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3735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语文.docx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语文.docx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语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装订线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2015-2016学年度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中测试2015.11

试卷共三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的1—20题全部在机读卡上填涂,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纸和机读卡一并交回。

题号

总分

分数

第一卷(共50分)

一、单选题:

(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曲(qǔ)折踱(dù)步霎(chà)时蓊蓊(wěng)郁郁

B.慰藉(jí)窈(yáo)窕缔(dì)造横槊(shuò)赋诗

C.石罅(xià)恫吓(xià)栖(qī)息酾(lì)酒临江

D.紊(wěn)乱虔(qián)敬袅娜(nuó)东施效颦(pín)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枯躁戳穿穿流不息庸容自在B.诀窍确凿利益攸关返朴归真

C.侮辱涅槃聚精汇神兵慌马乱D.凫水吞噬无稽之谈天翻地复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埋没前最后____的情景。

②在休斯敦火箭队____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时说:

“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

③书的封面设计____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

A.时间效劳从属B.瞬间效力从属

C.瞬间效劳归属D.时间效力归属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人类将在2012年遭受灭顶之灾的各种“预言”都是没有根据的无稽之谈。

C.本刊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惊叹不已。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不同的邂逅和相逢,正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轨迹不停地相交,才编织成这大千世界纷繁的生活。

B.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

C.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D.由20多个国家的生物学家参与的“生命百科全书”研究项目,计划将世界上180万种已知物种的所有信息编纂成册。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上海世博会园区临时场馆的开工,生态、环保、节能的设计思想已经在世博园区内得以初步体现。

人们有理由相信环保理念能够在上海世博会上结出美丽的果实。

①对上海而言,“环保”已不仅局限在世博园区,它更是整个城市共同奋斗的目标

②通过有效的手段,对各种资源的使用进行控制,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

③作为首个开工的永久场馆,世博中心也秉承着“绿色、节能、环保”的设计宗旨

④为了减少拆除后的建筑垃圾,临时场馆所使用的建筑材料都能够回收并再次利用

⑤目前上海正致力于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以优良的城市形象迎接2010年世博会

A.②③①④⑤B.④③②①⑤C.④③⑤②①D.②③④①⑤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写景状物的手法至唐代化出山水游记一体,柳宗元以其《永州八记》等作品被后人视为游记之祖。

B.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话剧走向成熟,话剧界进步知识分子创作和演出了一系列联系社会现实、关心国计民生和民族命运的作品,曹禺的“生命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尤为引人注目。

C.孙犁以散文笔法写小说,追求作品的诗情画意,被称为“诗体小说”,《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孙犁为代表的河北作家群也被称为“荷花淀派”作家群。

密封装订线

D.《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作品之一,表现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莎士比亚悲剧作品还包括《俄狄浦斯王》《麦克白》《奥赛罗》。

8、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B.我们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班级:

姓名:

学号:

——夸张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C.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的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形象的比喻,抗击外敌何止是战士们的使命,爱国军民万众一心才是铜墙铁壁。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用比喻手法表现小船在清风明月之下行驶如飞,令人身临其境。

9、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

不知道;每年出多少席子?

也不知道。

B.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话剧有代表性的作品有:

《龙须沟》(老舍,1950)、《关汉卿》(田汉,1958)、《蔡文姬》(郭沫若,1959)……等。

C.三姑娘这时已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是暑天,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

D.小说《边城》人物性格单纯:

翠翠的纯真专一、二老傩送的热情正直、老船工的慈爱善良、团总顺顺的宽厚大度——边城的风物人情无不透露着真善淳朴。

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越国以鄙远B.击空明兮溯流光

C.共其乏困D.侣鱼虾而友麋鹿

1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无能为也已

C.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D.渐行渐豁,斗见天光

12、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有泉穴南壁下B.而今安在哉?

C.而又何羡乎?

D.何厌之有?

13、下列各句中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其状如鸡而下,有文采B.行李之往来

C.周以缭垣,约以危栏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不知东方之既白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东至山麓又东注于若耶之溪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以其无礼于晋

C.吾其还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D.挟飞仙以遨游敢以烦执事

 

二、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片段,回答16~20题(每题2分,共10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班级:

姓名:

学号:

16、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送下来)而出

B.越国以鄙(偏僻)远

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17、“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以为得之矣

18、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

君知其难也

密封装订线

A.共其乏困B.又欲肆其西封C.吾其还也D.失其所与

19、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B.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C.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D.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20、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

三、按原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题目见答题纸

第二卷(共50分)

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26~28题(每题3分,共9分)

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

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做“经”,而古文经学派则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官书用二尺四寸之简书之”,所以称做“经”。

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

《春秋》属于“经”,简长二尺四寸:

《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了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写。

即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

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格式。

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论语》只是个“袖珍本”,才八寸。

《论语》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

当初孔子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记的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

作为官方发表的文书和“经”,简长二尺四寸,与现代人所用的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

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尺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

而“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甚至箕踞也可以看,虽然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现代的话说,也更“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装订线

从作用上看,《论语》既是小学教科书,又可以终生涵咏。

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就篇》等都是识字课本。

以《急就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

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单纯,就是识字。

《论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深奥的也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所以它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

“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学商旅。

”这是嘲笑夔州人好经商,没有读书习惯。

现今则把读《论语》看作有学问,这也算是学术变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

(摘编自王学泰《经典是这样铸成的——<论语>编辑、流传小史》)

