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基础防渗工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1520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2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章 基础防渗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11章 基础防渗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11章 基础防渗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11章 基础防渗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11章 基础防渗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1章 基础防渗工程.docx

《第11章 基础防渗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章 基础防渗工程.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1章 基础防渗工程.docx

第11章基础防渗工程

第十一章基础防渗工程施工

11.1工程简介

11.1.1概述

油车水库主坝坝基为混凝土防渗墙+帷幕灌浆防渗,帷幕轴线1869.48m,防渗底线从左至右高程为▽-23m~▽15m,最大灌浆钻孔深度66m,其中基岩最大钻孔深度约48m。

主坝0+67.81~0+450段为双排孔,孔距2.0m,排距1.5m,其余均为单排孔,孔距均为2.0m。

在水库左岸,地下水位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38.3m),库岸公路以北地段为强岩溶发育区,其岩溶管道系统导致地下迳流通畅,并构成地下水位的低凹带。

左岸防渗帷幕轴线2393.94m,基岩上覆盖层部分采用高压摆喷防渗,孔距1.6m,基岩以下进行单排帷幕灌浆,帷幕灌浆孔距2m,断层处(W0+673.46~W0+716.58段;W0+958.49~W1+187.77段;W1+649.45~W1+722.78段;W1+865.84~W2+042.73段)采用双排帷幕灌浆,排距1.5m,帷幕防渗底线高程▽-23m~▽-31m。

防渗工程工程量见表11-1。

表11-1防渗工程主要工程量表

项目名称

工作内容

单位

数量

备注

主坝

钻孔

m

42069

包括砼及基岩中注浆孔、检查孔

灌浆

m

32685

副坝及主副坝连接段

钻孔

m

7742

包括基岩中注浆孔、检查孔

灌浆

m

7039

左岸防渗工程

钻孔

m

135593

包括土层、基岩、溶洞中的注浆孔、先导孔,检查孔

灌浆

m

96200

高喷灌浆

m2

43293

主坝防渗墙

m2

14515

其中地下防渗墙12089m2

合计总延米

钻孔

m

185404

灌浆

m

135924

11.1.2工程地质条件

11.1.2.1工程地质条件

左岸防渗工程覆盖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厚度8~20m,最厚23.95m,最薄1.7m。

除冲沟外,多为粘土或粘土夹碎石,结构紧密,土的透水性微弱。

右岸防渗墙坝0+680~1+400区域为厚层和薄层灰岩,坝肩部位为泥岩和砂岩。

基岩面分布高程一般为20~35m,局部达43m。

钻孔揭露的溶洞主要分布在上青龙组厚层灰岩和下青龙组的浅表层,且规模不大(最大洞高为3.4m),岩体透水率90%为微弱透水,只有局部地段存在较强透水岩体。

11.1.2.2水文地质条件

水库区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性潜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

(1)孔隙性潜水主要埋藏在沿河阶地砂卵砾石层和两岸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受大气降雨补给,季节变化大。

(2)基岩裂隙水赋存在两岸基岩浅部,由大气降雨及表层覆盖层潜水补给,向沟谷及河道排泄。

受裂隙发育特性控制,一般含水微弱。

(3)岩溶水分布在灰岩地区溶隙和溶洞中,受岩溶发育情况控制。

11.1.2.3岩溶发育情况

工程区岩溶按发育程度可分为:

强岩溶发育区、弱岩溶发育区、轻微岩溶发育区和非岩溶区。

(1)强岩溶发育区

分布在水库左岸公路以北至山前地带,由厚层灰岩组成,岩溶形态包括溶隙、溶蚀漏斗、落水洞,以及管道式溶洞或地下暗河等,据ZK21号孔(高程108.67m,孔深95.7m)连通试验证实,该孔地下水(水面高程17m)可与下游约2km的老龙洞岩溶泉水(高程约14m)相连通,其间地表发育众多呈近东西向排列的落水洞和溶蚀漏斗,表明岩溶管道系统拦截了该段上游的大气降水和地表迳流,通过老龙洞、一线天的出口通道向河道排泄,该区域距离左岸防渗线较远。

(2)弱岩溶发育区

位于水库左岸公路以南至河岸,宽约1800m,在厚10m~25m覆盖层下,基岩上部为厚5~50m的厚层灰岩,其下为灰黑色薄层灰岩,随着岩层向北倾斜,从ZK18号孔往北,薄层灰岩埋深增大,已在钻孔最大深度以下即高程-50m以下。

