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现代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2954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现代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设计现代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设计现代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设计现代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设计现代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现代史.docx

《设计现代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现代史.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计现代史.docx

设计现代史

设计运动/流派

时间

地区

代表人物(组织)/作品

主要内容(特点/主张)

工艺美术运动

19末20初

20年代

英国

拉斯金(理论奠基人)

莫里斯(莫里斯设计事务所)

莫里斯-韦伯共同设计的“红屋”

领域,起因,导火索,反工业生产,自然纹样,哥特风格,手工艺传统复兴,朴实诚恳,装饰成本。

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参考了中世纪的行会制度。

涉及领域包括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起因是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所带来设计水平下降,1850年水晶宫博览会是导火索。

设计思想:

1.强调手工艺,反机械,反标准化批量生产。

2.追求自然纹样和哥特风格:

反维多利亚及其他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提倡哥特风格,讲究朴实诚恳。

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特点。

3.倡导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设计

4.强调装饰导致成本增加,没能真正为大众服务。

但他代表了整整一代欧洲知识分子的感受,因此工艺美术运动的探索为此后的新艺术运动奠定了基础。

拉斯金思想:

1.艺术与设计结合,关注小艺术。

2.主张艺术为多数人服务。

3.师承自然。

莫里斯的思想:

1.设计为大众,民主色彩2.强调手工艺,反对批量生产。

3.倡导回归自然,推崇哥特。

4.反对维多利亚及其他传统复兴风格

新艺术运动

1895-20初

欧洲大陆

反维多利亚风格,放弃传统,提炼自然装饰,生命力的装饰,抽象植物纹样,风格多样,运动而非风格,设计简化和净化。

它是对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映,力图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完全放弃传统装饰风格,转而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动机,比如植物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风格的发展。

实际上是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继续传播,不喜欢过分的简洁,主张保有生命力的装饰因素。

新艺术运动崇拜自然,但他们热衷的是一种自然地活力,这种活力是难以用复制其表面形式来传达的。

认为应该去寻找自然造物最深刻的根源,主张运用提炼的自然形式,从植物中抽象出来的纹样是新艺术的一大特点。

新艺术的风格变化是很广泛的,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

应该说新艺术是一场艺术运动而不是一种统一的风格,本质是一场装饰运动,但它用抽象的自然花纹与曲线,脱掉了守旧折衷的外衣即简化和净化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法国

巴黎、南希

吉玛德(巴黎地铁入口)、萨缪尔宾(新艺术画廊)、埃米尔加莱

唯美华丽,装饰典雅

法国是新艺术的发源地,包括巴黎和南希两个中心。

吉玛德巴黎地铁入口设计。

法国的新艺术受到“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响,追求华丽典雅的装饰效果,其所采用的动植物纹样大都是流畅弯曲的线条。

西班牙

高迪(米拉公寓、圣家族大教堂、巴特罗公寓)

塑性建筑,自然形式

和比利时新艺术手法相同,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是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中去。

他吸收了东方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并结合自然形式,精心研究他独创的塑性建筑,设计早期为阿拉伯摩尔风格,中期转为哥特风格,晚年有机风格。

比利时

霍尔塔(霍塔旅馆)、威尔德(魏玛工艺美术学校)

弯曲(比利时面条)

相互缠绕和螺旋扭曲的线条,这种起伏有力的线条成了比利时新艺术的代表特征。

霍尔塔设计的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是经典作品。

威尔德倡导不排斥装饰的理性,主张“合理”地运用装饰以表明产品的特点和目的,是现代理性主义设计的先驱

德国青年风格

贝伦斯、恩德尔

1900年之前自然主义,之后转为理性

分为两个阶段,1900年之前,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充满了幻想神秘,表现出自然主义质朴的哥特风格,装饰图案盛行。

1900年之后,蜿蜒曲线因素受到节制,逐步转成几何因素的形成构图,进而向功能主义发展,开始走向理性。

维也纳分离派

奥地利

奥托瓦格纳(维也纳修道院公寓,功能第一形式第二)奥布里奇(学生,抽象表达,分离派之家)霍夫曼(学生,斯托克列宫,棋盘,纯黑几何直线)

克里姆特和莫瑟(装饰运动联系关键人物)

卢斯(装饰与罪恶)

运动口号“为时代的艺术应得自由”,受到了麦金托什设计风格的影响,霍夫曼倾向于规整的垂直构图,逐渐演变成方格网的设计形式。

与正宗的学院派分离,虽然他们的装饰作品多取材于大自然,但采用抽象的表现形式,体量简洁,线条和几何造型续而有力。

分离派将功能作为设计的指导原则,实用作为首要条件,强调良好的比例和适当地使用材料。

在需要时可以进行装饰,但却不刻意追求装饰。

格拉斯哥四人组

英国

麦金托什(高直椅、杨柳茶室)

