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考点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1418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考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考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考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考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考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考点整理.docx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考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考点整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考点整理.docx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考点整理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考试说明要求

1.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2.掌握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考点梳理、例题及解答

考点1:

生物的特征:

核心概念解读及答案

1.生物的生活需要。

生物一生中要不断从外界获取有机物和无机物来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大多数生物要吸入,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动物通过出汗,排尿,呼气排出。

植物通过落叶排出。

4.生物能对作出反应,生物能对环境中刺激做出一定反应。

5.生物能,生物能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可以繁殖下一代。

6.有现象;生物亲子间有相似性,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也有差异性

7.从生物体的结构来看,除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8.从与环境的关系来看,生物既受环境的,又能环境。

答案:

1营养;2呼吸,氧气;3废物4外界刺激;;5生长和繁殖;6遗传和变异;病毒,细胞;7影响,适应和影响

例题1:

(2

010·安庆中考)下列有关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

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解答:

选B。

本题考查生物的主要特征。

生物的特征主要有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所以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不正确的。

变式训练:

(2012年东营)广利河作为连接黄河和渤海、贯穿东营市中心城区的主要河流,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成为美化环境、造福群众的靓丽风景。

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广利河的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颗粒,下列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C)

A.有细胞结构B.有应激性C.体小且为绿色D.能生长繁殖

考点2:

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

1.观察法:

科学观察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有一定计划,进行思考,进行交流。

可用肉眼,也可借用一定仪器。

2.调查法:

要明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有合理调查方案;如实记录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整理。

例2:

对于人口普查,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口普查是一种调查方式B普查前要有合理的方案

C要如实记录调查的各种数据D可以根据以前的调查数据进行估量

解答:

选D。

调查要明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有合理调查方案,如实记录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整理。

考点3:

生物的分类方法

1.按不同可分为:

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2.按生活环境分为和。

3.按用途分家畜,作物,宠物等。

答案:

1形态结构2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三.考点过关训练

一,选择题

1.(2012年怀化)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A.地里钻出的竹笋B.恐龙化石

C.不断长大的钟乳石D.珊瑚礁

2.(2012年东营)广利河作为连接黄河和渤海、贯穿东营市中心城区的主要河流,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成为美化环境、造福群众的靓丽风景。

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广利河的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颗粒,下列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

A.有细胞结构B.有应激性C.体小且为绿色D.能生长繁殖

3.(2012年盐城)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句话体现了小草()

A.需要营养B.能生长C.能呼吸D.能排泄

4.(2010·黔东南州中考)下列物体中不是生物的是()

A.蕨的化石B.冬眠的蛇C.病毒D.休眠的种子

5.(2010·山东中考)自今年3月份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感疫情开始在墨西哥发生并迅速蔓延到全球许多国家,经专家研究确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引起该疫情的病原体。

下列各项中能表明该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A.由有机物组成B.具

有细胞结构C.能在动物体内繁殖D.能使人体患病

6.(2010·聊城学业考)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

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7.(2

010·安庆中考)下列有关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

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改正错误的部分。

 

(1)动物不能自己制造食物,要从别的生物体上获取营养。

( )

 

(2)绿色植物不需要营养。

( )

 

(3)只有动物才进行呼吸。

( )

 

(4)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 )

 

(5)生物体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运动。

( )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考试说明要求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能力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尝试书面表述问题。

 

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

预定计划

拟定探究计划。

列出所需要的材科与用具。

选出控制变量。

设计对照实验。

得出结论

处理数据。

得出结论。

二、考点梳理、例题及解答

考点1:

生物圈

1.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和它们所生活的共同组成。

2.生物圈的范围:

以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十千米高度,向下可深入海里十千米深度。

包括大部分水圈,岩石圈表面,大气圈下部。

范围

组成部分

生物种类

大气圈底部

各种气体

昆虫,鸟类,细菌等微生物

水圈大部分

海洋,江河,湖泊

各种水生生物,微生物等

岩石圈表面

地球表面固体部分,表面有土壤

动植物,微生物等

3.生物圈能为生物提供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等,所以生物圈是生物的家,要爱护它。

4.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寻找问题答案,或发现探索的线索。

答案:

1生物环境2海平面3营养物质4收集和分析资料

.例1:

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

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答案】A

【解析】绿色的是遍布植物的岩石圈,白色的是有着白云的大气圈,蓝色的是水圈。

答案:

D

变式训练: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叫()

A.岩石圈B.大气圈C.水圈D.生物圈

考点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

光,温度,水,空气等

2.生物因素:

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的生物。

生物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可形成复杂的关糸。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如牛吃草

●竞争:

生物为争取共同生活资源而进行的斗争;如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水等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双方都有利,分开对双方都有害的现象;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植物

