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用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5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15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夯基提能作业本.docx
《北京专用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5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15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夯基提能作业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专用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5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15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夯基提能作业本.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专用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15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夯基提能作业本
第15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A组 基础题组
考点一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析
1.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
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M、N、P分别代表16、9、3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
C.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
3.有关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有9种表现型
B.F1产生的精子中,YR和yr的比例为1∶1
C.F1产生YR的卵细胞和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
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精子和4种卵细胞自由结合
4.下列关于遗传问题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红花与白花杂交,F1全为红花,支持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B.YyRr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一定是YR∶Yr∶yR∶yr=1∶1∶1∶1
C.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占3/8
D.Aa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
考点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5.(2018北京东城期末)下图表示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已知A、a和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
从理论上分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1∶1∶1
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1∶1∶1∶1
C.乙、丁植株杂交可用于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在自然条件下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是乙和丙
6.(2017北京海淀期末)雕鸮的羽毛绿色与黄色、条纹和无纹分别由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显性基因纯合会出现致死现象。
绿色条纹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雕鸮的比例为1∶1。
F1绿色无纹雕鸮相互交配后,F2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
据此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绿色对于黄色是显性,无纹对条纹是显性,绿色基因纯合致死
B.F1绿色无纹个体相互交配,后代有3种基因型的个体致死
C.F2黄色无纹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黄色条纹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8
D.F2某绿色无纹个体和黄色条纹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可能不是1∶1∶1∶1
7.(2017北京师大附中期中)研究表明,人的ABO血型不仅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IA、IB、i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
在人体内,前体物质在H基因的作用下形成H物质,而hh的人不能把前体物质转变成H物质。
H物质在IA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A;H物质在IB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而ii的人不能转变H物质,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上述原理,具有凝集原B的人应具有H基因和IB基因
B.血型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一对基因型为HhIAi的夫妇,生出血型为O型血的孩子的几率是7/16
D.一对血型为O型血的夫妇,不可能生出血型为A型血的孩子
8.(2017北京海淀期末)将小鼠M和小鼠N杂交,杂交后代中仅在胰岛B细胞表面表达L蛋白、仅在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L蛋白受体、两种细胞表面皆不表达、既在胰岛B细胞表面表达L蛋白也在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L蛋白受体的小鼠(记为小鼠X)各占1/4,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
A.小鼠M和小鼠N均为转基因杂合子
B.转入的不同基因遗传可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两种细胞表面皆不表达的个体为野生型
D.小鼠X为L蛋白和L蛋白受体基因的纯合子
9.(2017北京通州期末)如图表示某种生物体细胞示意图,请判断下列基因的传递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A.A、a与D、d B.B、b与A、a
C.A、a与C、c D.C、c与D、d
B组 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2017北京通州期末)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F1产生的雄配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可自由组合
2.(2017北京朝阳期中)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
如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蟠桃
乔化圆桃
矮化蟠桃
矮化圆桃
甲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41
0
0
42
乙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30
13
0
14
A.桃树树体矮化对乔化是隐性
B.甲组亲本基因型不全为纯合子
C.乙组亲代乔化圆桃自交后代不全为圆桃
D.上述两对相对性状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3.某单子叶植物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
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
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
