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培训《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3815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资格证培训《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培训《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培训《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培训《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培训《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资格证培训《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纲要.docx

《高校教师资格证培训《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资格证培训《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纲要.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教师资格证培训《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纲要.docx

高校教师资格证培训《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纲要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教师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教师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生着巨大的作用。

1.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使人类走向更加文明。

2.开发人类智力资源,促使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3.培育新型劳动者,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4.全面塑造人,促使人类的自我完善。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目的具有社会性和责任性。

2.教师劳动的任务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

3.教师的劳动过程具有示范性和严格性。

4.教师的劳动手段具有规范性和创造性。

5.教师的劳动工具具有个性化和自觉性。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和功能

(一)道德的涵义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要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以善恶、正邪、荣辱等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活动实践的总称。

(二)道德的本质

所谓道德本质,是道德现象的内在联系和道德的内在矛盾。

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

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

道德不同于其它社会意识的根本特征,就在它的特殊的规范性。

第一,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第二,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第三,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法律规范不管人们是否有遵守的动机,只要在行动上没有违反就不去干涉,而道德规范必须有内在的善良愿望才能加以遵守。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而且是人类的实践精神,是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正当的职业过程中,思想和行为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与其它道德相比,职业道德具有自己的不同特点:

1.内容的稳定性;

2.形式和行为尺度的多样性;

3.适应对象的限制性。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理各种教育关系准则和规范系统。

它是从教师的职业劳动和教育的客观规律中引申出来的,用于调节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1.教师职业道德产生于教育实践,是反映教育中人与人的关系的教育意识。

2.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3.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实践精神。

(五)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1.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特殊的认识功能;

2.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特殊的调节功能;

3.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特殊的迁移功能。

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价值

1.可使教师职业道德不断发展完善;

2.可使教师做好教育工作;

3.有利于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一、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

1.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道德的灵魂。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都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派生出来的。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展开、补充和具体化。

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调整个人与他人以及与社会的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是区别于其他类型社会道德的最根本的标志。

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形成的依据

1.必须反映一定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和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的要求;

2.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3.必须是从行为准则上区别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职业道德类型的最根本的标志。

三、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特征(特点)

1.具有质的规定性;

2.具有社会意识性;

3.具有全面协调性。

四、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一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二是全面育人;

三是为人师表。

五、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

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根本标志,具有最普遍的指导作用。

2.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具有统帅作用。

3.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最高准则具有裁决作用。

六、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具体要求

1.要求教师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心全意投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要求教师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

3.要求教师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技能,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

4.要求教师具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及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构成因素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荣誉和教师职业良心八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模式。

(一)职业理想:

就是指人们关于个人价值及个人通过从事职业活动所能实现的社会价值方面的愿望和要求。

(二)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是指个人职业选择的态度,包括选择方法、工作取向、独立决策能力与选择过程的观念。

职业态度本质上讲就是劳动态度。

劳动态度是人对待劳动的一种心理倾向。

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

(三)职业责任

职业责任是指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所承担的特定的职责。

它包括人们应该做的工作和应该承担的义务,是某一职业的劳动者对职业义务的主动认识。

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

具体要求教师:

第一,教师应当以履行职业责任为自身素质表现的内核。

第二,教师应当将履行职业责任视为自己不断发展的动力。

第三,教师应当把履行职业责任与学生的发展,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四)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指人们从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是指在职业分类基础上,根据职业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是实现职业责任、反映职业态度、达到职业理想的手段。

教师职业技能集中地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效果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反映。

教师职业技能的特点(要求)是:

  其一,超前的学习能力。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坚持通过阅读吸纳各学科知识的营养,善于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努力成为全社会的榜样。

其二,较高的教学能力。

这是教师的核心能力。

对所有教师而言,解读挖掘教材、确立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评价是需要不断学习完善的常规技能,必须与时俱进。

要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研修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其三,教师应具有反思能力。

