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环保行主题系列活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2972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日环保行主题系列活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世界日环保行主题系列活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世界日环保行主题系列活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世界日环保行主题系列活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世界日环保行主题系列活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日环保行主题系列活动.docx

《世界日环保行主题系列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日环保行主题系列活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日环保行主题系列活动.docx

世界日环保行主题系列活动

 

“世界日,环保行”主题系列活动

 

项目主题:

世界日,环保行

项目背景: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

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环保在环境不断破坏的现状下,成为现在的热话题,每个人都喊着要保护环境,却依然苦苦无奈于不知道该如何真切的履行自己的环境保护。

而事实上每年都有很多节日在引领我们,在指导我们。

关于世界日

世界(国际)日是经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及其他国际组织建议,由联合国大会讨论确定的,也有些是由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及其他国际组织根据自己的任务而确定的、在国际范围内开展的单项活动日。

其宗旨跟国际年相似,目的是为了推动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进一步重视一些社会问题,并通过开展种种活动,为社会解决一些问题。

项目目的:

让世界走进生活,让环保改变人生。

我们努力行走在环境保护的道路之上,聚集越来越多的力量。

项目对象:

在校大学生,周边民众,各地旅客等

项目形式:

结合世界日活动主题开展相应的社会调查、实地调研、自然体验、环保教育等活动,如在世界无车日开展低碳骑行,徒步环岛路,市民用车调查等活动。

大型宣传活动:

结合世界日,借用海报、图片、横幅等校园宣传媒介向在校大学生们介绍世界日宗旨、起源、意义等,提倡环保,传播环保理念,交流环保习惯,倡导环保生活。

长时间持续的世界日介绍和宣传的强大影响力蔓延到每一位同学生活的角落;走进社区,走进村落,了解当地人们的生活,发现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用走家串户与人流集中地宣讲的方式结合,让世界的环保走近更多社会群体中间;结合厦门以及厦门大学地理环境,借用世界日的平台,向全国各地的旅游朋友们交流旅游中的点点滴滴,旅游胜地的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当地人们的生活也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发展,关系到各地文化的保留……

知识竞赛活动:

以年度为单位,总结一年世界日的活动、感悟、经验。

可以根据实际条件运用多种形式结合,如答题,演讲,表演,手工艺等等。

世界环保人评选:

发现身边的环保人,切实行走在环保中,影响身边的同学和家人。

环保时装展:

报纸时尚,犀利低碳。

(环保工艺创意展:

利用生活中的无用创新改造,用双手实现想法,一个展示自我又可以宣传环境保护的舞台。

……

注:

活动届时将会有更多形式,创新不断,环保永恒。

 

项目部分组成

 世界湿地日

WorldWetlandsDay

2月2日

关于湿地

  湿地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不同的国家和专家对湿地有不同的定义。

我国科学家对湿地定义是:

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水深2米以内,积水达4个月以上)和过湿的土地,并与其生长、栖息的生物种群,构成的生态系统。

常见的自然湿地有:

沼泽地、泥炭地、浅水湖泊、河滩、海岸滩涂和盐沼等。

  湿地具有很强的调节地下水的功能,它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它能够净化污水,调节区域小气候;湿地还是水生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孕育和丰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被人们比喻为“地球之肾”。

然而,由于人们开垦湿地或改变其用途,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如造成洪涝灾害加剧、干旱化趋势明显、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等。

关于湿地公约

  为了保护湿地,18个国家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重要的湿地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也称作《拉姆萨尔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这个公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全球各国政府间的共同合作,以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水禽和它赖以生存的环境。

  1996年10月湿地公约第19次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利用这一天,政府机构、组织和公民可以采取大大小小的行动来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

  湿地公约委员会确定2008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healthywetland,healthypeople”(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关注拉姆萨尔湿地公约,了解保持湿地的健康对人类健康的正面影响。

作为森林、海洋、湿地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人类从湿地提供的食物、清洁的水源、药材等直接受益,而湿地管理不当造成的负面影响将直接危害人类健康,洪水、洪水过后的瘟疫、水污染等也可能让人类失去生命。

  湿地公约(TheConventiononWetlands)1971年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Ramsar)签订的,故该公约又称拉姆萨尔公约。

公约的全名是: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它是一个政府间公约,是湿地保护及其资源合理利用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框架。

目前,有158个缔约方,共有1754个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约1.61亿公顷。

 

国际海豹日

 3月1日

由于滥捕乱猎和海水污染,现在,海豹的种群数量在急剧下降。

为了保护海豹这种珍稀动物,拯救海豹基金会在1983年决定每年的3月1日为国际海豹日。

 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球,它们的肉是当地居民的食品,油可用作燃料,皮张被用来裁衣.它在科学和医学上也有重大价值.但是,由于滥捕乱猎和海水污染,现在,海豹的种群数量在急剧下降.为了保护海豹这种珍稀动物,拯救海豹基金会决定,每年的3月1日为国际海豹日,并每年都要为庆祝这个日子设计一幅宣传画.1983年的宣传画的画面是四只斑海豹.之所以选画斑海豹有两个原因:

在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加拿大海岸以及欧洲和亚洲都能发现它的遗迹;人们常将渔业产量下降的罪名强加在它头上,而实际上渔业产量下降的真正原因是海水的污染、栖息环境的破坏和长年累月的过度捕鱼.因此,斑海豹可以看作是全球受威胁的海豹种的代表.

