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课导学案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2228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7课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7课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7课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7课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7课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7课导学案及答案.docx

《2027课导学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7课导学案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7课导学案及答案.docx

2027课导学案及答案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前后,现代中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初步建立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2.掌握新中国初期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实施的主要特点,认识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与西方近现代民主制度实质、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异同.

基础训练

1.胡锦涛主席指出: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规定,参政党可以同执政党通过民主协商会、小范围谈心会、座谈会等形式,与执政党进行沟通。

还可以通过人民政协组织,在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上进行沟通。

除了会议协商,参政党还可以向执政党提出书面建议。

”材料中所述以上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

B.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1949年10月1日,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

D.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的论文中指出:

“我们是根据中国民族历史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革命的发展,采取了最适当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不采取苏联的民族共和国的制度。

”这主要表明()

A.民族政策的制定必须根据外国的经验

B.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实践

C.我国民族政策制定根本取决于本国的国情

D.苏联的民族共和国制度是错误的民族政策

3.“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少数民族的意愿,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

”采用不同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A.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B.有的少数民族没有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

C.不同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的贡献不同

D.不同少数民族对党和政府的政策理解不统一

4.下图是1954年9月20日,人民代表举手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情景照片。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②与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实行的“三三制”原则有关

③系统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届人大会议上

④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

5.制度文明是一个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大保障。

法制是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8年中国清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共计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

君上大权如: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

臣民权利义务有如下几条:

一、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

二、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三、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人民的自由权有以下规定:

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七、人民有信教之自由……

《 中华民国约法》对人民的自由权有以下规定:

三、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四、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七、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信教之自由……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人民的自由权有以下规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三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阅后回答:

(1)有人认为近代中国法制文明的真正起点是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请根据材料一说明这种观点的理由。

(2)请根据材料二概括两部宪法在人民的自由权方面的主要变化。

这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背景。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在人民的自由权方面的主要进步是什么?

(4)从近代以来中国法制的发展历程你能获得哪些认识。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掌握“文革”中我国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掌握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理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1)重点:

“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2)难点:

“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

【基础达标】

1.“文革”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全国处于无政府状态B.各级党组织受到冲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党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D.“左”倾错误的干扰

2.下面是一副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的春联:

上联:

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下联:

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横批:

天人合一。

建国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的措施有()

①实行民族平等、民主、团结三大原则

②建国后立即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民族政策、宗教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

3.下图是刘少奇被迫害乃至被致死案。

这起十年动乱期间,中共历史上最大的的冤假错案留给我们的主要教训是()

A.必须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B.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D.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4.1980年8月,著名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

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

邓小平的回答是()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B.加强现代化建设

C.加强国防建设D.加强科学文化教育事业

5.村民选举是新时期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

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

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A.村委会的职能由“管理和监督”变为“指导和服务”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6.阅读下列材料:

届次

时间

届次

时间

第三届全国人大

1965.2

第三届全国政协

1959.4

第四届全国人大

1975.1

第四届全国政协

1964.12

第五届全国人大

1978.2

第五届全国政协

1978.2

第六届全国人大

1983.6

第六届全国政协

1983.6

第七届全国人大

1988.3

第七届全国政协

1988.3

第八届全国人大

1993.3

第八届全国政协

1993.3

材料一 全国人大和政协召开情况表

 材料二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引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三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撤社并乡具有合法地位,宣告了人民公社历史的终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制定和试行,使1982年宪法关于村民自治的规定具体化;199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村以村民自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进程──引自《人民日报》

阅后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指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及历史意义。

2.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台海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并分析形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3.掌握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对祖国统一大业充分信心。

【重点难点】

(1)重点: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难点:

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基础达标】

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我国宣布采用“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最早出现在()

A.《中英联合声明》B.《中美联合公报》

C.《告台湾同胞书》D.《告各友邦书》

2.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表达了被列强割占或租占的七个地区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感情。

