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预3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3877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预3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预3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预3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预3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预3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预3资料.docx

《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预3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预3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预3资料.docx

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预3资料

 

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二00九年二月十六日

 

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1、总则

1.1编制说明

本预案为分公司专项应急救援预案,是分公司《综合应急救援预案》的组成部分,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机能的运用,保证企业高效、优质、低耗安全地进行施工生产。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5、《国际劳工组织公约﹒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

6、分公司《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及要求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7、公司《安全环境系统管理标准》QG/13J03-2006。

1.3编制目的

作业环境中存在各种化学的和物理的有害因素,直接影响作业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影响工作效率,危害员工的健康。

因此,必须消除作业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给作业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实现安全生产。

1.4适用范围

适用于分公司范围内的施工生产活动和办公场所的环境污染事件。

1.5目标

当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时,及时开展自救与互救,有效控制事态的发展,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事故对周边环境和相关方的影响,避免救援措施不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要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必须掌握环境中存在那些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产品及他们的分布特点和危害情况,才能制止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2.1事故类型

粉尘、生产性毒物、噪声、震动、地下环境对施工人员的影响。

2.2危害程度分析

环境因素是造成环境变化的原因,环境影响是环境变化的结果。

环境因素不仅存在于组织的活动中,也存在于组织的产品和服务中。

2.2.1粉尘: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并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施工现场主要含二氧化硅粉尘,并产生水泥尘、石棉尘、木屑尘、电焊烟尘、金属粉尘。

粉尘对人身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当吸入肺部的生产性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肺组织逐渐硬化,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生成肺尘病。

2.2.2生产性毒物:

可使大气、水、土壤等环境因子受到污染,被人体接触或吸收,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如:

铅、二甲苯、聚氯乙烯、一氧化碳、亚硝酸盐等。

2.2.3噪声:

来源于现场存在的多种无规则的音调及杂乱声音。

主要有:

搅拌机、空压机、电动机械、加工机械、拆除工程等。

长期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劳动,内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

同时,它能引起心跳加快。

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神经性衰弱疾病及导致肠胃病和溃疡病发作。

2.2.4振动,振动是经常可以遇到的。

常与噪声相结合而作用于人体,建筑施工中。

主要有:

砼振动棒、打桩机、搅拌机等。

振动主要对人体危害表现为:

手指麻木、胀痛、手腕关节骨指变形,振动较大时可发生人身高处坠落,建筑物损坏裂缝造成坍塌。

2.2.5地下环境对施工人员的影响:

地下环境中可产生的有害气体主要有:

CO2、CO、NO、H2O、油雾等,在通常环境中,不足以对人体构成伤害,而在地下,有害气体无法排除,当达到一定浓度,则会对人体产生毒性影响,不仅破坏人体健康,还会导致重大事故。

2.3环境因素辩识

重大危险因素一览表(图1)

序号

危险因素

危险分析

可能导致的事故

危险

级别

备注

1

生产性粉尘

管理缺陷

尘肺

重大

2

生产性粉尘

违章操作

产生静电引起火灾、爆炸

重大

3

生产性粉尘

管理缺陷

造成大气污染

重大

4

生产性毒物

违章操作

浓度超标、引起火灾、爆炸

重大

5

生产性毒物

管理缺陷

人员窒息、中毒

重大

6

生产性噪声

管理缺陷

引起中枢机能紊乱造成人员坠落

重大

7

生产性噪声

管理缺陷

引起耳聋、血压升高

重大

8

振动

违章操作

引起周边坍塌

重大

9

振动

违章操作

引起建筑物裂缝

重大

10

地下环境影响

违章操作

造成大量气体排放、火灾、爆炸

重大

11

地下环境影响

违章操作

照明光线较暗、造成伤害

重大

 

2.4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遵循公司《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中的基本原则。

2组织机构及职责

按照公司《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中的组织机构体系实施。

3.1指挥机构职责

按照公司《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中的职责和岗位实施。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1.1分公司办公楼、各单位办公区、施工现场的布防、安全操作及道路运输中的监控;

4.1.2监测、试验设备监控;

4.1.3现场文明施工监测;

