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1308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9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docx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docx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

 

福建省XXXXXXXXXXXXXXXXXX煤矿

隐蔽致灾因素地质普查报告

 

福建省XXXXXXXXXXXXXXXXXXX煤矿

二0一三年九月十六日

 

福建省XXXXXXXXXXXXX煤矿

隐蔽致灾因素地质普查报告

编制人:

项目负责人:

矿总工程师:

矿长:

 

福建省XXXXXXXXXXXXXXXX煤矿

二0一三年九月十六日

第一章概况.................................................4

第一节 目的任务.............................................4

第二节 矿井位置及范围.......................................4

第三节 矿井基本情况.........................................6

第四节 矿区和矿井主要灾害和事故情况.........................8

第五节 本次工作概况.........................................12

第二章矿区隐蔽致灾因素分析.................................13

第一节 水文地质…………………………………....................13

第二节 矿井煤岩层稳固性及地质构造对围岩的影响...............20

第三节 环境地质……………………………………………………………29

第三章矿井隐蔽致灾因素地质普查及防治措施·············……35第一节 瓦斯危害及防治措施...............…………………………35

第二节 煤尘危害及防治措施........................…………….35

第三节 顶板灾害及防治措施...........................………..36

第四节 矿井水害及防治措施...................................36

第五节 火灾危害及防治措施……………………………………………..38

第四章结论…………………………………………………………......39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目的任务

XXX煤矿为福建省XXXXXXXXXXXXXXXXX所属矿井。

为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栋梁提出的煤矿安全生产“七大攻坚举措”以及公司永煤生字〔2013〕243号《关于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地质普查的通知》,进一步查明矿井各生产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切实掌握矿井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害源,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本项目是在近期生产地质及原有勘探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做更加全面深入的对矿井各生产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

项目的主要任务如下:

一、煤矿水患现状普查,查明可能产生隐蔽致灾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二、煤矿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地质构造、岩浆岩侵入体等影响顶板管理的普查,查明可能产生隐蔽致灾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三、煤矿环境地质灾害普查,查明可能产生隐蔽致灾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四、主要生产、安全系统普查,查明可能产生隐蔽致灾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第二节矿井位置及范围

XXXX煤矿位于永安市之西南,直线距离19km,行政区属XXXXXXX管辖。

地理坐标:

东经117°09′17″—117°10′44″,北纬25°56′55″—25°54′44″。

矿区东北端有市道线到XX镇,泉三高速公路、永宁高速公路通过矿区东部的XX镇,在永安市南北西各设有出口,矿区距永安城19公里,鹰厦铁路贯穿永安市之南北,永(安)-加(福)铁路与鹰厦铁路连接。

井田内公路与安砂-永安的公路连接,交通方便。

可通往全省各地,交通较为方便〔见永安井田交通位置图〕。

永安井田交通位置图

矿井采矿许可证的拐点坐标10个,分别是:

1,X=2870204.21,Y=39517446.25;2,X=2869446.20,Y=39517666.26;3,X=2868974.19,Y=39517455.26;4,X=2867429.18,Y=39517223.26;5,X=2867449.18,Y=39517191.26;6,X=2867394.18,Y=39517113.26;7,X=2868592.18,Y=39515526.24;8,X=2868947.19,Y=39515601.24;9,X=2870070.20,Y=39515606.23;10,X=2871322.22,Y=39515970.23;矿区面积为5.2984平方公里,开采标高为-110至+550米。

矿井位于XXXXXX东井田,北接XX井田,为XXXXXXXX煤矿所开采,南邻富贵山井田,为地方矿井所开采,西为XXXX西井田,也由XXXX煤矿开采,东部受F4断层影响含煤地层断失,无开采矿井。

相邻矿井均在自有采矿权内开采,交界处设有隔离煤柱或大断层为天然屏障,无超层越界行为。

矿区地形属低山丘陵,山脊近南北走向,南高北低,东坡较陡,西坡平缓。

最高点位于59线中西部,海拔标高+895.4米,最低点:

东部蔡地沟海拔标高+469.4米,西部XXXX沟海拔标高+460米〔为井田内最低侵蚀基准面〕,相对高差435.4米。

主要河流九龙溪在矿区外围约4公里处经过,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70米,其流量大于160m3/秒;井田内沟谷发育,呈树枝状分布,多为常年流水,流量一般1-5升/秒,井田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东部的蔡地沟较大,雨季最大水量979升/秒,平常46.61升/秒。

