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一历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3725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专题一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必修一专题一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必修一专题一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必修一专题一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必修一专题一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专题一历史.docx

《必修一专题一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专题一历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专题一历史.docx

必修一专题一历史

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宗法制由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分封制基本内容:

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守土、随从作战、纳贡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2、秦统一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制为代表的中央官制、郡县制、法律制度,以及选拔和考察管理的制度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权利的高度集中:

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

丞相职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行政);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百官。

影响:

有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敌方的控制,对以后中国的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3、汉初刘邦实行的是郡县封国并行制,汉承秦制,分内外朝。

唐代中央设三部六省。

三部是指:

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六省是指:

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

作用:

三生之间既相互牵连,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宋朝:

三府三司制,行政:

中书门下,军政:

枢密院,财政:

度支,盐铁、户部,宰相只保留行政权。

收精兵,消实权,制钱谷。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职位,皇权对于可能威胁自身的相权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明成祖(永乐)设立内阁。

清雍正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了顶峰。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1、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

①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②纵横的山岭,交错的河流——形成200多个小的“城邦”(城邦特征是:

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城邦的狭小,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政治,追求民主权利。

2、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公民是属于本城邦的成年男子。

3、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①公元前6世纪初,梭轮改革——奠定基础。

内容:

根据财产多少把公民分成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个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

作用:

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②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内容:

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轮流执政;建立十将军委员会;扩大公民权利;实行陶片放逐法。

作用:

基本铲除了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政治权利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③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顶峰(黄金时代)

内容:

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可以参加公民大会;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发放工资和观剧津贴。

作用:

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4、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进步性:

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基础;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局限性:

雅典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

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5、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6、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主权在民、法律之上、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财产和地域取代血缘关系、轮番而治等。

了解《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

1、罗马共和国早期,罗马只有习惯法,贵族可以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损害平民利益。

2、成文法形成:

公元前5世纪,《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

因为成文法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利受到限制,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所以,《十二铜表法》是平民斗争的胜利。

但也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

3、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消失,罗马公民法发展成万民法,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4、万民法形成的原因:

罗马帝国的扩张,使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使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5、公元六世纪,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成《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6、罗马法的作用①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②为西欧大多数封建国家所采用③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

7、罗马法的核心:

保护私有财产。

8、罗马法的实质(目的):

维护统治阶级(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目的:

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意义:

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2、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1.美国1787年宪法的背景:

①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美国邦联制的松散和中央政府的软弱;

②只有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强化资产阶级的权力。

③受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的启发

2.1787年宪法

目的: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制定: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

内容:

①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利,联邦政府有政治、经济、外交等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自治权。

②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享有。

A.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拥有立法权

B.总统(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掌握行政大权。

内阁对总统负责,总统对宪法负责。

C.联邦法院拥有最高司法权。

以上三者关系:

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

体现的原则:

“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     

3.两党制:

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两党对垒,轮流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两党之争是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而两党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三、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一)法国

1875年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政体。

3.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内容:

行政权——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立法权——议会(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分别由间接和直接选举产生,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意义:

资产阶级掌实权,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最终确立,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德国

1.德意志的统一

  原因:

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方式:

由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结果:

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国

2.《德意志帝国宪法》 

内容:

①规定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国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大权,各邦保留自治权。

②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a.皇帝掌握行政权。

(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命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决定对外政策。

b.宰相是政府首脑,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c.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帝国议会作用很小,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制约)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3.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

进步性:

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到19世纪末已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局限性:

统一后的德意志代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传统,造成德意志资产阶级改革的保守性和不彻底性。

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是不完善的代议制。

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一)鸦片战争

1、英国的鸦片走私:

(1)原因:

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中国处于出超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2、鸦片战争的原因

直接原因:

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4、结果:

清政府失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5、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  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协定关税(最能反映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意图)

6、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7、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结果:

清政府战败,签订了①《天津条约》(1858年)(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赔款;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②《北京条约》(1860年)(《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

③美俄趁火打劫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使中国进一步丧失领土和主权;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L]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L]

[L]

[/L]

[L]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L]

[L]

[/L]

[L]1、西周王族的宗法制:

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L]

[L]

[/L]

[L]2、(世袭君主制)的出现标志着王朝的建立。

[/L]

[L]

[/L]

[L]3、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受封的有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L]