高直,几何,黑白

四人组代表了新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主张高直线,几何造型,黑白中性色彩,简单高度装饰,探索机械化批量生产中的艺术问题。

麦金托什设计主调是一种高直、清瘦的茎状垂直线条,能体现出植物生长垂直向上的活力。

装饰艺术运动

20初20-30

法国、美国、英国

卡地亚(坦克手表)

威廉凡阿伦(克莱斯勒大厦)

源于新艺术,装饰不排斥工业生产,满足新材料要求,大众流行趣味,商业气息,本质形式主义,灵感来源丰富,现代生活的象征。

艺术装饰风格以其富丽和新奇的现代感而著称,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而是包括了装饰艺术的各个领域,如家具、珠宝、绘画等等,并对工业生产产生了广泛影响,艺术装饰风格成为大众趣味的一个标志。

艺术装饰风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艺术运动,它从各种源泉中获取灵感,包括埃及装饰、美洲印第安原始文化和舞台艺术(芭蕾)、以及包豪斯。

它是一种规范化的风格,不同于洛可可和新艺术,它趋于几何又不强调对称,趋于直线又不限于直线,并满足机器生产和塑料、钢筋混凝土、玻璃等新材料的要求。

它最终的目标是通过使艺术家们掌握手工艺和使设计适应于批量生产的需要来结束艺术与工业之间旧有的冲突和艺术家与手工艺人之间旧有的势力差别。

其金字塔状台阶式构图和放射状线条等造型语言被作为“现代感”的标志。

尽管装饰艺术带有与现代主义理论不相宜的商业气息,与先前设计中的矫揉造作之风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市场表明它作为象征现代化生活的风格被消费者广泛接受了。

德意志工业同盟

1907-1933

德国

威尔德、穆特修斯、贝伦斯(AEG透平机制造车间、企业形象设计)

促进德国设计水平,宣传功能主义,肯定机械,设计标准化、批量化

旨在推进德国工业设计的舆论集团,由艺术家、设计师、政治家和企业家等组成,成立目标是“通过艺术与技术、工业与手工业的结合,用教育、宣传(设计展览和巡回展)

大力宣传功能主义,肯定机械在设计和生产中的作用,反对立足于装饰和手工艺的“青年风格”,提倡将产品的形式和功能相联系。

考虑成本核算。

引发了关于生产和设计标准化批量化的大辩论,成为现代标准化生产的先声。

对德国和欧洲的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盟引进福特汽车流水线,使得流水生产和标准化进入德国。

现代主义运动

1920-1950

德国、荷兰、俄罗斯而后影响全球

格罗皮乌斯(法古斯鞋楦厂、包豪斯校舍)

米斯(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和椅子、纽约西格莱姆大厦)

柯布西耶(萨伏依别墅、新精神馆)

阿尔瓦阿图(伊马特拉教堂)

起源现代艺术,结合工业化,发展于建筑业,与传统设计决裂,民主大众性,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形式主义,机器美学,新材料新技术,设计改造社会。

它起源于现代艺术,受到了包括未来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等艺术派的影响,结合了工业化大生产的时代特征。

它是从建筑设计领域发展起来的一场对传统意识形态的革命,体现出鲜明的革新性、民主大众性、主观性和形式主义、功能主义、理性主义等特征。

强调机械美、功能美,主张用科学、客观的理性精神进行设计。

主张简洁实用,反对因袭传统,否定装饰的作用,把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对立起来。

肯定工业化大生产,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倡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机器美学”从而发展出与传统截然不同的风格形式。

它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从而消除社会的不公平,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民主色彩。

设计思想:

1.认为机器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自我表达,也就是说任何产品的视觉特征应由其本身的结构和机械内部逻辑来确定。

2.认为一件物品的美和价值取决于它对其目的的适应性,“形式追随功能”“房屋是居住的机器”,强调功能对形式的决定作用

3.运用净化了的几何形式来象征机器的效率和理性,反映工业时代的本质特点。

4.重视设计对象的建造成本。

现代主义发展的三次探索(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战争国面临重建,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二次大战1937-1945)

风格派

1917-1931

荷兰

杜斯伯格(理论奠基人)

蒙德里安(红黄蓝)

里特维尔德(红蓝椅)

