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井点降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4383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井点降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井点降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井点降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井点降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井点降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井点降水.docx

《2井点降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井点降水.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井点降水.docx

2井点降水

深井井点降水监理细则

一专业工程的特点

(一)地理位置: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而写;

(二)围护结构概况:

根据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等具体情况编写;

(三)本工程特点:

如地质情况等;在邻近原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井点降水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必须了解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原有结构及基础等详细情况。

2、地基与基础施工,如影响邻近已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和安全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四)本工程监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采用井点降水时,应根据含水层土的类别及其渗透系数、要求降水深度、工程特点、施工设备条件和施工期限等因素进行经济比较,选择适当的井点装置。

深井井点的降水适合在土层渗透系数≥10-5(cm/s)的粉砂、砂质粉土、含薄层粉砂的粉质粘土、富含薄层粉砂的粘土和淤泥质粘土中进行。

降水深度>10m。

2、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保证坑底土层稳定。

3、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截水后的水量或水压较大时,宜采用基坑内降水。

4、降水井宜在基坑外缘采用封闭式布置,井间距应大于15倍井管直径,在地下水补给方向应适当加密;当基坑面积较大、开挖较深时,有隔水帷幕围护的基坑,也可在基坑内设置降水井。

隔水帷幕的设置深度应大于坑内降水深度,并进入到不透水土层。

5、降水井的深度应根据设计降水深度、含水层的埋藏分布和降水井的出水能力确定。

设计降水深度在基坑范围内不宜小于基坑底面以下0.5m。

井点的间距为14~18m,深井泵吸水口宜高于井底1m以上。

6、降水井的数量n可按下式计算:

n=1.1Q/q(Q—基坑总涌水量,q—设计单井出水量)。

7、过滤器长度不宜小于含水层厚度的1/3。

8、滤管直径可采用38~110mm的金属管,管壁上渗水孔直径为12~18mm,呈梅花状排列,孔隙率应大于15%,管壁外应设二层滤网,内层滤网宜采用30~80目的金属网或尼龙网,外层滤网宜采用3~10目的金属网或尼龙网,管壁与滤网间应采用金属丝绕成螺旋形隔开,滤网外应再绕一层粗金属丝。

9、降水运转过程中要设水位观测井及沉降观测点。

降水前应考虑到水位降低区域内建筑物或构筑物可能产生的沉降和水平位移。

必要时应做好沉降观测和采取防护措施。

10、降水完毕后,根据工程结构特点陆续关闭及逐根拔除井点管。

土中所留的孔,应立即用砂土填实,如有抗渗特殊要求时,按有关要求填塞。

二监理依据

监理合同

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设计说明、设计单位明确的技术要求及规定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

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及监理审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

建设单位认可的监理规划

政府颁布的有关政策、法令、监理法规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上海市标准《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技术标准》(JGJ59-99)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三监理工作的流程

(一)深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流程

填滤料

吊放井管

钻孔、清孔

井管定位

安装深井降水装置

调试

预降水

结构底板完成后拆除井管

降水至设计标高

过程中降水

(二)深井井点降水监理流程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

编写施工组织设计

量测

定孔位,设护筒

现场检查

 

成孔

检查

清孔,填滤料

 

量测

井管沉设、洗井、试抽

定期量测

正式降水

检查、观察

降水结束,拔管回填

四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一)降水施工质量监理控制目标值

检查项目

允许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井管(点)垂直度

%

1

插管时目测

2

井管(点)间距(与设计相比)

%

≤150

用钢尺量

3

井管(点)插入深度(与设计相比)

mm

≤200

水准仪

4

过滤砂砾料填灌(与设计相比)

mm

≤5

检查回填料用量

5

井点真空度:

轻型井点

喷射井点

KPa

KPa

>60

>93

真空度表

真空度表

1、井孔垂直度、深度应符合要求,孔径宜上下一致。

2、滤管位置按要求位置埋设,严禁将滤管插入土中。

3、灌填砂滤料前应把孔内泥浆适当稀释,井点管应居中,灌填高度应符合要求,灌填量不得少于计算值的95%。

4、井点管口应有保护措施,防止杂物拌入管内。

5、做好施工记录,加强井点降水系统的维护的检查,保证不断抽水。

6、发现水质浑浊或无抽水量,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防止泥砂流入引起地面沉陷。

(二)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1、井管的构造、长度和数量,抽水机械的型号和数量,滤管和砂滤料的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审批方案的要求。