B.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最好选用①和④杂交
C.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的花粉
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
4.某种植物的果皮颜色有白色、绿色和黄色三种,分别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如图是控制果皮不同色素合成的生理过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基因
蛋白BT基因
白色色素
绿色色素
黄色色素
A.①过程称为基因的表达
B.黄果皮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两种
C.BbTt的个体自交,后代中白果皮∶黄果皮∶绿果皮=9∶6∶1
D.图中显示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5.已知某植物花瓣的形态和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Aa、aa分别控制大花瓣、小花瓣、无花瓣;BB和Bb控制红色,bb控制白色。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6种表现型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色大花瓣植株占3/16
C.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能稳定遗传的后代有4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D.大花瓣与无花瓣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色小花瓣的概率为100%
二、非选择题
6.(2018北京五十五中期中阶段性调研)金鱼是由野生鲫鱼演化而来的,其丰富多彩的体色大多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已知控制金鱼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为研究金鱼体色的遗传规律,研究人员利棕色和非棕色金鱼进行了下列几组实验:
第一组:
棕色金鱼雌雄交配,后代均为棕色个体;
第二组:
纯种非棕色金鱼与棕色金鱼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均为非棕色个体;
第三组:
用第二组中的F1与棕色金鱼杂交,统计后代中非棕色个体为2867条,棕色个体为189条,比例约为15∶1。
请分析并回答:
(1)根据第一、二组实验结果可以推断,金鱼体色的 为显性性状,棕色金鱼个体一定为 。
(2)第三组杂交称为 ,依据其结果可以推知F1产生的配子的 和 ,进而可以推断棕色性状是由位于 (同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对基因控制的。
7.(2017北京东城期末)鲤鱼是生活中常见的淡水鱼,既可以食用也有观赏价值。
鲤鱼的品种多样,有青灰、红、蓝、白等多种体色,鱼鳞的鳞被常见的是全鳞型、散鳞型两种。
为探明鲤鱼体色及鳞被的遗传特性,研究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
(1)由杂交一实验结果可知,鲤鱼的体色和鳞被性状中的 为显性性状。
F2中青灰色∶红色=15∶1,全鳞∶散鳞=3∶1,由此可知,鲤鱼的体色是由 对基因控制的,鳞被性状是由 对基因控制的。
(2)研究人员在实验一的基础上,选取F2中的青灰色全鳞和红色全鳞鲤鱼各1尾进行了杂交实验二。
由结果分析可知(若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若鳞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D、d表示,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D、d和E、e表示),实验二的亲本青灰色全鳞和红色全鳞鲤鱼的基因型分别是 和 ,杂交后代中,青灰色散鳞鲤鱼个体占 。
控制体色与鳞被的基因共位于 对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 (填“符合”或“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3)研究表明,鲤鱼体色中的红色和白色都是由于基因突变形成的。
为判断红与白体色之间是否存在显隐性关系,科研人员利用红鲤和白鲤进行体色间的杂交,再从F1家系中随机选取雌雄各2尾进行交配产生F2,结果如下:
杂交组合
F1
F2
红鲤
白鲤
红鲤(♀)×白鲤(♂)
红鲤
829
297
红鲤(♂)×白鲤(♀)
红鲤
825
280
实验结果表明红色性状对白色性状是 性。
综合本题关于鲤鱼的体色的杂交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鲤鱼体色间的显隐性关系具有 ,会随杂交亲本体色的不同而表现出显性或隐性关系。
答案全解全析
A组 基础题组
考点一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析
1.D 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正确;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即受精作用,B正确;①过程形成4种配子,则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的方式有4×4=16(种),子代基因型有3×3=9(种),表现型有3种且比例为12∶3∶1,说明A_bb或aaB_的表现型与A_B_的表现型相同,C正确;该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以及比例为1AaBb∶1(Aabb)∶1(aaBb)∶1(aabb),则表现型的比例为2∶1∶1,D错误。
2.D 非等位基因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或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型不同,但表现型可能相同;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通过后代性状分离比可推测出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3.B 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A错误;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能产生YR、Yr、yR、yr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B正确;F1的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分别产生卵细胞和精子,一般情况下,产生的精子数目多于卵细胞,C错误;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4.D 孟德尔遗传实验假设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因子互不融合,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分离,受精作用完成时成单的遗传因子恢复成对状态。
F1只表现出显性性状,F1自交后代才出现性状分离,因而需要看F2是否出现性状分离才能判断是否支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如果Y、y与R、r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发生连锁遗传,产生的配子可能只有两种,比例为1∶1,如果发生了交叉互换,则产生四种配子,但比例不一定是1∶1∶1∶1;当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纯合亲本(AABB)与隐性纯合亲本(aabb)杂交时,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才占3/8,而如果是AAbb与aaBB为亲本杂交,则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占5/8。
考点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5.C 甲(AaBb)、乙(aabb)植株杂交为两对等位基因的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A正确;甲(AaBb)、丙(AAbb)植株杂交后代四种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B正确;乙(aabb)、丁(Aabb)植株杂交为只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测交,不能用于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用于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C错误;在自然条件下能稳定遗传的植株为纯合子,本题中为纯合子的植株是乙(aabb)和丙(AAbb),D正确。