[L]

[/L]

[L]4、西周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是:

保证王权平稳过渡[/L]

[L]

[/L]

[L]5、“家天下”制度是历史的进步,主要是因为:

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进步的要求[/L]

[L]

[/L]

[L]6、商周政治的共同特点是:

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相结合[/L]

[L]

[/L]

[L]7、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L]

[L]

[/L]

[L]8、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L]

[L]

[/L]

[L]9、西周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

嫡长子继承制[/L]

[L]

[/L]

[L]10、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

夏朝[/L]

[L]

[/L]

[L]11、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世袭君主制[/L]

[L]

[/L]

[L]12、分封制规定,被封的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有:

[/L]

[L]①服从命令  ②随从作战  ③镇守疆土  ④交纳贡赋  ⑤朝觐述职[/L]

[L]

[/L]

[L]13、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L]

[L]

(1)保证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L]

[L]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L]

[L](3)春秋战国后,宗法制日益削弱[/L]

[L]

[/L]

[L]14、周初实行分封制主要是为了:

巩固奴隶制的国家政权[/L]

[L]

[/L]

[L]15、在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独立性,包括:

[/L]

[L]

(1)设置官员    

(2)建立武装      (3)征派赋役[/L]

[L]

[/L]

[L]16、西周分封制最核心的内容是:

分封土地[/L]

[L]

[/L]

[L]17、夏朝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是:

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L]

[L]

[/L]

[L]18、西周王族的宗法制:

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L]

[L]

[/L]

[L]19、周天子完全失去分封大权是在:

战国末年[/L]

[L]

[/L]

[L]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L]

[L]

[/L]

[L]1、秦国实力超过东方任何一国,主要是因为:

商鞅变法比较彻底[/L]

[L]

[/L]

[L]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秦[/L]

[L]

[/L]

[L]3、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体现了:

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形成[/L]

[L]

[/L]

[L]4、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L]

[L]

[/L]

[L]5、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的主要目的是:

永续秦的统治[/L]

[L]

[/L]

[L]6、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是:

兼理国家监察事务[/L]

[L]

[/L]

[L]7、以下叙述符合春秋战国历史的是:

(1)群雄割据,战火连绵

(2)大夫夺权,诸侯称王(3)各国变法,富国强兵[/L]

[L]

[/L]

[L]8、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先后次序是:

韩、赵、魏、楚、燕、齐[/L]

[L]

[/L]

[L]9、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L]

[L]

[/L]

[L]10、“皇帝”的称号来源于:

三皇五帝[/L]

[L]

[/L]

[L]11、夏、秦在我国历史上的相同之处是:

政治制度方面有重大创新,为后代长期延续[/L]

[L]

[/L]

[L]1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反映的是:

秦始皇首建大一统国家的历史功绩。

[/L]

[L]

[/L]

[L]13、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已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推行郡县制[/L]

[L]

[/L]

[L]14、与前代相比,秦朝建立的政治制度是: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L]

[L]

[/L]

[L]15、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丞相李斯说: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禁之便。

”[/L]

[L]上述引文表明,“焚书坑儒”的目的与实质是:

严密控制思想,推行文化专制主义[/L]

[L]

[/L]

[L]16、春秋战国是古代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以下相关描述中最能反映这一历史时期两大发展趋势的是:

(1)社会形态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2)国家形势上由割据纷争走向大一统[/L]

[L]

[/L]

[L]补充: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从宏观上讲,有两大历史发展趋势,一是社会形态方面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一是国家状态方面由割据纷争走向大一统。

[/L]

[L]

[/L]

[L]17、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的主要目的是:

巩固刚刚统一的封建国家[/L]

[L]

[/L]

[L]18、按秦朝制度,主管军事的是:

太尉[/L]

[L]

[/L]

[L]19、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皇帝任命[/L]

[L]

[/L]

[L]20、秦始皇颁布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

这些措施是:

韩非子法家思想的应用与发展[/L]

[L]

[/L]

[L]21、秦朝百姓如果告官,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他应当找:

御史大夫[/L]

[L]

[/L]

[L]22、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规定皇权至高无上[/L]

[L]

[/L]

[L]23、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皇权至高无上[/L]

[L]

[/L]

[L]24、下列关于秦朝中央“三公”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1)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的官职[/L]

[L]

