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十八课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3722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十八课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十八课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十八课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十八课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十八课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十八课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十八课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十八课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十八课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十八课练习题普通用卷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十八课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据统计,从1866年到194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法律中,授予总统处理经济问题的自由裁夺权条款共110条,其中1933年前的67年中仅32条,而1933年后的8年中却增加到78条。

这说明20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

A.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B.政府积极调整劳资关系

C.分权制衡原则遭到破坏D.立法权转移到总统手中

2.以下对罗斯福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

B.新政彻底消除了经济危机

C.新政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新政大力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

3.罗斯福新政的一些措施“已经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作的着重点,它给了资本主义以新的活力,并且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联邦当局的权力,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

这说明当时美国()

A.联邦政府权力达到历史高峰B.改变了权力制衡原则

C.国家干预理论得到普遍认可D.创新了国家管理体制

4.罗斯福新政时期某艺术家的歌曲唱到:

“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

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

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

”歌曲反映出当时()

A.美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B.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的处境

C.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

D.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阶级矛盾

5.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1939年)一书中描述了美国贫苦农民的处境:

他们静静地站在那儿看着土豆漂走,听着尖叫的猪被杀死在河沟里,被埋上生石灰。

在这些人的灵魂深处,愤怒的葡萄正在长成。

该作家这一描述

A.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规律B.表明应理性看待美国政府政策

C.呼吁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D.说明了美国联邦制确立的历程

6.罗斯福新政中通过《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疾者给予定的保险金。

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推行以工代振,缓解社会压力B.保护劳工权利,化解劳资矛盾

C.建立社保机制,稳定社会秩序D.借鉴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

7.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一首歌词中写道:

“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

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

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

”这反映出当时

A.大危机推动了美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B.部分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

C.新政根本上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D.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8.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1939年)一书中描述了美国贫苦农民的处境:

他们静静地站在那儿看着土豆漂走,听着尖叫的猪被杀死在河沟里,被埋上生石灰。

在这些人的灵魂深处,愤怒的葡萄正在长成。

该作家这一描述

A.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规律B.表明应理性看待美国政府政策

C.呼吁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D.说明了美国联邦制确立的历程

9.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涉及社会保障问题,其目的是()

①缓和社会矛盾 ②稳定社会秩序 ③促进经济恢复 ④恢复金融信誉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0.下图为1936年美国漫画《老树产量更高》,该漫画表明罗斯福新政

A.尚未扭转经济危机B.牺牲了资产阶级部分利益

C.受到民众广泛认可D.解决了工人社会就业问题

11.为了整顿工业,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要求各大资本家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对企业生产规模、商品价格以及销量范围做出了规定。

该措施表明罗斯福政府()

A.完全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B.用扩大生产方式刺激消费

C.与企业的关系发生了改变D.由市场经济转向计划经济

12.1883年以后,美国逐渐推行“功绩制”,即通过考试考核的方法来选拔管理文官。

1933年2月,罗斯福总统大力推行“政治庇护制”,即用政治手段直接任命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专家及学者为文官。

材料可用来印证美国()

A.危机期间失业问题的严重B.摆脱经济危机的迫切性

C.行政权不受立法权的制约D.国家干预取代自由放任

13.罗斯福新政时期,许多立法几乎都不是由国会创始而仅交给国会审议;在1933年以后的10年内,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高达3556项。

这说明新政时期的美国()

A.国家对经济干预加强B.国会成为总统的附属

C.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D.分权制衡机制严重削弱

14.罗斯福说:

“为了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B.用发展经济的手段来缓和社会矛盾

C.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政策调整

D.对世界经济旧秩序的一次新改革

15.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

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

这表明新政

①注重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②积极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

③将生产的各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 ④力求缩小贫富差距消除社会矛盾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经济危机继续恶化之际,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开始实施“新政”。

他把政府看作美国经济摆脱危机的希望所在。

他上任后最先做的事情是使实业家消除疑虑——公布全国性的银行休业,然后慎重地让那些能证明自己有偿付能力的银行重新开业。

为了推动经济复苏,在上任后的最初100天内罗斯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立法工作。

他对来自右翼攻击的回答促使国会制定了《社会保险法》,并制定了针对失业者的救济计划。

——摘编自李长久《从罗斯福“新政”到布莱尔“第三条道路”》

材料二

到1937年,美国工业生产已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金融改革遏制了金融危机的蔓延。

从较长时期来看,“新政”的实施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积累了经验,并形成了基本框架。

同时,“新政”的成效不但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的低谷,也为美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已不再局限于国防、司法、行政等领域,而是开始涉足整个社会经济活动。

此后,不少国家根据不同国情,在干预的时机、方式、范围和力度上有所不同,但政府宏观调控的渊源大凡盖始于此。

——摘编自李炳鉴《罗斯福“新政”及其财经政策理论评析与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之“新”——罗斯福新政

材料二:

苏俄之“新”——新经济政策

    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直接凭热情,……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

