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直流 第三局部 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3781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压直流 第三局部 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压直流 第三局部 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压直流 第三局部 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压直流 第三局部 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压直流 第三局部 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压直流 第三局部 技术规范.docx

《高压直流 第三局部 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压直流 第三局部 技术规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压直流 第三局部 技术规范.docx

高压直流第三局部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技术规范

6、概述

6.1本技术要求为2011年辽宁电信通信电源系统建设工程240V高压直流系统设备采购询价文件的技术规范书。

6.2报价方必须对所有供货质量和服务质量负责,即:

保证所有供货符合技术要求、服务质量要求、交货验收要求、价格规定要求。

6.3报价方应详尽叙述所推荐产品的其它技术性能。

生产商应具有完善的检测手段及相应的检测设备。

6.4报价方以中文书面形式提供设备的全套技术文件及文件清单。

技术文件内容要与提供的设备一致,因设备软硬件修改而导致文件的任何修改,厂商应提供修改或补充的印刷文件。

所有的文件均应有简洁明了的名称和编号,各种文字说明应通俗易懂,所有图纸和图形符号等均应规范化。

报价方应提供设备说明书、企业内部检测标准、通讯协议、主要部件、元器件的产地及技术资料、安装、维护和操作手册等。

提供产品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

设备说明书包括设备工作原理、技术性能、功能、指标、结构(容量、尺寸和重量)、主接线及控制原理图、设备可靠性指标及计算依据等。

安装、维护和操作手册包括安装手册、维护操作手册、人机命令手册、备品备件清单等。

6.5报价方负责提供240V高压直流设备及所有附件的供应、运输、安装、调测,在开通、调试及验收直至交付使用的过程中提供免费技术指导、人员培训以及设备的保修。

7、报价方的要求

7.1制造商应具有国家或国际上公认的相关的、必要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电源设备、配电设备应具有国家承认的、标书规定柜型的CCC国家强制认证,并提供相应资质证明,表明其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

报价方提供的产品应由具有资质的中介评估机构和检测中心的年度审查和检测。

7.2制造商应具有完善的试验室和产品性能的测试能力。

7.3报价方提供的设备应具备技术规范所要求的所有功能,如果报价方提供的设备不具备技术要求的全部的功能,技术偏离部分必须在报价文件中明确。

填写设备的技术偏离表,并写出具体技术数据和指标。

7.4设备及主要部件必须明确制造商、产地、使用寿命。

7.5报价方提供的设备具备本技术要求中没有提到的其它功能和其它附件,或者报价方有新的更合理的建议,报价方应作为附件提供。

7.6报价方提供的设备应技术先进、成熟、具有高可靠性的产品,并应以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进行设计、制造、校准和检验,指标参数以标准高的为准。

为本项目提供的设备必须是经过电信运营商二个以上实际工程使用的相关机型。

8、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8.1执行的执行的国内外相关标准及规范

报价方提供的产品满足本询价文件规定的技术参数和以下专用标准:

(1)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2)GB14048.3-2008《低压开关设备及控制设备第3部分:

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及熔断器组合电器》;

(3)GB/T19826-2005电力工程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

(4)YDB037-2009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

(5)YD/T939-2005传输设备用电源分配列柜;

(6)YD/T983-1998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

(7)YD/T1051-201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

(8)YD/T1058-2007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

注:

若某些部件执行企业技术标准,要求报价方详细标明,且企业标准相应指标应高于上述标准。

若不详细标明其企业技术标准视为废标。

8.2主要技术要求

◆240V高压直流系统组成及配置

8.2.1系统组成:

概述:

系统主要由在一个或多个机架中的交流配电部分、高频开关整流模块、直流配电部分、监控单元以及绝缘监测、接地部分等组成。

本次询价系统为分立式系统,分立式系统的交流分配部分、高频开关电源整流器、直流分配部分应分别安装在不同的机架内,蓄电池单独安装。

监控单元可选择安装在某个机架内。

8.2.2系统配置:

●容量:

系统供电宜采用分散供电方式,单系统容量一般应控制在400-1000A,最小不应小于400A,最大不应超过1200A。

●配置:

系统总输出容量应根据系统设计总负荷和蓄电池组的均充容量之和进行合理选择;

(1)高频开关电源整流模块的额定输出电流:

20A。

(2)在每个系统中,整流架应具备并联使用输出。

在一个整流架内满容量安装的整流模块数量应为20只。

◆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8.2.3交流输入相关指标要求:

●电压:

三相380V,允许变动范围为(323~418)V;单相220V,允许变动范围为(187~242)V。

注:

当交流输入电压超出上述范围但不超过额定值的±25%时,系统可降额使用。

●频率:

50Hz;允许频率变动范围,50Hz±2.5Hz;