2、井点降水系统的平、剖面布置图和安装图。

井点管沉设方法,排水沟管的埋设及排水地点选择。

防止地面水、雨水流入基坑的措施。

3、深井点的井孔施工方法及机械设备要求。

4、降水范围内的水位观测孔位置和数量。

5、滤管和泵的位置和标高正确,各部件安装严密,防止漏气。

安装前须检查电机和泵体,确保完好无误后方可安装。

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各连接部位密封可靠不漏气,真空泵进出水、进出气的仪表和闸阀要调节好,保证正常运转。

6、成孔孔径和深度须达到设计要求,及时清孔,孔深应比井管底深0.5m以上,井管吊装固定后,沿钢管外围四周均匀投入粗砂和瓜子片混合填充料,并使填充料填至自然地面标高-1.5m处,排除积水,投入粘土封口,以防漏气,保证降水效果。

7、每根井点管沉设后应检验渗水性能。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须密切注意真空效果,随时检查密封情况。

8、根据水位观测情况,控制降水井排水时间和时间间隔,控制真空泵抽吸力度,按时观测流量和孔内水位,并做好记录。

在降水过程中,如抽出的水质浑浊,应分析原因,并采用洗井方式以保证水质较清。

9、观测孔孔口标高应在抽水前测量一次,以后定期观测,以计算实际降深。

若发现坑外水位下降值超标,应立即停止降水,采取措施,以防止坑外地表沉降。

10、孔径应较井管直径大于300mm以上。

深度应考虑抽水期间内沉淀物可能沉积的高度适当加深。

孔深、孔径和垂直度必须符合要求。

11、降水井内装置深井泵时,电动机的机座应平稳牢固,转向正确。

装置潜水深井泵时,潜水电机、电缆及接头的绝缘必须安全可行,并配置保护开关控制。

12、安装水泵或调试水泵前,均应量测井深和井底沉淀物厚度。

各管段、轴件的连接必须紧密、牢固,不得漏水。

 

五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一)监理工作的方法

井点降水控制项目

监理方法

基坑(槽)及井点位置复验

实测量测

滤管、井深、垂直度、填料

现场检查、量测

设备安装、试抽

量测、试验资料

正式降水

定期检查、实测

降水完毕、拆除、回填

检查、观察

(二)监理工作的措施

1、审核进场钻孔机械设备的性能指标是否满足施工要求,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2、审核降水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并组织相应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讨论,使其更加完善。

降水施工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结构和环境监测,以确保安全。

3、严格按施工方案检查定位、钻孔、清孔、填滤料、安装降水装置的制作质量,作好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并进行分析。

督促施工单位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充分考虑水位的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4、监理组配备完整的规范、规定、标准和检测工具。

监理应复核场地内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要求施工单位做好有关仪器、仪表和工具的标定工作并检验合格。

5、进场的降水材料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及设计要求。

6、如在钻探施工时发现土层松软或松散易缩孔、塌孔,应立即督促施工方采用清水水压钻进,同时要求施工人员控制水泵压力不得低于2MPa,流量不小于20m3/h。

7、降水之前观测一次自然水位,在抽水开始的5~10天内,要求降水单位每天早晚各观测一次水位、流量;以后改为每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进入雨季或出现新的补给源时,应增加观测次数。

8、要求降水单位保证抽水设备的正常运行,降水期间不得停泵。

9、巡视检查时应注意将抽出的水排至降水区以外,不应产生回渗,如有问题立即统治施工单位进行纠正。

遇有大雨或暴雨,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排除地面和基坑积水,以减少下渗,保证降水。

10、降水工作施工前监理应具备的资料:

(1)施工区域内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水文地质资料。

(2)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图纸,并附有原地下管线和其他障碍物的资料。

(3)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必要的试验资料。

喷射井点降水监理细则

一专业工程的特点

(一)地理位置: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而写;