其中一首写道: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

……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

”1997年7月1日,“守夜的黄豹”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

“黄豹”指什么,它被割占与哪一条约有关()

A.澳门,《南京条约》B.澳门,《马关条约》

C.香港,《南京条约》D.台湾,《马关条约》

3.下图是《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照片,照片反映中英双方交谈的核心内容是()

A.讨论用“主权”换“治权”B.武力收回香港主权

C.收回香港主权的方式和途径D.讨论中国收回香港主要的理由

4.自2005年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破冰之旅”后。

两岸关系发展迅猛。

2008年终于“梦园两岸三通”。

此前党和政府为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提出的基本方针(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来临)是()

图1连战“登陆”图2“大三通”实现

①和平统一②一国两制③九二共识④一个中国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③④

5.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时说:

“从你们踏上内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两党就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两党历史性的再度握手充分印证了国共两党当前共同的根本利益是()

A.实现本阶级的统治B.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C.共同对付“台独”势力D.稳定两岸关系、发展两岸经济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5年,毛泽东、蒋介石和美国特使赫尔利在重庆的合影

 

(1)图片涉及的重大事件叫什么?

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1957年蒋介石委派宋宜山赴大陆与周恩来等交谈,周恩来等人向宋转达了以下几点)

(一)两党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

(二)台湾为中国政府统辖的自台区,实行高度自治。

(三)台湾地区的政务仍由蒋介石领导,中共不派人前往干预,而国民党可派人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务的领导。

(四)美国军事力量撤离台湾海峡,不容许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2)材料二的国共谈判中,中共对台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3)此后这些主张是否实现?

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及其内容。

2.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外交上取得的主要成就的原因、内容和特点。

【重点难点】

(1)重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新中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2)难点: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涉及到国内外复杂的形势与历史的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较难理解。

【基础达标】

1. 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通常互换外交使节。

国书就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

2005年4月15日举行了中国外交部第三次开放日活动,也是“开放日机制化”后的首次对公众开放。

在那里,人们看到了新中国第一份外国使节递交的国书。

你认为这第一份文书可能是发自那个国家的()

A.英国B.美国C.日本D.苏联

2.1950年,上海《新民报》报道:

“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叫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

你认为这里的“礼物”是指()

A.苏共派将派代表到西柏坡B.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已开始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D.苏联支援中国抗美援朝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之所以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A.是新中国从人民利益出发制定的

B.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

C.是适用于不过社会制度国家的外交政策

D.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5.1955年举行的亚非会议是亚非两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陈毅同志曾赋诗“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

对本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受到亚非国家普遍关注

B.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C.“冷战”使美苏加大了对亚非等中间地带的争夺

D.新中国的诞生,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材料二 1949年10月,新中国政府宣布: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策,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三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

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8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

……(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即由中苏共管改交中国,修正了《雅尔塔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

阅后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采取“一边倒”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实行该政策时我国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的主要原则。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边倒”政策的历史作用。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原因和影响。

2.掌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3.掌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调整及其主要特点。

【重点难点】

(1)重点: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和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主要表现。

(2)难点:

1972年,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特点和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主要规律。

【基础达标】

1.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条件有()

①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及他们对中国的支持②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④世界两极格局的终结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

2.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过: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

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尼克松采取的促使两国政府直接接触的“主动行动”是()

A.基辛格秘密访华B.尼克松访华并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C.美国乒乓球队访华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2011年中日建交39周年,回顾39年历史,中日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以下事件的发生,你觉得对中日关系产生一定影响的是()

①日本增加军费开支,发展军事力量②日本教科书事件

③日本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④2008金融风暴的冲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根据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联合公报》和上海合作组织国防部长会议《联合公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于2007年8月9日至17日举行“和平使命——2007”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演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乌鲁木齐和俄罗斯联邦车里雅宾斯克举行。

这一事件所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A.积极参加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的军事行动