●输入电压波形失真度:

交流输入电压总谐波含量不大于5%时,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8.2.4效率要求:

在负载率100%情况下,系统效率应满足下表要求。

同时在应标方应提供整流模块在20%、40%、60%、80%负载率情况下的实测效率值:

单个整流模块额定输出电流(A)

≥20

<20

系统效率

≥92%

≥90%

8.2.5整流模块输出要求:

●系统输出电压在204V—285V(可调)范围内,应能稳定输出额定电流。

系统在稳定工作的基础上,当蓄电池组采用以浮充工作方式和均充工作方式,应能与蓄电池并联向通信设备供电。

●功率因数:

当输入额定电压、输出满载时,输入功率因数应不小于0.99。

●当输入额定电压、输出满载时,输入电流谐波成分应≤5%。

●峰-峰值杂音电压:

整流模块直流输出端在0MHz~20MHz频带内的峰-峰值电压应不大于输出电压标称值的0.2%。

●负载效应(负载调整率):

不同负载情况下的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差值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0.5%。

●整流模块均流不平衡度:

多个整流模块并机工作时,各模块应能按比例均分负载,当各模块平均输出电流为50%~100%的额定电流值时,其均流不平衡度应不超过±1%。

系统在整流模块故障时,整流模块应能自主均流。

当某个整流模块出现异常时,应不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负载效应恢复时间(动态响应):

由于负载的阶跃变化(突变)引起的直流输出电压变化后的恢复时间应不大于200微秒,其超调量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5%。

●开关机过冲幅度:

由于开关机引起直流输出电压变化的最大峰值应不超过直流输出电压整定值的±5%。

●启动冲击电流(浪涌电流):

由于启动引起的输入冲击电流应不大于额定输入电压条件下最大稳态输入电流峰值的50%。

●软启动时间:

软启动时间(从启动至直流输出电压爬升到标称值所用的时间)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一般为3~10s。

●模块使用环境温度为-10℃-40℃,在监控模块中应能反映出环境温度并对不合理温度进行告警;

8.2.6直流输出配电要求:

●系统交流输入应与直流输出电气隔离。

●系统直流输出应与地、机架、外壳电气隔离。

●使用时,正、负极均不得接地且所有正负极排必须套表明正负极的热缩套管(耐压为1000V),采用悬浮方式供电。

●系统应有明显标识标明该系统直流输出不能接地。

●系统应具备绝缘监测功能,在直流输出总配电屏中所有绝缘材料耐压为1000V,应对总母排的绝缘状况进行在线监测,可对每个分路的绝缘状况进行在线或非在线监测。

8.2.7蓄电池管理功能

●系统应具有能接入不少于2组蓄电池的装置(实际接入蓄电池数量依据附件图纸确定)。

系统应具备对蓄电池进行均充充电及浮充充电状态进行手动或自动转换功能(当系统在断电之后重新启动时,应按电池的放电容量或放电时间确定进行均充或浮充,均充结束后自动转入浮充状态,充电过程自动控制)。

●系统在对蓄电池进行均充充电时,应具有限流充电功能,并且限流值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

●系统应能根据蓄电池工作环境温度,对系统的输出电压进行温度补偿(浮充电压应能按1~5mV/cell/℃(可调)自动调节,温度补偿线长短应根据现场情况而定,电池温度越高,浮充电压越低,反之亦然)。

在蓄电池放电及均充过程中,系统应根据对初始电压、终止电压、充放电的安时数、蓄电池额定容量、放电速率、温度等参数,具备对蓄电池容量进行估算、管理的功能,如在充电时,显示已充容量;在放电时,显示放电持续时间及已放容量;在每次放电结束时,记录终止电压等。

●系统宜具备蓄电池单体电压管理功能。

8.2.8保护功能

●绝缘监察保护:

系统应配置绝缘监察装置,检测正负母线对地绝缘。

装置应具备与监控单元通信功能。

当直流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或绝缘水平下降到设定值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绝缘监察装置应能显示接地极性;

(2)绝缘监察装置应能发出告警。

(3)装置本身出现异常时不得影响直流回路正常输出带载。

●交流输入过、欠电压保护:

系统应能监视输入电压的变化,当交流输入电压值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影响系统安全工作时,系统可以自动关机保护;当输入电压正常后,系统应能自动恢复工作。

过压保护时的电压应不低于上述章节所规定的“交流输入电压变动范围”上限值的105%,欠压保护时的电压应不高于“交流输入电压变动范围”下限值的95%。

●三相交流输入缺相保护:

整流模块交流输入为三相时,系统应具有缺相保护功能。

●直流输出过、欠电压保护:

系统直流输出电压的过、欠电压值可由制造厂根据用户要求设定,当系统的直流输出电压值达到其设定值时,应能自动告警,过压时应能自动关机保护。

故障排除后,必须手动才能恢复工作。

欠压时,系统应能自动保护;故障消除后,应自动恢复。

●直流输出电流限制或输出功率限制功能:

系统直流输出限流保护功能分二种模式:

(1)系统直流输出电流的限流范围可在其标称值的20%~110%之间调整,当输出电流达到限流值时,系统以限流值输出。

(2)系统采用恒功率整流模块,当系统直流输出功率达到恒功率值时,系统应以限功率方式输出。

●直流输出过流及短路保护:

系统应有过流及短路的自动保护功能,过流或短路故障排除后应能自动或人工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接地保护:

系统应具有明显标志的保护地,接地点应用铜螺母(直径≥M8),接地线应不小于16mm2。

配电部分外壳、所有可触及的金属零部件与接地螺母间的电阻应不大于0.1Ω。

●温度过高保护:

当模块工作温度超过保护点时,应自动降额输出或退出;当温度下降到保护点后,模块应能自动恢复正常输出。

8.2.9告警功能:

●系统在各种保护功能动作的同时,应能自动发出相应的可闻可见告警信号,警铃(或蜂鸣器)响、灯亮(灯闪烁)等。

同时,应能通过通讯接口将告警信号传送到近端、远端监控设备上,部分告警可通过干节点将告警信号送至机外告警设备,所送的告警信号应能区分故障的类别。

●系统应具有告警记录和查询功能,告警显示应可实时刷新;告警信息在系统完全无电状况下不应丢失。

8.2.10防雷功能

●交流输入端应装有浪涌保护装置,至少能承受电压脉冲(10/700us,5kV)和电流脉冲(8/20us,20kA)的冲击。

防雷模块故障时,在监控模块上能反映出防雷器故障。

8.2.11安全要求

●绝缘电阻:

用开路电压为下表所规定电压的测试仪器测量有关部位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以下规定:

(1)各独立电路与地(即金属框架)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0MΩ。

(2)无电气联系的各电路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0MΩ。

额定绝缘电压Ui/V

绝缘电阻测试仪器的电压等级/V

抗电实验电压/kV

冲击试验电压/kV

≤63

250

0.5(0.7)

1

63

500

2.0(2.8)

5

250

1000

2.0(2.8)

5

注1:

括号内数据为直流抗电强度试验值;

注2:

出厂试验时,抗电强度试验允许试验电压高于本表中规定值的10%,试验时间为1s。

●抗电强度:

各独立电路与地(即金属框架)之间及无电气联系的各电路之间,应能承受频率为50Hz士5Hz的工频耐压试验,历时1min,(也可采用直流电压,试验电压为交流电压有效值的1.4倍),不应出现击穿或闪络现象,绝缘试验的试验等级见上表。

●冲击电压:

各电路对地(即金属框架)之间,交流电路与直流电路之间,应能承受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冲击试验电压值按表5-3选取。

承受冲击电压后,产品的主要功能应符合标准规定。

在试验过程中,允许出现不导致损坏绝缘的闪络,如果出现闪络,则应复查抗电强度,抗电强度试验电压为规定值的75%。

●系统接触电流:

系统接触电流应不大于3.5mA。

(注:

当接触电流大于3.5mA时,接触电流不应超过每相输入电流的5%,如果负载不平衡,则应采用三个相电流的最大值来进行计算。

在大接触电流通路上,内部保护接地导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1.0mm²。

在靠近设备的一次电源连接端处,应设置标有警告语或类似词语的标牌,即“大接触电流,在接通电源之前必须先接地”。

●材料阻燃性能:

系统所用的PCB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4943中规定的V-0要求,塑胶导线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T18380.1-2001中规定的要求,其他绝缘材料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4943中规定的V-1要求。

●系统的防护等级:

系统机柜的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GB4208-2008中的IP20的规定。

●直接触电的防护:

系统内交流或直流裸露带电部件,应设置适当的外壳、防护挡板、防护门、增加绝缘包裹等措施,防止在维护和操作过程中意外触及。

用外壳作防护时,防护等级也应达到IP20。

●系统直流母排裸露处应套上绝缘套管,并在醒目处加上“高压直流危险!