新教育改革呼唤反思型教师,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都需要教师学会反思。

其四,一定的科研能力。

教师从事科研,将是21世纪教师区别于以往教师的一个显著标志。

教师只有由教育型向学者型的转变,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教师要善于把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分析和研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对自己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理论升华,成为规律性的共识。

在教学中发现问题,通过教研解决问题,形成教学和教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新模式,进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

其五,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

居于首位的应当是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成为受学生喜爱欢迎的老师。

当今的教师需要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要学会处理好各种关系,尤其是要协调好与同事、家长的关系。

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下,教师职业技能包括教学技能、管理技能、交往技能、德育技能和研究技能。

(五)职业纪律

职业纪律是在特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它包括劳动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群众纪律、保密纪律、宣传纪律、外事纪律等基本纪律要求以及各行各业的特殊纪律要求。

教师职业纪律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因素之一,是教师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它包括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应当自觉遵守职业纪律;

第二,教师应当充分地运用法律;

第三,教师应当坚决维护纪律的严肃性。

(六)职业荣誉

职业荣誉,即职业荣誉感,是指一定的社会或集团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褒奖,是特定人从特定组织获得的专门性和定性化的积极评价,作为从事本职业的个人因意识到这种肯定和褒奖所产生的道德情感。

它是职业责任和职业良心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对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以及正确的主观认识。

所谓教师职业荣誉,就是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教师荣誉有着巨大的作用。

一是推动教师更好地履行职业义务,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尽职尽责;二是教育和鼓励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尊师重教,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师荣誉对教师提出基本要求:

第一,教师应当以自己良好的教育行为达到使学生在全面素质上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教师应当以自己良好的教育行为使教育更好地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荣。

第三,教师应当以自己良好的教育行为使教师群体更加和谐,学校更加优秀,自己更加进步为荣。

  (七)职业作风  

职业作风是指职业劳动者在其职业实践和职业生活中所表现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是职业道德在从业者职业行为中的习惯性表现。

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指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

人民教师应该树立以下优良职业作风:

首先,教师职业作风应当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教育工作有执着的热爱之情,视教育教学为一种享受,投入全部的精力。

其次,教师职业作风应当是讲究教育教学的效率,思维敏捷,逻辑严密,决不是“拖泥带水”,故作深奥,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启发性、趣味性。

再次,教师职业作风应当是以宽容、公正、友爱、自主的态度处理教育人际关系,真诚的对待他人,决不做作、虚伪,使人感到与教师的交往是富有感染力的。

最后,教师职业作风应当是积极进取的,才华横溢的。

(八)职业良心

职业良心是指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职业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是一定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信念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

或简单地说,职业良心就是从业人员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

职业良心在职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从业人员作出某种行为之前,职业良心具有动机定向的作用。

  

其次,在职业活动进行过程中,职业良心能够起到监督作用。

  

再次,在职业活动结束以后,职业良心具有评价作用。

 

所谓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的职业良心应包括四个方面:

恪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合作执教。

这四个方面,分别反映了教师与社会,教师与自身,教师与学生和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它们共同反映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和义务意识、情感态度等。

教师的良心与教育事业有必然的联系,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应该违背教师的良心,应该做一个有良心的教师。

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

高等、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以下简称教师)的特点是直接面对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自己为主要的劳动工具,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做人之道,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指导纲要》(教人厅[1997]6号)提出高等、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

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教书育人、遵循规律;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科学、坚持真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学而不厌、开拓进取。

(一)热爱教育,献身教育

在社会主义教育职业活动中,“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道德意义:

1.“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职业劳动本身对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规范在教育劳动中的集中体现

3.“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教师遵守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起点,它制约和影响着其他一系列师德规范的贯彻。

“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道德要求:

“热爱教育,献身教育”这一社会主义师德原则,要求学校教师做到: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把从事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培养对教育工作的深刻职业情感,忠于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以从事教育工作为荣,以献身教育事业为乐,全心全意搞好教育工作,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无私地奉献给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1.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正确处理教育事业利益与教师个人利益的关系;

2.努力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3.乐于奉献,忠于职守,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无私地奉献给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二)教书育人,遵循规律

