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期教案+学情分析59页word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3561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下期教案+学情分析59页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七年级生物下期教案+学情分析59页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七年级生物下期教案+学情分析59页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七年级生物下期教案+学情分析59页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七年级生物下期教案+学情分析59页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下期教案+学情分析59页word文档.docx

《七年级生物下期教案+学情分析59页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期教案+学情分析59页word文档.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生物下期教案+学情分析59页word文档.docx

七年级生物下期教案+学情分析59页word文档

总第1课时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课题: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第一节人类的食物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课型:

新课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生物学》上册的学习,对于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年龄在十三、十四岁的初一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说出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表格,锻炼学生读表、查表的能力及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领会科学研究的过程,认同科研过程要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说明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活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

1.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

2.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3.活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方法:

讲述法、探究法

教学手段:

相关实验器材。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引入

课件演示利用多媒体展示二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在地上卷曲等;另一组是现在我国部分儿童少年过度肥胖的图片。

三讲授新课

提问:

为什么有的人骨瘦如柴?

有的人肥胖得迈不动脚?

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二组图片提出问题,且作出初步的结论?

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结论:

(1)两组图片上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可能是营养问题。

(2)这两组图片中儿童少年是不是得了营养方面的病?

一是营养不良,一是营养过剩。

(3)是不是与生活环境有关?

一个生活环境艰难,一个生活环境优越。

总结并引出课题:

是的,他们如此强烈的反差却是因为同一原因,就是都与营养相关,都是营养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健康,就是科学营养。

科学营养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

这就是这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小组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将熟悉的食物名称及其所含营养物质种类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组长负责安排、统计自己小组总共列举出多少种食物及其成分。

在列举中要求能够简单地分出类别。

交流将各小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再统计,全班总计列出多少种食物及营养成分。

讨论食物究竟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

2、演示实验:

“蛋白质的检测”,“维生素C的检测”

老师介绍双缩脲试剂和吲哚酚试剂的配制方法。

小结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吲哚酚与维生素C溶液呈现褪色反应。

通过以上演示实验,同学们知道了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方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里有一些食物,你能猜一猜这些食物中含有什么营养成分吗?

(1)作出假设

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即将检测的食品作出假设,填入下表。

无机盐

蛋白质

淀粉

脂肪

维生素C

(2)设计实验方案

我们已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所要检测的食品的营养成分作出了假设,那么供检测的食品中是不是含有这些营养成分呢?

请同学们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加以证明。

小组讨论:

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检测方法,实验材料的选择,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预期的实验结果等。

小结:

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老师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探究方法。

(五)课堂练习(课件演示)

板书设计:

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人类的食物

一、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检测

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三大产热营养素:

糖类、脂肪、蛋白质)

练习设计:

完成生物练习题

教学反思:

总第2课时

课题:

第一节人类的食物

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课型:

新课

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虽小,但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事物,收集整理信息,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说出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表格,锻炼学生读表、查表的能力及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领会科学研究的过程,认同科研过程要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说明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活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

1.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

2.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3.活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方法:

讲述法、观察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

相关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食物中营养成分有哪些?

2、怎样检测蛋白质的,维生素C?

二、导入新课

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对人体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指导学习。

三、讲授课

指导学生复习教材第5、6页的内容。

利用多媒体讲解各种营养成分的食物来源和主要功能

水:

约占人的体重60%-——70%,是细胞达到重要组成成分。

体内的养分等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运输到身体各个部分。

无机盐:

无机盐占量4%,作用十分重要,如,含铁、含磷的无机盐是构成牙和骨骼的重要成分。

糖类:

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蛋白质:

是构成厂细胞的基本物质。

也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脂肪:

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和储存能量的物质。

维生素;可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常见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D。

它们的生理作用和缺乏症见p7表。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食物中含有六大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体缺乏某些营养成分,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缺乏症状。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类的食物

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作用

1、水:

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2、无机盐:

含铁、含磷的无机盐是构成牙和骨骼的重要成分。

3、糖类:

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4、蛋白质:

是构成厂细胞的基本物质。

也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5、脂肪:

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和储存能量的物质。

6、维生素;可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练习设计:

P7第1、2、3题

教学反思:

总第3课时

课题: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课型:

新课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动手能力还不够强,给予学生自己动手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进行观察,然后得出结论,知识的获得更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更加符合认知的基本规律。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消化腺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

概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

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

1、认识酶在消化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描述小肠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述法、观察法、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回忆:

消化系统由哪些结构组成?

能够完成什么功能?

进入消化系统的食物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

演示实验:

淀粉和葡萄糖哪个能透过透析袋?

《葡萄糖》

讲述:

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上皮细胞吸收,这个过程叫消化。

三、讲授新课

(一)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什么条件下淀粉才能转化成小分子物质?