矿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属亚热带潮湿气候区,年降水量最大2337.3毫米,最小1042毫米,年平均降雨量1600~1800mm,最低年降雨量1040mm,日最大降雨量94.5mm,连续降雨最长达14天,雨量为272.0mm;年平均气温18.9度,夏季最高气温39.2度,多出现在七、八月;冬季最低温度零下6℃,多出现在十二、一月;风向多北东、北西,最大风速33m/秒;相对湿度月平均70-80%。

第三节矿井基本情况

矿井于1982年3月开始建设,1987年11月正式投产,设计井型为21万吨/年,2006年经重新核定为18万吨/年。

开采地层为二叠系童子岩组三段含煤地层,主要开采煤层为C0、C1、C2、C8、C9、C10煤层;原始资源储量2885.3万吨,历经二十余年的开采,至2011年末剩余可采煤量694.6万吨,服务年限为22.0年。

一、证照情况

矿井“六证”齐全有效,分别为:

⑴煤炭生产许可证号为XXXXXX,有效期为2011年12月2日至2025年6月1日;

⑵采矿许可证号为XXXXXXXX,有效期为2010年12月8日至2015年12月8日;

⑶安全生产许可证号为XXXXXX,有效期为2011年12月31日至2014年12月30日;

⑷矿长安全资格证号为第XXXXXXXXXXXXXXX号,有效期为2011年1月25日至2014年1月24日;

⑸矿长资格证号为MK35040089A,有效期为2011年1月3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⑹工商营业执照编号为XXXXXXXXXXXX,有效期为2003年6月9日至2023年6月8日。

二、矿井生产规模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投产后核定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2006年再次重新核定为18万吨/年,当前实际产量为16万吨/年。

开采地层为二叠系童子岩组三段含煤地层,主要开采煤层为C0、C1、C2、C8、C9、C10煤层。

投产20多年来至2012年止,共生产原煤363.59万吨。

三、生产系统

1.矿井开拓方式:

矿井开采方式采用斜井平硐开拓,井口标高为+455m,主提升采用2米绞车串车提升,各采区采用1.6米绞车提升;矿井运输,采区片盘使用电瓶车运输,大巷使用电机车运输。

矿井生产的原煤通过XXXX矿+50水平运输大巷和主提升系统直接运至加福筛选厂。

矿井通风系统为中央抽出式通风,主要通风机房井口标高+518m。

矿井水由XXXX矿+50水平中央泵房集中排水。

矿井供电系统为加福总变以独立双回路架空线路供至地面变电所,电压等级为10kv,地面以6kv双回路供给井下+250m和+70m水平中央变电所,再转供给各采区变电所。

矿井供水系统一由原五处生活水泵抽至575m生活水池,矿区备用供水系统由XXXX矿三级泵抽至XXXX矿+575m水平生活水池,老虎坑泵房主要供给矿井口澡堂用水。

2.采矿方法及采煤工艺:

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走向长壁冒落采煤法,采煤工艺为煤电钻钻眼、爆破落煤。

单体液压支柱或木点柱支护、铰车回柱,跨落法管理顶板、溜槽和矿车运煤,采用抽风式通风系统。

矿井水由邻近矿井XXXX煤矿统一排放。

3.矿井生产水平、采区设置:

矿井设计生产水平为三个水平,其中第一生产水平〔+250m以上水平〕设计八个采区:

一、二、三、四、五、六、七、十采区;矿井第二生产水平〔+70m至+250m水平〕设计三个采区:

206采区、207采区、208采区;矿井第三水平(-130m至+70m水平)设计一个采区。

井下目前为两个水平同时生产,其中一水平的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四采区、五采区、六采区、七采区已回采结束,二水平的207采区已回采结束。

206采区为矿井配产复采采区,主要在220区段、185区段回采。

二水平的208采区为矿井主要生产采区,目前在+185区段、150区段、109区段生产,三水平的305采区正在开拓准备。

目前矿井共有三个生产采区4个采煤点和6个掘进点。

第四节矿区和矿井主要灾害和事故情况

一.XXXX煤矿2008-2012年度工伤事故分析

1.事故分类统计表:

分类项目

起数

比例〔%〕

备注

1、按发生时间段划分

班末

4

14.8%

班中

21

77.8%

班前〔刚上班〕

2

7.4%

中夜班

20

74.1%

早班

7

25.9%

交接班时间段内

0

0.0%

周末〔星期六、日〕

1

3.7%

薄弱时段

22:

00-1:

00

0

0.0%

5:

00-8:

00

1

3.7%

11:

00-15:

