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知识总结自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4034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3知识总结自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历史必修3知识总结自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历史必修3知识总结自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历史必修3知识总结自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历史必修3知识总结自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3知识总结自制.docx

《历史必修3知识总结自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3知识总结自制.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3知识总结自制.docx

历史必修3知识总结自制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

1、概念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思想流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展开争论,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2、背景

①经济:

井田制崩溃

②政治: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传播和交流。

③阶级关系: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3.意义

(1)各派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儒家的形成

1.春秋时期儒学的创立

创始人:

孔子

①思想核心:

“____”,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治思想:

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___________”。

③教育思想:

首创______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战国时期儒学发展情况

孟子

(1)政治思想:

主张实行“______”,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2)伦理观:

主张“_________”,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

(1)政治思想:

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思想,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

(2)伦理观:

提出“____________”,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

①历史地位:

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哲学思想:

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世界万物和

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

③政治思想:

提出“___________”的政治主张。

(2)庄子:

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

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________。

(1)主张:

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2)影响:

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_______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四)其他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代表了下层手工业者的利益。

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

儒家:

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

法家:

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

联系:

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1)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当时统治的需要。

(根本原因);

(2)武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3)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学校等措施提高儒学的地位。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理论

来源:

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基础:

天人感应学说

新内容:

①天人感应 ②君权神授 ③大一统 ④三纲五常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

(3)针对土地兼并现实,主张限田、薄敛、省役(4)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积极: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消极:

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竞争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

儒学成为古代社会主流思想的原因?

1、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

2、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自我更新。

第3课宋明理学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三教合一

①魏晋时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冲击出现危机;

②为了重兴儒学,隋唐儒士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三教相互吸纳渗透;

③宋朝素有重文轻武传统,文人地位高。

(二)程朱理学

(1)含义:

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

(2)代表人物:

“二程”、朱熹。

(3)主要思想:

①世界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理气论)

②方法论:

通过“格物致知”把握“理”。

③人性论:

“存天理,灭人欲”。

(4)发展:

①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②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心学:

①世界观: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②方法论:

“发明本心”以求理

(2)阳明心学:

①世界观:

良知即天理

②方法论: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致良知”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气节、道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凸显人性的庄严。

图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同异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相同点

学派: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属于“理学”

内容:

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都强调“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

实质:

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

影响:

都压制、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严格的道德性有其积极作用

 

不同点

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

理是内在的“心”

格物致知

克服私欲,内心反省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李贽:

反正统意识

(1)思想:

①否认孔孟权威,鞭挞理学虚伪;

②抨击封建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③万物源于阴阳二气,否定理学理论基础;

(2)评价:

思想矛头直指封建礼教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思想共同点:

①政治:

批判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为主”。

②学术:

批判因循守旧,主张“经世致用”

③经济:

批判“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2)各自特色:

①黄宗羲:

提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天下为主,君为客”;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②顾炎武:

主张“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王夫之:

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唯物观,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3)评价:

①一方面,这些大胆言论,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另一方面,这些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

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三)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条件

(1)经济因素: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2)阶级基础: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

(3)思想因素:

宋明理学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4)政治因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走向衰落。

综上所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时期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和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有为思想批判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1、中国明清启蒙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

同:

都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深刻批判,都反封建。

异:

(1)中国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法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和封建神学;

(2)中国没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法国提出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3)前者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革命影响有限;后者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2、比较韩非子、董仲舒、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主张

(1)内容不同:

韩非子主张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统治;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君主专制统治;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

他的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2)产生的背景不同:

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形成时期;西汉是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

(3)影响不同:

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3、对待儒学思想的正确态度:

继承其精华,去除其糟粕,批判和否定其消极因素。

4、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1)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5)“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

1.人文主义精神内涵

人文主义精神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其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反对教会强调的灭人欲;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愚昧。

2.泰勒斯:

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1)背景:

大约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

 

(2)思想:

万物皆由水生成,创立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

(3)地位:

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3.智者学派:

人是万物的尺度

 

(1)背景:

公元前5世纪中叶。

 