岩溶形态以溶洞、溶隙为主,所遇溶洞分布下限在高程-22.10m(zk83),防渗项目基本处于本区域。

(3)轻微岩溶发育区

分布在河床沿岸及右岸Ⅰ级阶地,基岩全部为薄层灰岩,层间多有厚0.1~0.5cm的灰黑色泥质薄夹层。

据钻孔揭露,该区岩溶不发育,主要表现为沿陡倾裂隙或层面形成的溶隙、溶槽或小溶洞。

溶蚀现象一般在高程-13m,其下岩溶明显减少。

(4)非岩溶化区

分布在桃花山—小黄山以南和F1断层以北广大区域内,基岩以泥岩、粉砂岩、页岩为主,不具备岩溶发育的岩性条件。

11.2施工总平面布置

11.2.1施工道路布置

主坝防渗墙及帷幕灌浆施工道路结合坝基开挖及坝体填筑施工道路布置。

左岸高喷灌浆及帷幕线沿其轴线方向在征地边线布置一条临时便道,宽5m,另结合现场现有交通道路进行设备、材料的运输。

11.2.2风、水、电系统布置

11.2.2.1施工用风

基础处理施工用风主要是高喷设备用风,采用3台6m3电动空压机供风,不另行加设供风系统。

11.2.2.2施工用电

地质钻机、空压机、搅浆制浆设备总功率约为1712kw,在每一工区段,设置1~2个主配电柜。

主电柜下设4~6个分电柜,由分电柜送电给各施工工作面。

所用电缆线在地面整齐排列且全部为绝缘良好的可移动电缆线。

11.2.2.3施工用水

防渗工程施工用水,水源采用洑西涧水。

沿灌浆轴线布置直径100mm水管,相距一定距离焊接直径25mm闸阀,供水能力10m3/h,出口压力0.8MPa。

11.3主要施工方法

11.3.1施工依据的规范及规程

①《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

②《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③《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

④《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

⑤《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2001;

⑥《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2006

⑦《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

⑧《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GBJ146-90;

⑨《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

⑩《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174-96;

⑾《水电水利工程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规范》(DL/T5200-2004)

⑿《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等。

11.3.2砼防渗墙施工方案

混凝土防渗墙采用C20常态混凝土,抗渗标号W4,设计墙厚0.6m。

墙底进入基岩不小于0.5m。

地下工程量约12089m2;地上工程量(钢筋混凝土)约2426m2。

11.3.2.1地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重点和难点:

①入岩深度难。

根据液压抓斗进行试验情况,结合光头山岩石暴露情况,基岩大部成石笋状,如果保证防渗墙底部全部入岩0.5m,局部位置的入岩深度可能要达到3~6m,给施工进度带来极大影响,需要投入大量的冲击钻设备;如果不能够全部入岩,则槽底局部位置则可能成为渗漏通道,给水库渗漏处理带来难度;另一方面,入岩深度的增加,给石笋状的岩石入岩孔斜控制也带来很大困难。

②II期槽成槽浇筑之前接头部位的刷洗和检查是防渗墙施工的重点。

③由于基岩部分,液压抓斗不能施工,要采用冲击钻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整治难度较大。

④右岸地下防渗墙要在2010.05.31完成,才能给地上防渗墙留够充足时间,给该部位坝体填筑创造条件,施工组织难度大。

⑤右岸覆盖层为砂卵砾石,抓斗成槽过程中,漏浆整治难度大。

11.3.2.2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工艺流程图

11.3.2.3施工方法

(1)施工放线

采用GPS测放出防渗墙轴线,利用白灰在地面上洒出明显的标志,经过监理复核以后进入下一步工序施工。

(2)导墙施工

①、导墙基槽开挖

导墙结构如下图:

 

备注:

导墙基础要开挖到原始地层或者经过碾压密实的地层,确保冲击钻施工过程中的导墙稳定。

钢筋连接采用绑扎或者焊接,接头错开间距符合规范规定。

用反铲配合人工在开挖范围内开挖基槽,在接近设计底面高程10cm左右时用人工找平导墙底面。

②、导墙浇筑施工

导墙浇筑的技术指标满足下列规定:

1)平行于防渗墙中心线,其允许偏差为±1.5cm;

2)导墙顶面高程(整体)允许偏差为±2.0cm;

3)导墙顶面高程(单幅)允许偏差为±0.5cm;

4)导墙间净距允许偏差为±0.5cm。

③槽段划分

根据槽段号和槽段长度对导墙进行槽段划分,用油漆在导墙两侧顶部标记出槽段号和桩号。

本工程防渗墙划分为一、二期槽,槽长8m,一、二期槽间隔布置。

具体见下图。

 

 

 

槽段划分及施工顺序示意图

(3)防渗墙施工

①、成槽施工

1)本项目基岩以上部分成槽采用“三抓”法施工,入岩部分采用冲击钻施工。

每一槽段用抓斗依次按第一、二、三抓(如上图)抓取。

基岩以上部分成槽以后采用冲击钻进行基岩部分施工,确保最低基岩面部位入岩深度达到0.5m。

在施工基岩部位时,按照5个主孔,4个副孔进行施工,其中副孔宽度1.25m,主副孔布置如下图:

 

该施工方法的优点是施工速度快,孔斜控制也很好,成槽质量高。

施工顺序为先施工一期槽段,再施工二期槽段。

2)液压抓斗成槽时利用自备的电脑系统控制抓取深度,一期槽段抓斗抓出的每一斗土体均需经过鉴定,以分析地层情况。

抓出的土体临时堆放在施工平台一侧,施工完成一个槽段后集中清理出施工现场,采用冲击钻进行入岩部位的钻进时,由于液压抓斗斗体上预留的空洞,不能够进行冲击钻破碎基岩的抓取,因此这部分石屑只能靠冲击钻利用自身的捞渣装置捞取,弃渣通过倒桨平台和倒桨沟槽流入沉淀池,以确保现场的文明施工,其中排污沟槽采用在坝体基础的覆盖层上开挖,槽宽1.0m,深度0.8m,沿垂直于防渗墙方向挖设,倒桨平台如下图,其中倒桨平台宽度2.0m,厚度0.2m。

 

 

3)成槽施工中的技术要求是槽孔宽度60cm,孔壁平整垂直,孔位中心允许偏差不大于3cm,孔斜率不大于0.4%;对于一、二期槽孔接头套接孔的两次孔位中心任一深度的偏差值不大于设计图纸规定墙厚的1/3;遇含漂石、孤石以及基岩倾斜度较大的特殊地层情况时,其孔斜率控制在0.6%以内。

4)在成槽过程中,采用膨润土泥浆进行护壁,制作泥浆用的膨润土质量标准符合《钻井液用澎润土》(SY/T5060)标准,粘粒含量应不小于55%、塑性指数应不小于60,用高速搅拌机进行搅拌,新浆经24h水化溶解后使用。

施工中槽内泥浆面始终保持在导墙顶面以下30~50cm。

②终孔验收及清孔换浆

槽段施工结束,经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对孔位、孔深、孔斜、槽段的长度、宽度等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后采用置换法进行清孔换浆。

槽段清孔换浆结束后1h应达到下列标准:

1)槽底淤积厚度不大于10cm;

2)槽内泥浆密度不大于1.15g/cm3,粘度32-50s,含砂量不大于6%;

3)二期槽清孔换浆结束前,分段刷洗槽段接头砼孔壁的泥皮,刷洗标准为刷子钻头不再带有泥屑、槽底淤积厚度不再增加。

清孔换浆结束后4h内浇筑砼,否则重新清孔换浆。

③墙体的连接

墙体连接方法采用下设端头管法,在一期槽浇注前,在槽两端下设直径等于槽宽的钢制接头管,孔口固定后浇注砼,浇注过程中随时松动接头管,待砼初凝后起拔接头管,形成接头孔。

接头管分节制作,插销连接,采用液压拔管机或起重机起拔,该施工方法节省材料,增大了Ⅰ、Ⅱ期砼的接触面积,使墙段连接较好,并能加快施工进度,减少砼损耗。

导管下设

本工程使用的导管内径为250mm,采用丝扣连接,丝扣之间用橡胶密封圈密封。

下设前做密封实验,确保导管的连接处密封可靠不漏浆。

导管下设要求为:

一期二期浇筑均采用三组导管,导管间距3.5~4.0m;一期槽导管距孔端或接头管间距为1.0~1.5m,二期槽导管距孔端为1.0m;当槽底高差大于0.25m时,应将导管置于控制范围的最低处;导管底口距槽底距离应控制在15~25cm范围内。

⑤墙体砼浇筑

1)砼搅拌:

设立砼集中拌和站,对材料的要求分别如下:

水泥标号42.5级硅酸盐水泥;细骨料选用细度模数2.4-3.0范围的中细砂,其含泥量不大于3%,粘粒含量应不大于1.0%;粗骨料选用天然卵石、砾石,其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1%,泥块含量不大于0.5%。

砼墙体材料的入槽塌落度为18-22cm,扩散度为34-40cm。

混凝土中的砂石骨料由装载机分别装入配料机中,配料机由电子称自动控制,该设备计量误差小且均匀,每次加量误差均能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混凝土用水由电子计量泵自动控制加水量,混凝土的坍落度能保证始终均匀,有利于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外加剂提前制成水溶液,以水溶液形式加入拌合机,每盘砼总搅拌时间不低于90s。

2)砼运输:

本项目砼采用运输车输送,砼的拌合、输送保证连续进行,如因故中断,中断时间不得超过40min。

3)地下防渗墙砼浇筑

采用直升式导管法进行的砼浇筑,砼浇筑时在混凝土墙中预埋PVC管,用于后期帷幕灌浆,可以保证防渗墙墙身段的钻孔精度和加快进度。

混凝土浇筑严格遵循先深后浅连续浇筑。

浇筑前在每个导管上口先下入可浮起的隔离塞球,经过计算,准备好足够的砼,保证导管底端有足够的尺寸被砼埋住(埋入深度不小于1.0m),以保证浇筑质量。

浇筑时导管埋入砼深度保持在1.0-6.0m之间,以免泥浆进入导管内;保持槽内砼面均匀上升,上升速度不小于2m/h,每30min测定一次砼面的深度,保证槽内砼面高差控制在0.5m范围内;混凝土防渗墙终浇高程按超过设计墙顶高程0.5m控制。

4)地面以上部分混凝土防渗墙的浇筑

主坝防渗墙有一部分高程高于现导墙顶部,为了在2010年汛期到来之前完成该部位的坝体填筑,使后续坝体填筑能够在旱地进行施工,这一部分防渗墙在地下防渗墙施工完成一段后即开始进行立模浇筑,浇筑完成一段后即开始进行该部位的坝体填筑,该部位的防渗帷幕等待坝体填筑到地上防渗墙混凝土高程以后再进行施工。

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我部建议:

在水平施工缝和竖直施工缝处各设置一道橡胶止水,以防混凝土收缩变形引起裂缝,同时应采用凿毛等方法清除老混凝土表层的水泥浆薄膜和松散层,并冲洗干净,浇筑时水平缝均匀铺一层厚1~2cm的水泥砂浆,垂直缝刷一层净水泥浆,然后浇注C20混凝土。

⑥混凝土防渗墙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1)槽孔终孔的质量检查与验收内容

a.孔位、孔深、孔斜与槽宽;

b.槽孔嵌入基岩深度;

b.一、二期槽孔间接头孔的套接厚度。

2)浇筑前槽孔清孔的质量检查与验收内容

a.孔内泥浆性能指标;

b.孔内淤积厚度;

c.接头孔壁刷洗质量。

3)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检查与验收内容:

a.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抽样检验;

b.混凝土的终浇高程;

c.混凝土原材料检验;

d.混凝土出机口和现场取样的物理力学性能检验。

(4)检查验收

混凝土防渗墙施工结束后,根据设计文件规定及监理人指示要求进行以下项目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1)防渗墙轴线的平面位置;

2)防渗墙的墙体垂直度、连续性、均匀性和搭按程度;

3)防渗墙混凝土强度、透水性的质量检验应按设计文件(含施工图纸、设计技术要求等)的要求选用开挖检查、钻孔取芯、声波探测和压水试验等方法。

(5)岸墙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在坝1+400以后设置岸墙,岸墙区域为坝1+400~坝1+444.90,分缝长度10m,由于岸墙之间以及岸墙与防渗墙之间采用紫铜片止水进行接缝连接处理,因此,在施工防渗墙最后一个槽段时,止水部位采取预埋木模预留止水孔洞,岸墙底部采用0.8m厚,4.0m宽的素混凝土进行浇筑,岸墙施工完成以后再基础帷幕灌浆,岸墙施工进度安排在2010年5月1日~6月15日,工期45天。