26、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

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也是同样的道理。

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

D.古文经学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所以称作“经”。

2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为“经”,但是一般认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寸。

B.《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是解经的书,所以尽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简。

C.宽达二尺四寸的经书必须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累。

D.《急就篇》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较复杂,《论语》则文字质朴易懂,修养意味较浓。

2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代,虽然命名为“经”的都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但是并非所有最受重视的文献都叫作“经”。

B.《论语》采用“袖珍本”形式,除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外,它当初未被当作经书也是一个原因。

C.《论语》的内容本来是很庄重严肃的,但是因为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所以变得比较“人性化”了。

D.从杜甫的诗句“小儿学问止《论语》”来看,一直到唐代,《论语》仍然被作为初等教育的教科书。

五、阅读下面文段,回答29~34题(共22分)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①,默然不问,晏子谏曰:

“【昔吾先君桓公出游赌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

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

‘君当幸游吾乡乎?

’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

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

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

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公曰:

“然!

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

”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公三月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

晏子止而问于公曰:

“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

”公矍然曰:

“从寡人始。

”遂不支解。

公曰:

“以属狱。

”晏子曰:

“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

”公曰:

“可。

”晏子数之曰:

“尔罪有三:

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

今以属狱。

”公喟然叹曰:

“夫子释之!

夫子释之!

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晏子闻之,谏。

公曰:

“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

”晏子曰:

“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

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

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

”公曰:

“善。

”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注]①胔(zì):

腐尸。

2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

“君当幸游吾乡乎?

说:

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服:

服从

C.公曰:

“以属狱。

”属:

交付

D.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特:

只是

班级:

姓名:

学号:

3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唐行径”和“苛虐百姓”的一组是(2分)

A.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B.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C.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财屈国竭,下无以亲上

密封装订线

3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齐景公漠视百姓疾苦,只顾自己取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

晏子以自己特有的劝谏方式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32、用斜线(/)给第一段中“【】”的句子断句。

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2分)

 

33、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

(3分)

②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

(3分)

34、联系本文和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劝谏艺术”的看法。

150~200字。

(8分)

六、阅读下面文章,回答35~39题(共19分)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①

铁凝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我的家庭鼓励了我这妄想。

父亲为我开列了一个很长的书目,并四处奔走想办法从已经关闭的市级图书馆借出那些禁读的书。

在父亲喜欢的作家中,就有孙犁先生。

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他的朋友、《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

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

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

孙犁的书我都读过。

徐光耀老师又问:

你读过《铁木前传》吗?

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那年我十六岁。

现在想来,以那样的年龄说出这样一番话,实在有点不知深浅。

但能够说明的,是孙犁先生的作品在我心中的位置。

1979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做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

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

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我带了信,在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

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

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

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

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

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

“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

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

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

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

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

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

我很快就如释重负。

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

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

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

那天很冷,刮着大风。

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

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

“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

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

”当时我说:

“您是见老。

”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

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

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做衰老的。

  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

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

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

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

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

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装订线

  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

“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

”但又说:

“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

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

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

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摘自《散文选刊》2008年第5期)

注释:

①孙犁,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小说、散文大家。

他崇高的文品、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35、在“我”与孙犁的三次见面中,分别写了孙犁的哪些事情?

请概括同答。

(3分)

36、“我”为什么要把《灶火的故事》寄给孙犁先生?

请分点概述。

(4分)

37、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⑴下面句中的“终于”,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3分)

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

⑵下面句中的“深恐”,表现出孙犁先生什么样的心理?

(3分)

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

38、本文多次描述孙犁先生戴着套袖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它表现了孙犁先生怎样的品质?

(4分)

39、下面不属于孙犁作品的一项是(2分)

A.《芦花荡》B.《荷花淀》C.《铁木前传》D.《哦,香雪》

第三卷(50分)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弘一法师李叔同和夏丏尊先生有一段对话,很发人深省。

望着弘一法师简朴的生活,每餐只有一碗米饭,一道素菜、一杯白开水,夏丏尊先生百感交集:

“一碗腌萝卜,你不觉得太咸吗?

“咸有咸的滋味。

”弘一法师平静地说。

“不喝茶叶,一杯白开水就不嫌太淡了吗?

“淡有淡的味道。

后来,夏丏尊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写道:

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百衲衣、破卷席、旧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白开水同样好。

咸也好,淡也成,样样都好。

能在琐屑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观照出人生的本来面目。

这种自在的心境,宛如一轮皓月,是何等空灵的境界!

人生的滋味亦如此,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我们在琐屑的生活中又体味到什么“滋味”了呢?

请以“生活的滋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要有真情实感。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2015-2016学年度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中测试2015.11

答题纸

第一卷(50分)

第二卷(50分)

第三卷(50分)

总分(150)

一(30)

二(10)

三(10)

四(9)

五(22)

六(19)

第一卷(50分)

一、选择(每题2分,共30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6~20题(共10分)

※以上20题请在机读卡上填涂!

三、按原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2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班级:

姓名:

学号:

22.寄蜉蝣于天地,。

23.其声呜呜然,,如泣如诉,,。

24.月明星稀,。

密封装订线

25.客喜而笑,。

,。

,不知东方之既白。

第二卷(50分)

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26~28题(每题3分,共9分)

26.27.28.

五、阅读下面文段,回答29~34题(共22分)

29.(2分)30.(2分)31.(2分)

32.用斜线(/)给第一段中“【】”的句子断句。

(2分)

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