(2)代表人物:

普罗塔戈拉、安提丰等人。

 (3)主要观点:

“人是万物的尺度”,万物存在与否在于人的感觉,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4)评价:

  ①积极: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作用,否定了超自然的力量,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②消极:

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了伦理道德,造成了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

4.苏格拉底:

知识即美德

 

(1)主题:

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善)。

 

(2)思想: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知德合一”,教育与美德同样重要。

 (3)地位: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5.亚里士多德: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1)思想:

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真理高于一切。

 

(2)最大贡献:

创立逻辑学。

 (3)地位:

集古希腊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学者,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诞生的背景

(1)地理环境:

自然条件优越,对外交流频繁,文化多元化为其提供重要前提。

(2)政治基础:

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

(3)经济基础:

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兴起和繁荣。

(4)人才结构:

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5)主观因素:

先哲们勇于探索、思辨。

1.如何理解智者运动“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核心是万物存在与否在于人的感觉,人是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1)积极意义:

它肯定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促进了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2)消极影响:

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时,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在自然和社会面前,人不能过于自以为是。

2.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

(1)从背景上看,前者是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铁农具、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

后者是雅典民主制度全胜,奴隶制经济繁荣(或工商业繁荣),人文主义思想萌芽。

(2)从思想上看,前者的主要观点有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敬鬼神而远之。

后者的主要观点有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

(3)从评价上看,前者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因其博大的精神被称为圣人。

后者开创了古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

1.历史背景:

(1)经济因素:

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2)政治因素:

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

 (3)文化因素:

古罗马的文化遗产与新的人才结构;

 (4)必要性:

基督教垄断西欧文化教育,禁锢人们的思想;

 (5)黑死病在欧洲流行。

2.概况:

 

(1)时间:

14-16世纪。

 

(2)旗帜:

“人文主义”,即主张用人性、个性解放,反对神性和宗教桎梏。

 (3)地点:

开始于意大利,后拓展至西欧。

 (4)领域:

文学、艺术领域。

(5)主要成就(自己列表格总结)

3.历史意义:

(1)性质: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是资产级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作用:

①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载统治,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灭亡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清楚了思想障碍;

④直接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

(二)宗教改革(16—17世纪)

1.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

(2)直接原因: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束缚;

(3)导火线:

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4)文艺复兴对思想的解放,为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2.概况:

(1)马丁路德

 ①导火线:

1517年,教皇大量兜售赎罪券。

 ②序幕:

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质疑赎罪券,认为《圣经》高于教皇教会。

 ③思想核心:

因信称义,即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④影响:

A.否定教皇的权威,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推动新教的产生,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C.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宗教改革的影响

(1)性质:

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反封建教会的政治斗争(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特点)。

(2)作用:

①进一步打破天主教会精神枷锁,促使人民的思想的自由和解放;

②打击教会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形成的新教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④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

⑤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①兴起的背景相同,都是随着资本主义在西欧兴起而出现;

 ②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的斗争,尤其是反封建教会;

③兴起后都迅速扩及整个西欧,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

(2)不同点:

 ①从背景上看,宗教改革还与西欧各国复杂的社会矛盾有关,并且各种社会力量都将斗争矛头指向了封建教会,这是文艺复兴所不具备的。

②兴起和开展的范围不同。

文艺复兴首先从意大利开始,主要在文化思想领域里开展和进行;宗教改革首先从德国开始,它是一场社会各阶层都参加的社会运动。

 ③产生的历史作用。

宗教改革在思想和社会领域里都扫荡了封建势力,其产生的新教思想还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文艺复兴则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第七课启蒙运动

1.历史背景:

(1)经济:

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束缚。

(2)政治:

资产阶级壮大,要求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的斗争。

(3)思想:

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了人文主义。

(4)科学:

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启迪和思想方法。

2.主要内容:

(1)兴起(英国):

霍布斯:

人们按照社会契约建立国家

洛克:

在国家政权形式上提出分权思想,赞成君主立宪

(2)高潮(法国)与发展(德意志)