  中国植树节

  3月12日

  

中国古代虽有劝民植树的说法,但由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植树节日则是现代的事。

1914年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创办人斐义理先生,曾将美国植树节的推行办法,建议当时的农林部希望中国政府仿效。

1915年7月31日中国政府规定每年农历清明节时为植树节,届时全国各地举行植树典礼,组织造林活动,后来因故没有正式推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届第六次会议于1979年2月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1984年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

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

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

1914年11月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

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

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中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

世界水日

WorldDayforWater

3月22日

  “世界水日”是人类在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节日。

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

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重警告:

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宗旨

  一、应对与饮用水供应有关的问题

  二、增进公众对保护水资源和饮用水供应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通过组织世界水日活动加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和私营部门的参与和合作

  由来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

但是,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对有限的水资源及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在全球范围内,水质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部门间竞争性开发所导致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资源进一步短缺,水环境愈加恶化,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福祉。

  为了唤起公众的水意识,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

同时,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大会回顾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的有关条款;考虑到虽然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于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但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对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社会福利所起的作用;还考虑到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很快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进一步考虑到推动水的保护和持续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级、全国一级、地区间、国际间的公众意识。

 

  世界气象日

WorldMeteorologicalDay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又称“国际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World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WMO)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

世界气象组织为了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和《国际气象组织公约》生效日(1950年3月23日)而设立的。

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把每年3月23日定为世界性纪念日,要求各成员国每年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每年世界气象日都有一个中心活动内容,各成员国在这一天可根据当年的中心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纪念活动,如组织群众到气象台站参观访问,举行有政府领导人参加的群众庆祝仪式,举办气象仪表装备、照片、图表和资料的展览,举行记者招待会,由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报道特写文章和讲话,放映气象科学电影,发行纪念邮票等。

  我国是世界气象组织的创始国之一,1972年恢复在该组织的合法席位。

  200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

认识全球影响”,旨在探讨全球变暖对极地气象的影响。

  极地地区是全球气候系统的冷源,对全球的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通过对两极地区冰盖上大气沉积物的详细观测,可以了解两极地区乃至全球的气候环境变化。

  世界气象组织发表的《2006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2006年全球大部地区气候持续偏暖,极地冰层正在迅速溶化。

2007年2月1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专家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8至4摄氏度,海平面可能升高18至59厘米。

  科学界已记录到了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冰原正在不断消失,并发现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结冰时间越来越短,过去基本在海冰上度过一生的北极熊开始逐渐向陆地转移。

专家预测,如果北极附近的格陵兰地区冰层消失,那么全世界的海平面将上升7米,这对于一些国家和地区来说意味着“灭顶之灾”。

因此,保护极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为提高全球对北极海冰、南极冰盖变化的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国际社会对极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世界气象组织确定了2007年气象日的主题——极地气象:

认识全球影响。

这一主题的确立还与2007年3月1日启动的2007-2008年“第四次国际极地年”活动密切相关。

国际社会对极地的关注由来已久。

早在1882年至1883年,世界气象组织的前身国际气象组织就发起组织了“第一次国际极地年”活动,有12个国家的科学家联合对南北极进行了考察,标志着极地考察从探险时代进入到科学考察时代,也宣告了极地科学考察国际合作的开始。

 

 世界地球日

  WorldEarthDay

  4月22日

  

  活动起源于美国。

1970年4月22日,在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GaylordNelson)和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的倡议和组织下,美国数十万群众参与了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呼吁创造一个清洁、简单、和平的生活环境。

作为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地球日”活动推动了多个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

  1990年4月22日,全球140多个国家、2亿多人同时在世界各地举行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呼吁改善全球整体环境。

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肯定。

  2009年4月22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将今后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20世纪90年代,“地球日”的发起人创立了“地球日网络”组织,将全世界环保主义者联合起来推动“地球日”活动的开展。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但人类的活动却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能源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引发的极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

保护地球资源环境、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已刻不容缓。

  在2009年“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地球日网络(EarthdayNetwork)”发起“绿色一代(GREENGENERATION)”计划,倡导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向可持续模式转变。

该计划呼吁公众维护三条核心原则:

消除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性,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一个“无炭”的未来;承诺个人消费习惯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符合;建立“绿色经济”,通过为贫困人群创造“绿色岗位”使其脱贫,并将全球教育体系转变为环保型。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在每年的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并根据当年的情况确定活动主题。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InternationalDayforBiologicalDiversity

5月22日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它包含三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表现的是千千万万的生物种类。

在地球上热带雨林中生活着全世界半数以上的物种(约500万种),因此,那里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