岸墙和防渗墙之间由于有紫铜片止水连接,为保证止水不受破坏,先施工地下防渗墙,之后开挖防渗墙和岸墙连接段,地上防渗墙和连接段的岸墙同时施工,止水基座采用风镐进行撬挖。

防渗墙和岸墙以及岸墙之间连接结构和止水基础见下图。

11.3.2.4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油车水库总体施工进度安排,考虑汛期影响,本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如下:

2010年3月31日之前完成主坝0+67.81~0+305段全部的防渗墙施工,部位移交进入下一步工序施工;

2010年5月31日之前完成主坝0+830~1400段地下防渗墙的施工,在2010年6月15日之前完成地上防渗墙的施工,移交部位进入坝体填筑。

主坝0+305~0+400段在坝体填筑到36.0m高程后再进行施工。

主坝0+680~0+830段在2011年10月1日完成。

11.3.2.5资源配置

(1)施工设备配置

施工设备配置详见投入本项目工作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投入本项目砼防渗墙施工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液压抓斗

BG34

2

基岩以上

2

高速制浆机

ZJ-400

1

3

冲击钻

CZ-30

22

基岩钻进

3

泥浆泵

2PN

3

4

电焊机

28KVA

3

5

水泵

IS100-65-200

2

6

反铲

PC60

1

现场清理

7

汽车吊

25T

1

8

砼输送车

6m3

2

9

浇注导管

250

m

240

10

液压拔管机

YJB-1200

1

11

泥浆测试仪器

2

(2)现场人员配置

混凝土防渗墙施工人员

工作类别

班制

每班人数

合计

管理人员

两班制

10

20

液压抓斗操作人员

两班制

2

4

液压拔管机起拔人员

两班制

3

6

冲击钻人员

两班制

30

60

砼浇筑人员

两班制

9

18

泥浆制作输送人员

两班制

3

6

供水工

两班制

1

2

电工

两班制

1

2

现场机动人员

两班制

7

14

铲车司机

两班制

1

2

吊车司机

两班制

1

2

地上混凝土施工人员

两班制

40

80

合计

216

11.3.2.6施工强度分析

根据防渗墙施工进度计划,在2010年3月31日之前完成主坝0+67.81~0+305段防渗墙,施工天数为90天,该段防渗墙施工面积为4007m2,共计30个槽段,由于左岸的地下石笋状灰岩高差较大,(4#槽已经探明相距2.4m的第一抓和第二抓基岩高差为6.2m),按照平均入岩1.5m,液压抓斗平均一天可以成槽200m2以上,不成为制约进度因素,2台钻机需要14天才能完成一个8m槽段的入岩工作(5个主孔需要2个循环计6天,4个副孔6天,8个小墙和清孔、浇筑需要2天),该段防渗墙施工高程较高,施工工期到2010.3.31完成,则需要钻机10台,即30*14*2/90=9.3台,配置12台冲击钻。

右岸地势较平缓,基岩为厚层和薄层灰岩,但是预计起伏不大,平均按照1.0m考虑,2台冲击钻完成一个槽段入岩1.0m需要10天,则主坝0+830~1+400段防渗墙,共计72个槽段5950m2。

施工时段为2010年1月1日~2010年6月15日,其中地下部分在2010年5月31日之前完成。

投入液压抓斗一台,冲击钻需要72*2*10/161=8.9台,配置10台;地上防渗墙施工轴线570m,施工缝分缝长度按照50m考虑,共计11个单元周期,一个施工周期从基础清理(不占直线工期)、钢筋绑扎(2.5天)、立模(2.5天)、混凝土浇筑(1天)需要5天,计划分为两个作业面同时施工,需要6个循环,施工时段30天,考虑到地下防渗墙施工过程的顺序施工,工期可以满足要求。

11.3.2.7质量检查

(1)混凝土机口取样或者浇筑槽口取样,每一个槽段取样一组。

(2)钻孔取芯,沿轴线150m一孔,不足150m也取样一组,每孔做注水试验。

(3)开挖检查,平均500m开挖一处,深度2.5~5.0m,长度2~4m。

11.3.3帷幕灌浆施工方案

帷幕灌浆施工部位:

左岸高压摆喷墙下帷幕灌浆、主坝防渗墙墙下帷幕灌浆、主坝截渗槽有盖重帷幕灌浆、堰体基础部位帷幕灌浆,主坝副坝连接段帷幕灌浆。

11.3.3.1施工重点和难点

①左岸溶洞处理是本工程项目的施工重点和难点。

②高压摆喷和防渗墙底部的帷幕灌浆接触段是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③帷幕钻孔孔斜率在防渗墙中需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以保证防渗墙和帷幕灌浆的接触闭合。

11.3.3.2帷幕灌浆施工工艺与方法

11.3.3.2.1施工布置和工艺流程

(1)施工布置

本工程基岩防渗帷幕一般设单排,孔距2.0m,分三序施工,其中主坝桩号0+72.81~0+450处、左岸桩号W0+673.46~W0+716.58、W0+958.49~W1+187.77、W1+649.46~W1+722.78、W1+865.84~W2+042.73处由于有断层须加密,按双排孔布置,排距1.5m,孔距2.0m。

双排孔时先灌注下游,后灌注上游。

每排孔皆分三序施工。

孔位布置如下图:

 

 

主坝部位先施工C20混凝土防渗墙,帷幕灌浆待混凝土墙施工完毕后进行钻孔并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控制帷幕灌浆孔斜率。

主坝0+400~0+680段,帷幕灌浆前须先施工粘土截水槽。

粘土截水槽底宽9.2m,边坡1:

1,开挖至岩石基础。

截水槽基础浇筑宽4.0m、厚0.8m的C20混凝土作为帷幕灌浆盖重,为防止抬动,根据设计要求,盖板下设置2排φ25锚杆,间距2.0m,长3.0m,锚入基岩2.0m。

帷幕灌浆统一采用“孔口封闭孔内循环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进行施工。

同一排上相邻的两个次序孔之间,在岩层中钻孔灌浆的高差不小于15m。

每台钻机配备一套注浆管和孔口封闭器,做到互不影响;每两台钻机配一台制浆机和中压灌浆泵,设在两台钻机之间,保证压水、灌浆顺利进行。

(2)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终孔

灌段灌浆

坝体造孔

放线定位位

下套管

灌段钻孔

钻孔冲洗

压水试验

钻灌结束

封孔起拔套管

配浆

制浆站制浆

11.3.3.2.2施工方法说明及控制要点

(1)施工测量及定位放线

由项目部测量队负责测量复核工作,依据现场控制点准确放置施工轴线和钻孔孔位,钻孔孔位桩采用长30cmφ12钢钎(或竹签)钉入地下以利保护,全部孔位统一编号,妥善保护。

(2)钻孔

钻孔分为灌浆孔的钻孔,先导孔、检查孔钻孔,根据各钻孔的作用不同有着不同的工艺和要求。

首先利用I序孔作为先导孔,做物探测试,探明两个先导孔之间岩石情况,我部建议:

利用24m间距先导孔进行物探测试,距离较远,不利于探明先导孔之间的基岩情况,需要适当加密,缩短物探孔间距。

1)灌浆孔的钻孔

灌浆的质量与钻孔的质量密切相关,对于钻孔质量总的要求是:

确保孔向、孔深符合设计要求,力求钻孔孔径上下均一,孔壁平顺,钻孔过程中产生的岩粉细屑较少。

针对以上要求,本工程钻孔选用XY-2型地质钻机,配Φ50mm钻杆,岩心钻杆(也做导正作用)保证在3m以上,以保证垂直度,采用金刚石钻头进行钻进。

钻孔的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10cm,覆盖层及孔口管钻孔采用Φ110mm钻头钻进成孔,下Φ108mm套管,基岩钻孔采用Φ75mm钻头钻进。

灌浆钻孔必须保证孔向准确,如果钻孔方向发生偏斜将导致各孔灌浆的扩散范围不能互相搭接,从而留有渗漏水通道。

为控制钻孔方向准确,钻机安装必须平稳牢固,钻孔时在孔口埋设孔口管,钻机立轴和孔口管的方向必须与设计孔向一致,孔口管对全孔钻进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保证钻孔的方向;在钻孔过程中,利用测斜仪分段进行孔斜测量,一般每钻进5~10m进行一次测量,作好观测记录和资料分析,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钻孔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