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3262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节选)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这段话主要写出了西沙群岛鱼的________和________多。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________种鱼的特点。

文中最后一句说明________。

A.鱼和水各占一半     B.因为海水多,鱼也多    C.鱼非常多

(4)你最喜欢文中哪句话,请抄写下来。

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

(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2)种类

;数量  

(3)比喻

;排比

;四;C

(4)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数量众多。

【解析】【分析】

(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这段话主要写出了西沙群岛鱼的种类和数量 多。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排比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四种鱼()的特点。

文中最后一句说明数量  。

 (4)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喜欢的句子: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数量众多。

故答案为:

(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2)种类  数量 

(3)比喻   排比  四  数量 

(4)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数量众多。

【点评】

(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

2.课外阅读。

困境即是机遇

   一天,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

“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整座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地问:

“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

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

   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

“天神真是了解我啊!

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

因为尽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天亮的时候,我总是会被鸡叫声给吵醒。

神啊!

祈求您,不要让鸡在天亮时叫了!

   天神笑道:

“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狮子跑到湖边找到大象,看到大象正在气呼呼地直跺脚。

   狮子问大象:

“你干嘛发这么大的脾气?

   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

“有只讨厌的小蚊子,钻进我的耳朵里,我都快痒死了。

   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

“原来体型这么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呢”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

这样想来,我可比他幸运多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

“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神并无法帮助所有人。

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

反正以后只要鸡叫时,就当作鸡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如此一想,对我还算是有些益处。

   于是,狮子向大象走了过去。

(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答案。

的确________(dídì)   尽管________(jǐnjìn)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狮子的烦恼是________,大象的烦恼是________,那么你的烦恼是________。

②狮子对自己的烦恼是这样想的:

________,你对你自己的烦恼应该这样想:

________。

(3)狮子回头会对大象说什么呢?

(4)你身边的人是否有烦恼?

他们是怎样解决的呢?

举一例子。

【答案】

(1)dí;jǐn

(2)每天天亮的时候,总是会被鸡叫声给吵醒;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作业多;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

这样想来,我可比他幸运多了。

;写作业可以让我更好地巩固知识

(3)略(意思对即可)

(4)举例子恰当,能准确表达意思即可。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3)人物语言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dí、jǐn;

(2)①每天天亮的时候,总是会被鸡叫声给吵醒;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作业多;②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

这样想来,我可比他幸运多了;写作业可以让我更好地巩固知识(3)略(意思对即可);(4)举例子恰当,能准确表达意思即可。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3.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笼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       得严严实实的,       住了人们的视线,     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①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②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1)选择合适的字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遮    封    挡

(2)这一段话描写的是小兴安岭________季的景色,描写的景物有树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中的“浸”字的好处是(   )。

A. 表现整个森林都泡在水里             B. 写出了被浓雾笼罩的整个森林宛如仙境一般的美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②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像利剑一样”“穿过”能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

【答案】

(1)封;挡;遮

(2)夏;雾;阳光;野花

(3)B

(4)阳光;利剑;树木的繁茂和阳光照射树林的别样景致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短文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

(1)封;挡;遮;

(2)夏、雾、阳光、野花;(3)B;(4)阳光、利剑、树木的繁茂和阳光照射树林的别样景致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课内阅读。

   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

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

“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1)蚂蚁队长是怎么处理那点儿奶酪渣的?

请你在选文中写出相关句子。

(2)为什么蚂蚁们的“劲头比刚才更足”?

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3)你喜欢蚂蚁队长吗?

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

“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2)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队长没有把奶酪渣据为己有,值得信赖。

(3)喜欢。

因为他没有搞特殊,是个值得信赖的好队长。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

(1)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

“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2)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队长没有把奶酪渣据为己有,值得信赖。

(3)喜欢。

因为他没有搞特殊,是个值得信赖的好队长。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

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帽,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

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________,夏天那么________,秋天那么________,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读读课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丰硕诱人   热闹非凡   生机勃勃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________,夏天那么________,秋天那么________,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2)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色彩斑斓”的意思是:

________。

(3)在短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抄下来。

(4)短文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的关系是________。

(5)短文按__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答案】

(1)生机勃勃;热闹非凡;丰硕诱人

(2)形容颜色灿烂、繁多

(3)比喻句: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拟人句:

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4)总——分

(5)时间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3)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拟人句:

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4)短文的第1自然段先总的概括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然后再详细按春、夏、秋、冬逐点描写,是“总——分”结构。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春、夏、秋、冬”可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故答案为:

(1)生机勃勃、热闹非凡、丰硕诱人

(2)形容颜色灿烂、繁多

(3)比喻句: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拟人句:

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4)总——分

(5)时间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对“总-分”结构的掌握。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6.课内阅读。

   “咕……”小狗学着杜鹃叫,“咕……”

   它那天试了,第二天、第三天又试了。

一个星期过后,它已经学得相当不错了。

小狗真高兴,心想,我终于会叫了,现在别人再也不能取笑我了。

   就在那几天,人们开始打猎了,树林里来了很多猎人,里面还有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哪怕是一只夜莺,他们也会给打下来。

一个枪法很准的猎人经过那里,听见树丛中传来咕咕的叫声,就举枪瞄准,“砰!

砰!

”连开了两枪。

   幸好没打中。

子弹擦过小狗的耳边,就像连环画里画的那样。

小狗拔腿就跑。

它很诧异:

那个猎人准是发疯了,竟然对狗开枪!

