出,控制飞石距离的关键是控制初速度v0和抛射的角度α。

(4)飞散方向分析

爆破飞石飞散方向和造成爆破飞石的原因有很大关系,各种原因引起的飞散方向见表。

 

爆破飞石飞散方向

(5)爆破飞石的控制与防护

爆破飞石的控制包括尽可能的减少飞石的产生和对已产生的飞石进行必要的防护。

1.减少飞石产生的措施

(1)严格控制装药量。

装药量是影响爆破飞石的主要因素之一。

除正确确定最小抵抗线外,爆破作用指数f(n)的选择是控制飞石产生的关键。

根据文献,爆破作用指数f(n)的选择可按表进行。

药包性质与爆破作用指数函数f(n)的关系

在一些情况下,要求严格控制飞石的距离,采用深孔松动控制爆破方法时,每个炮孔的装药量应该按接近内部作用药包计算,这样可以使爆破后的岩体松动而不飞散。

采用洞室松动控制爆破方法时,可以选取爆破作用指数为0.5左右。

(2)小孔径分散装药或不耦合装药。

实践证明,大孔径爆破比小孔径爆破更容易产生飞石,如果采用耦合装药,因为单位孔长装药量与孔径二次方成正比,当岩体断层多,有孔位误差时,造成高密度的集中装药,爆破抛掷效应将会更加显著。

(3)调整局部装药结构。

因地形限制,或者是钻孔施工中的误差造成局部抵抗线过小,或者是遇到断层,夹层等弱面时,装药应当适当调整,适当减少相应部位的装药量。

(4)提高炮孔堵塞质量。

炮孔堵塞必须要有一定的长度,一般取1倍最小抵抗线,最短不得小于最小抵抗线的0.75倍。

堵塞太长会导致表面岩石不易破碎,容易形成大块飞石。

堵塞材料可用砂、岩粉组成的炮泥,堵塞时要边堵边捣,堵塞要密实、连续,堵塞材料中应避免夹杂碎石。

对于露天硐室爆破和定向爆破更是要注意炮孔堵塞质量。

(5)合理确定起爆顺序和间隔时间。

对于大面积的爆破,采用“万炮齐鸣”的方式,存在着爆破的岩石破碎度不好、爆破振动大和爆破飞石多等问题。

如果进行微差爆破,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避免。

起爆间隔时间设计不合理也会产生飞石,所有炮孔的延迟时间应足以使爆下的岩石移动一定距离而不至于堆积在爆区前面。

否则,会造成岩石堆积,后排爆下的岩石和堆积的岩石碰撞也会产生飞石。

一般来说,在爆破振动安全允许的条件下,每个药包或每组药包,应以隔段或跳段来安排起爆顺序。

2.爆破飞石防护措施

爆破防护主要分为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两大类。

所谓直接防护主要是指对被爆介质直接进行覆盖的防护。

直接防护又包括柔性防护与刚性防护。

柔性防护主要为对被爆介质的第一层防护,防护的材料可用富有弹性和韧性的草袋、旧胶带、金属网、厚尼龙塑料胶布等。

其作用主要是缓冲个别碎块的抛掷初速度;而刚性防护则主要用于缓冲整体或部分爆破大块的飞散,其方法是在柔性防护的垫层上加上重量大的砂袋或土袋,以达到良好的飞石防止效果。

对于一些环境较为复杂的地方,为了避免进行直接覆盖后仍可能会飞出的个别飞石,还需要对爆源周围的被保护物进行间接防护。

如设置阻波墙等。

爆区覆盖。

对爆区的覆盖可以防止飞石的飞散。

覆盖材料要求强度高、重量大,韧性好,能相互连接成厚大的整体,并能被牢固的固定。

具体来说可用如橡胶防护垫,铁丝网,用环索连接的圆木,工业毡垫,帆布,草垫子等等。

3.设置安全距离

实施良好的爆破防护后,还必须设置爆破安全警戒区。

施爆前,所有人员必须撤离到安全警戒区以外。

安全警戒区距爆源的最小垂直距离必须大于个别飞石的最大飞散距离。

个别飞石的最大飞散距离可参照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并选取最大值。

表爆破个别飞散物对人员的安全允许距离

爆破类型和方法

个别飞散物的最小安全允许距离/m

露天岩土爆破

破碎大块岩矿

裸露药包爆破法

400

浅孔爆破法

300

浅孔爆破

200(复杂地质条件下或未形成台阶工作面时不小于300)