——摘编自1921年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相关措施解读图信息。

(2)根据材料二,结合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相关措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列宁的观点。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符合逻辑)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斯福上任不久,便亲自制订新计划,以保全人力和自然资源。

1933年4月,罗斯福政府一方面将大批“流浪的孩子”和城市失业青年投入有报酬的劳动中以养家糊口;另一方面致力于自然资源保护。

之后拨款3亿元,雇用了领取救济家庭的青年25万人,在大约1500个营地劳动……1935年5月6日,罗斯福以总统行政命令的方式成立了工程振兴局,该局进行了极为广泛的活动,普遍吸收失业者,其任务就是将救济名册上无力工作的人交各州直接救济,而其余可以就业的人就由联邦给予工作。

从1935年到1941年,工程振兴局主办过25万个工程项目,不仅为体力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还为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和作家提供了帮助。

——摘编自万雪梅《罗斯福新政如何解决失业问题》

材料二:

1978年1979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达到5.3%和5.4%。

1979年,城镇积累的待业人员总数有1500万,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待业人数的最高峰。

……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的讲话中指出:

要继续广开门路,主要通过集体经济和个体劳动的多种形式,尽可能多地安排待业人员。

……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很快就成为安置劳动力的主要形式。

仅全国城镇集体所有制部门职工人数,就从1978年的2048万人,增加到1981年的2568万人。

截至1981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劳动者就有113万人。

——摘编自张曙《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就业危机是如何化解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新政解决失业问题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解决待业问题的措施。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解决待业问题与罗斯福新政解决失业问题的不同特点。

19.近代以来,不同国家发展过程中农业政策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材料一在早期(15世纪末至l8世纪初)的圈地运动中,除了圈占大片土地作牧场外,还有一种形式的圈地是为了更有效地耕作而对小块土地的圈占……始于18世纪晚期的圈地运动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法律框架内,以议会通过圈地法令进行圈地的。

(晚期圈地运动)变共耕的公地为大块相连的农场,以采用新的比较科学的耕作制度进行规模化经营。

﹣﹣黄少安、谢冬水《“圈地运动”的历史进步性及其经济学解释》

材料二在1920年,苏俄农业总产值约只为战前的一半,到1924﹣1925年度则达战前水平的87.3%.1925年的播种面积为1913年的99.3%。

﹣﹣《苏维埃时期苏联历史文件与资料集》

材料三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

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推行圈地运动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圈地运动对英国工业化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0年苏俄农业总产值约只为战前一半”的主要原因。

1924﹣1925年苏联农业发生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实施了什么政策?

(3)据材料三,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题干反映出美国总统有所增强,特别是在罗斯福新政期间,为遏制经济危机的蔓延,美国国会授予总统处理经济问题的权力大增,这是美国大力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的表现。

故A正确。

B.题干没有反映美国政府积极调整劳资关系的信息,故排除B。

CD.根据所学可知,此两项不符合史实,是对题干信息的错误解读,故排除CD。

故选A。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

【解答】

A.罗斯福新政是在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是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故不选A。

B.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但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新政不可能彻底消除经济危机,故不选B。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新政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故不选C。

D.为解决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大力举办公共工程,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A.材料主要说明罗斯福新政后联邦政府权力扩大,而这种权力主要体现在对经济的干预,但不能由此说联邦政府权力达到历史高峰,故A项错误;

B.联邦政府管理经济的权力扩大,但并没改变美国权力制衡的原则,故B项错误;

C.国家干预理论是不可逆转的也就是一种必然,但不能说得到普遍认可,故C项错误;

D.国家原来对经济是一种自由放任的管理模式,而现在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所以创新了国家管理体制,故D项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具备熟练掌握并运用相关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解答】

A.此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只是表象,故排除A项。

B.罗斯福新政通过“以工代赈”,通过社会保障法等,只能缓解工人的处境,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因为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故排除B项。

C.此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罗斯福新政只是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走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故C项正确。

D.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并没有涉及到新政的影响,故排除D项。

​​​​​​​故选C。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根据“他们静静地站在那儿看着土豆漂走,听着尖叫的猪被杀死在河沟里,被埋上生石灰”并结合经济危机时期在农业方面的措施可得出,美国政府要求农民减耕减产,并消毁大量农产品,这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危机中的救济,也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要理性看待美国政府政策,故B项正确。

A.题干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规律,故排除A。

C.该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

D.题干与联邦制的确立无关,故排除D。

​​​​​​​故选B。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题干未体现,故排除A。

B.题干未涉及对劳工权利的保护,故排除B。

C.题干中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和战后发达国家都注重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

罗斯福所采取的社会保障法,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法治保障。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人民生活的苦难和后顾之忧,起到稳定社会、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社会动荡,平息社会不满,避免国家政权的法西斯化。

后来被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沿袭和进一步完善,从而开创了福利资本主义的先河。

故C正确。

D.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并未实行计划经济,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题干没有体现工人运动,故不选A。