绝对抽象,几何构图,三原色,黑白灰,立体主义造型,秩序,比例,和谐

来源于《风格》杂志,荷兰风格派绘画对风格派有较大影响,善于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等简单的几何形式,将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灰重新组合,形成有秩序的世界。

设计思想(基本特征):

1.绝对抽象原则,艺术应该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运用基本几何形状和抽象的比例和构成来表现“和谐”

2.风格派不仅关心美学,也努力探索生活与艺术的联系,坚信设计具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构成主义

1917-1928

斯大林灭了

俄罗斯

马列维奇、罗德琴柯、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塔)

工业精神改造生活,艺术取材于现代材料,表现空间构成雕塑。

1.颂扬机器的特征,崇尚工程结构,提倡用工业精神来改造生活,认为艺术表现不依赖于油画颜料、画布、大理石等传统材料,而应取材于塑料、钢铁、玻璃等现代材料,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应该是抽象的几何形式。

2.技术和艺术不可分割,结构是设计的出发点,这一观点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起点。

3.构成派力图探索突出材料本身特点的空间构成形式。

包豪斯

1919-1933希特勒上台灭了

德国

格罗皮乌斯、汉斯迈耶、米斯

功能主义,形式主义

包豪斯是由魏玛艺术学校(威尔德1906建)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

教师:

约翰伊顿(强调平面和立体形式的研究,找出视觉规律,特别是韵律和结构规律,将色彩体系引入现代教育),瓦西里康定斯基(抽象主义美学奠基人,建立基础课从抽象的色彩和形体开始把这些与具体设计结合,《点线面》),保罗克利(开创造型运动透视课程,将基础课理论课和创作课结合)莫霍里纳吉(重视机器,强调理性思维、技术知识,包豪斯朝工业化生产转化)

 

包豪斯三个阶段:

1919-1925格罗皮乌斯时的理想主义阶段,双轨制教学,试图融合艺术与手工艺,相信通过“非政治”的艺术方式来改造社会。

1925-1932迈耶时期的共产主义阶段,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强调产品与使用者,设计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评判艺术与建筑的价值的唯一标准是它们形成什么样的社会效益。

1932-1933米斯时期实用主义阶段,开始以建筑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主张用现代技术创造和谐形式,强调形式的特性,要达到审美上的正确性。

教学五条原则:

1.是在设计上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2.是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量的产品,并能供给工厂大规模生产。

3.是强调基础练习,从现代抽象的绘画和雕塑中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成了包豪斯对现代工业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

4.是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

5.是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三个基本设计观点:

1.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3.设计须遵循自然与客观法则。

设计风格:

1.真正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开创了现代工业的设计方法

2.美学方面主张产品的形态美取决于技术因素

3.设计没有任何装饰,简洁、理性、几何构成,这种造型语言体现了功能主义的美学思想。

包豪斯的历史意义:

1.真正实现了艺术与技术工业与手工业的结合,开创了适用现代工业化的设计方法。

2.形成功能主义,理性主义的美学思想。

3.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形成三大课程(基础课、理论课、创作课)主张教学和实践相结合。

4.培养了众多设计师,把设计带到了美国,把现代设计运动推向了新的高度。

包豪斯批判:

1.为了追求新的工业时代的表现形式,在设计中过分强调抽象的几何图形,从而走向了“形式主义”的道路,有时甚至破坏了产品的使用功能

2.包豪斯的“标准”和“经济”的含义更多是美学意义上的,因此强调的功能也是高度抽象的。

3.过度强调功能、理性,使产品有了一种冷漠感,缺少应有的人情味。

4.“现代主义”沦为“精英主义”

5.提倡“国际风格”与传统决裂,各国各民族文脉被忽视。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影响:

1.开创基础课、理论课、专业课,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础。

2.大量采用现代材料以标准化批量化生产,能够为大众享有,奠定了现代主义工业产品的基本面貌。

3.对平面设计的功能化探索,依然是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根源。

4.广泛采用工作室教学,一改以往只绘画不动手制作的陈旧教育方式(学院派教学)

5.建立了企业与设计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体验工业生产与设计的关联,开创了现代化生产与工业设计密切联系的第一步。

 

美国设计运动(1938-1966国际主义,38是美国设计迅速崛起,源自欧洲设计师的大量移民)

流线型风格

1930-1945

1929-1932美国经济大萧条

美国

罗维(灰狗长途车、可口可乐系列设计)、盖茨、德雷夫斯(贝尔电话,由内而外的设计思想,出版《人体度量》、波舍尔(甲壳虫汽车)、赫勒尔(订书机,典型例子)