浅孔药壶爆破

300

深穴爆破

300

深孔爆破

按设计,但不小于200

深孔药壶爆破

按设计,但不小于300

浅孔孔底扩壶

50

深孔孔底扩壶

50

硐室爆破

按设计,但不小于300

爆破树墩

200

森林救火时,堆筑土壤防护带

50

爆破拆除沼泽地的路堤

100

水下爆破

水面无冰时的裸露药包或浅孔、深孔爆破

水深小于1.5m

地面爆破相同

水深大于6m

不考虑飞石对地面或水面以上人员的影响

水深1.5~6m

由设计确定

水厦冰时的裸露药包或浅

200

水底铜室爆破由设计确定

有设计确定

破冰工程

爆破薄冰凌

50

爆破覆冰

100

爆破阻塞的流冰

200

爆破厚度大于2m的冰层或爆破阻塞流冰一次用药量超过300kg

300

爆破金属物

在露天爆破场1500

1500

在装甲爆破坑中150

150

在厂区内的空场中

由设计确定

爆破热凝结物

按设计、但不小于30

爆炸加工

由设计确定

拆除爆破、城镇浅孔爆破及复杂环境深孔爆破

由设计确定

地震勘探爆破

浅井或地表爆破

按设计,但不小于100

在深孔中爆破

按设计,但不小于30

用爆破器扩大钻井

按设计,但不小于50

a沿山坡爆破时,下坡方向的飞石安全允许距离应增大50%。

b当爆破器具置于钻井内深度大于50m时,安全允许距离可缩小至20m。

2、爆破地震效应及防护

爆破过程中,爆炸能量的很大一部分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导致地面震动,并会造成炮区附近地面及地面上的物体颠簸和摇晃,产生爆破地震效应。

爆破地震是爆破主要危害之一。

为保证工程爆破时爆区周围建筑物等的安全,对爆破的地震效应进行实测和控制是必要的。

(1)爆破地震波的特点与震级

1.爆破地震波的特点:

1)幅值高,衰减快。

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天然地震加速度最大值仅为数g,而在大爆破的近区测得的加速度高达25.3g。

但是爆破震动衰减很快,破坏区范围很小。

2)震动频率高。

天然地震震动的加速度的主频率大都在2~5周/S,很少超过10周/S,但爆破地震动的加速度主频率大都在10~30周/S,有的高达50周/S。

与普通工程结构的自振(基振)频率相比,前者与它相接近,后者则比它高得多。

3)持续时间短。

爆破地震的主震段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O.5s,短者小于0.1s,比天然地震要短的多。

天然地震加速度最大值平均为0.1g时,一般会造成房屋一定程度的破坏,而爆破地震加速度值为1.0g时,才会引起房屋的轻微破坏,这与爆破地震的频率高、持续时间短、幅值衰减快等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2.天然地震震级M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

M=logA

A是标准地震仪在距震中1000km处纪录的以μm(10-4)为单位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

如A=10mm=104μm,则M=log104=4,即为4级地震。

粗略估算一般工程爆破地震震级的经验公式为:

M=3.65+logQ式中Q为药量,kt。

(二)爆破地震的烈度

地震烈度是地震时一定地点的地面震动强弱程度的尺度,是该地点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强度的平均水平。

爆破地震中,一些地震震动的最大水平加速度虽然高达0.2~0.7g,但由于地震震动的持续时间很短,仅仅几秒钟,震害不重,烈度不高;相反,一些地震震动最大水平加速度虽然多在0.2g以下,但由于地震震动的持续时间长达20~30s以上,震害严重,烈度较高。