”的警告提示。

8.2.12电磁兼容性要求

●传导骚扰限值:

传导骚扰限值应符合YD/T983-1998中第5.1条的要求。

●辐射骚扰限值:

辐射骚扰限值应符合YD/T983-1998中第5.2条要求。

●静电放电抗扰性:

系统机柜应能保护产品抵御静电的破坏,其保护能力应符合YD/T983-1998第7.3条表9中“静电放电”的要求,应能承受不低于8kV静电电压的冲击。

8.2.13系统噪声要求

●系统噪声应不大于60dB(A)。

●整流模块噪声应不大于55dB(A)。

8.2.14可靠性指标要求

●整流模块的可靠性MTBF≥1×10^5h;

●系统的可靠性MTBF≥5×10^4h;

8.2.15有效使用年限要求

●系统有效使用年限应不少10年。

8.2.16使用环境及条件

●温度范围要求:

工作温度:

-5℃~40℃;储运温度:

-40℃~70℃

●相对湿度范围要求:

工作相对湿度:

≤90%(40±2℃时);储运相对湿度:

≤95%(40±2℃时)

●海拔高度要求:

≤1000m

注:

当海拔高度>1000m时,应按GB/T3859.2-1993规定降额使用。

●振动性能要求:

应能承受频率为10~55Hz、振幅为0.35mm的正弦波振动。

●抗震要求:

满足YD5096-2005《通信用电源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的要求。

根据南昌、新余、鹰潭的抗震要求,最低不得低于8级。

◆直流配电设备

●在正常运行方式、交流电源中断及蓄电池组充放电的情况下,直流母线应连续供电。

●直流输出分路:

输出分路容量及数量可根据实际要求灵活配置;采用的熔断器应具有通用性,必要时可在现场直接更换。

●正极、负极的端子不宜并列布放。

●直流配电屏内应具有能接入不少于2组蓄电池的连接端子(实际接入蓄电池数量依据附件图纸确定),任一路出现故障都不影响其它路的正常供电,对于直流屏熔丝状态及其它先关故障应有声光报警。

●直流配电屏电压降在满载时小于500mV。

●直流配电屏应能多台并联工作。

●直流配电单元可分别测量总电流、电池充、放电电流和负载总电流,并采用数字及液晶显示方式,显示误差±0.5%以下。

240A以上系统的电流信号采集不宜使用分流器,采用霍尔装置时必须选择高精度的产品。

●直流配电屏其他技术指标应满足YD/T585《通信用配电设备》的要求。

◆其他重要技术要求

8.2.17设备的生产厂家必须具有国内或国外的质量体系认证书(如“CCC”认证),且通过ISO9000族质量体系认证注册;

8.2.18要求设备必须为全新原厂原装产品,且应提供随设备附带专用工具;

8.2.19对于240V高压直流系统直流输出总屏,考虑到熔断器插拔时产生的电弧对人身安全的影响,由厂家论证应是否应该选择直流断路器进行替换,并给出理由并进行优劣势对比;

8.2.20针对人工坐席采用240V高压直流可能对人体造成人身伤害的问题,由厂家论证应是否应该对末端配电加装漏电保护装置,并给出理由;同时对人工坐席末端配电回路均增加绝缘检测功能所增加的投资进行描述;

8.2.21描述机柜通风/散热设计;

8.2.22详细给出在不同负荷状况下(以每10个百分点为分段单位)的效率/功率因数/谐波含量实测值;

8.2.23系统应可实现在线扩容,描述扩容方式;

8.2.24监控模块通信协议及监控模块接口类型均应为通用主流类型且开放接口。

以便建设单位将来考虑将自购的二次直流配电屏纳入系统监控(包括二次屏的电压、电流及开关状态等),主要目的为:

A:

保证高压直流电源系统的完整性;

B:

使二次屏状态在监控上能一目了然,加强系统安全性。

9、技术文件的详细要求

9.1报价方应具有本选型技术要求提出的全套技术文件,文件应用中文书写。

9.2厂商应提供一份包括全套技术文件在内的文件清单,所有文件均应有简洁明了的名称和编号,各种文件的文字说明应通俗易懂,所有图纸的图幅和图形符号等均应规范化。

9.3技术文件内容要与所针对的设备一致,由于软硬件修改而导致文件的任何修改,厂商均应提供修改或补充的印刷文件。

9.4技术文件主要内容要求:

1)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证书。

2)“CCC”质量认证证书。

3)主要用户名单(提供设备名称、配置、安装时间)。

4)企业内部检测标准。

5)设备说明书应包括:

Ø设备工作原理;

Ø技术性能和指标;

Ø电气图;

Ø结构图;

Ø设备的可靠性指标及计算依据等。

6)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及设备图纸应包括:

Ø各套设备的配置方案;

Ø设备的系统图、二次布线图、电气原理图;

Ø输出输入分路的数量、容量;

Ø主要元器件一览表。

7)设备安装资料(包括设备的结构图、输入输出保险的位置、电池接入的位置、设备加固的位置、安装基础图、交流电缆引入及各种地线的位置)。

8)通信协议

9)主要部件、元器件的产地及技术资料。

10)安装、维护和操作文件,包括:

Ø安装手册;

操作维护手册;人机命令手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