教书育人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完整概念。

在古代汉语中,“教”和“育”是分开的,所谓“教”指的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则是指“养子使之作善也”。

从义理上分析,“教”所强调的是技术、技艺的获得,所指向的物质世界,“育”所注重的是价值引导、心智的启迪、精神的架构,所指向的是意义世界。

现代著名教育家竺可桢说过:

教者,传授知识也;育者,培养思想品德也。

教中有育,育中有教。

也就是说:

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教书育人涵义,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但是,应当清楚的认识到:

“育”是根本,因为它包含着人们的希望,体现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所以,“教”是技术层面的,“育”是价值层面的,后者赋予前者以意义。

教书育人的社会意义:

1.教书育人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2.教书育人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的重要标志

3.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应尽的道德义务

教书育人的途径与方法:

1.勇于改革,培养教师的创造力;

2.掌握教育分寸,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

3.讲究教学艺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4.从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出发,探索教书育人新途径。

(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利益要求教师遵守正确的道德规范,根据师生关系的特点自觉调节师生关系,以保证教育目的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自觉遵守“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师德规范。

这一师德规范及其基本要求,是教师正确处理与学生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自觉遵守这一师德规范及其基本要求,是教育好学生,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教育意义:

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育学生,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前提;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顺利进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教学过程本身对教师提出的重要道德要求;

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激励自己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力量。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具体道德要求:

1.热爱学生、了解学生;

2.尊重学生,培养学生;

3.严格教育,全面要求;

4.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性道德问题。

(四)热爱科学,坚持真理

“热爱科学,坚持真理”是教师道德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规范。

它的基本要求是:

其一,教师要具有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科学;

其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善于应用科学真理,不断提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其三,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勇于在实践基础上发现问题和发展真理;

其四,敢于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捍卫科学真理,纠正一切错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热爱科学,坚持真理这一道德规范,体现了教师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为真理而奋斗、牺牲的高尚精神。

一个教师能否正确对待教学与科研工作中面防的各种利益矛盾,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准则,直接涉及到教育事业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利益。

(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作出表率,成为可资学习、效法的榜样。

它是社会向从事教育劳动的人民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是人民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目标和职业活动规范。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为师德规范的必然性:

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劳动的特定要求;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由教师肩负的特殊使命所决定的。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可靠保证。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

1.高尚的思想情操;

2.文明的言行举止;

3.健康的个性品质;

4.纯熟进取的工作状态。

(六)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实践表明,要解决好教师间的矛盾,协调好教师集体中的各种关系,不能单纯依靠教育行政手段的调节(如教育指令,课程计划,物质奖惩等),大量的、主要的矛盾要依靠体现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的教师道德规范来调节。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是正确处理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重要师德规范。

这是因为:

1.只有教师集体的团结一致,关系融洽,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2.只有教师集体的团结一致,才能给学生集体以良好的道德影响;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具体要求:

1.维护集体利益,发挥个人才能;

2.搞好团结协作,开展有益竞争;

3.学习先进,扶助新人。

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一、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涵义

道德范畴,从广义上讲,是一个由一系列处于不同层次的反映道德现象的基本概念构成的体系,诸如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反映个体道德行为、道德品质中的基本概念,以及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认识、道德信念等等的基本概念,都可以看做道德范畴。

从狭义上讲,道德范畴是那些反映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普遍的道德关系的概念,如义务、良心、荣誉、幸福、公正等等。

依此类推,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从广义上说,凡是反映和概括师职业道德现象的特性、方面和关系的本质的基本概念。

从狭义上说,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反映教师个人与社会、教师个人与他人之间最本质、最主要、最普遍的道德关系的概念,如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等等。

二、教师良心

教师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范畴,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和调节机制所在。

(一)良心的含义及其作用:

良心是将社会道德意识内化为个体心理意识的结果,是人们对自己所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的自觉意识。

良心的作用:

良心一旦形成之后,就会对一个行为的整个过程,起着指令、调整、评价作用,从而使人们的行为符合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要求,而不出现偏离。

