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练习6 辛弃疾词两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2700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练习6 辛弃疾词两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练习6 辛弃疾词两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练习6 辛弃疾词两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练习6 辛弃疾词两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练习6 辛弃疾词两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练习6 辛弃疾词两首.docx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练习6 辛弃疾词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练习6 辛弃疾词两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练习6 辛弃疾词两首.docx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练习6辛弃疾词两首

语文·必修4(人教版)

6 辛弃疾词两首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听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鉴赏:

全词仅有八句话四十六个字,但是却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风情画。

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

“自语”二字,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性格化了。

独宿的这个“王氏庵”,是久已无人居住的破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现了。

心境如此,环境如此,“秋宵梦觉”分明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

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

这一句与“平生塞北江南”相呼应,而把上阕四句推到背后。

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如今苍颜白发,壮志难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还会梦到往日的万里江山。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烽火(fēng)      输赢(yínɡ)

蜾蠃(luǒ)     仓皇北顾(chuānɡ)

B.祠堂(chí)    伺机(sì)

伺候(cì)    脍炙人口(kuài)

C.金簪(zān)    巷道(xiànɡ)

曾祖(zēnɡ)    退避三舍(shè)

D.鲈鱼(lú)    发髻(jì)

鸿雁(hónɡ)    遥岑远目(cén)

解析:

A项,仓cānɡ;B项,祠cí;C项,巷hàng。

答案:

D

2.对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鲈鱼堪脍      脍:

把鱼、肉切细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流:

英雄业绩

B.赢得仓皇北顾赢:

获得胜利

求田问舍舍:

房舍

C.元嘉草草草草:

缭乱、潦草

把吴钩看了吴钩:

古代吴地制作的一种宝刀

D.无人会,登临意会:

领会

断鸿声里断鸿:

失群的孤雁

解析:

赢:

这里指“输,失败”,“赢得”即“落得”。

答案:

B

3.下列诗句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  )

A.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解析:

A项,正常语序应为:

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C项,“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倒装;D项,“多情应笑我”倒装。

答案:

B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个典故,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解析:

B项,廉颇的典故是作者对比今昔,表明自己得不到重用。

答案:

B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然而从本质上说,辛弃疾又是一个绝对合格的文人,他和投奔到金国的党怀英同时师事毫社的刘岩老,二人都在文学史上留有大名。

②这就是辛弃疾在历史上威武雄壮的出场,可谓气势不凡。

③和所有时代的其他词人都不同,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的。

④从二十三岁起兵抗金,手刃叛徒义端,并且率领五十骑兵于万马军中生擒叛徒张安国,然后率部千里归宋。

⑤当时的南宋小朝廷,对他也是极为赞赏的,“懦夫为之奋起,圣天子一日三叹息。

⑥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文人中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的戎马一生的将军之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

A.①③④⑥⑤②B.③④⑤⑥①②

C.④⑥③⑤②①D.③④⑥⑤②①

解析:

观察答案选项,先比较哪句更适合开端。

第③句提出“都不同”“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有开启作用,作开头更合适,因而可排除A、C两项。

比较B、D两项的不同,关键是⑤句⑥句的顺序。

⑤句“也是”一词,表明是对其赞美的递进,应放在第⑥句后。

答案:

D

6.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落日楼头,________,________。

(2)千古江山,________。

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___。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

答案:

(1)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3)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4)烽火扬州路 一片神鸦社鼓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树冠/衣冠楚楚 塞车/闭目塞听 症结/对症下药

B.给以/家给自足便利/大腹便便载重/怨声载道

C.脉络/恪尽职守殉难/徇私枉法缉拿/打躬作揖

D.逡巡/怙恶不悛裨益/稗官野史褴褛/滥竽充数

解析:

A项,guān,sāi/sè,zhēng/zhèng。

B项,gěi/jǐ,biàn/pián,zài。

C项,luò/kè,xùn,jī/yī。

D项,qūn/quān,bì/bài,lán/làn。

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概率  陶冶  冠名权  众志成城

B.渲泄暴发力杯水车薪

C.余暇神彩发祥地掉以轻心

D.倾泻凑合摄像机相儒以沫

解析:

B项,渲—宣,暴—爆;C项,彩—采;D项,儒—濡。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关注自我感受而漠视规则约束,强调个体价值而忽略奉献他人,那种雷锋式的高尚精神在某些人的观念里已经是大音希声了。

B.每对自己的爱车进行一次改装,他都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和自豪感,当发现自己的爱车卓尔不群,能够引来百分之百的回头率时,那种快感更是妙不可言。

C.新一届中央领导三令五申地强调,官员要率先垂范,坚决杜绝公款浪费,尤其要刹住一些机关年底突击消费的歪风。

D.中国汽车企业近几年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宜瞻前顾后,不可盲目发展。

解析:

D项,“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

也有顾虑太多,犹豫不决的意思。

此处使用第一个义项,符合题干内容;A项,“大音希声”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此处望文生义;B项,“卓尔不群”指人优秀卓越,超出常人,不用于形容车;C项,“三令五申”指多次命令和告诫,句中的“强调”与之重复。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外交部发言人洪磊8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尊重苏丹南方公投结果,希望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继续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问题,维护苏丹的和平与稳定。

