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高考模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3766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3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高考模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高考模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高考模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高考模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高考模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高考模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docx

《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高考模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高考模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高考模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docx

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高考模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高考模拟题分专题汇编:

必修二专题4

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1小题,共0分)

1.(江苏省盐城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6题)1872年《申报》报道:

“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

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

”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

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2.(江苏省盐城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12题)“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不能说明

时期

所送的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被”、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

21世纪初

被褥、“红包被”、高档组合家具、名牌手表、笔记本电脑、汽车

 

A.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B.嫁妆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C.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大为提高D.嫁妆保留了传统特色,体现了时代特色

3.(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9题)徐珂《清稗类钞》记述:

“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4.(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7题)“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

”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5.(2010年5月泉州市高三质检19题)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

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

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6.(2010年4月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二模)近代以来,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最早出现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2010年3月泉州市高三质检16题)光绪帝的英语老师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

“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

”材料说明当时()

A.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B.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C.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

8.(2010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一模)广东省政府将城市的轻轨建设规划到清远,这个项目如果建成,广州到清远只需要25分钟。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9.(2010年5月厦门市高三质检17题)1877年12月24日《纽约时报》刊登记者T.W.K的特别报道《一个美国人的游记》,其中写到:

“天朝的人民……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电报)线路内来回穿梭,传递信息……有一次,因电报线附近某个人生病,一夜之间,一英里长的电报线就被毁坏了。

”出现报道中这些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民众反侵略斗争日益高涨B.中国近代工业尚未产生

C.美国记者道听途说,肆意歪曲D.近代中国人的愚昧迷信

10.(2010年5月厦门市高三质检17题)1877年12月24日《纽约时报》刊登记者T.W.K的特别报道《一个美国人的游记》,其中写到:

“天朝的人民……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电报)线路内来回穿梭,传递信息……有一次,因电报线附近某个人生病,一夜之间,一英里长的电报线就被毁坏了。

”出现报道中这些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民众反侵略斗争日益高涨B.中国近代工业尚未产生

C.美国记者道听途说,肆意歪曲D.近代中国人的愚昧迷信

11.(2010年4月安徽省宣城市二调14题)20世纪初,实业家张骞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B.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

C.通过电话了解D.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

12.(2010年5月北京市顺义区二模19题)从旧式婚礼(图6)与新式文明婚礼(图7)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我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

①服饰的变化 ②发式的变化③礼仪的变化 ④缠足的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3.(2010年5月北京市东城区二模16题)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

“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

”这种现象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14.(南京市2010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5题)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

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

“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

”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15.(2010年3月莆田市高三质检24题)从媒体角度看,美国的水门事件、克林顿丑闻事件、美军虐俘事件、西方其他国家高级官员的丑闻曝光事件等,突出反映了()

A.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B.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独行的制约

C.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D.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

16.(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24题)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

“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

回答24—25题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

17.(2010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群在天尽头。

”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徒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18.(2010年龙岩市高三第二次质检24题)建筑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积淀。

福州仓山至今保留了大量西式风格的建筑,这里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与之相关联的因素不包括

A.西方文明的传入和冲击

B.福州开埠通商

C.外商在福州投资办厂

D.福州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9.(2010年辽宁省大连市二模34题)电影《喇叭裤飘荡在1983年》以山青水秀的小镇为背景,反映了那一代年轻人的生活与情感世界。

剧中的男主角希望能穿着流行的喇叭裤和暗恋的女孩跳着流行的迪斯科。

当时喇叭裤、迪斯科的流行说明了

A.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完全西化

B.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受到西方影响

C.西方国家对中国和平演变获得成功

D.西方国家对中国展开文化侵略

20.(2010年1月安徽省巢湖市高三期末质检7题)三峡博物馆展出的珍贵文物,有一张毛笔书写的告示:

“照得编结毛辫,向非汉制所遗。

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

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

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

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

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

”与此告示发布直接相关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国民大革命

21.(2010年4月苏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调研12题)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说:

“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

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

”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

A.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C.不尊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D.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

22.(2010年4月浙江省台州市二模23题)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

“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

”材料说明当时

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

23.(2010年5月梅州市高三二模18题)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

这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②人们审美观的变化

③断发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④民众盲目模仿西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4.(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2题)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

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2010年5月厦门双十中学高三热身考试21题)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宣布“任何人不得再保留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宣布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出现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K^S*5U.C#O%下

A.法国和中国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法国和中国的启蒙思想都得到广泛传播

C.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深受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

D.两国的资本主义经济都得到充分发展

26.(2010年5月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二模14题)“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人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

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B.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

C.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27.(2010年3月南京市二模7题)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

“‘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

”“洋”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有

①列强侵略的加剧②西方文化的渗透③崇洋风气日盛④政府的大力倡导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28.(2010年5月福州市高三质检20题)《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描述某个时期城市生活时写道:

“好莱坞的电影受到了批判,后来遭到禁演,苏联和中国的电影取而代之;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饰:

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山服、解放服或叫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的毛式短上衣。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以来“西风东渐”的结果

B.建国初期社会物质财富较匮乏

C.单一公有制下的计划经济体制

D.“冷战”背景和国内政治的影响

29.(2010年5月山东省青岛市二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

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

以下对民国时期国产“欧式”女鞋流行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西方生活观念在国人中普遍确立②不缠足运动使妇女从陋习中解放出来③民族工业的发展④“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0.(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8题)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

这一现象说明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

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31.(2010年5月安徽省合肥市高三调研18题)1913年资产阶级革命家章炳麟在报纸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

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有从夫之美德。

其开创风气的主要表现是

A.标新立异B.自主择偶C.自由恋爱D.崇洋媚外

32.(2010年5月龙岩一中高考模拟19题)某高中学生在研究中国服饰变化时收集以下几个案例:

①北魏孝文帝“更姓易服”;②唐女装“袒露”与宋女装“清雅”;③民国时期“中山装”“旗袍”;④新中国初期的“列宁装”“绿军装”。

从中可归纳出服饰的变化趋势及特点,以下表述恰当的是

A.社会政治的变化是服饰变化的根本原因B.受时代、观念、文化交流的影响

C.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漠D.反映了人们所处的不同阶层和职业

33.(2010年3月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查6题)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

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

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民族危机的困境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C.文学革命的影响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34.(2010年3月北京市西城区一模13题)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明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

其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

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

A.平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传播B.辛亥革命革除中国社会传统陋习

C.三纲五常思想受到严重冲击D.近代文明礼仪被中国人普遍接受

35.(201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二模30题)旗袍即是以旗装为基础并广泛吸收西式裁剪方法制作的。

1921年,旗袍在上海妇女界流行,继而迅速扩大到全国各个阶层,这种海派旗袍逐渐成为专属妇女的日常服装。

旗袍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面料考究剪裁得体B.适合中国女性穿着

C.晚清政府大力推行D.是文明与新潮的象征

36.(2010年3月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查11题)“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能够说明

时期

所送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

20世纪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①保留了传统特色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③改革开放,人们收人增加④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7.(2010年湖南省衡阳市三模27题)1840年鸦片战争后,北京的六国饭店是较高档的西餐饮食店,是中国达官贵人摆阔气的地方,所谓“海外珍奇费客猜,两洋风味一家开。

外朋座上无多少,红顶花翎日日来”。

晚清宫廷、王府和民国时期政府要员的官邸,或设有“番菜房”,或聘有番菜烹调师,有的甚至发展为“器必洋式,食必西餐”了。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都市西餐业的兴旺,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这一文化模式的体验②国人崇洋心理越来越浓③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也引起了中国近现代饮食生活的较大变化④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38.(2010年3月山东省枣庄市一模12题)旗袍源于满族女装。

20世纪20年代初有人撰文,“近来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旗名。

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

”对此理解正确的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②体现了笼统排外的思想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9.(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3题)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