B.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建立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5.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讨论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二十三国的提案,并通过了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材料二1972年,毛泽东主席(左三)与尼克松总统(左四)在中南海举行会谈照片。

左一为周恩来总理,右一为基辛格博士。

材料三1972年7月7日召开的第一次内阁会议上,新上任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就公开宣布“要加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邦交正常化的步伐”。

他还表示:

“充分理解”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的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原则,即: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二、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日台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

大平正芳外相说的更加明确:

为实现邦交正常化,首相或外相有必要在某个时期访华。

田中和大平的讲话标志着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阅后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主要原因。

(2)造成材料二所出示的照片中的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中日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从以上材料,你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具体过程,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掌握影响国际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比较雅尔塔体系与多极化趋势的异同点。

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认识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重点难点】

(1)重点:

美苏的“冷战”对峙的措施及其表现。

(2)难点:

“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双重影响。

【基础达标】

1.美国某报纸指出:

“我们希望民主战胜独裁,希望核武器不落人危险人物手中,但是我们不像1947年那样感到明显的安全威胁。

”这篇文章中的“感到明显的安全威胁”指什么()

A.二战后,美苏由合作转为对抗B.日本的崛起

C.欧共体的建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2.下图是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的欧洲国家。

有人据此认为“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使美苏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B.它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它起到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作用

D.目的是阻止革命,稳定欧洲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3.二战后初期,苏联两极格局开始形成。

这种新的世界格局是建立在雅尔塔体系之上的。

因此,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过程,也就是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以下关于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雅尔塔体系是两极格局初步形成的标志

B.两极格局的形成是雅尔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C.雅尔塔体系从属于美苏两极格局

D.美苏两极格局决定了雅尔塔体系的走向和演变

4.《环球时报》记者报道:

2006年5月13日,韩国和朝鲜决定,中断半个多世界的南北铁路大动脉即西部的“京义线”和东部的“东海线”于当月25日进行试运行。

造成当年朝韩南北铁路大动脉中断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是()

A.韩国和朝鲜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B.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

C.美苏“冷战”局面产生的影响D.韩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引自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富尔顿演说

材料二“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创造条件,使我们和其他国家能共同建立一种不受压迫的生活方式……但是,除非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这个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全世界自由人民指望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

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引自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说

材料三“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我相信这种援助,在危机深重的时候,决不能根据零碎解决的办法。

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

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

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有我们的援助。

——引自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阅后回答:

(1)材料一丘吉尔的“铁幕”指什么?

“铁幕”演说有何影响?

(2)材料二杜鲁门讲话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

有何影响?

(3)材料三马歇尔演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和杜鲁门主义有何关系?

(4)除此之外,美国推行“冷战”政策还有其他方式吗?

有何影响?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的原因、主要过程、重大事件和历史影响。

2.掌握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的主要原因、主要历程以及对国际经济格局、政治格局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3.掌握二战后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形成的原因、重大事件以及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的主要影响。

【基础达标】

1.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非欧盟莫属,她起步于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发展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

从发端来看,以下哪一因素起了关键作用()

A.美国力促西欧联盟B.法德政治家远见卓识

C.苏联咄咄逼人的威胁D.英法德三驾马车内联

2.爱尔兰公投委员会2009年10月3日下午宣布,在2日举行的全民公投中,爱尔兰选民以67.1%的支持票通过了旨在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里斯本条约》。

欧盟成员国领导人2007年12月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正式签署《里斯本条约》,以取代被法国和荷兰全民公投否决的《欧盟宪法条约》。

爱尔兰是欧盟成员国中唯一对《里斯本条约》举行全民公投的国家。

由于选民担心条约会损害爱尔兰利益,侵犯国家主权,去年5月举行的全民公投以53.4%的反对票否决了《里斯本条约》,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受阻。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②《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盟将成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

③《里斯本条约》能否生效的关键就是看爱尔兰的公投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