00

3

11.1%

2、按事故地点划分

采煤作业点

10

37.0%

掘进作业点

10

37.0%

运输线路

3

11.1%

其它〔含零星工种〕

4

14.8%

3、按事故类别性质划分

顶板

9

33.3%

瓦斯〔气体中毒〕

0

0.0%

机电

0

0.0%

运输

6

22.2%

其他

12

44.4%

4、按伤害程度性质划分

伤亡

0

0.0%

重伤

3

11.1%

轻伤

23

85.2%

非伤亡事故或未遂事故

1

3.7%

5、按作业队伍的性质划分

协议

死亡

0

0.0%

重伤

0

0.0%

自营

死亡

0

0.0%

重伤

3

11.1%

6、按发生事故的月份划分

一月份

0

0.0%

二月份

0

0.0%

三月份

2

7.4%

四月份

6

22.2%

五月份

3

11.1%

六月份

6

22.2%

七月份

2

7.4%

八月份

1

3.7%

九月份

1

3.7%

十月份

1

3.7%

十一月份

4

14.8%

十二月份

1

3.7%

2.事故总体情况分析

〔1〕从事故发生的特征及性质上分析,〔分顶板、运输、机电、其它类等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顶板事故9起,占事故总数的33.3%。

主要是由于空顶作业、敲帮问顶不到位、人员违规操作和安全意识差、选择支护方式不当或支护材料承受力不够引起的,发生在采掘工作面迎头或一些巷道失修的地点,造成作业人员被冒落的顶板或危岩砸到。

运输事故6起,占22.2%。

主要是在矿车、电瓶车或材料车运行或掉道过程中未按标准进行操作,固定措施或个人防护措施不到位,造成指头夹伤等。

其它事故4起,占14.8%。

主要是部分违规单人操作、自保互保意识差、作业工具配件不齐全以及事后未汇报擅自采用不恰当的应急措施,导致事故发生。

〔2〕从事故发生时间段上分析:

主要发生在中夜班及各班次的班中时间段为20起左右,占75%,其中周末及薄弱时段发生4起,此时间段采掘工作面处于炮后管理阶段,职工经过一段时间的作业后,支护和敲帮问顶不及时等,而且疲劳阶段,注意力不够集中,未认真观察工作面情况,存在麻弊大意的思想,容易无视细节管理,导致事故发生。

〔3〕按伤害程度分析:

重伤3起,主要是现场安全监察不力、班组整体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顶板措施未落实以及严重违章操作,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轻伤24起,主要是未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工作面炮后支护不及时,作业时人员站位不正确,违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等不安全行为以及防护措施不到位,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4〕按作业点分析:

采煤工作面发生10起,掘进工作面发生10起,其他7起。

〔5〕从作业队伍性质分析:

采煤队10起,掘进队8起,运输队2起、综合班2起、劳务队4起、地面1起。

〔6〕从人、机、环角度分析存在问题:

(1)部分职工安全生产意识仍然不强,不安全行为和习惯性违章仍然存在。

(2)职工自保互保意识差、对严重违章的人员未加阻止,麻痹大意,违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等,有22起事故是由于人为违章行为造成的。

(3)炮后敲帮问顶制度落实不到位、支护不及时或防护措施不到位、拆棚及砌碹前未做好临时支护,违章进行作业。

(4)现场安全监管不到位,表达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在技术指导、隐患排查和落实方面有所欠缺。

〔7〕没有未遂事故。

第五节本次工作概况

一、主要实物工作量

2013年8月~2013年9月,矿总工组织生产、安监、机电等部门的采掘、地测、通风、机电相关人员通过收集矿井开采有资料,采取对地表水系、地表塌陷区、矿井周边地方煤矿、废弃老窑、钻孔、井下老巷、老空区等的分布位置及积水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实测,对周边矿井开采情况等进行现场调查。

本次工作对已确定存在的水患和可能存在水患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一些冒落塌陷区造成人员无法进入的老巷,根据现有资料无法确定其积水情况的,按照“疑水从有”的原则视其为有水,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实施水患防治工作。

共完成以下实物工作量:

XXXX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地质普查完成实物工作量表

表2

序号

调查工作内容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石门

m

6980

查地质素描图

2

煤巷

m

21500

查地质素描图

3

周边老窑、地表水系、塌陷等

4

4

断层

120

查地质素描图、地质报报告及现场

5

采空区

16

查井下

6

钻孔封孔质量调查

个数

66 

7

生产系统设备、监控

60

8

矿井涌水量观测

6

井下涌水量观测点

二、普查方法

本次普查主要是利用生产揭露地质资料、XXXX东井田地质报告资料做进一步分析以及井下、井上实地勘察实测填图。

第二章矿区隐蔽致灾因素分析

第一节水文地质

一、地表水系径流排泄条件

井田属低山丘陵,山脊近南北走向,南高北低,东坡较陡,西坡平缓。

最高点位于59线中西部,海拔标高+895.4m,最低点:

东部蔡地沟海拔标高+469.4m,西部XXXX沟海拔标高+460m,相对高差+435.4m。

井田内沟谷发育,呈树枝状分布,多为常年流水,流量一般1-5L/s,井田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东部的蔡地沟较大,雨季最大水量979L/s,平常8.61L/s,海拔标高+469.4m,对矿井开采范围及矿区均不会产生影响。

矿区西部XXXX沟,雨季最大水量326L/s,平常3.3L/s,海拔标高+460m对矿井开采范围及矿区均不会产生影响;西坑沟穿越井田东南部,发源于井田南部的山谷,于53勘探线东部汇入蔡地沟,正常流量0.001m3/s,地表无发现塌陷区、裂缝等现象,但与六采区上部的导水断层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对未来六采区上部的复采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矿井主要集中于+70-+250m标高的中深部开采,与以上水体高差相距较远〔≥250m〕,且中间有良好的隔水层阻隔,对开采不造成水害威胁。

主要河流九龙溪在矿区外围约4公里处经过,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70m,其流量大于160m3/s,距离矿区较远,对井田、矿区均不会产生影响。

本矿井历史上无出现泥石流现象发生。

二、矿井充水条件

1.井口

矿井通至地表的井口有三个,分别为+455m斜井,+518回风井,+550行人井,各井口附近均设有防洪沟、地面泄洪硐、拦矸坝等防洪设施、历史以来未出现山洪倒灌情况、山洪对井口影响不大。

2.主要充〔含〕水层富水性和导水性、水力联系程度

⑴岩层含水性: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翠屏山组第三段、第二段、第一段以及童子岩组第三段第四带、第三带、第二带、第一带地层。

①翠屏山组第三段

以本段地层底部的砂质岩层含水为主,含水层有1-2层。

地表分布于井田西部50-58线之间及井田南部1号向斜两翼。

钻孔施工过程中未遇涌水和严重漏水现象,地表泉水不明显,富水性弱-极弱。

②翠屏山组第二段

以本地段地层上部和底部的砂质岩含水为主,部分为粉砂质岩层含水,含水层有2-7层,单层厚度2.05-50.59米,平均总厚度68.77米,占本段地层厚度的33.2%。

地表分布于井田的西坡及55线以南2号背斜轴部和2号向斜轴部及东翼。

本层富水性极弱-弱,局部为中等。

③翠屏山组第一段

以本段地层的中部及底部的砂页岩含水为主,含水层有1-6层,平均总厚度70.77米,占本段地层厚度的50.22%。

地表分布于53线以北井田中部的脊山一带及53线以南井田东坡。

本层富水性弱,局部为中等。

本含水层为含煤段盖层,局部地段通过断层能和主要可采煤层接触,地下水通过钻孔及局部导水断层进入矿井。

④童子岩组第三段第四带

以本段0、1、2号煤层顶底板的砂质岩含水为主,次为粗粉砂岩含水。

含水层有1-5层,单层厚度0.91-18.88米,平均总厚度16.67米,占本地段地层厚度20.3%。

地表分布于井田东部。

本层富水性极弱-弱,含水层厚度及富水性变化较大。

⑤童子岩组第三段第三带

以本段砂质岩层含水为主,含水层有1-3层,单层厚度0.52-15.76米,平均总厚度8.21米,占本地段地层厚度的11.4%。

地表在井田东部有零星出露。

含水层厚度及富水性变化均较大,常呈透镜状,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总体评价富水性弱-极弱。

⑥童子岩组第三段第二带

以本段砂岩含水为主,含水层有1-5层,单层厚度1.12-12.14米,平均总厚度8.07米,占本段地层厚度的7.5%。

本段地层在井田东部零星分布,含水层出露不明显,含水层厚度及富水性变化均较大,常呈透镜状,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总体评价富水性弱-极弱。

⑦童子岩组第三段第一带

以本段砂岩含水为主,含水层有1-3层,单层厚度1.12-11.72米,平均总厚度9.15米,占本段地层厚度的6.8%。

本段地层分布于井田东部,含水层出露不明显,常呈透镜状,富水性弱-极弱,对矿井充水无影响。

⑵隔水层:

本井田含水层与隔水层相间,隔水层以泥质岩层为主,次为粉砂质岩层,一般厚度为2—30米不不等。

据钻孔揭露,隔水层一般岩心完整,裂隙不发育,岩层稳定,仅局部受构造影响而岩心破碎。

隔水层在翠屏山组地层中占50%以上,在童子岩组地层中占80%以上,隔水性能较好。

井田所见侵入岩均为辉绿岩,多呈岩墙和岩脉产出。

侵入岩一般不含水〔常起隔水作用〕,富水性较弱。

3.导水断层

导水断层共有19条分别为F0、F1、F2、F3、F4、F5、F7、F10、F11、F13、F14、F21、F23、F26、F28、F30、F31、F32、F33主要分布在井田的东南部,断层性质以正断层为主,正断层15条、逆断层4条,断距大小不等最小13米、最大数百米,破碎带宽度0—25米不等,导水性弱---极弱,其中导水性弱4条、极弱15条,断层控制较可靠,少数导水断层对矿井开采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产生突水事故。

具体导水断层情况详见附表。

4.采空区

矿井采空区主要分布在56线+70米标高以东及56线以南+150米标高以上,采空区无积水,仅在206采区+220C1SW的水沟会有少量的积水,小量小对矿井的开采生产不会构成水害影响。

在现有生产采区范围内没有存在积水不明的采空区。

5.岩溶水、陷落柱

根据对全矿井范围内所有地质资料的详细调查:

上部地表及历年矿井开采所有井巷工程均未发现灰岩地层,地表没有灰岩出露,也没有发现岩溶水。

仅在53线54号钻孔揭露资料出现在钻孔底部见有二迭系下统栖霞组灰岩地层厚度21.95米,位于矿井生产水平含煤地层下部边界F4断层〔导水性极弱〕之下400米处,因只有一点之见,根据钻孔揭露资料预测倾向为由东向西倾斜。

其上部为二迭系下统文笔山组〔P1W〕地层,地层厚度大于90米,井田内钻孔揭露岩心完整,呈柱状,裂隙不发育,且多呈闭合状,无发现漏水现象,为隔水层。

栖霞组灰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层,富水性弱~极弱。

周边矿井有,矿区西部为坪笑井田〔相距甚远〕,北部为XXXX井田,均未发现灰岩情况。

经综合分析认定,该灰岩点远离矿井开采生产水平,且无构造带联通,矿井开采生产安全不受影响。

三、周边老窑

1.二采区+540m小煤硐:

位于我矿四采区北翼上部,开采C1层组煤层,经现场勘查,两条下山开采标高至+510m水平,巷道暂无积水,暂不构成水患威胁,但必须对其加强探查。

2.二采区+500m小煤硐:

该小煤硐超层越界进入我矿二采区上部,开采+410m水平以上的C9层组,经勘查,开采的C9层组干燥无水,巷道无积水,暂不构成水患威胁,但必须对其加强探查。

3、文坑+586小煤硐:

该小煤硐超层越界进入我矿六采区,开采+532m水平以上的C1层组,经勘查,巷道无积水,暂不构成水患威胁,但必须对其加强探查。

4.西坑+570小煤窑:

位于我矿四采区及六采区南翼,该小煤硐超层越界进入我矿四采区范围,下山至+475m标高,开采的C9层组、C1层组,与我矿四采区采空区有相通,巷道无积水,暂不构成水患威胁,但必须对其加强探查。

以上小煤硐与矿井在标高、水平上的距离较远,巷道无积水,暂时对矿井开采活动不构成水患威胁,但必须对其加强日常探查。

四、相邻矿井

相邻矿井北部为XXXX煤矿,位于我矿50勘探线以北,同属于永安煤业公司下属矿井之一,矿井在-130米标高以上开采,两矿交界处有设置矿井保安煤柱,无超层越界现象,无水害威胁,该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因我矿与邻近矿井--XXXX煤矿为设计联合开拓矿井,系统相互贯穿,矿井水通过自流方式排至XXXX煤矿,由XXXX煤矿集中排水,其中+250m水平矿井水自流至XXXX煤矿+230m水平,经处理后自然排出东矿+230m主平峒峒口,采用平硐自然排放至地表;+70m水平矿井水排放至XXXX煤矿+50m水仓,经排水斜井动力抽排至+230m硐口。

+50m中央泵房,共装有200DⅡ43×6水泵四台,沿排水斜井安装两趟Φ325mm排水管路,并有两回路给排水泵供电,+50m水泵房有内、外水仓各一个,水仓总容量2400m3,排水系统最大排水能力864m3/h,其中工作泵2台,备用泵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