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浙江专用专题强化训练+答题规范51份 通用25.docx
《高中地理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浙江专用专题强化训练+答题规范51份 通用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浙江专用专题强化训练+答题规范51份 通用25.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浙江专用专题强化训练+答题规范51份通用25
考点29 区域联系——资源调配
(1)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一是对口帮扶,二是西部地区招商引资,三是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
(2)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案及图示
①南水北调
总体布局
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连接,形成“四横三纵”
调水原则
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线路
东线
从长江下游扬州引水,利用京杭运河将水北送至华北地区
中线
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输送到北京、天津
西线
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调长江水到黄河上游
②西气东输:
主体工程(西气东输一线)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铺设输气管道,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到上海。
③西电东送:
分为北线、中线和南线。
线路
调出区
调入区
北线
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
京津唐地区
中线
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
华东地区
南线
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
广东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意义
对调入地区的意义
对调出地区的意义
资源
缓解资源短缺状况
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
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
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知识归纳]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
主要从资源调入区和资源调出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配置情况入手,分析如下:
(2)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区和资源调出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下表:
南
水
北
调
调出区
有利: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不利:
取水口水文环境受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调入区
有利:
增加水域,促进水循环;增加地表水和土壤含水量;回补地下水,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防止地面沉降;可有效遏制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提供基本保障,促进经济发展
不利:
在北方灌区可能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等环境问题
西
电
东
输
调出区
有利: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步伐;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等
不利:
管道铺设沿线易造成生态破坏
调入区
有利:
改善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等
西
电
东
送
调出区
有利:
促进中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不利:
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环境污染加重
调入区
有利:
保障东部地区的电力供应;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大气质量,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等
真题回顾
考向预测
2015.10 25题
1.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背景及意义
2.以选择题、填空题或综合题形式考查
考向一 南水北调的背景及意义
典例剖析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输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
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途需要提水,运营成本大
B.水质比东线工程的好
C.可以缓解太行山区的缺水问题
D.可以增加黄河下游的径流量
2.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能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汉江的丹江口水库以上河段通航能力增强
B.使武汉地区发生洪水的概率降低
C.使华北平原土地盐渍化得到缓解
D.使汉江下游的水质问题被关注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由图中陆高可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地势高,受水区地势低,可以实现自流供水,A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部分地区经济相对较落后,工业等污染源较少,所以水质比东线工程的好,B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位于太行山以东,不可能缓解太行山区的缺水问题,C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过黄河,不与黄河水汇流,不会增加黄河下游的径流量,D错。
第2题,认真审题,注意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能带来的影响”;丹江口水库是调水的水源地,所以汉江的丹江口水库以上河段通航能力基本不变;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该地区发生洪水的概率受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极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会使华北地区的地下水位升高,可能加剧沿线地区土地盐渍化;调水工程的修建使丹江口水库流向下游地区的水量减少,使下游地区河流的自净能力下降,汉江下游的水质问题引起关注,故D项正确。
特别提醒
南水北调带来的环境问题
(1)水源区径流量减少;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2)工程沿线地区:
给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地下水位升高,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
(3)水质(东线):
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跟踪训练
图甲是“世界某区域图”,图乙是图甲中三个城市的年降水量和冬雨率柱状图。
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区域实施的调水工程最有可能为( )
A.东水西调B.西水东调
C.北水南调D.南水北调
2.造成旧金山、洛杉矶、圣迭戈三个城市年降水量和冬雨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山脉走向
B.地势起伏、人类活动
C.沿岸洋流、植被类型
D.纬度位置、大气环流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读图乙中三城市年降水量,旧金山年降水量最多,圣迭戈年降水量最少,应由旧金山附近向圣迭戈附近调水,为北水南调。
第2题,三个城市的纬度位置决定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考向二 西气东输的背景和意义
典例剖析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
读图,回答1~2题。
1.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 )
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B.阴山、秦岭、南岭地区
C.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
D.黄河、长江、珠江流域
2.该工程建设产生的显著影响是( )
A.加快新疆天然气资源的开采,促进其经济发展
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状况,优化其能源消费结构
D.促进我国和气源地国家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没有经过我国第一级阶梯,没有经过阴山,没有经过寒带地区(因为我国没有处于寒带的地区)。
第2题,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可缓解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状况,并且可以优化其能源消费结构。
该工程是从境外引进天然气,不会加快新疆的天然气开采;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不是该工程的显著影响;管道运输在促进国家之间社会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较弱。
跟踪训练
2014年5月21日,中俄两国政府在上海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
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
读“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示意图”,完成1~2题。
1.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向北弯曲,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绕过冻土区域,便于施工
B.缓解北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
C.北部地区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充足
D.保护贝加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
2.下列关于图示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对中俄两国的影响,正确的是( )
A.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有利于其能源结构调整
B.减轻俄罗斯就业压力,可优化其产业结构
C.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消除大气环境污染