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唐胥铁路开通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40.(2010年5月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三次调研15题)图3是广东中山市山一处最近被划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单位的从善坊老街区方位图。

目前该街区内有四处中西合壁的历史建筑已实行挂牌保护。

从老街区各具特色的街巷名称中,我们不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新旧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

B.中西文化在这里冲突碰撞

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41.(南京市2010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7题)阅读下列近代史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得到的历史结论有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天气预报

1856年

1873年

1939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汽车

1883年

1901年

1928年

无线电

1896年

1909年

1928年

 

①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沿海早于内地②中国充分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③中国侧重引进西方的实用技术④中国民族资本主导了两地的近代化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0分)

42.(2010年山东省威海市二模29题)(35分)山东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文化资源丰富。

2009年10月16~28日山东省成功主办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全面展示了经济文化大省的形象。

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济南的老四合院(见图16)从某种意义上是老城历史的一张名片。

四合院是指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合围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

四合院比较充分的体现了中国的传统观念。

“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信息?

体现了怎样的传统观念?

(7分)

 

材料二棚户区,一直是破旧与落后的代名词。

从2007年5月开始,济南市政府承诺用三年时间让老百姓都搬出棚户区。

目前全市已启动36个集中片区和31个零星片区的改造,……为了解决棚户区一些低收入家庭住不起新房的困境,市政府出台意见,规定棚户区改造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目前,顺河街等6个项目已先后竣工,约8000户居民顺利回迁,入住新房。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棚户区居民得以搬迁并入住新房的原因。

(4分)

 

43.(2010年4月浙江省温州市二模38题)(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样本资料来自1996年在上海、哈尔滨对65岁以下的已婚士性及其配偶为调查对象(共3200名)的入户访问

——徐安琪:

《择偶标准:

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材料二“解放前结婚要办嫁妆、坐花轿、请吹鼓手,这在新中国都被当成是封建迷信的资本主义的旧观念、旧风俗,要破除,要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思想、新风俗。

早在50年代,大摆结婚宴席被批评为浪费、不经济。

…1964年后人们继续提倡简单节约的婚礼,用新的结婚仪式取代旧的习俗,新娘不再用轿子迎娶,也不再穿红色的嫁衣,亲戚、朋友,同事参加的茶聚取代了婚宴,在茶会上生产队的干部讲话,新郎、新娘讲述相互结识的经过。

新郎新娘不是在‘天地桌’前,而是在毛主席像前向父母、亲戚朋友鞠躬行礼。

——罗梅君(德):

《北京的生育婚姻和丧葬》

(1)概括材料一中择偶标准变化的趋势(6分)

 

(2)材料二中婚姻习俗在解放前后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

(6分)依据材料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8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认识上述择偶标准和婚姻习俗变迁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8分)

 

44.(2010年3月山东省聊城市一模27题)(25分)社会习俗是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缩影和体现。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关,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

正如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所说,“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

”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

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

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6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

鸦片战争前的140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437564两。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4分)

 

材料二20世纪初,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发辫,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

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

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

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到民国时期,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几次大的社会洗礼,节俭意识相对弱化。

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

——《民国初至抗战前长江三角洲洋布与土布之争》

(2)据材料二、三,简述中国社会生成的新观念,(2分)并分析这些新观念生成的原因。

(4分)

 

(3)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

按要求填写表中内容。

(8分)

春联

应出现的时间或时期

相关历史事件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

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食堂巧煮千家饭;

公社饱暖万人心

批林批孔战果辉煌;

纲举目张成就巨大

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材料四一位老市民看到熟悉的粮票,十分激动,动情地讲述过去的岁月:

“当年买东西不像现在,什么都是用票,买米用粮票,买煤用煤票,……就连买件棉袄,还要用到棉花票。

”1993年5月,粮票停止发行使用。

副食品票证、布票、纺织品专用券、自行车券、缝纫机券等票证早已悄然淡出。

(4)材料四反映出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分)

(5)有人说习俗变迁不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