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中国文化概论习题答案完整版000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8255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8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宁中国文化概论习题答案完整版00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王宁中国文化概论习题答案完整版00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王宁中国文化概论习题答案完整版00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王宁中国文化概论习题答案完整版00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王宁中国文化概论习题答案完整版00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宁中国文化概论习题答案完整版0001.docx

《王宁中国文化概论习题答案完整版0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宁中国文化概论习题答案完整版0001.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宁中国文化概论习题答案完整版0001.docx

王宁中国文化概论习题答案完整版0001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广义文化:

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文化:

又称人文文化.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3.文化产品:

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

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4.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

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

文化内涵。

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的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内涵.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

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

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

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

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

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9.文化政策:

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0.民族文化: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但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正因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11.国别文化:

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就是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12.上层文化:

指宫廷与上层文入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3.底层文化:

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4.传统文化:

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15.文化传统:

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即文化传统。

二、简答题

1.“文”的本义是什么“化”的本义是什么?

答:

“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化”的本义是改易.这种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3.广义文化应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答:

广义文化应把握三个要点:

①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足以人为中

心的概念;②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⑥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相当于文明】

4.狭义文化应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答:

狭义文化应把握三个要点:

①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②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⑦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5.中国文化形成为一种统一的文化,其原因有哪些?

答:

中国文化形成为一种统一的文化,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第二,多元的各民

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第三,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6.文化传统具有哪些特点?

答:

文化传统是贯彻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其特点是,既因时因

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它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是历时的产物,又在每一个时代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形式特点;因此,它带有各时代的普遍特性,又综合了不同时代

的多方面的内容.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

7.文化传统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下面作用和负面作用各是什么?

答:

文化传统既有对社会发展起正面作用(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消极作用)的.前者是文化精华,是优秀的传统;后者是糟粕,是不良传统.对文化传统一律否定,采取虚无的态度是不对的;不加分析,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也不是正确的态度。

8.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是什么?

答:

中国文化史是以中国文化历时演变为主要内容的.而中国文化概论虽然也有一定的篇幅来梳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但其目的是为了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树立传统文化的历史观念。

9.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人类文化学的区别是什么?

答:

人类文化学是以研究全人类文化存在与发展普遍规律为目的的.而中国文化概论虽然也要涉及到一部分全人类文化的普遍规律,但它立足于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点,对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要问题进行介绍和阐释。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一、名词解释

1.方志时期:

因为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所引起的灾害很有帮助.所以,竺可帧把从公元1400到1900年的

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称为"方志时期".方志时期又称为寒冷时期。

2.仪器观测期:

因为自1900年以后直到现在,有了测量温度及气象观测的仪器,所以,竺可帧把此一时期称为"仪器观测期"。

3.地缘:

此地缘概念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它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4.通漕四渠:

指的是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即汴河(或称通济

渠),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

二、简答题

1.中国地势和地形的特点是什么?

答:

其特点是自西向东构成了三个落差显著的阶梯.第一阶梯是西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第二阶梯从青藏高原往东往北,海拔都在2000米至1000米以下,这里分布着云贵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及四川盆地,汾河谷地等.第三阶梯则是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以东及云贵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其

平均海拔低于500米,滨海地带更低于海拔50米.整个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就像一把巨大无比的躺椅,西北背靠欧亚大陆,东南面向太平洋。

2.中国五千年气候的变化大势分为几个时期?

答:

中国五千年气候的变化大势是由暖变冷,大致分为四个大的时期:

1)温暖期.从公元前

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下限正好在商朝末年.2)寒暖交错期.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下限到明朝初期.3)方志时期,又叫寒冷时期.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下限到清朝末年.4)仪器观测期.从公元1900年到现在。

3.中国地理的整体牲是什么?

答:

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有两点:

一是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连在一起.二是地理通道四通八达,形成了便利的交通。

4.中国气候的变化与灾荒疾病有无直接关系,为什么?

答:

中国气候的变化与灾荒疾病有直接关系.因为自中国的气候转人寒暖交错期后,灾荒疾病随之增多.据统计,从西汉开始到1936年共2142年的时间里,灾害总数高达5150次,平均每4个月就有一次.由气候变化带来的灾荒疾病主要是旱,涝,蝗,风,雹,瘟疫等。

5.中国文化发展的迟滞为什么开始于元明清时期?

答:

因为元明清时期南北对峙有了新的变化,已经不是像宋金时期那样,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剧烈的民族融合同时并举,而是统一的国家出现了政治中枢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的局面.但处在北方的王朝政治中心,它的立国精神都是陈旧的重小农经济的,因此它从来不懂得在国家策略上保护南方经济的发展势头,从而使南北对峙,变成了政治与经济的对立和矛盾.

所以说,中国文化发展的迟滞是从元明清时期真正开始的。

6.简述中国古代九州的地理划分答:

《尚书禹贡》以山川为标志,将天下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古济水,黄河之间为兖州;渤海,泰山之间为青州,黄海,泰山,淮河之间为徐州;淮河以南,大海以西为扬州;荆山(今湖北南漳县)以南,衡山(在湖南)以北为荆州;荆山以北,黄河以南为豫州;华山以南;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地为梁州;西河(陕西,山西之间的黄河)以西,墨水(具体所指不清楚,大致为陕,甘,青交界地带的河流)以东为雍州;西河以东;东河(流经河北平原的黄河)以西为冀州。

7.先秦时期是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是哪些区域文化经过汇集融合,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文

化基干的?

答:

先秦时期主要有三大区域文化,即源于齐鲁的儒家文化,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的法家文化和源于南楚的道家及楚辞文学.它们后来经过汇集融合,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8.司马迁在《史记》中是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几大基本经济区来论述地域文化习俗的

答:

司马迁在(《史记》中是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来论述地域文化习俗的.

这四个地区是:

关中地区,山东(大致包括先秦时期秦国以东的六国)地区,龙门一碣石(从山陕交界南端到河北东北部一线)以北农牧交错地带和江南地区。

9.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三大成就是什么/它体现出劳动人民的什么精神?

答:

土地的开垦,水利的兴修,运河的开凿,是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三大成就.它是古代“正德,利用,厚生”精神和劳动人民勤劳,智藏的体现。

10.古代起到保护环境作用的措施有哪些?

答:

古代起到保护环境作用的措施主要有:

1)农忙季节,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