作为道德主体内心“道德法庭”的良心,其作用是极其巨大的。

首先,良心在人们行为之前,能够帮助人们正确选择行为,起着决策和指令的作用。

其次,良心在人们行为过程中,能扬善抑恶,起着激励、调整和控制的作用。

最后,良心在人们行为之后,能够帮助人们检查自己的行为,起着审判和评价的作用。

(二)职业良心与教师职业良心

所谓职业良心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职业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是一定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信念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

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教师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这一定义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教师良心与教师义务密切相联。

如果说教师义务本身是一种客观的、外在的教师使命、职责和任务,那么教师良心就可以说是一种内在的、被人们自觉意识到并隐藏于教师的内心深处的使命、职责和任务。

二是教师良心是教师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在个人意识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

三是教师良心是出自教师义务意识和道德责任而产生的一种自我评价。

教师能自觉意识到自己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的职业道德责任,并且能够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就具有了教师职业良心。

教师的职业良心可以表现在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其主要的有这样四个方面:

倍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这四个方面,分别反映了教师与社会,教师与自身,教师与学生以及教师与同事之间的道德关系。

它们共同反映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和义务意识、情感等等,进一步说明教师的良心与教育事业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三)教师职业良心的特点

教师良心与其他职业良心相比,有两个主要的特点:

高层次性和很强的教育性。

所谓高层次性,是指由于教师劳动的崇高性质,教师本人往往对这一崇高的职业及其要求有较高的自觉。

第一,现代教师经过职前教育和继续教育,都有较高的教育道德义务的自觉性。

第二,教育良心的调整范围广泛。

许多为其他职业道德规范允许的行为,却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所不容许。

比如着装,社会人士可以着时装,而教师的服装却必须庄重、大方,相对保守,才不至于影响或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又比如,教师的言谈举止,必须力求反映较高的文化和道德修养,否则就不足以垂范于学生,等等。

教师只有合乎这些职业道德的要求,才能心安理得。

所谓很强教育性是指教师良心的榜样与师范作用,判断教育良心的最终标准是看良心是否真正符合教育事业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比如,教师面对非常顽皮的学生容易产生惩罚的念头。

有的教师还会“凭良心”采取那种饮鸠止渴的体罚方式。

但即使体罚是凭良心的抉择,也不意味它仅仅合乎个体的良心冲动就自然是正确的。

(四)教师职业良心的意义:

任何职业良心的意义都主要体现在对职业以及对从事这一职业的主体自身的价值两个方面。

教师的职业良心也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维度。

1.良心对教育工作质量的促进作用(P68-69)。

在教育工作开始之前,教师的良心会行使对准备采取的教育行为的“预审权”(良心能对行为的动机进行检查,使教师严肃的思考、权衡和慎重的评价自己的行为动机对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动机给予肯定,反之则给予否定,从而使教师作出正确的行为抉择);在实际教育过程之中,教师的良心则会努力行使“监察权”(良心能起到监督和导向作用。

对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情感、意志和信念,能给予坚持和激励,对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情感、欲望和冲动能给予克服);教育活动结束,良心会行使“鉴定权”(良心能对行为作出价值评价)。

教育良心对特定教育行为或褒或贬,教师也就或者自豪,或者忏悔。

教育良心因此就成为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水平提高的最好的导师或学校。

2.教师良心对于教师个人职业生活的精神意义。

教师的职业良心实际上意味着一种自我评价机制的存在。

在实际生活中,教师的职业良心一方面抚慰自己,对自己的职业生活作出公正的评判;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师即使是遇到较大的委屈时仍然能够按照职业良心的指示行事,做到所谓的“事业为重”。

所以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精神人格的保护神,是教师鞠躬尽瘁、积极耕耘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

(五)教师职业良心的养成

首先,要具有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其次,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品质。

最后,要有正确的荣辱观念。

三、教师义务

(一)道德义务的涵义

所谓道德义务,是个人对社会或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集团对人们行为的道德要求,也是指个人在实践道德原则和规范时所产生的一种责任心。

(二)道德义务的特质

1.道德义务的精神性。

道德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