空气动力学,汽车,经济危机,未来主义

起源于空气动力学,在工业设计中成为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

不但发展成了一种时尚汽车美学,而且还渗入到家用产品领域中,必然导致纯粹的形式主义,45年后逐渐走向理性和科学。

流线型与未来主义和象征主义一脉相承,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带给了人们希望和慰藉,流线型感情上的价值超过了它在功能上的质量。

市场消费不景气,市场竞争加剧情况下,形式设计被企业认为是刺激消费的有效手段。

塑料和金属模压成型方法的广泛应用,也为流线型风格的流行提供了材料和技术方面的保证,汽车风洞试验为流线型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商业性设计(样式设计)

20世30-50

美国

厄尔(凯迪拉克“艾尔多拉多”小汽车)、罗维(可口可乐零售机)

形式第一,功能第二

流行时尚,花样翻新

牺牲功能,形式主义

有计划废止,汽车工业,

不道德

不负责

商业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在设计中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

设计师们为了促进商品销售,增加经济效益,不断花样翻新,以流行的时尚来博得消费者的青睐,但这种商业性设计有时是以牺牲部分使用功能为代价的。

美国商业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即通过人为的方式使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失效,从而迫使消费者不断地购买新产品。

有计划商品废止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功能型废止、款式型废止、质量型废止。

美国汽车设计是商业设计的典型代表,这时期内不断推出的新车一般只在造型上有变化,内部功能结构并无多大改变。

厄尔认为商业设计是对设计发展的有效鞭策,并且在自己的设计中应用它,而诺伊斯则认为有计划商品废止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因而商业设计是不道德的。

有机现代主义

1945-1960

美国

沙里宁(胎椅,郁金香椅-诺尔集团)

查尔斯-伊姆斯(安乐椅-米勒公司)

软化、人体姿势、自由形式

是现代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突破了包豪斯的正统风格而走向“软化”,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联系在一起,有机形式仔细考虑了生产技术和人体姿势才获得的自由形式是其功能产物。

 

国际主义以及反国际的设计运动(1938-70)

国际主义风格

1938-1966

60、70达到巅峰

美国-全球

米斯-菲利普约翰逊(希格拉姆大厦)

战后美国现代主义,极少主义,形式主义,形式极端影响功能,单纯几何形泛滥,单调乏味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欧洲发展的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

到20世纪60、70年代,这种风格广泛流行,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建筑,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

米斯提出的“少即是多”原则在战后有了趋向于极端的发展,甚至到了一种为了形式的单纯性放弃某些功能要求的程度。

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标准面貌。

到这一阶段,原本的目的性被取消了,形式变成了第一性,这是国际主义的核心。

意大利反设计

20世60-70

意大利

阿基佐姆设计组织(充气椅,裘沙发)孟菲斯(博古架)

反设计运动(anti-design),是抗拒主流的设计模式,这种设计运动兴起于1960年代后期的意大利(当时设计豪华奢侈、讲究装饰),借由扭曲尺度,扭曲造型,大胆地运用色彩,视觉的押韵(双关语),刻意隐藏产品的机能价值,来改变“所谓的好品味”,并公开宣扬“坏品味”。

这样的做法不可避免地与纯艺术先锋者会走得很近。

同时他们又标榜与意大利的主流消费文化对立,以致许多家具设计(特别是椅子的设计)所提出的反设计理念,往往更亲近于产品的美学机能,而不是那些抽象的社会文化意义,反设计的风潮反而带给意大利现代主义的设计界新生的力量。

波普设计运动

Popdesign

20世50-60中期

成于英国,鼎于美国

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斑点椅子

大众化,娱乐化,夸张艳俗

背景是二战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文化价值观的改变。

1.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

2.追求大众化通俗化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的清高。

3.利用生活中任何工业产品和生活垃圾,采用夸张新奇与独特的手法运用到设计中,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

波普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违背了工业生产中的经济法则,人机工程学原理等工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因而昙花一现便销声匿迹了。

 

后现代的多元化设计(70年代以后的各种设计)

后现代主义

(建筑)

1966-1990

80年代末爆发

全球

文丘里(少生厌-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栗子山别墅)

查尔斯-詹克斯(最早提出后现代主义术语)

格雷夫斯(自鸣式水壶)

穆尔(新奥尔良广场)

矶崎新(纽约世贸中心)

伍重(悉尼歌剧院)

文脉

隐喻

装饰

1.文脉(历史)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

2.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挑战,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一种装饰性的发展,反对设计中的国际主义、极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审美愉悦,注重消费者心理的满足。

在设计上大量运用了各种的历史装饰符号,但又不是简单的复古,采取的方法是把传统的文化脉络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折中),开创了装饰艺术的新阶段。

3.从本质上讲,后现代主义设计并非对现代主义设计进行推翻与否定,而是在肯定其实用功能因素的基础上,在形式上赋予其人格化,情感化的装饰效果。

新现代主义

1960-?