(1)仿写词语。

百发百中(ABAC式)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写了小狗的两次心理活动,请你写出相关句子。

(3)选文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

A. 小狗学会了杜鹃叫。

B. 小狗差点被猎人打死。

C. 小狗学会了杜鹃叫,差点被猎人当作杜鹃打死。

【答案】

(1)自言自语;自由自在

(2)小狗真高兴,心想,我终于会叫了,现在别人再也不能取笑我了。

它很诧异:

那个猎人准是发疯了,竟然对狗开枪!

(3)C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自言自语、自由自在

(2)小狗真高兴,心想,我终于会叫了,现在别人再也不能取笑我了。

它很诧异:

那个猎人准是发疯了,竟然对狗开枪!

(3)C

【点评】

(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7.课内阅读。

   “等等,老屋!

”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

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

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

“哦,是老母鸡啊。

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

“叽叽,谢谢!

   老屋说:

“再见!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1)这是老屋第________次做好事。

(2)老母鸡提出了什么要求?

请你在选文中写出相关句子。

(3)老屋有没有答应老母鸡的请求?

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

(1)二

(2)“等等,老屋!

”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

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

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3)老屋答应了老母鸡的请求。

这说明老屋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解析】【分析】

(1)、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二

(2)“等等,老屋!

”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

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

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3)老屋答应了老母鸡的请求。

这说明老屋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点评】

(1)、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8.课内阅读。

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刷刷”,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

秋的声音,

蟋蟀振动翅膀,

“㘗㘗”,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听听,

走进秋,

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你好好好地去听

——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1)读诗重在想象,读这个片段的第一小节时,你想象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呢?

选择恰当的选项填到括号里。

A.想象各种野花美丽而清香。

     B.想象颗粒归仓的丰收景象。

C.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

   D、想象农民辛苦劳动,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

①在每一片叶子里________      ②在每一朵小花________

③在每一滴汗水里________      ④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________

(2)文中写了______种声音,分别是__________发出的。

(   )

A. 4;大树、蟋蟀、大雁、秋风               B. 3;叶子、小花、汗水               C. 2;大树、蟋蟀

(3)对文中画线的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

B. 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来,上哪去。

C. 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

【答案】

(1)C;A;D;B

(2)A

(3)C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CADB;

(2)A;(3)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霜的工作

叶圣陶

   ①很冷的晚上,霜大声地喊:

“你们注意啦,今晚我要留在你们这里了。

北风吹了一天,厚厚的云挡住了太阳的暖气,是我工作的时候了。

特地关照你们一声,免得你们到时候来埋怨(mán yuàn)我。

   ②霜这样喊过之后,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

农人把牛牵进屋里,给一切牲畜(shēng chù)加铺一点干草。

母亲把厚被盖在孩子的身上,让他们(暖和 温和)地睡觉。

种花人说“这些花草不要被霜弄坏了。

”就把花盆移过。

霜的工具都在一只小箱子里,是些什么东西呢?

一只颜色盒子,(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的画笔,还有剪刀和铁锤。

   ③霜背起小箱子,动手工作了。

它把草叶和有些树叶涂成黄色,把有些树叶涂成嫩红色,更把有些树叶涂成老红色。

它拿起一支大画笔,蘸(zhàn)着银白色来画田地,田地上就像落过小雪一般。

它拿起一支小画笔,也蘸着银白色来画人家的窗玻璃,窗玻璃上就有了非常美丽的花纹。

   ④它又用了剪刀剪开各种种子的壳(ké),嘴里唱着:

“你熟了,散播到各处去吧!

你熟了,散播到各处去吧!

”最后它到粟(lì)子树上,说:

“栗子也熟了,

   我要敲开那些硬壳,让孩子和松鼠有栗子吃。

”它用了铁锤把一个个硬壳都敲开。

棕色的栗子就在毛茸茸的屋子里露出来了。

(1)选择第②自然段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暖和 温和)________地睡觉      (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________的画笔

(2)请将下列每个自然段的序号和对应的意思进行连线。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棕色的栗子就在毛茸茸的屋子里露出来了”这句话中“毛茸茸的屋子”指的是“栗子壳”。

②文章中的霜,像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总给别人带来麻烦。

(4)你喜欢文章中的霜吗?

说说为什么。

【答案】

(1)暖和;大大小小

(2)

(3)①正确;②错误。

(4)喜欢,因为它让万物换了一个模样,还提前让大家做好准备。

【解析】【分析】⑴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⑵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⑶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⑷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⑴暖和;大大小小

⑶①正确;②错误。

⑷喜欢,因为它让万物换了一个模样,还提前让大家做好准备。

【点评】⑴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⑵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⑷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10.课外阅读。

爱在心中

   一位小学生问老师:

“什么是爱?

   老师觉得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言简意赅且生动形象的回答。

由于快到放学时间了,老师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要求每一位学生第二天带一样能够表达自己爱的感觉的东西到学校来。

   第二天,老师说:

“请同学们展示你们带来的东西。

   第一位学生说:

“我带来了这朵花,你们不觉得它漂亮吗?

   第二位学生说:

“我带来了这只蝴蝶。

瞧,它的翅膀五颜六色,多美呀!

我非常喜欢它,我要将它制成标本收藏起来。

   第三位学生说:

“我带来了这只小鸟,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