这一过程是从消化道的什么部位开始发生的?

细嚼米饭时会品尝到有甜味。

为什么不甜的米饭在咀嚼时会变甜?

米饭在唾液的作用下被咀嚼变甜就是一种消化过程。

看书10页活动,讨论,设计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组织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

教师设计一个缺少对照的演示实验《提示学生此实验的温度为37摄氏度》。

观察现象并讨论:

这个实验为什么要放在37摄氏度中?

现象说明了什么?

有无不完善的地方?

你能否设计一个更加完善的实验?

指导学生做分组实验

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和对照组的实验材料和条件有什么不同?

比较结果,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

如果实验温度提高到100摄氏度,又会出现什么结果?

四、本课小结

解决了“进入消化系统的食物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和“食物在消化液中怎样被消化”两个问题。

板书设计: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食物的消化

1、演示实验:

2、消化的概念

3、活动: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结论:

淀粉能被唾液消化

练习设计: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

总第4课时

课题: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课型:

新课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有些难度,因为还没有学习化学知识,所以建议学生自己来讲述目的,促其主动地学习。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也很多,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完成学习。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消化腺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

概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同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想适应。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

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

1、认识酶在消化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描述小肠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述法、观察法、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创设情景,引出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三、讲授新课

(一)吃馒头活动。

馒头首先经过消化道的哪个器官?

馒头咀嚼后是什么味道?

为什么是甜的?

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出:

只有一部分淀粉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二)指导学生观察图8-6,了解食团是怎样被运输的?

1、食物在胃内的消化

设问:

食物到胃内后又是怎样被消化的?

预习11页“胃内的消化”讨论:

在胃内食物会发生什么变化?

胃有那些机构特点适于消化食物?

2、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

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部位。

A、在小肠内,淀粉、脂肪、蛋白质最终被消化为什么物质?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四、总结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能在口腔、胃、小肠中被消化,但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板书设计: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

1、在口腔内的消化:

淀粉-------麦芽糖

2、在胃内的消化:

蛋白质在酶作用下初步分解

3、在小肠内消化:

淀粉------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甘油+脂肪酸

练习设计: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

总第5课时

课题: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课型:

新课

学情分析:

这一节是学习了人体所需的六种营养物质及它们在人体内的作用之后紧接着探究这些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主要让学生认识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初步的功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节课基于生活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化抽象为形象,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去创造。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消化腺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

概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

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

1、认识酶在消化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描述小肠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述法、观察法、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内容,引入吸收概念。

营养物质能在消化道内被吸收,但各段消化道吸收能力是不同的。

出示“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吸收部位示意图”,观察:

消化道内哪些部位能吸收营养物质,哪个部位吸收的种类最多?

得出什么结论?

三、讲授新课

观察鸡小肠结构

展示多媒体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小肠的长度。

指导学生观察小肠结构。

设问:

小肠除了长度长的特点外,还有什么结构特点适于吸收营养物质?

提出实验要求。

组织交流观察过程和结果。

展示图片“小肠内表面放大图”讲解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微绒毛。

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

小肠内表面由于有了这些结构,内表面可增大600倍。

小肠内表面面积大小与吸收功能有什么关系?

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这与吸收营养物质又有什么关系?

总结:

为什么说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了解了什么是吸收和消化道中哪些结构具有吸收功能,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板书设计: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吸收的概念:

小分子营养物质------血液

2、吸收的主要部位:

小肠内

3、小肠的结构特点:

长度长

4、内表面面积大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薄

练习设计:

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总第6课时

课题:

第3节合理膳食

课型:

新课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有了具体的认识,并对常见食物所含主要成分有一些了解。

这实际上也有助于学生对一日食谱的反思,根据合理膳食原则修订食谱的困难是:

对三餐能量的计算和各类营养的的总量计算比较烦琐,需要教师的指导。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说出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体验调查研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自身营养状况小评价,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合理膳食的意义;

2、评价自身营养状况的方法;

3、尝试设计营养结构合理的食谱。

教学难点:

1、结合三个活动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三个学生活动在组织教学和交流形式。

教学方法:

讲述法、观察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

有关不同营养状况的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播放一段录象内容。

埃塞俄比亚饥饿的难民。

欧美国家的一些人花大量的时间减肥。

谈谈感受。

身体太瘦或太胖都不是健康的。

我们自身的营养状况是怎样的呢?

指导学生阅读营养状况的两种简单的评价方案。

指导学生对其自身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填表格。

讨论:

你对自己目前的营养状况是否满意?

为什么有人营养状况不良呢?

三、讲授新课

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影响营养状况

根据科学家研究表明: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而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我们是否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呢?