(二)围护结构概况:

根据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等具体情况编写;

(三)本工程特点:

如地质情况等;在邻近原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井点降水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必须了解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原有结构及基础等详细情况。

2、地基与基础施工,如影响邻近已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和安全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四)本工程监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采用井点降水时,应根据含水层土的类别及其渗透系数、要求降水深度、工程特点、施工设备条件和施工期限等因素进行经济比较,选择适当的井点装置。

喷射井点的降水适合在土层渗透系数为10-3~10-6(cm/s)的粉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粉质粘土、含薄层粉砂夹层的粘土和淤泥质粘土中进行。

降水深度8~20m。

2、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保证坑底土层稳定。

3、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截水后的水量或水压较大时,宜采用基坑内降水。

4、降水井宜在基坑外缘采用封闭式布置,井间距应大于15倍井管直径,在地下水补给方向应适当加密;当基坑面积较大、开挖较深时,有隔水帷幕围护的基坑,也可在基坑内设置降水井。

隔水帷幕的设置深度应大于坑内降水深度,并进入到不透水土层。

5、降水井的深度应根据设计降水深度、含水层的埋藏分布和降水井的出水能力确定。

设计降水深度在基坑范围内不宜小于基坑底面以下0.5m。

喷射井点的成孔孔径为Φ400~Φ600,间距3~6m,孔深宜超过滤管管底1m以上。

6、降水井的数量n可按下式计算:

n=1.1Q/q(Q—基坑总涌水量,q—设计单井出水量)。

7、井点的外管直径宜为73~108mm,内管直径为50~73mm,过滤器直径为89~127mm,井孔直径不宜大于600mm,孔深宜比滤管底深1m以上。

喷射器混合室直径可取14mm,喷嘴直径可取6.5mm,工作水箱不应小于10m3。

8、降水运转过程中要设水位观测井及沉降观测点。

降水前应考虑到水位降低区域内建筑物或构筑物可能产生的沉降和水平位移。

必要时应做好沉降观测和采取防护措施。

9、降水完毕后,根据工程结构特点陆续关闭及逐根拔除井点管。

土中所留的孔,应立即用砂土填实,如有抗渗特殊要求时,按有关要求填塞。

二监理依据

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设计说明、设计单位明确的技术要求及规定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

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及监理审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

建设单位认可的监理规划

政府颁布的有关政策、法令、监理法规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上海市标准《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技术标准》(JGJ59-99)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三监理工作的流程

(一)喷射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流程

填滤料

吊放井管

钻孔、清孔

井管定位

安装地面抽水系统

封孔口

洗井

降水至设计标高

过程中降水

预降水

试抽

退场

结构底板完成后拆除井管

(二)喷射井点降水监理流程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

编写施工组织设计

安装水泵设备

检查

现场检查

 

敷设进回水管

检查、量测

沉设井点管

灌填砂滤料

检查、量测

检查

接通进水管试抽

检查

接通回水管试抽

定期量测

正式降水

检查、观察

降水结束,拔管回填

四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一)喷射井点施工质量监理控制目标

检查项目

允许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井管(点)垂直度

%

1

插管时目测

2

井管(点)间距(与设计相比)

%

≤150

用钢尺量

3

井管(点)插入深度(与设计相比)

mm

≤200

水准仪

4

过滤砂砾料填灌(与设计相比)

mm

≤5

检查回填料用量

5

井点真空度:

喷射井点

KPa

>93

真空度表

1、井孔垂直度、深度应符合要求,孔径宜上下一致。

2、滤管位置按要求位置埋设,严禁将滤管插入土中。

3、灌填砂滤料前应把孔内泥浆适当稀释,井点管应居中,灌填高度应符合要求,灌填量不得少于计算值的95%。

4、井点管口应有保护措施,防止杂物拌入管内。

5、做好施工记录,加强井点降水系统的维护的检查,保证不断抽水。

6、发现水质浑浊或无抽水量,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防止泥砂流入引起地面沉陷。

(二)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1、井管的构造、长度和数量,抽水机械的型号和数量,滤管和砂滤料的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审批方案的要求。