4.1.4维修、改造、扩建中粉尘、环境污染、浓度超标监测。

4.2预警行动

4.2.1在发生险情时,现场人员在保护好自身安全情况下,及时检查事故部位,按照应急分级原则与初始条件,初步判断应急状态并报告项目应急领导小组或向上级报警。

项目部从而启动应急反应程序。

根据事故级别不同,发出报警信号也不同,一般报警内容包括:

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名称和泄漏量、事故性质、(外溢、爆炸、火灾)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及报警人姓名、联系电话等。

信息报告程序(图2)

现场报警

接报发出救援命令

开始救援行动

通报灾情

现场堵漏、控制险情组织救援

现场处置疏散周边群众

事情调查、处理

结束紧急状态

4.2.2事故报警电话

a.急救电话120

b.报警电话110、119

4.2.3应急响应程序

根据分公司制定的值班制度,应急领导小组应设值班室、值班电话、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领导带班。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

应急响应程序(图3)

特大事故报请上级应急救援组织

现场急救

事故简况、人员了解

急救转移

根据事态、报业主救援

24小时事故上报

救援设备

应急通道畅通

组织抢救

疏导人员

保护现场

控制事态

应急救援组织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重大环境事件

 

送往最佳医院抢救

 

4.2.3处置措施

4.2.3.1响应级别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响应级别可分为四级。

I级环境事件发现人响应:

环境事件发生后,发现者应及时将事故信息传递到项目部应急机构,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初步防范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同时防止个人发生事故。

Ⅱ级环境事件项目部响应:

项目部应急机构接警后,应立即启动事故反应程序,组织人员按分工进行响应。

Ⅲ级环境事件公司及总包单位响应:

接警后,应根据上报事故情况,启动《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为项目部提供指导,并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救,防止事故蔓延和二次事故发生。

Ⅳ级所在地区响应:

当事态不能控制时,项目部或公司及总包单位应及时向所在地区相关组织、有关单位求救,以获得增援。

4.3应急物质与装备保证

4.3.1常用防护用品:

安全帽、安全带、工作服等

4.3.2常备药品:

消毒用品、急救物品(创可贴、绷带、无菌敷料)、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带、氧气袋。

4.3.3抢险工具:

铁锨、撬棍、麻绳、加压泵、抽水机、消防设备、小型切割机、电工常用工具。

4.3.4应急器材:

架子管、扣件、草袋、砂石、水泥、帐篷、应急灯、发电机等。

4.3.5检测设备:

配备一定数量的检测设备并保持设备的有效状态。

5、处置措施原则:

5.1处置综合措施:

1、改善作业环境的技术措施;

2、改变施工方法的技术措施;

3、合理的通风条件和照明;

4、作业场所的合理布置;

5、个人的防护措施和防护用品;

6、现场文明施工的改善。

5.2生产性粉尘的防治措施

1、粉尘的危险性分析及造成事故的类别:

一般粉尘危害最大的成分主要有:

有毒物质铅、砷、汞等;放射性物质铀、钍等;游离二氧化硅,它是许多矿物和岩石的组成部分,分布很广,危害大。

粉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粉尘对眼、皮肤的作用可引起皮肤和五官炎症;有毒粉尘引起中毒;放射性粉尘引起尘肺病,对设备与施工生产上粉尘引起机电设备的磨损,同时粉尘可引起爆炸等,它主要产生在施工生产现场、车间等区域内,多发生于春、秋两季节,爆炸性粉尘在空气中,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才能发生爆炸。

2、粉尘的综合防治措施

改革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采用新技术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在工艺改革中,首先应当采取使生产过程不产生粉尘的治本措施,其次才是产生粉尘以后通过治理减少其危害的治标措施。

采用配备气力输送设备的密闭罐车和气力输送系统储运、装卸,输送各种粉粒状物料,采用高效的湿水作业可以减少扬尘点;采用高压静电技术对开放性尘源实行就地抑制,可以有效地防止粉尘扩散,使作业点的含尘浓度大大降低。

3、定期检测

定期检测作业点的含尘浓度和排放浓度,检查防尘设施和防尘设备的运行情况,从而查看粉尘的危害程度,评价已有粉尘措施的实际效果,为制定和改进防尘措施,正确选用除尘设备提供科学依据。

