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3286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教案.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教案.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教案

《比热容》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会查比热容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城市热岛效应”。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应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难点:

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教学用具】

教师用:

多媒体及课件。

学生用:

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水、食用油、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相同的试管两只。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一、导入新课

引出问题:

劳累了一天回到家,我想先泡杯茶水解渴,但热水瓶中又无开水。

请问:

1.我应该将半壶水还是将一壶水烧开泡茶呢?

2.若现在有温水,也有凉水,应该选择哪种水呢?

追问:

将水烧开所用的时间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板书:

水的质量越大,水升高的温度越大,水吸收的热量就越多,所以烧水所用的时间就越长。

学生议论纷纷,都选择烧开半壶水。

学生齐答:

用温水。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

相同条件下,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用的时间长;将半壶凉水烧开比把半壶温水烧开所用时间长,所以……。

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求知欲。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

二、新课教学

1、探究: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引出问题:

前面的分析对于同种物质水的质量越大,水升高的温度越大,水吸收的热量就越多,所以烧水所用的时间就越长。

那么对于不同的物质,如一种是水,另一种是食用油,我们如何比较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呢?

试验中应注意些什么?

师:

选择几种典型的猜想板书到黑板上。

为了弄清这其中的奥秘,可以用实验来检验我们的猜测。

追问:

1.如何才能取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2.怎样知道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3.如何知道他们吸收的热量多少?

师:

实验前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水和食用油来模拟这样的环境:

实验中是不是直接让水和食用油吸热或放热就可以呢?

要不要有条件的限制?

(提示:

可用两支试管,一支装水,一支装食用油悬挂在烧杯中的水中用水浴的方式加热,可使加热条件相同,易于观察记录实验数据。

方案一:

取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

取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较加热所用的时间(即比较吸收的热量的多少)。

生议论纷纷。

提出各种猜想。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生:

要取相同的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的温度也要相同才能比较

生:

用天平称量

生:

用温度计测量。

生甲:

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记录加热时间就可以知道吸热的多少。

生乙:

实验中还要注意记录加热时间和温度。

生:

实验前还要设计好记录数据的表格。

知道各种仪器的使用规则。

学生按事先分组开始动手进行实验准备。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是物理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先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然后经过同学间的交流评估,互助提高,最终找到最佳的实验方案。

培养学生取长补短,虚心求教,互助合作的意识。

4、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学生分组进行对比实验,所用器材见“学生用材料”

选取有代表性的实验数据个一组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归纳、分析、总结。

实验结论1:

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时,食用油的温度升高得快些。

实验结论2:

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食用油吸收的热量少。

上面的加热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撤出酒精灯,观察水或食用油放热一段时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物质放热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学生进行实验。

其中一半小组用方案一。

另一半小组用方案二。

学生将总结得到的结论板书到黑板上。

在组长板书的同时,其它成员继续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实验中去,与学生一起动手并适当指导,使学生的分工与合作能达到最合理,最后选几组数据写在黑板上,让实验小组成员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合作能力。

5、分析论证

总结提炼

总结评价:

(教师对各个小组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得出的并板书:

(1)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在冷却相同的时间(放出相等的热量)时,食用油的温度变化快(下降的多)。

(2)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在降低的温度相同时,食用油比水需要的时间少(放出的热量少)。

2、比热容

问题:

请同学们尝试得出探究结论,并分析为什么要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我们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

焦/(千克·摄氏度),符号为:

J/(㎏·℃),读做:

焦每千克摄氏度。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分析一些常见的物质的比热容(见教材132页小资料),在表中你有哪些发现?

“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汽车发动机为何用水来冷却?

2.冬天的散热器(俗称暖气片)为何用热水供暖?

3.调节气候

4.水保秧苗等

学生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给出比热容的定义。

生:

水的比热容最大

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

学生自主学习“小资料”

让学生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建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控制变量法。

培养学生从表格、图片、实物等方面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6、走进社会

拓展升华

小结本课

应用与拓展

问题展示:

1.概念:

水的比热容是多少:

它物理意义是什么?

2、基础:

为什么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能调节当地的气候,使冬天气温将升高2℃,而夏天将降低2℃?

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蓄水质量增加,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冬季气温下降,能放出大量的热,夏季气温升高能吸收大量的热。

所以能调节当地气候。

3、深化:

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

因为海水与沙子受光照的时间相同,所以它们吸收的热量也相同,但是海水的比热容要比沙子的大,所以海水升温比沙子慢,没有日照时,海水降温也慢。

4、拓展:

阅读“气候与热污染”,请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解释成因并提出改善这一现象的建议。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结要包括知识上的收获、学习方法上的收获、合作交流上的收获)。

生:

4.2×103J/kg.℃

1kg的水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学生逐一讨论分析解答。

(教师点评总结)

植树造林、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

学生小结新课

新课标要求:

“从物理走向社会”,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才能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要让学生以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为载体,施展自己的才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7、教学反馈

课后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3题。

《同步导学》上

学生课下做作业

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课堂练习】

1、质量相同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多;如果放出相同的热量,   温度降低的多。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    。

一杯水的比热容和半杯水的比热容    。

(相同或不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 、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C 、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D、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变化的多少以及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都无关。

4.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比热容就越大

B.物质的温度变化越小,它的比热容就越大

C.把一个铁块分开,用其中一块测铁的比热容,因为质量小了,所以测得的比热值就大了

D.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越少,比热容就越小

5.水的比热容较大,在日常生活、生产和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那个不是应用这一性质的  (    )

A、北方冬天,用循环水来供暖

B、初春的傍晚,给秧苗灌水可以防止秧苗冻坏

C、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D、夏天给教室洒水,感到凉爽

6.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 (   )

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响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响海面

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响海面

【板书设计】

三、比热容

(一)比热容

1.定义: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符号c。

2.单位:

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

3.意义: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4.水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

①汽车发动机为何用水来冷却?

②冬天的散热器(俗称暖气片)为何用热水供暖?

③调节气候

④水保秧苗等

继续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