欧洲

雅各布森(“筒”系列不锈钢器皿)、OMK设计事务所、克雅霍尔姆(钢片椅)、贝聿铭(卢浮宫水晶金字塔)

现代主义复兴,不锈钢材质,几何体

复兴20世纪20-30年代的现代主义,追求几何形式构图和机器风格的所谓“新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的流行受到硬边艺术的影响。

多采用圆柱体、立方体等简单的几何形状,选材上广泛运用不锈钢、镀铬金属、玻璃等工业材料,表面处理偏爱材料本身的质感。

新现代主义设计更多体现在办公场合,有必要体现商业界的秩序和效率,因此设计冷漠、正规、中性。

在家具设计中喜欢使用镀铬钢管,在形态上强调机械化和几何化。

高技术风格

1960-1980

欧洲

日本

皮阿诺、罗杰斯(蓬皮杜艺术中心)

来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这种美学直接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

强调技术特征和商品味道,首先在建筑而后发展到产品设计。

风格特征:

强调精细的技术结构,讲究现代工业材料和工业技术,把现代设计中的技术成分提炼出来加以夸张处理,形成一种符号的效果,赋予机械部件以美学价值,达到工业化象征的特点。

(例如在家用电器尤其是电子类产品设计中,强调技术信息的密集,面板上密布繁多的控制键和显示仪表)

孟菲斯

memphis

1980-1988

意大利

索特萨斯(博古架)

娱乐戏谑

玩世不恭

由索特萨斯和7名年轻设计师组成,孟菲斯反对一切固有观念,反对将生活铸成固定模式,认为功能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生命力的,发展的,它是产品与生活之间一种可能的关系,因此功能的含义就不只是物质上的,也是文化上的、精神上的。

产品不仅要有使用价值,更要表达一定的文化内涵,使设计成为某种文化系统的隐喻。

孟菲斯的设计尽力去表达各种富于个性的文化意义,以高度娱乐、戏谑的方法、艳俗的色彩,来达到与正统设计不同的效果,也派生出关于材料、装饰及色彩等方面的一系列新观念。

简约主义

(减少主义)

1980-?

菲利普斯塔克(榨汁机)

简洁而丰富

减少,几何

“少即是多”是减少主义的宣言,按照“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进行艺术创作,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但对色彩、材料的质感要求很高,后来发展成为“简约主义”,简约主义作为一种主流设计风格被搬上世界设计的舞台,是在20世纪80年代。

它兴起于瑞典,人们渴望在视觉冲击中寻求宁静和秩序,所以简约风格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精神内容上,都迎合了在这个背景下所产生的新的美学价值观。

产品领域:

造型设计粗壮有力、轮廓生硬,没有任何装饰,造型减少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但却注意简单几何造型的典雅,以达到简洁而又丰富的效果。

解构主义

1980-?

弗兰克-盖里(古根海姆博物馆)

凌乱、残缺、突变、失重、超常、反正统

解构源于“结构主义”,反对正统原则和标准(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具有随意性和个人性。

1.解构主义认为个体构件本身就是重要的,因而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2.强调设计的结构要素。

3.对正统原则,正统秩序的批判与否定。

4.解构主义貌似凌乱、残缺、突变,但他们都必须考虑到结构因素的可能性和室内外空间的功能要求,解构主义是另一种形式的构成主义。

生态设计

(绿色设计)

20世90

巴巴纳克《为真实世界而设计》《绿色紧迫》

不少设计师从深层次上探索工业设计与人类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力图通过设计活动,在“人-社会-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

这标志着工业设计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变。

绿色设计的概念应运而生,并成为当今工业设计的主要趋势之一

主要特征:

1.绿色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评价关系,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的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use/recycle。

2.绿色设计源于人们对于现代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3.绿色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理想主义色彩。

可持续设计

可持续设计是一种功能完备、着眼于全局的产品和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助于社会和谐并且在经济上切实可行;在环保方面,该设计可以带来显著而重大的益处;对社会而言,它可以满足人们在产品生产、使用乃至废弃处理或重复利用等各阶段的所有需求;而从经济角度来看,它可以使设计更具市场竞争力。

非物质设计

20世90

全球

汤因比

“非物质”这一概念最早由历史学家汤因比提出,非物质设计指的是借助计算机、互联网而产生的一种与物质设计相对的设计形态,其设计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