4、个人防护

从事粉尘作业人员应佩带防尘口罩、面具、头盔,并正确使用。

5、组织管理措施

各级领导要把粉尘工作作为大事来抓,并列入议事日程,做到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防尘工作中,加强防尘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职工对防尘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掌握预防粉尘危害的技术知识,加强粉尘系统的维护管理,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5.3生产性毒物的防治措施

1.生产性毒物及其类型

毒物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这种病变叫病毒。

生产中可接触到的生产性毒物类型很多,常以固体,液体气体或气溶胶的形式存在,气体或气溶胶性毒物随作业环境的空气侵害人体,是作业场所防毒的重点,有害气体包括氯气、氨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有毒蒸汽包括:

苯、汽油挥发。

2.毒物对机体的作用性质

1.刺激性毒物:

酸的蒸汽、氯、氨、二氧化硫,它们直接作用到机体组织上时均能引起组织发炎。

2.窒息性毒物:

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对人体有直接的危害,造成人员窒息和死亡。

3.常见职业中毒危害表现:

(图4)

毒害

职业中毒症状及表现

中毒现象

神经系统

神经衰弱症

无力、易疲劳、记忆力减退、头昏

砷、铅中毒

多发性神经炎

损害周围神经、动作不灵活

二硫化碳、铅、砷中毒

神经症状

狂燥、欣快、忧郁、消沉、健淡

二硫化碳、汞中毒

血液造

血系统

血细胞减少

头昏、无力、牙龈出血、闭出血等

慢性苯中毒、放射病

血红蛋白变性

出现胸闷、气急、紫绀等

苯胺、一氧化碳中毒

溶血性贫血

出现胸闷、气急

急性砷化氢中毒

呼吸系统

窒息

咳嗽、胸痛、胸闷、气急、喉头痉挛

有机磷

中毒性水肿

改变了肺泡壁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氮氧化物、光气

支气管、肺炎

气体作用于气管、肺泡引起炎症

汽油

支气管哮喘

多为过敏性反应

苯二胺、乙二胺

消化系统

直接刺激腐蚀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四氯化碳、硝基苯、砷、磷中毒

肾脏

肾脏损害

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浮肿等尿振性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砷化氢、四氯化碳、汞

皮肤

刺激变态反应

搔痒、刺痛、瘫丘疹、皮炎、和湿疹

沥青、石油、铬酸雾等

3、生产性毒物的防治措施

生产性毒物的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控制一切毒源,减少进入空气中的有毒物质量;二是对于已散布于空气中的有毒物进行通风稀释,排除或回收精华,降低空气中有毒物的浓度;三是对操作者采用个人防护。

5.4噪声的防治措施

1、噪声的来源

噪声产生与物体的振动:

如:

车床、电锯、搅拌器、电焊机、球磨机、切割机、无齿据、风铲等。

部分机械的噪声源强度。

(图四)

噪声:

DB

机械名称

130

风铲、电焊机

120-125

球磨机、切割机

110-115

电锯、无齿据、振捣机、砂轮机、

100-105

电刨、破碎机、气锤、打桩机

90-100

轧钢机、汽轮机、压缩机、

2、噪声的危害

噪声的危害包括对人体的影响和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a.对听力的影响

引起听决疲劳直至耳聋

b.对生理影响

噪声对生理效应是诱发一些疾病,使人大脑皮层兴奋和压抑失去平衡,使中枢神经功能出现障碍,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多汗、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神经过敏、凡应迟钝等。

并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疾病。

3、对心理的影响

反映在干扰人们焦虑、休息和睡眠,使人产生烦躁、焦急、厌恶、注意力不集中、降低工作效率,引起人的烦恼,产生意想不到的危害和损失。

4.对生产活动影响

噪声可诱发事故,在高噪声中作业,人的心情烦躁,容易疲劳、反映迟钝、工作效率下降、工伤事故增多;强噪声中还能破坏建筑物和设施。

噪声草果135DB酒会对电子元器件和仪器设备有影响。

5.对噪声治理的措施

a.降低声援噪声强度的技术措施

改进设备及工艺结构,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

安装销声等技术。

b.采用柔性联接,减少摩擦,用高非金属元素替代金属元素,用润滑剂、提高光洁度减少摩擦。

6.作业环境日常安全管理检查

通过对作业环境的检查,了解作业环境的安全状况,发现不安全因素获取安全信息,识别和控制不良的作业环境,清楚事故隐患。

6.1作业检查的划分

a.作业环境布设状况

b.作业环境条件

c.作业环境防护设施

6.1.1作业环境设施状况

作业环境布设状况安全检查表(图6)