思想家

主张

历史地位

相似点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

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原则

都反对君主专制

,否定教权主义

,提倡民主政治

、自由平等

伏尔泰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开明君主制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卢梭

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

倡导民主共和制

描绘了未来世界的蓝图

康德

人非工具

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三大思想运动对比: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时间

16——17世纪

14——16世纪

17——18世纪

兴起

德国

意大利

起源于英国

实质

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方式

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

借用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提出无神论思想,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

核心

因信称义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焦点

反封建矛头指向天主教

反封建矛头指向基督教神学

反封建矛头指向封建制度

3.历史影响:

(1)性质:

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理性主义为武器,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

(2)影响:

对欧洲:

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②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对世界:

①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一)四大发明

1.指南针:

(1)战国:

司南。

(2)北宋:

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3)13世纪:

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2.造纸术:

(1)西汉:

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

(2)东汉:

蔡伦改进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

(3)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3.印刷术:

(1)雕版印刷术:

发明于隋唐,唐代《金刚经》为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

北宋毕昇发明,当时是泥活字,后来出现了木活字、金属活字。

(3)外传:

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促进了思想文化传播。

4.火药:

(1)唐代:

炼丹制药时发明,最早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经》。

(2)唐末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广泛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3)14世纪初:

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资产阶级战胜骑士提供了武器。

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1)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世界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2)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统治阶级起了一定作用。

(3)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总之,中国科技发明在推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近代化过程中,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科技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二)天文学

1.天象观测:

关于对日食、太阳黑子、彗星和哈雷彗星的记录,均领先世界。

2.天文著作:

战国《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3.天体测量:

(1)东汉张衡:

发明地动仪;发明水运浑象仪;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

(2)唐代僧一行:

创制黄道游仪,首次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并制成了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

(3)元代郭守敬:

制成的“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测定黄赤交角值;编订《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三)数学

1.春秋:

九九乘法口诀、度量衡。

2.春秋战国:

筹算计算法——到元代发展成简便高效的珠算法。

3.西汉:

《周髀算经》在世界上最先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定理特例。

4.东汉:

《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5.魏晋南北朝:

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精确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1000年。

(四)农学著作

1.北魏《齐民要术》:

作者贾思勰;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书。

2.元代《农桑辑要》:

是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3.元代《农书》:

作者王祯;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农器图谱》记载高效的转轮排字盘。

4.明代《农政全书》:

作者徐光启;不仅达到传统农学顶峰,还吸收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并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型,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五)医药学

1.中医学

(1)战国扁鹊:

提出四文诊法(望、闻、问、切)。

(2)《黄帝内经》:

成书于西汉,提出病理学说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3)东汉张仲景:

所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治疗学)的基础,被誉为“医圣”。

(4)东汉华佗:

创制五禽戏外,还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医学史上全身麻醉之先河。

2.中医学著作

(1)唐代《唐本草》: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2)唐代孙思邈:

著有《千金方》,后世尊之为药王。

(3)明朝李时珍:

《本草纲目》,集历代草本药物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六)1、中国古代科技繁荣的原因

(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

(2)农耕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3)民族融合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吸收各种优秀文化的精华;

(4)教育事业不断地发展,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条件;

(5)历代统治者及政府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

(6)科学家们的努力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观因素。

2、明清以来中国科技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1)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严重地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2)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统治对自然科学的束缚愈来愈严重;

(3)重文轻武和迷信落后思想制约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4)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是中国自然科学走向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5)自然科学的自身结构缺陷制约着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总之,中国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逐渐衰落的根本原因。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1、列举古代各阶段主流文学的特点:

(1)《诗经》——四言为主,重章叠句,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2)楚辞——句子参差不齐,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比较自由活泼,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3)汉赋——在楚辞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而形成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4)唐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

前期的诗歌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后期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5)宋词——句子长短参差,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抒发感情,并可配乐演唱。

(6)元曲——散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7)明清小说——数量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前代,对现实提出深刻的批判。

2、明清小说的代表作

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

《水浒传》

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

《儒林外史》

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