(2)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牵制  (3)始终没有掌握秦朝军政大权[/L]

[L]

[/L]

[L]25、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包括:

(1)禅让制

(2)分封制(3)宗法制[/L]

[L]

[/L]

[L]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L]

[L]

[/L]

[L]1、汉武帝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

决策中枢的转移[/L]

[L]

[/L]

[L]补充:

中朝决策,外朝执行,皇权加强。

[/L]

[L]

[/L]

[L]2、宋元时期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

中书门下和中书省[/L]

[L]

[/L]

[L]3、西汉七国之乱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中央削夺王国封地[/L]

[L]

[/L]

[L]补充: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开始着手削夺诸候王国的封地,吴王刘濞等发动叛乱。

[/L]

[L]

[/L]

[L]4、唐朝政治制度的变化特征是:

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L]

[L]

[/L]

[L]补充:

唐朝时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这样,相权一分为三,并且互相牵制,加强了皇权[/L]

[L]5、隋唐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是:

三省六部制[/L]

[L]

[/L]

[L]补充:

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改革最主要的是开创了三省六部制,从而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L]

[L]

[/L]

[L]6、宋朝在各州设立的通判一职,其职责是:

监督知州[/L]

[L]

[/L]

[L]补充:

北宋在各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行使监察权。

[/L]

[L]

[/L]

[L]7、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实行郡国并行制  [/L]

[L]

[/L]

[L]8、五代至北宋时政治体制的认识。

造成五代以来政权更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赵匡胤是有充分认识的。

他从财政、政治、军事方面采取了综合治理的方法。

[/L]

[L]

[/L]

[L]9、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有:

[/L]

[L]

(1)加强了中央集权

(2)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 (3)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L]

[L]

[/L]

[L]10、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分割王国的封地[/L]

[L]补充:

推恩令是为了削弱王国势力,不是直接剥夺王国封地,汉景帝已把王国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

[/L]

[L]

[/L]

[L]11、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对加强中央集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使地方丧失了割据的经济基础[/L]

[L]

[/L]

[L]补充:

北宋中央政府将地方大部分财赋运交中央,使地方割据缺乏物质条件。

[/L]

[L]

[/L]

[L]12、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尚书、中书、门下,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从而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L]

[L]

[/L]

[L]13、西汉初期的政治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

地方建制[/L]

[L]

[/L]

[L]补充:

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而西汉在地方上推行的是郡国并行制。

[/L]

[L]

[/L]

[L]1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的措施是围绕:

中央和地方统治集团的矛盾[/L]

[L]

[/L]

[L]补充: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就是针对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局面,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解决中央和地方统治集团的矛盾。

[/L]

[L]

[/L]

[L]15、隋唐时期,实行并完善三省六部制的根本作用是:

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L]

[L]

[/L]

[L]16、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

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代表中央监察地方[/L]

[L]

[/L]

[L]补充:

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L]

[L]

[/L]

[L]17、下列关于元朝中书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1)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构[/L]

[L]

[/L]

[L]

(2)其长官相当于秦朝的丞相(3)中书省的长官拥有决策权[/L]

[L]

[/L]

[L]补充:

虽然元朝宰相的权力非常大,但决策权仍然在皇帝手中。

[/L]

[L]

[/L]

[L]18、下列关于西汉封国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1)设立封国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西汉的统治[/L]

[L]

(2)封国制实行后,出现了割据局面(3)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得到解决[/L]

[L] [要学习网一直在为调动你的学习积极性而努力]

[/L]

[L]补充:

实行“推恩令”是在汉武帝时期[/L]

[L]

[/L]

[L]19、“汉承秦制”反映在地方制度上,其继承的是:

郡县制[/L]

[L]

[/L]

[L]20、七国之乱与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直接社会后果,相似点是:

生产破坏,人民遭殃[/L]

[L]

[/L]

[L]补充:

七国之乱被平定以后汉朝并未走向衰落,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出现藩镇割据,中央集权日益削弱,七国之乱后汉朝地方割据势力被铲除。

两次变乱的直接共同后果是生产破坏,人民遭殃。

[/L]

[L]

[/L]

[L]21、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哪一机构职能相当:

尚书省[/L]

[L]

[/L]

[L]补充:

元朝的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唐朝的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L]

[L]

[/L]

[L]22、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