部设色境不设状况作业环境,,。

工伤事故增多作效率,迟钝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类别

检查项目检查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备注

生产区域

布置情况

人行道

与车道

人行道和各种不同要求的车行道宽度要符合要求,车间安全通道宽度、生产区通道无占道现象

危险地

带防护

为生产而设置的坑、壕、池应有可靠的防护栏、盖板,夜间应有照明,利用厂房内自建的平顶房至顶作堆场的也应有护栏

工业垃

圾堆放

作业场所的工业垃圾、污油、污水及污物应及时清理干净装入集装容器内,或堆放到指定位置

6.1.2作业环境条件

作业环境条件安全检查表(图7)

项目类别

检查

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备注

环境采光条件

自然

采光

白天必须采用自然采光、车间及局部工作面上的亮度,必须达到要求,但白天用亮度计测定时允许局部工作面上的照明开灯测定

人工

照明

夜间均用人工照明,夜间照明应包扩夜间生产车间的主干道,楼梯及通道照明,亮度要符合安全要求

混合

照明

白天当自然照明达不到要求时允许用人工照明补充,特种污染作业场所允许用人工照明补充系数补充

环境尘毒条件

尘毒

浓度

车间空气尘毒浓度符合安全要求,有害作业点的尘毒合格率符合规定要求

尘毒

溢散

设备、管道无破裂、无泄露,无二次扬尘毒污染

尘毒

治理

实施通风、除尘、净化、屏蔽等尘毒治理有效,车间空气清新,无异味

尘毒作

业分级

按规定进行尘毒作业分级,对重点危害岗位,必须制定计划限期消除尘毒危害因素

环境物理因素条件

温、湿度

作业环境空气温度和湿度符合安全规定要求

噪声

作业环境噪声不超过标准规定的85分贝(A),如果超过标准,采用缩短工作制

辐射

作业环境无射线辐射源,如果有,应采用有效的隔离措施,作业人员接受的辐射剂量符合安全要求

环境卫生条件

油污

场地无油污,设备无跑、冒、滴、漏,检修、维修油污及时清楚干净

污水

生产用水无泄露,生产排放污水有专门处理装置,不污染环境,不流洒地面,地面无因油污、水而滑倒危险

杂物

地面无不需要物,加工废料、屑、边角料及时清理

6.1.3作业环境防护设施

作业环境防护设施安全检查表(图8)

项目

类别

检查

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备注

劳动卫生防护设备

配置状况

配置有劳动卫生防护设备、实施通风、除尘、净化、噪声治理等,多工位作业场所有效防护设备的覆盖面大

运行情况

设备能正常运行,运行参数大于设计参数值得90%以上

效果

集尘、毒风罩完好有效,闸板灵活可靠无泄露、净化效果好,噪声消除、隔离有效

防护标志

标志设置

按作业环境特点要求设置各种安全标志装置(安全标志牌,各类报警装置,照明等)

标志状况

安全标志装置良好,规范或灵敏

防护隔离

隔离设置

对于危险作业点设置防护围栏,对于产生尘毒、噪声等污染的作业点采取屏蔽隔离

隔离状况

防护隔离材料坚固、稳定、整洁,屏蔽隔离效果好

防火设施

器材配置

有防火措施,有灭火器材,灭火器材配置合理,消防水源满足消防要求

器材状况

灭火器材安置位置合理,灭火器材在有效期内,按规定更新,维护良好

防护用品

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用品按作业特点要求配备齐全

穿戴情况

按要求穿戴,整齐,规范

7.安全教育与培训

7.1危险点控制的各项措施能否得到贯彻执行取决于各级领导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对危险点控制的认识程度及有关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程度。

