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4067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和图表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方法

比较法、小组讨论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前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

其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一、人口数量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

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行,请大家齐读这一行。

(板书)12.95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承转)大家还记得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大约是多少吗?

(活动)大屏幕展示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请大家:

1.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人口的多少倍?

2.算一算这四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

(可以请几个同学上黑板上分别计算)

核对计算结果后归纳讲述:

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加、美三国人口总和的两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是美国人口的4.7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

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的河北、山东、河南等九省的人口就超过5000万,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就能环绕地球赤道50圈。

(承转)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

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不无关系。

(板书)二、人口的增长

(活动)阅读P11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以下问题。

1.从公元初到1860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

2.从公元初到2000年,我国人口有几次人口增长高峰?

哪一次增长的更快?

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自中华大地有人类以来到1858年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

大家读图可知,这个时间段这条增长曲线的坡度很小。

但到1858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表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就是我国人口增长的第一次高峰。

到1949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到2000年达12.95亿,这就是我国人口的第二次增长高峰。

为什么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我们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造成的。

解放后,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百年战乱结束,人民得解放进入了安定祥和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这一时期,祖国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使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

1970年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9%,特别是1960~1970年间某些年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000多万,超过澳大利亚的人口总数1875万。

从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

到1999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0.88%,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每年仍新增人口1200万,超过了希腊、比利时、葡萄牙等国家的人口总数。

我们经常说“人多力量大”,人口数量越多越好吗?

请大家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也可让两个小组就此问题展开正反两方的辩论)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代表陈述观点,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反驳,教师归纳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下表)

我国每年新增人口

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当年新增财富的百分比

约1500万人

增产肉类的45.6%

新建城镇住房的30.7%

增收粮食的48.5%

新增国民收入的20%

增产布匹的40%

新设医院病房的35%

我国人口

自然资源总量占世界位次

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位次

12.95亿人

耕地面积第4位

第67位

森林面积第6位

第121位

年产矿石第3位

第80位

水资源总量第6位

第88位

(讲述)人是生产者,祖国的一切成就都是人民生产劳动的结晶。

但同时人也是消费者,而且人的一生都是消费者,而作为生产者的时间却是有限的,而且要维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是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

正如表中所列内容,我国每年的新增财富中,很大一部分被新增人口所消耗,我国所拥有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总量,很多都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也就排在后面了。

人口数量过大,势必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增加沉重的负担,势必限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

(承转)那么人口应如何发展呢?

我国是怎样做的呢?

请大家读P11页课文最后一段及P12图1.10“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1代人”,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提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人口的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一致,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按1970年的生育水平推算,到1988年底,近30年全国少生2.5亿人,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3万亿元,同时也使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了。

到2000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80%,我国的粗文盲率为6.72%,比1990年下降了9.16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人数也由1990年的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

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已经使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和人口政策三方面问题。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虽然近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净增人口数仍很庞大,因此计划生育工作仍不得放松,同时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活动与探究

以组为单位,通过调查、访问、查阅统计资料等途径取得当地(一个市、县或街道、乡等)的人口资料,试绘出近30年来当地人口增长图,分析当地人口增长特点,并预测今后人口增长趋势(加快、放慢、平稳等)。

 

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放录像片段:

密集的人流和车流)

(讲述)看着这人头遄动的画面,大家回忆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我们中国有多少人口呢?

(12.95亿)这众多的人口在我国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人口分布。

[讲授新课]

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人口密度这个概念。

(提问,学生回答)人口密度是指一个地区内每平方千米的平均人口数。

请大家计算一下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计算:

12.95亿人÷960万km2=134人/km2,这一数字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三倍多,说明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之一。

世界上共有四大人口稠密区(指图讲述),它们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东北部。

这些地区大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工农业比较发达。

(承转)那么我国的人口是否也分布在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中、东部地区呢?

(活动)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图和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匀?

有什么特点?

以哪条线为界?

2.找出江苏、山东、新疆和西藏四省区的人口数和面积数,计算四省区的人口密度。

3.比较东部沿海两省和西部内陆两省的人口密度的大小,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东西差异。

(提问读图、计算、比较结果、归纳总结)中国人口的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东南沿海各省的平原地区,每平方千米达500~600人,而西部地区平均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50人以下。

东、西部大体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腾冲县划一直线为界。

此线是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发现并提出的,因此又称“胡焕庸线”。

自胡先生提出此线以来,我国人口分布的大格局不仅未发生变化,且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的人口分布格局更加显著。

此线东南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以上;此线以西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57%,但人口还不到全国总人口的6%。

(补充)我国四大人口稠密区,列出比较表格,然后指图讲述。

我国的人口稠密区

面积(km2)

1933年人口密度

(人/km2)

1990年人口密度

(人/km2)

人口总数

(万人)

华北大平原

31万

300

622

19282

钱塘江下游和长江下游平原

9万

500

817

7354

长江中游平原

9万

350

609

5432

四川盆地

18万

300

539

9704

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大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等河流从上、中游带来的巨量泥沙,逐渐向东冲积而成;同时与山前倾斜平原连接。

土层深厚,地势坦荡,“一马平川”;暖温带为主的气候,垦殖历史悠久,历来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千里中原,历来是全国的经济政治中心,至今工农业生产发达,铁路纵横,是我国的经济荟萃之地,分布着一系列大城市,因此容纳了巨量的人口。

长江下游和钱塘江下游平原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大规模垦殖,到盛唐之际即已成为我国经济最繁华的地区。

该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平原上河湖密布,一直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长江中游平原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该区域为中亚热带气候,地势低平、堤垸纵横、湖沼密布、港汊交织、耕恳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工业飞速发展。

四川盆地从西向东分为三部分,即成都平原、盆中丘陵和盆东平行岭谷。

全境为亚热带暖湿气候,发育了肥沃的富含磷、钾的紫色土。

远在公元前200年,蜀郡守李冰父子就率众在成都平原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作用,使“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旱涝保收,至今仍是我国内地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上述四大区总人口4182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7%,面积6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6.97%。

此外,我国还有一些小的人口密集区,例如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平原、河南省南阳盆地等,这里不一一列举。

总之,我国东部人口众多。

(承转)为什么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呢?

请大家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活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

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

通过刚才我国四大人口密集区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我国东部地势平坦,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发展种植业,生产的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加之东部地区工商业发达,交通便利,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所以人口密度大。

而西部地区地势高亢,多高原、山地,地形崎岖,耕地少,气候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多沙漠、草原,加之西部工商业落后,交通不便,城镇少,因此西部人口稀疏。

东部的人口密度是西部的8.8倍(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承转)是不是我国人口东多西少应该把东部地区的人口采取措施迁往西部呢?

(活动)请大家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看P14图1.13)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以及东多西少的原因:

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西部自然条件较差,经济相对落后。

针对西部资源丰富,人口稀少,经济滞后的状况,国家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宏大战略,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西部经济的腾飞,必将吸引东部的人口流向西部,去寻找更好的机遇,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西部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与探究

查阅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本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