因此,影响建筑物的地震震动参数至少应包括地震动的幅值、频谱和震动持续时间3个主要参数。

但是,天然地震的发生地点、时间和大小很难准确预测,因而仍保留烈度的概念。

(3)破地震震动的工程参数

1.爆破地震加速度峰值和速度峰值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如图1(以二次实际爆破测量的爆破震动记录为例),

可表示为

V=τα

应用回归分析,分别得回归系数

和相关系数。

τ=8.45×10-1γ=0.958

式中,α为地震动最大加速度,m/s2;

V为地震震动最大速度,cm/S。

(四)爆破地震的预防措施

1.减震设计

(1)选择合理的孔网参数。

利用大孔距、小排距,缩小抵抗线,适当控制孔深,超深值不宜过大。

(2)选择合理的微差间隔时间。

使Δt>ΔТ。

式中,Δt为段间微差间隔时间,ms;ΔТ为段间爆破持续时间,ms。

选择微差时间应考虑:

在保证爆破震动安全的同时,保证起爆网路的安全。

(3)选用合理的炸药量。

最大安全药量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Qmax为最大安全药量,kg;微差爆破取一α段最大药量;当震破可能叠加时采用等效药量;当齐发爆破时采用一次爆破的总炸药量。

V为允许的安全振动速度。

cm/S;K、α为与爆破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系数和衰减指数。

条件相近时可按《规程》规定的范围选取;条件特殊时由试验确定。

实际工程应用中,为了既保证爆破安全又能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所计算最大安全药量进行修正,其修正公式为:

QS=KQmax;

K=K1K2K3K4K5K6K7;

式中,QS为修正后的炸药量,Kg;Qmax为计算最大安全药量,Kg;K1为炸药埋置深浅系数。

K1=(CP/CS)1/2·(Qmax1/3/w)·CP·CS。

式中,CP、CS分别为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m/s;K2为自由系数,当自由面为N时,K2=0.25N2;K3为微差时间系数,当Δt>t+时,K3=2/3;K4为爆破作用频率系数,每年一次K4=1,每年50次,K4=0.9,每年100次,K4=0.7。

修正后的药量,是根据客观条件的真实反应,当QSQmax时,按QS装药可增加一次爆破量提高经济效益。

(4)预裂爆破。

在工程条件允许或必要时,应采取预裂爆破。

(5)合理选择起爆顺序。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起爆顺序,尽量使用“v”型掏槽或“对角交叉”起爆,使震波在爆区内叠加。

从爆破安全的整体状况来衡量,改变爆破方向将保护物置于侧向位置,更有利于爆破安全。

(6)起爆网路。

在工程爆破中,起爆网路是至关重要的。

若起爆网路不合格,将导致整个爆破工程的失败。

就起爆时间而言,间隔时间过小,达不到减震和创造自由面的目的;间隔时间过大则会造成因前排炮孔飞石砸坏后排起爆线路并破坏后孔;或产生飞石等。

2.保证施工质量

(1)凿岩作业。

凿孔应严格按设计的孔网参数和布孔位置作业,误差应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

凿孔结束后,应按设计要求验收,并按实际孔网参数进行药量及安全等有关数据的校核。

(2)爆破作业。

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不准随意加、减药量;按设计要求布设起爆网路,网路连接后要加强保护,保证线路的完好无损;保证装药质量和回填质量;杜绝单孔拒爆或盲、残炮的产生,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并获取良好的爆破效果。

3.设置人工屏障

对于特殊的部位,在实施减震设计的同时,可以设置人工屏障,如:

开挖防震沟。

但防震沟的位置与保护物要有一定距离,以防沟槽效应破坏保护物。

若高大建筑物拆除定向倾倒时,可在地面设计倒塌范围内铺设砂土或炉灰等“软垫层”,以防倒塌重力砸坏地面及倒地后震动破坏地面物体或反弹碎碴形成二次飞石。

另外,水压爆破、静态爆破也能有效地降低或消灭爆破震动,只是适用条件比较严格。

4.爆破地震的安全距离

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爆破不会对生产系统产生破坏,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的规定

描述爆破地震波的基本参数:

(1)振幅(A)

(2)频率f0或周期T0.

(3)振动持续时间TE,

爆破地震的安全距离公式:

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