2、井点降水系统的平、剖面布置图和安装图。

井点管沉设方法,排水沟管的埋设及排水地点选择。

防止地面水、雨水流入基坑的措施。

3、深井点的井孔施工方法及机械设备要求。

4、降水范围内的水位观测孔位置和数量。

5、滤管和泵的位置和标高正确,各部件安装严密,防止漏气。

安装前须检查电机和泵体,确保完好无误后方可安装。

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各连接部位密封可靠不漏气,真空泵进出水、进出气的仪表和闸阀要调节好,保证正常运转。

6、成孔孔径和深度须达到设计要求,及时清孔,孔深应比井管底深0.5m以上,井管吊装固定后,沿钢管外围四周均匀投入粗砂和瓜子片混合填充料,并使填充料填至自然地面标高-1.5m处,排除积水,投入粘土封口,以防漏气,保证降水效果。

7、每根井点管沉设后应检验渗水性能。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须密切注意真空效果,随时检查密封情况。

8、根据水位观测情况,控制降水井排水时间和时间间隔,控制真空泵抽吸力度,按时观测流量和孔内水位,并做好记录。

在降水过程中,如抽出的水质浑浊,应分析原因,并采用洗井方式以保证水质较清。

9、观测孔孔口标高应在抽水前测量一次,以后定期观测,以计算实际降深。

若发现坑外水位下降值超标,应立即停止降水,采取措施,以防止坑外地表沉降。

10、孔径应较井管直径大于300mm以上。

深度应考虑抽水期间内沉淀物可能沉积的高度适当加深。

孔深、孔径和垂直度必须符合要求。

11、安装水泵或调试水泵前,均应量测井深和井底沉淀物厚度。

各管段、轴件的连接必须紧密、牢固,不得漏水。

五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一)监理工作方法

井点降水控制项目

监理方法

基坑(槽)及井点位置复验

实测量测

滤管、井深、垂直度、填料

现场检查、量测

设备安装、试抽

量测、试验资料

正式降水

定期检查、实测

降水完毕、拆除、回填

检查、观察

(二)监理工作措施

1、审核进场钻孔机械设备的性能指标是否满足施工要求,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2、审核降水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并组织相应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讨论,使其更加完善。

降水施工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结构和环境监测,以确保安全。

3、严格按施工方案检查定位、钻孔、清孔、填滤料、安装降水装置的制作质量,作好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并进行分析。

督促施工单位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充分考虑水位的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4、监理组配备完整的规范、规定、标准和检测工具。

监理应复核场地内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要求施工单位做好有关仪器、仪表和工具的标定工作并检验合格。

5、进场的降水材料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及设计要求。

6、如在钻探施工时发现土层松软或松散易缩孔、塌孔,应立即督促施工方采用清水水压钻进,同时要求施工人员控制水泵压力不得低于2MPa,流量不小于20m3/h。

7、降水之前观测一次自然水位,在抽水开始的5~10天内,要求降水单位每天早晚各观测一次水位、流量;以后改为每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进入雨季或出现新的补给源时,应增加观测次数。

8、要求降水单位保证抽水设备的正常运行,降水期间不得停泵。

9、巡视检查时应注意将抽出的水排至降水区以外,不应产生回渗,如有问题立即统治施工单位进行纠正。

遇有大雨或暴雨,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排除地面和基坑积水,以减少下渗,保证降水。

10、降水工作施工前监理应具备的资料:

(1)施工区域内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水文地质资料。

(2)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图纸,并附有原地下管线和其他障碍物的资料。

(3)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必要的试验资料。

六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

现象

原因

检查方法

处理措施

真空管内无真空

井点芯管被泥砂镇住

(1)真空度表。

(2)听:

有上水声是好井点,无声则反之。

(3)摸:

冬天井点热是好井点,谅为坏井点,夏天则反之。

(4)看:

夏天湿、冬天干的井点为上水井点,同时观察管路漏水、水箱水位变化。

(1)反冲法:

遇有喷嘴堵塞、芯管、过滤器淤积,可通过内管反冲水疏通,但水冲时间不宜过长。

(2)提起内管,上下左右转动,观测真空度变化,真空度恢复时为正常。

(3)反浆法:

关住回水阀门,工作水通过滤管冲土,破坏原有滤层,停冲后,悬浮的滤砂层重新沉淀,如反复多次无效,应停止井点工作。

(4)更换喷嘴:

将内管拔出,重新组装。

异物堵住喷嘴

真空管内无真空,但井点抽水畅通

真空管本身堵塞

地下水位高于喷射器

真空管出现正压(即工作水流出)

工作水倒灌

井管周围翻砂

轻型井点降水监理实施细则

一专业工程的特点

(一)地理位置: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而写;

(二)围护结构概况:

根据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等具体情况编写;

(三)本工程特点:

如地质情况等;在邻近原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井点降水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必须了解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原有结构及基础等详细情况。

2、地基与基础施工,如影响邻近已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和安全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四)本工程监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采用井点降水时,应根据含水层土的类别及其渗透系数、要求降水深度、工程特点、施工设备条件和施工期限等因素进行经济比较,选择适当的井点装置。

轻型井点的降水适合在土层渗透系数为10-2~10-5(cm/s)的粉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含薄层粉砂的粉质粘土中进行。

降水深度3~6m(单级)和6~10m(多级)。

2、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保证坑底土层稳定。

3、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截水后的水量或水压较大时,宜采用基坑内降水。

4、降水井宜在基坑外缘采用封闭式布置,在地下水补给方向应适当加密;当基坑面积较大、开挖较深时,有隔水帷幕围护的基坑,也可在基坑内设置降水井。

隔水帷幕的设置深度应大于坑内降水深度,并进入到不透水土层。

5、降水井的深度应根据设计降水深度、含水层的埋藏分布和降水井的出水能力确定。

设计降水深度在基坑范围内不宜小于基坑底面以下0.5m。

轻型井点的孔径常用Φ250~Φ300,间距为1.2~2.0m,冲孔深度应超过滤管管底0.5m。

6、降水井的数量n可按下式计算:

n=1.1Q/q(Q—基坑总涌水量,q—设计单井出水量)。

7、过滤器长度不宜小于含水层厚度的1/3。

8、滤管直径可采用38~110mm的金属管,管壁上渗水孔直径为12~18mm,呈梅花状排列,孔隙率应大于15%,管壁外应设二层滤网,内层滤网宜采用30~80目的金属网或尼龙网,外层滤网宜采用3~10目的金属网或尼龙网,管壁与滤网间应采用金属丝绕成螺旋形隔开,滤网外应再绕一层粗金属丝。

9、降水运转过程中要设水位观测井及沉降观测点。

降水前应考虑到水位降低区域内建筑物或构筑物可能产生的沉降和水平位移。

必要时应做好沉降观测和采取防护措施。

10、降水完毕后,根据工程结构特点陆续关闭及逐根拔除井点管。

土中所留的孔,应立即用砂土填实,如有抗渗特殊要求时,按有关要求填塞。

二监理依据

监理合同。

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设计说明、设计单位明确的技术要求及规定。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

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及监理审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

建设单位认可的监理规划。

政府颁布的有关政策、法令、监理法规。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上海市标准《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技术标准》(JGJ59-99)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三监理工作的流程

(一)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流程

填滤料

吊放井管

钻孔、清孔

井管定位

过程中降水

预降水

调试

安装深井降水装置

退场

结构底板完成后拆除井管

降水至设计标高

(二)轻型井点降水监理流程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

编写施工组织设计

挖井点沟槽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敷设集水总管

检查、量测

冲孔、沉设井点管

灌填砂滤料

检查、量测

连接总管、安装抽水机组

检查

量测

试抽

定期检查、量测

正式降水

检查、观察

降水结束,拔管回填

 

四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一)轻型井点施工质量监理控制目标值

检查项目

允许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井管(点)垂直度

%

1

插管时目测

2

井管(点)间距(与设计相比)

%

≤150

用钢尺量

3

井管(点)插入深度(与设计相比)

mm

≤200

水准仪

4

过滤砂砾料填灌(与设计相比)

mm

≤5

检查回填料用量

5

井点真空度:

轻型井点

KPa

>60

真空度表

6

电渗井点阴阳极距离:

轻型井点

Mm

80~100

用钢尺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