因此,必须对涉及危险源控制的有关领导和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a.危险源控制管理的意义

b.本单位(岗位)的主要危险类型

c.产生危险的主要原因

d.控制事故发生的主要方法及日常的安全操作要求

e.应急措施和各种具体的管理要求

同时,应严格培训考核,加强上岗前的教育,加强技能训练以及提高文化素质,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8.应急响应

8.1响应程序

项目部接到事故报警后,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和事故的具体情况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救护中严格执行有关救护规程和规定,严禁救护过程中的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避免救护中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为事故调查做充分的准备,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事故初期阶段,则应采取积极抢险措施,消灭隐患,控制事态的发展。

当事故继续蔓延时,应组织力量进行抢险,并寻求社会的支援,防止事态的扩散,事故无法控制时,首先要疏散人员,确保人员伤害,当发生人员伤亡时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展开人员抢救。

8.1.2响应原则

1.执行预案而不违预案的原则

实际响应过程中难免有不足之处,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判断,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查,但调查不应随意而是经授权人员统一做出的响应

2.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

当紧急情况发生时,首先应抢救伤员,抢救顺序按照公司《综合应急救援预案》的原则执行

3.分工协作的原则

各相关应急响应人员按照公司《综合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分工协作,分别做好各自的工作,同时,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进行重大响应活动。

响应和救援工作结束后,应对专项预案和应急响应过程的适应性,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评审,识别应急预案和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必要的修订完善,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这种改进,不能仅限于发生事件和紧急情况的现场,各行各业应加以扩广,扩大改进措施的条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好的效果。

8.1.3应急行动程序

1.小组成员应牢记职责分工,按其行动,服从指挥;

2.接警后,带好随身抢险物品和个人防护用品迅速到指定位置集合,准备展开自救。

8.1.4应急救援通道

依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建筑物的施工内容及施工特点,确立应急状态时的救援安全通道,包括现场垂直通道、水平通道,与场外连接通道,附近居民疏散路线。

防止事故现场发生变化带来的问题,确保应急救援安全通道能有效的安全使用

8.1.5应急通信

1.应急人员的联系;

2.指挥者与机构之间的联系;

3.救援系统之间的联系

4.指挥机构与外部组织的联系;

5.组织机构与上级部门的联系;

6.组织机构与新闻媒体之间的联系;

联系电话及方式参照分公司《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中附件进行。

8.1.6交通管制

事故发生后,及时通知交警部门,对事故发生地的周边道路实施有效的管制,为救援工作提供畅通的道路。

9.应急处置

9.1.1现场急救的原则

1.抢救伤员要及时,体现时间就是生命;

2.抢救方法得当,避免二次伤害;

3.实施现场急救与送医院救治相结合的原则;

4.送到施工现场最近的医院并能得到救治的原则;

9.1.2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1.保持通信畅通,信息及时沟通;

2.确定事故类型,伤害形式和范围;

3.确定人员伤害情况;

4.掌握天气变化情况;

5.确定现场资源是否满足救援需要;

6.根据上述情况实施救援行动。

9.1.3救援前的判断

1.有无意识,无意识时必须呼救并实施急救措施

2.有无呼吸,保持呼吸畅通,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3.有无脉搏,无脉搏时,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4.有无大出血,采取止血措施。

9.1.4几种伤害的具体救治方法

1.烧伤:

判定烧伤面积在5%以下,由现场医生用冷水冲洗患部30—60min,直至不再感到疼痛和灼热,再用医用纱布轻轻包好烧伤创面,包裹时不要太紧,以免影响肢体血运,烧伤面积在5%以上,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2.中毒:

将中毒者抬到新鲜空气处,静躺休息后,再送医院检查救治,避免抢救不当造成后遗症,当判定呼吸微弱时现场医生立即先消除口腔呕吐物,再进行人工呼吸。

及时送往医院高压舱室抢救。

3.出血:

用清水及肥皂清洗伤口(只限于较小伤口)并用棉签沾紫药水抹净伤口,敷伤止血液,大面积出血应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9.1.5事故调查及生产恢复

要严格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疏导交通,排除险情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

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件并进行拍照或录像。

安排人员看守事故现场,防止人为或自然因素对事故现场的破坏。

清理现场必须在事故调查取证完毕,并完整记录在案后方可进行。

同时,制定详细恢复生产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