D.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向北弯曲经过了恰扬金气田,该气田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充足。
第2题,该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主要有利于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A、B错误;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可以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减轻大气环境污染,但不能消除大气环境污染,C错误。
选D。
(2016·嘉兴模拟)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首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战略通道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
读图,回答1~3题。
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其主气源地的是( )
A.中亚B.俄罗斯
C.西亚D.乌克兰
2.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目的有( )
①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②促进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③加强东部地区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利用广州港的优势,扩大我国天然气的出口能力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3.与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干线(轮南—上海)相比,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具有的优点是( )
①沿线经济更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②供气来源多元化,供气更稳定 ③覆盖区域更广 ④从根本上解决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状况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答案 1.A 2.B 3.D
解析 第1题,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读图可以判断管道通过霍尔果斯进入中国,所以最有可能成为其主气源地的是中亚。
第2题,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目的有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不能促进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升级;能够加强东部地区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进口天然气,与天然气的出口能力无关。
第3题,与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干线相比,西气东输二线管道沿线主要经过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并非更发达;供气来源多元化,供气更稳定;覆盖区域更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状况,但可以缓解其能源短缺状况。
4.能缓解浙江省能源紧张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是( )
A.风力发电B.发展小水电
C.开发太阳能D.西电东送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
根据选项可知只有西电东送的中线工程能源输入地为江浙地区,其他三个选项均不属于跨区域的资源调配工程,因此本题选D。
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我国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读图,完成5~6题。
5.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6.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地区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
A.航道建设B.西电东送
C.劳务输出D.水土保持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长江三角洲地区公路网、铁路网密集,同时水路、航空运输发达,形成了立体的交通网络,交通条件优于川渝地区,①错误;从资源条件分析,能源矿产等资源川渝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②正确;从土地面积条件分析,川渝地区土地广阔,地价较低,从劳动力条件分析,该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③正确;从技术力量层面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技术力量更加雄厚,④错误。
第6题,西电东送保证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电力供应,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改善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保证生态安全。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
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回答7~8题。
7.贵州采矿工业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可能是( )
A.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土地沙漠化
B.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C.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重
D.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
8.围绕能源开发,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 )
①煤—电—钢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电—铝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7.C 8.D
解析 第7题,贵州喀斯特地貌广布,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土地石漠化;矿区道路铺设后,可以减少矿区污水下渗,减轻水污染;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重;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
第8题,贵州煤炭和铝矿资源丰富,在其资源基础上可以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煤—焦—化和煤—电—铝。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①~③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A.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B.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
10.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改善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B.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答案 9.D 10.C
解析 第9题,阅读图中的经纬度,判断线路的起止点,结合线路图的走向判断,①线路从新疆到上海,为西气东输工程,调配的为天然气;②线路从长江中下游到华北地区,为南水北调工程,调配的为水资源;③线路从珠江上游到珠三角,为西电东送工程,调配的为电力资源。
第10题,资源跨区域调配对于调出区和调入区而言,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分析其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能改善调出区和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调入区和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其主要目的是实现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 国家编制的“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
下图为“京津冀三地产业规划示意图”。
(1)若甲地区植被遭大规模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荒漠化,其危害不仅造成当地________的生产力下降,还会使乙地区河道________,发生________灾害的可能性增大。
(2)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N为________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可缓解京津冀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还有利于改善城市________环境质量。
(3)在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祁连山以北属于________区,与东部季风区相比,其突出的特征为________;东部季风区内秦岭—淮河以北种植的粮食作物以________和玉米为主。
(4)从产业定位来看,河北的产业发展优势是________;北京与天津向河北省扩散产业和技术,主要原因是河北省________水平低于北京、天津。
答案
(1)土壤 淤积 洪涝
(2)西电东送 大气 (3)西北干旱半干旱 干旱 小麦 (4)资源丰富 社会经济
解析
(1)根据图形中甲地的位置,为黄土高原,乙地为黄河下游。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若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荒漠化,其危害不仅造成当地土壤的生产力下降,还会使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增大。
(2)N为西电东送工程,随着其实施,可以缓解能源输入地能源短缺的问题,改善大气质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
祁连山以北属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与东部季风区相比,其突出的特征为干旱。
东部季风区内秦岭—淮河以北种植的粮食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4)根据题意可知河北为资源型区域,因此,其产业发展优势为资源丰富;北京与天津向河北省扩散产业和技术,主要原因是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北京、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