做一分饮食习惯的调查问卷你就知道了。

引导讨论:

帮助学生理解有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为什么合理或不合理。

本课小结通过两个活动,同学们对自己的营养状况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均衡膳食

什么是均衡膳食?

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中华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营养平衡图”和老师提供的一分“美国营养学会推荐的饮食结构图”。

比较中国人的每日膳食有哪些优点。

青少年对营养的特殊需要

看书了解青少年对营养的特殊需要。

对照我们学校的一分食谱进行分析,食物的营养成分参照书21页附录。

指导学生自我设计一天的食谱。

提示:

早、午、晚餐的热量标准一般为3:

4:

3

提倡高蛋白早餐模式,午饭应富含脂肪、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晚餐宜多食蔬菜及碳水化合物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

早餐量足质佳,晚餐不可过量。

膳食结构中应有一定量的粗粮。

不暴饮暴食,不挑食偏食,餐前禁零食等。

四、本课小结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正处于身体发育期的你们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希望同学们在学完本节内容后,能及时调整自己不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更健康的成长。

板书设计:

第3节合理膳食

(一)营养评价

营养不良营养失调------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营养过剩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影响营养状况

(二)均衡膳食

一日三餐中各种类型食物的大致比例

比较东西方的膳食结构。

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对营养的特殊需求。

练习设计:

设计一分食谱。

教学反思:

总第7课时

课题:

第八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1节血液

课型:

新课

学情分析:

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有一定的认识,有利于开展本章的学习。

但对其中的具体结构及其功能,尤其是血液循环途径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通过各种的实验和多媒体辅助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才能让学生理解。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观察血液,了解血液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无偿献血是每个健康公民的一种义务的观点。

教学重点: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教学难点:

血型。

教学方法:

讲述法、观察法、分析法

教学手段:

收集血常规化验单,查找与血液相关的疾病资料、多媒体图片、有关实验材料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新课

营养物质主要被人体的哪些部位吸收的?

人体的其他部位的细胞怎么得到营养物质呢?

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怎样排出去?

三、讲授新课

人体的八大系统:

循环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解: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遍布全身的管道系统,血液就在这个封闭式的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

见过新鲜的血液吗?

什么颜色?

什么状态?

血液在人体内是粘稠的液体,不会发生凝固,这是因为心脏、血管内膜光滑,不会是血小板破裂,血浆中有使已形成的纤维蛋白《凝胶状态》溶解的物质有关。

示一位病人一次血液化验的部分检查结果。

这个病人被检查的几项指标是否正常?

我们怎样读化验单?

演示实验:

观察血液的组成。

结合教材25页的内容进行思考。

血浆由哪些成分组成?

有什么功能?

从血浆的各种成分可以看出,他们都具有一定的浓度,比如葡萄糖的浓度约为0.1%,如果输液,输入人体的葡萄糖的浓度也是0.1%,为什么?

总结学生发言,给予鼓励。

组织学生观察人血涂片

肉眼能见到血细胞吗?

指导学生观察

要求:

将人血涂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注意不同类型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数一数视野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绘制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图。

比较红细胞和白细胞在形态、结构和数量上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

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的组成,血浆的成分与功能,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

板书设计:

第八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1节血液

(一)循环系统的组成

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心脏封闭的管道

血管

淋巴循环系统

(二)血液的组成

血液血浆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的组成及功能

组成:

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和代谢废物

功能:

运载学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练习设计:

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课时:

总第8课时

课题:

第1节血液

课型:

新课

学情分析:

本节课前,学生已经了解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心脏的结构特点、血液循环途径及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等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观察血液,了解血液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无偿献血是每个健康公民的一种义务的观点。

教学重点: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教学难点:

血型

教学方法:

讲述法、观察法、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一)汇报交流上节课的观察、讨论情况

组织交流汇报,不足的地方,鼓励其他同学补充。

讲解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结合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思考:

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正常值和功能如何?

与红细胞有关的知识:

红细胞的红色与什么物质有关?

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动脉血与静脉血的颜色不一样,为什么?

有些人经常面色苍白、头晕、疲乏、食欲不振,经医生检查,患了贫血症,什么是贫血症?

患了贫血怎么办?

白细胞:

其形态结构特征?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正常值?

白细胞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平常我们说的“发炎”是怎么回事?

白细胞增多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吞噬病菌后的白细胞会死亡,所以在伤口周围的脓液中含有死亡的白细胞。

血小板

血小板与红细胞、白细胞比较,有什么特点?

看挂图。

在书上将血小板的形态结构、正常值划上记号。

有时我们的皮肤被划了一些小口,流了很少一点血,过一会儿就不流了,这是为什么?

展示:

装有已经凝固血液的实验装置。

血液凝固后,血块周围会出现一些黄色透明的液体,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