B.根据题干“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可以看出,美国有的人认为新政中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走苏联的计划经济的道路,因此反映出部分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故B正确。

C.项不符合史实,故不选C。

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不选D。

故选B。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根据“他们静静地站在那儿看着土豆漂走,听着尖叫的猪被杀死在河沟里,被埋上生石灰”并结合经济危机时期在农业方面的措施可得出,美国政府要求农民减耕减产,并消毁大量农产品,这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危机中的救济,也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要理性看待美国政府政策,故B项正确。

A.题干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规律,故排除A。

C.该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

D.题干与联邦制的确立无关,故排除D。

​​​​​​​故选B。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分析题干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

①②③.①罗斯福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主要是为了调整经济上的生产过剩,也有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②社会保障问题,就涉及到要稳定社会秩序;③恢复工业就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故①②③正确。

④.④工业的复兴,不是为了恢复金融信誉,故排除④。

​​​​​​​ 故选C(①②③)。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漫画信息。

【解答】

A.依据漫画信息不足以得出本项结论,故A项错误。

B.漫画中的斧子上标有“NewDeal”,这意味着新政调整了原有的生产关系,但旁人却说老树产量更高,这说明他反对罗斯福新政,因为新政损害了他的利益,如《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部分措施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故B项正确。

C.与漫画本意不符,故C项错误。

D.材料并没有涉及以工代赈问题,故D项错误。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A.“完全放弃了”的表述太过绝对,故排除A。

B.美国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过剩,新政时期是缩减生产规模,故排除B。

C.由“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要求各大资本家遵循”可知政府对企业关系进行调节,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企业的关系发生了改变,故C正确。

D.美国并未实行计划经济,只是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排除D。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A.题干无法体现当时美国的就业情况,故排除A。

B.由于美国当时经济危机的严重性,时局授予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以广泛的行政命令来干预社会经济和缓和社会矛盾,“直接用政治手段直接任命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专家及学者为文官”可用来印证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迫切性,故B项正确。

C.美国是三权分立的国家,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故C错误。

D.题干未涉及经济政策的转变,无法得出自由放任政策的消亡,故排除D。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A.材料提供了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政治的运作情况,与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无关,故A项错误;

B.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依然奉行三权分立,国会立法权独立,并未成为总统的附属,故B项错误;

C.由材料中国会审议总统提出的法案,这便有利于总统行政命令的及时发布,从而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故C项正确;

D.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依然奉行三权分立,分权制衡机制并未严重削弱,故D项错误;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要求具备分析题干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

C.由题干中“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可知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故C正确。

ABD.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故排除ABD。

故选C。

1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①从题干信息可知,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

可以看出注重调节企业和劳资关系,故①正确。

②从题干中国会通过的法案可以看出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故②正确。

③该项中的“各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题干信息,故③错误。

④该项中的“消除”过于绝对,故④错误。

故选A。

16.【答案】

(1)背景:

胡佛在坚持自由放任政策下对经济的有限干预失败;美国经济危机加剧;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等。

内容:

加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干预;建立和健全经济法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

(2)影响:

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恢复;改善了民族生活;为以后美国经济发展和政府宏观调控奠定了基础;扩大了政府职能,增强了政府五经济职能;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等。

【解析】略

17.【答案】

(1)信息:

随着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激化,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罗斯福新政期间,抑制生产的措施有:

缩减农业、控制工业;刺激消费的措施有:

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等。

这些措施实施后,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趋于缓和,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2)观点: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重视劳动者个人利益,正确处理好国家发展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论证: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粮食税的数额大大低于余粮征集制;充分考虑了农民的个人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斯大林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牺牲农民利益换取工业化,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苏联发展的后劲不足。

【解析】略

18.【答案】

(1)措施:

兴办公共工程吸纳失业人员(以工代赈)。

影响:

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刺激了消费,有利于美国摆脱经济危机,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

(2)措施: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来解决待业问题。

不同特点:

罗斯福新政是加强对市场的管理以促进就业;而我国则是放宽对经济的管理以扩大就业。

【解析】略

19.【答案】

(1)目的:

建立大牧场;提高耕作效率。

积极作用:

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市场、资本等条件。

​​​​​​​

(2)原因: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政策:

新经济政策。

(3)内容:

限制生产,提供补贴;政府贷款,稳定物价。

原因: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解析】

(1)本题考查英国圈地运动,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还有一种形式的圈地是为了更有效地耕作而对小块土地的圈占”“(晚期圈地运动)变共耕的公地为大块相连的农场,以采用新的比较科学的耕作制度进行规模化经营”可得出,建立大牧场;提高耕作效率。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市场、资本等条件。

(2)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在1920年,苏俄农业总产值约只为战前的一半”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到1924—1925年度则达战前水平的87.3%。

1925年的播种面积为1913年的99.3%”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取得了余量收集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可得出,限制生产,提供补贴;根据材料三“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