B.他打开门时,看到屋子里已经有了许多人,一个人手中拿着一张报纸,气氛很沉闷。

C.古往今来,成才的人,大都承受过超乎常人的压力。

没有压力,多难以成才,但绝不是只要施加压力,就能使人成才。

D.他们谩骂执法人员,殴打执行公务的干警,这实属是藐视法律尊严与权威的违法行为。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应在“互谅互让”后面加上“的原则”。

B项,“一个人手中拿着一张报纸”歧义。

D项,“实属”和“是”重复。

答案:

C

5.下列几个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是(  )

①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②因为主流是精华。

③我们的文化传统也并非尽善尽美。

④精华与糟粕搀杂,彼此渗透。

⑤所以中华文明才能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向前推进。

⑥总的说来,精华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⑦如同世界其他文化体系一样。

A.⑦③①④⑥②⑤   B.⑦③⑥④①②⑤

C.⑦①④③⑥②⑤   D.⑦①④②⑤③⑥

解析:

⑦的后面的主语一定要换,可以排除C、D两项。

③谈到“并非尽善尽美”,①则进一步说明。

⑥排在③的后面则“精华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无法找到依据,排除B。

答案:

A

二、阅读鉴赏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

(1)~

(2)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请找出这首词中所使用的典故,并说出运用这些典故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鲈鱼堪脍。

既说明自己不会弃官归隐,也写了有家难归的思乡之情,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

②求田问舍。

表明自己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要以国事为重。

③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感慨时光匆匆,功业无成。

(2)“把吴钩看了”,借吴钩闲置身旁,烘托出词人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栏杆拍遍”,形象地表现出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悲愤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

(1)~

(2)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此词为辛弃疾罢官乡居期间所作。

(1)词的上阕中“破”和“鸣”二字非常传神,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对比,请说说这两句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品格?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破”是撑破的意思,写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透明薄膜的情景,传神地表现了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鸣”写出黄犊在平坡上乍见春草而发出欢快叫声的神态。

“破”“鸣”两个字表现初春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特点,表达词人对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2)词人用憔悴伤残的情景与生机勃勃的景象作鲜明的对比,表现荠菜花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作者对不屈精神和顽强生命力的崇敬和追求。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

(1)~

(2)题。

摸 鱼 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以景语作结,含有不尽的韵味。

试分析这两句结语的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当是这首词中的“词眼”。

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精密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的感慨心绪曲折地表达出来。

(2)①第一,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从另一角度描写暮春景色,“烟柳断肠”,与上片的“落红无数”、春意阑珊相呼应。

②“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点出了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也抒发自己尚未见用的郁闷。

这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紧密相连。

三、语言运用

9.根据下列句子提供的信息,写一段介绍“飞行板”的文字,不超过70字(含标点符号)。

①“飞行板”是由水上运动爱好者、法国的弗兰基·萨帕塔研制而成的。

②在“飞行板”的帮助下,人们可以像海豚那样在水中快活玩耍。

③这种装置需使用者将双脚绑在一双特殊的鞋子里。

④这一双鞋附有一个很大的喷水器,用以提供上升力。

⑤使用时,双手要拿着用以稳定飞行的喷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飞行板是水上的运动装置。

使用者将脚绑在特殊的鞋里,借附在鞋上的喷水器提供的上升力,双手拿着用以稳定飞行的喷嘴,就可以在水中玩耍。

 

10.根据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概括“西关大屋”的建筑特点。

要求:

①每点内容后用分号标示;②连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西关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民居建筑。

大屋外墙用水磨青砖砌建。

门廊是西关大屋的最大特色,它由矮脚吊扇门、趟栊和硬木大门组成。

临街为矮脚吊扇门;矮门之后是趟栊,由13~15条直径为8厘米粗的圆木横架而成;趟栊之后是厚约8厘米的大门,用料多为坚实的坤甸或樟木。

过了门廊,正中依次为门厅、轿厅、正厅、头房、二厅、二房,厅与厅之间有小天井分隔。

厅堂左右两侧是由两条挂廊隔开的书房、客房等。

大屋厅房的这一布局,是典型的三间两廊、左右对称结构。

大屋两侧还各有一条青云巷,用以通风、采光、排水等。

西关大屋是广州传统建筑的瑰宝。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水磨青砖砌墙;矮脚吊扇门、趟栊和硬木大门组成门廊;小天井隔成三间两廊、左右对称的布局;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

 

11.每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都吸引了无数人参与。

学校受此启发,以深情的目光回望人类文明史,推选出了孔子、司马迁、杜甫、毛泽东、鲁迅、贝多芬、达尔文等“感动世界”的历史人物。

请你参照示例,从上述人物中任选一位,为其拟写一则颁奖词。

要求:

评价准确、得体,讲究文采,60字左右。

示例:

巴金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激情,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鲁迅 一部《阿Q正传》,一曲灵魂的哀歌,一段混乱的岁月。

你反思人性,重塑国魂,你是世人公认的杰出的文化巨匠,思想的火炬手!

 

把栏杆拍遍

梁 衡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

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领的形象留成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

时隔千年,当我们重新读他的作品时。

仍然感到一种凛然之气和磅礴之势。

哪一个诗人曾有他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

“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就是一部军事辞典。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沙场,马革裹尸的。

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

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山,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摧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的,而是用血和泪抹成的。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了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

他只有一块心病:

金瓯阙,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有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诗人。

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的本色是政人。

他亲身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

他是诸葛亮、范仲淹、贾谊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

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

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

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本文有删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