●寄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的现象。

如寄生虫和寄主。

例2:

家中饲养小鸟时,小鸟生活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

A.食物与水B.食物、空间与空气

C.食物、空间与阳光D.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空间和食物

解析:

所有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是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小鸟也不例外。

答案:

D

变式训练:

考点3:

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实验法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2.做出假设:

对问题做出可能的解释。

3.制定计划:

围绕问题和假设设计对照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

4.实施计划:

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等

5.得出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对实验进行讨论等。

(2).对照实验:

1.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一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

2.变量:

实验中所叫变量。

一次实验只研究变量(条件)。

3.实验组和对照组:

用变量做实验的那组叫,没用变量做实验的那组叫。

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

4.实验时,实验对象要有一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时,要用等,这样可以避免而减小误差。

答案:

1对照实验2研究的条件一个3实验组对照组变量4数量平均值偶然性

(3)例: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

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2.做出假设:

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地方。

3.设计实验:

对照实验。

除了光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实验组:

有光,对照组:

无光。

其它条件如空气,水,温度等可以影响鼠妇生活的条件都相同。

4实施实验

5.得到实验现象,结果:

鼠妇从有光的地方会到阴暗的地方。

5.分析实验现象,结果:

鼠妇从有光的地方会到阴暗的地方是因为两个地方光的不同引起的。

6.得到实验结论:

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地方。

例3:

(08贵港)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请结合课本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本探究提出的问题是:

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的假设是:

鼠妇的生活。

(3)本探究设置的对照组是,(填阴暗,明亮)实验组(填阴暗,明亮)

(4)该探究的变量是。

答案:

光;光会影响;明亮;光

【解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一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用变量做实验的那组叫实验组,没用变量做实验的那组叫对照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变量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

由此可知,变量是光,

变式训练:

(08东营)为了探究某种细菌的分解作用,生物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将甲乙两组落叶分别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该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请你帮助他们一起分析此探究实验:

(1)实验前,必须先将(填“同一种”或“不同种”)树的落叶分成等量的

甲乙两组。

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2)该实验的实验组是;对照组是。

(3)实验结果预测:

经过一段时间后,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

说明该细菌对落叶

有分解作用。

(4)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将甲乙两组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自然条件下培养,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培养”,你认为她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吗?

为什么?

答案:

同一种;乙,甲;乙;不会,自然条件下,空气中在各种细菌,会对树叶进行分解。

考点4: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生物能适应环境: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的和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2.生物的适应性是存在的。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的结果。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生物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如植物对空气温度的影响,人类对环境的改变等。

2.生物与环境在长期相互作用中,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环境。

今天的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在长期相互作用中共同形成的。

答案:

(1)1形态结构生活方式2普遍3自然选择

例4(2010烟台)下列描述的情境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答案:

B

考点5:

生态糸统

(1)生态糸统的组成

1.生态糸统是与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糸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

生产者----植物作为生产者通过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把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

植物不仅养活自已,还为动物提供食物。

消费者----不能把无机物变成作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如动物,在摄食过程中,食物中物质和能量进入动物体内。

分解者------通过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来获得物质和能量进行生存,如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等

答案:

1生物环境2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

3.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关糸(捕食关糸)而形成的长链。

2).食物链的书写:

●要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起点是,然后是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箭头指向,不包括非生物部分。

●如:

草→虫→鸟→蛇→鹰。

●处于食物链前端的生物的总生物量大于食物链后端的生物的总生物量。

如上食物链中草的总生物量大于虫,虫的总生物量大于鸟等。

3)食物网:

不同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答案:

1)吃与被吃2)生产者捕食者

(2)生态糸统的功能:

1.自动调节能力:

通过食物链,生态糸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从而使生态糸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

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当外来干扰超过这种能力,生态平衡会被破坏。

生态糸统中生物种类数量越多,调节能力。

2.物质能量的流动:

通过食物链,生态糸统中可进行物质能量的流动,箭头的方向就是物质能量的流动方向。

答案:

1自动调节生态平衡越大2食物链(网)

(3)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

有毒物质进入生物体内后,不易分解,也不能排出,将会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

越处于食物链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

答案:

末端越多

(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糸统。

1.自然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等;

2.人工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从非生物因素来说,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受阳光、空气、水的影响。

大气环流和水循环的全球性使地球上各个生态系统具有物质上的联系。

●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都是相互关联的。

●从生物因素来说,人类和许多生物都跨越了不同的生态系统,使不同生态系统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类型4:

生态糸统

例4:

(2012,济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看成()

A.一条食物链B.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C.一个食物网D.动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答案】.B

【解析】此题易错选A项,食物链必须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蝉、螳螂、黄雀都是消费者,没有生产者;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它们之间是一种捕食关系。

变式训练1:

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

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

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解析】:

根据生物相对数量可知,食物链为:

丙→甲→乙→丁,则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选A

变式训练2:

(2012年聊城)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

C.该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蛇

D.若昆虫数量锐减,蛇的数量不会受到影响

【解析】若昆虫数量锐减,水稻会增加,田鼠会增加,蛇会增加。

蛇处于食物链顶端,有毒物质最多。

选D

三.考点过关训练

一.选择题

1.(2006青岛)青岛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往深处长红藻。

影响海洋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含氧量C.海水温度D.含盐量

2.生态系统是指:

A.所有生物的总和;B.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C.所有动物的总和;D.生物的生存环境。

答()

3.如图,当某种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A.①;B.④;C.②;D.⑤。

答()

4.俗语说“鱼儿离不开水”。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

答()

5.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这是:

A.海豹对环境的影响;B.海豹为捕获更多的食物;

C.海豹对环境的适应;D.海豹为抵御敌害。

答()

6.在某生态系统中,存在蛇、猫头鹰和鼠等动物。

当猫头鹰也以鼠为食时,蛇与鼠、蛇与猫头鹰的关系是:

A.捕食与捕食;B.竞争与捕食;C.捕食与竞争;D.寄生和捕食。

答()

7.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的危害是:

()

A.大气中的臭氧层出现空洞; B.温室效应;C.汞、DDT等有毒物质的积累;D.酸雨。

8.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和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分解者很少;B.缺乏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

答()

9.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答()

10.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A.阳光;B.羊;C.草;D.水。

答()

11. 下列四项中,正确表示了一条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牛→虎; B.草→兔→鹰;C.鹰→蛇→青蛙→昆虫;D.阳光→玉米→鼠。

12. 3.水稻田中常生有一种杂草“稗”,它与水稻争夺营养物质、生存空间。

水稻与稗之间的关系属于:

 A.合作关系;B.竞争关系; C.捕食关系;D.寄生关系。

  答()

13.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中的哪一个来表示?

答()

14(2006衡阳)农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青蛙B昆虫C水稻D泥鳅

15.假定地球上没有了阳光,温度仍正常,你估计最后灭绝的生物是()

A.绿色植物B.分解动、植物遗体及败叶枯枝的微生物C.植食动物D.肉食动物

16.(2006山东)湖北神农架地区生长着一种“神农野菊”,它的花能散发出阵阵芳香。

但如果将其移植到其他地方,则它失去香味。

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17.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你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A.A→B→C→D→EB.E→D→C→B→A C.D→A→B→C→E D.C→E→B→A→D

18、(2006全国竞赛)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用网将留种区罩起来。

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

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害虫适应能力增强B、干旱缺水引起虫害

C、食物链被破坏D、网罩影响了才的光合作用

19(2006.徐州)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沙漠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20(2006岳阳)在一个由草、野兔、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野兔的数量变化可用下列哪一个曲线图来表示?

()

二、简答题

21.某探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A、B两地区棉田棉花害虫棉铃虫和棉铃虫天敌蜘蛛的数量变化情况,结果如下表,分析下表回答问题。

 

 日期

A区 

B区 

蜘蛛(只) 

棉铃虫(只)

蜘蛛(只) 

棉铃虫(只)

8月6日 

 45

 81

 14

 67

 8月16日

 63

 126

 31

 102

 8月17日

 不施用杀虫剂甲胺磷

 施用杀虫剂甲胺磷

 8月26日

 70

 154

 2

 52

 9月6日

 90

 70

 4

 97

 9月16日

 94

 32

 13

 206

 

(1)写出该棉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2)A区8月26日后,棉铃虫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B区施用了杀虫剂甲胺磷,但不久棉铃虫增长至比施药前还多,原因是什么。

(3)A、B两区最后结果说明生物治虫和杀虫剂治虫,哪种效果更好?

哪种更符合环保理念?

22.(2005宜昌)下列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图11),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从营养方式来看,它是_______生物;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有_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大量捕猎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的时期内会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它的食物将_____________,营养物质储存丰富,繁殖力会______________。

(4)从动物行为的角度来看,蛇对鼠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_行为。

(5)如果这个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了,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后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

(6)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量维持在_________状态,这一现象称为____________。

23.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A瓶

B瓶

C瓶

D瓶

1

各加入等量清水

2

不加河泥

各加入等量河泥

3

不加水藻

各加入等量的水藻

4

各加入两条相同状况的小鱼,并用软木塞塞紧瓶口

5

置于相同光照下

黑暗

小鱼生存时间

3天

11天

25天

2天

分析并回答:

(1)实验装置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和D模拟的生态系统相比,不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主要作用是。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可能的原因是。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5)如果将B瓶和C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请你提出一个与此相关的探究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