6.C 因为雕鸮的羽毛绿色与黄色、条纹和无纹分别由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根据题意,F1绿色无纹雕鸮相互交配后,F2中绿色∶黄色=2∶1,所以绿色为显性,黄色为隐性,绿色基因纯合致死。
F2中无纹∶条纹=3∶1,所以无纹为显性,有纹为隐性;设绿色为A,无纹为B,F1绿色无纹的基因型为AaBb,理论上它们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致死基因型为AABB、AABb、AAbb3种。
F2黄色无纹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B_(其中1/3aaBB、2/3aaBb),F2黄色无纹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基因B占2/3,基因b占1/3。
F2黄色无纹个体随机交配,有条纹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3×1/3=1/9。
如果F2中的绿色无纹个体AaBb和黄色条纹个体aabb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1∶1∶1∶1。
7.D 由题图知,具有B凝集原的人一定有H基因和IB基因,A正确;分析可知,控制血型性状的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基因型为HhIAi的夫妇,生出血型为O型血的孩子的几率是H_ii+hh__=
×
+
=
C正确;分析可知,如果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是H_ii和hhIA_,则可能生出A型血的孩子,D错误。
8.D 分析可知,两个亲本小鼠均导入了一个目的基因,均为转基因杂合子,A正确;如果两个基因导入到不同的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两种细胞表面皆不表达的个体不含导入基因,所以为野生型,C正确;小鼠X为含L蛋白和L蛋白受体基因的显性双杂合子,D错误。
9.A A、a与D、d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有连锁现象,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A、a与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A、a与C、c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C、c与D、d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B组 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C F1个体能产生YR、yr、Yr、yR4种配子若干个,比例为1∶1∶1∶1,A错误;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数量比基因型为YR的精子数量少,即雄配子多于雌配子,B错误;F1产生的雄配子中,共有YR、yr、Yr和yR4种基因型,比例为1∶1∶1∶1,所以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C正确;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是受精作用,D错误。
2.C 由乙组,乔化×乔化→乔化+矮化,推断乔化为显性,A正确。
用A、a与B、b分别表示控制乔化、矮化与蟠桃、圆桃性状的基因。
甲组:
由乔化×矮化→乔化+矮化,可推出亲本相应基因型为Aa×aa;蟠桃×圆桃→蟠桃+圆桃,推出亲本相应基因型为Bb×bb。
即乔化蟠桃(AaBb)×矮化圆桃(aabb),乔化蟠桃亲本为杂合子,B正确。
乙组:
由乔化×乔化→乔化+矮化,可推出亲本相应基因型为Aa×Aa;蟠桃×圆桃→蟠桃+圆桃,推出亲本相应基因型为Bb×bb。
即乔化蟠桃(AaBb)×乔化圆桃(Aabb),亲本乔化圆桃Aabb自交,后代都为圆桃,C错误。
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每一对的遗传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正确。
3.B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亲本①和④杂交得到Aa,其可产生A、a两种花粉,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比例为1∶1,A错误;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最好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得到AaTt,AaTt个体再进行自交得到糯性抗病优良品种,B正确;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②和④杂交,得到AaDd,AaDd产生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后可观察到AD(蓝色长形)、ad(棕色圆形)、Ad(蓝色圆形)、aD(棕色长形),C错误;将②AAttDD和④aattdd杂交后所得的F1(AattDd)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后,有一半花粉显蓝色,D错误。
4.C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酶的合成过程,称为基因的表达,A正确;由于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B抑制白色色素转化为绿色色素,T基因控制酶T的合成,酶T促进绿色色素转化为黄色色素,所以黄果皮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bbTT或bbTt,B正确;基因型为BbTt的个体自交,从理论上讲,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白色B___3/4,黄色bbT_1/4×3/4=3/16,绿色bbtt1/4×1/4=1/16,所以后代中白果皮∶黄果皮∶绿果皮=12∶3∶1,C错误;从图中可以判断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
5.B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有5种:
红色大花瓣(AAB_)、白色大花瓣(AAbb)、红色小花瓣(AaB_)、白色小花瓣(Aabb)、无花瓣(aa__),其中红色大花瓣占1/4×3/4=3/16,能稳定遗传的后代有4种基因型,即AABB、AAbb、aaBB、aabb,共3种表现型;大花瓣(AA__)与无花瓣(aa__)植株杂交,后代基因型是Aa__,不一定是白花小花瓣。
二、非选择题
6.
答案
(1)非棕色 纯合子
(2)测交 种类 比例 非同源 4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第二组:
纯种非棕色金鱼与棕色金鱼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均为非棕色个体,说明非棕色对棕色为显性性状;第一组:
棕色金鱼雌雄交配,后代均为棕色个体,说明棕色一定为纯合子。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非棕色为显性性状,棕色为隐性性状,棕色金鱼一定为纯合子。
(2)第三组用未知基因型的杂合个体和隐性纯合个体杂交,称为测交,依据其杂交结果可以推知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由后代非棕色∶棕色=15∶1可推出,棕色性状是受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4对基因控制的。
7.
答案
(1)青灰色、全鳞 两 一
(2)AaBbDd aabbDd 3/16 三 符合 (3)显 相对性
解析
(1)根据杂交实验一,亲本红色全鳞与青灰色散鳞杂交,子一代全是青灰色全鳞,可以判断青灰色和全鳞是显性性状。
F2中青灰色∶红色=15∶1,是9∶3∶3∶1的变式,故鲤鱼的体色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
全鳞∶散鳞=3∶1,故鳞被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
(2)杂交实验二中杂交后代红色散鳞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dd,可以推出亲本的基因型:
青灰色全鳞鲤鱼的基因型为AaBbDd,红色全鳞鲤鱼的基因型为aabbDd。
杂交后代中青灰色占3/4,散鳞占1/4,故青灰色散鳞鲤鱼个体占3/16。
控制体色与鳞被的基因共位于三对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3)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都是红鲤,表明红色性状对白色性状是显性。
综合本题,无论是青灰色与红色之间,还是红色与白色之间,鲤鱼体色间的显隐性关系都具有相对性,随杂交亲本体色的不同而表现出显性或隐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