  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不仅可以为工业提供原料,如胶、油脂、芳香油、纤维等,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特殊的基因,如耐寒抗病基因,使培育动植物新品种成为可能。

许多野生动植物还是珍贵的药材,为治疗疑难病症提供了可能。

  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滥捕乱猎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这是地球资源的巨大损失,因为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

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

如今,人类都在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为之付诸行动。

联合国环境署于1988年11月召开生物多样性特设专家工作组会议,探讨一项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的必要性。

1989年年5月建立了技术和法律特设专家工作组,拟订一个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法律文书。

到1991年2月,该特设工作组被称为政府间谈判委员会。

1992年5月内罗毕会议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议文本》。

《公约》于1992年6月5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开放签字,并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

缔约国第一次会议1994年11月在巴哈马召开,会议建议12月29日即《公约》生效的日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同时,联大敦促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从各个方面采取必要措施,以期确保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的连续如期举行。

2001年5月17日,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改为每年5月22日。

世界无烟日

  WorldNo-TobaccoDay

5月31日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

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烟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1987年11月建议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

自1989年起,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

  烟草是生长在南美洲的一种野生植物,最初印第安人将烟叶口嚼或做成卷烟燃烧吸吮。

烟草在全球盛行了200多年,直到20世纪,人类才开始认识到烟草对人类的危害。

1977年,美国癌肿协会首先提出了控制吸烟的一种宣传教育方式——无烟日。

这天,在美国全国范围内进行“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劝阻吸烟者在当天不吸烟,商店停售烟草制品一天。

美国把每年11月第3周的星期四定为本国的无烟日。

以后,英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制定了无烟日。

  1987年11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

但因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都要提出一项保健要求的主题。

为了不干扰其卫生主题的提出,世界卫生组织决定从1989年起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中国也将该日作为中国的无烟日。

  

主题

  1988年:

要烟草还是要健康,请您选择。

  1989年:

妇女与烟草

  1990年:

青少年不要吸烟

  1991年:

在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不吸烟

  1992年:

工作场所不吸烟

  1993年:

卫生部门和卫生工作者反对吸烟

  1994年;大众传播媒介宣传反对吸烟

  1995年:

烟草与经济

  1996年:

无烟的文体活动

  1997年:

联合国和有关机构反对吸烟

  1998年:

在无烟草环境中成长

  1999年:

戒烟。

口号是:

“放弃香烟”

  2000年:

不要利用文体活动促销烟草口号:

“吸烟有害勿受诱惑”

  2001年:

清洁空气,拒吸二手烟

  2002年:

无烟体育—清洁的比赛

  2003年:

无烟草影视及时尚行动

  2004年:

控制吸烟,减少贫困(解释:

WHO强调指出,全球烟草种植、加工和消费消耗了自然资源,加剧了贫困。

  2005年:

卫生工作者与控烟

  2006年:

烟草吞噬生命

  2007年:

创建无烟环境,旨在提醒公众认识烟草烟雾对被动吸烟者和环境的危害

  2008年:

无烟青少年口号:

“禁止烟草广告和促销,确保无烟青春好年华。

  2009年:

烟草健康警示口号:

“图形警示揭露烟害真相”

  

 

世界环境日

WorldEnvironmentDay

6月5日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

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的这一天开展各项活动来宣传与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

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的年初公布当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并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发表环境状况的年度报告书。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在这期间发布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

出席会议的国家有113个,共1300多名代表。

除了政府代表团外,还有民间的科学家、学者参加。

会议讨论了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制定了对策和措施。

会前,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夫·斯特朗委托58个国家的152位科学界和知识界的知名人士组成了一个大型委员会,由雷内·杜博斯博士任专家顾问小组的组长,为大会起草了一份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

这次会议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

只有一个地球!

会议经过12天的讨论交流后,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DeclarationofUnitedNationsConferenceonHumanEnvironment,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和具有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

  《人类环境宣言》提出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引导和鼓励全世界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

《人类环境宣言》规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权利和义务;呼吁“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和后代而努力”。

会议提出建议将这次大会的开幕日这一天作为“世界环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让世界各国人民永远纪念它。

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要在每年的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许多国家、团体和人民群众在“世界环境日”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宣传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世界环境状况年度报告书,并采取实际步骤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世界环境日,象征着全世界人类环境向更美好的阶段发展,标志着世界各国政府积极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做出的贡献。

它正确地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1973年1月,联合国大会根据人类环境会议的决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设立环境规划理事会(GCEP)和环境基金。

环境规划署是常设机构,负责处理联合国在环境方面的日常事务,并作为国际环境活动中心,促进和协调联合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工作。

 

 世界海洋日

   WorldOceanaDay

6月8日

 

  世界海洋日(WorldOceanaDay),每年的7月18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世界海洋日”。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此发表致辞时指出,人类活动正在使海洋世界付出可怕的代价,个人和团体都有义务保护海洋环境,认真管理海洋资源。

2009年联合国将首个世界海洋日的主题确定为“我们的海洋,我们的责任”具有其深远意义。

  

  2008年12月5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11号决议,决定自2009年起,每年的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