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1203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docx

《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docx

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

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重点班)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人民文学》杂志把我的两篇文章放在“非虚构”栏目,无意间使其获得了一种命名和意义。

但是,它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非虚构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也即“真实”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

就文学而言,“真实”是一个很奇怪的词语。

在通行的文学标准中,“真实”只是最低级的文学形式。

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谈到现实主义时认为,“现实主义的理论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坏的美学,因为一切艺术都是‘创作’,都是一个本身由幻觉和象征形式构成的世界”。

“真实”从来都不是艺术的标准。

但是,必须注意到,韦勒克所反对的“现实”和“真实”是就其最基本意义而言的,是指物理意义的现实和真实。

“那儿有一朵玫瑰花”,这是物理真实,但这还不是文学。

文学要求比物理真实更多的真实,“那儿是哪儿?

庭院、原野、书桌?

谁种的,或谁送的?

那玫瑰花的颜色、形态、味道是什么样子?

”这才进入文学的层面,因为关于这些会是千差万别的叙述。

即使是非虚构写作,也只能说:

我在尽最大努力接近“真实”。

在“真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叙事模式,并最终结构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意义和空间,这是非虚构文学的核心。

非虚构文本并不排斥叙事性,相反,这也是它的必由之路。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大量的非虚构作品,“一种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去记录当代事件的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形式”。

非虚构文学融合了新闻报道的现实性与细致观察及小说的技巧与道德眼光——倾向于纪实的形式,倾向于个人的坦白,倾

向于调查和暴露公共问题,并且能够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着力探索现实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

一个最基本的逻辑是,只有在你声称自己是进行非虚构写作时,你才面临着“是否真实”的质疑。

假借“真实”之名,你赢得了读者的基本信任,并因此拥有了阐释权和话语权。

它使你和你的作品获得了

某种道德优势,更具介入性、影响力和批判性。

同样的题材,同样的人物故事,当以虚构文学面目出现的时候,读者可能会读出趣味、人性和某种幽深的意蕴;但当以非虚构面目出现的时候,这一趣味和人性叙述就更具现实感和迫近感,它打开一个内部场景,让读者从“旁观者”变为“剧中人”,从“品味把玩”变为“息息相关”。

非虚构文学,作为近几年才在国内被频繁提起的概念,总是容易被和虚构文学对立起来谈。

作家一方面被吸引,因为它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关注要大于虚构性文学,并且里面似乎包含着某种朴素且深远的品质;另一方面又有所疑惑,认为它与文学的本质,即虚构性,不相符合。

但我认为,通往文学的道路有多条,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挑战既有的文学概念,从而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

(摘编自梁鸿《非虚构的真实》,有删改)

1.下列关于非虚构文学的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3分)

A.非虚构文学在国内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概念,要想被文学界认可,首先要解决的是“真实”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

B.非虚构文学的核心就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叙事模式,并最终创造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意义和空间。

C.非虚构文学的叙事性,就是运用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着力探索现实的问题。

D.非虚构文学能够打开一个内部场景,从而让读者从“旁观者”变为“剧中人”,可以体验到更多的现实感和迫近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韦勒克反对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理论,他认为文学艺术创作出来的都应该是一个由幻觉和象征形式构成的虚拟世界。

B.非虚构文学的写作要具有文学的意义,就必须对真实事件进行千差万别的叙述,提供比物理真实更多的真实。

C.对作家创作的虚构文学作品,读者不会质疑其题材的真实性而可能会去寻找其中的趣味、人性和某种幽深的意蕴。

D.作者认为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是对立的,这样就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虚构文学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时也使人们产生顾虑,因为它与传统观念中文学的虚拟性不相符合。

B.从韦勒克的《文学理论》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物理真实是客观存在的,文学真实是在物理真实的基础上融入了作者自身的认识。

C.作者以倾向纪实的形式叙事,不作隐瞒,作品就不会产生由写作技巧带来的种种误读,非虚构文学就可达到真正的“真实”。

D.作者在阐述非虚构文学的相关理论时,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方法进行说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张充和,选择留在自己时代里的人

  在不知道充和的存在之前,我以为闺秀这种生物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绝迹了。

完全无法想象,时至今日,在与我相隔数万公里的大洋彼岸,一位101岁的老人仍保持着上个世纪初的生活方式:

每日晨起,即磨墨练字,吟诗填词,偶尔和同好们举行昆曲雅集,拍曲互和,以乐终日。

  这位老人,就是现居于耶鲁的张充和。

  她从遥远的民国走来,在旧时月色和习习古风中长大。

她的名字,曾经和沈从文、卞之琳、俞振飞等人相连,一同成为那个年代的传奇。

如今,故人早逝,时移世易,属于她的时代已经永久地过去了,她却仍然选择活在她的时代里,在去国离乡数万里之外。

这是一个奇迹,独属于她的奇迹。

  和林徽因、唐瑛等民国名媛不同的是,张家四姐妹属于传统仕女。

她们的爱好、才艺乃至心性都很“旧派”,即使时代再跌宕起伏,生活再颠沛流离,她们仍固执地保持着她们闺秀式的生活方式,时代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轨迹,她们的生活本质却并未改变。

这一点,在充和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她考北大,国文是满分,数学却拿了零分;她嫁给了洋人傅汉思,可他是个汉学家,对中国历史比她还要精通;她在美国的耶鲁大学任教,教的却是中国最传统的书法和昆曲;她常和一位叫咪咪的美国女士切磋中国艺术,后来那位女士成为了比尔盖茨的继母;年少的时候,她在苏州拙政园的兰舟上唱昆曲,如今,她仍在耶鲁的寓所和人拍曲。

  充和出生于合肥一个大家庭,曾祖父张树声曾是淮军将领,官至两广总督。

到了充和父亲张武龄这一代,已经“弃武从文”,他索性离开了合肥,在苏州创办了乐益女子中学。

  充和是在上海出生的,后被她的一个叔祖母收养。

叔祖母把还只有八个多月的充和带回了合肥老家,在那里,她一直生活到十六岁。

叔祖母是李鸿章的侄女,很有见识,相当重视小充和的教育。

高薪为她聘请了一位老师,名叫朱谟钦,是吴昌硕的弟子,既有才学也很开通,他教充和学古文,还专门弄来了颜勤礼碑的拓本,教她练字。

那时的教育是先生和学生朝夕相处言传身教,充和随朱先生从九岁一直学到十六岁,这七年间,朱先生也只有她一个学生,他留给充和的,应该不仅仅只是深厚的国学知识。

  叔祖母去世后,十六岁的充和回到了苏州九如巷。

苏州生活让充和的人生路上从此多了项终身陪伴的爱好-----昆曲。

  汪曾祺在回忆西南联大的往事时,在文章中写道:

“她唱得非常讲究,运字行腔,精微细致,真是‘水磨腔’。

她唱的‘受吐’,娇慵醉媚,若不胜情,难可比拟”。

抗战年代,她凭着一出《游园惊梦》,惊艳了当时的重庆。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为纪念汤显祖诞辰三百周年,她回国和大姐元和演了一出《游园惊梦》,仍赢得了满堂彩,其中一张剧照被俞平伯评为“最蕴藉的一张剧照”。

 二十一岁这年,充和以语文满分、数学零分的成绩被北大破格录取。

她听过胡适讲文学史和哲学史,钱穆、俞平伯、闻一多都是她的老师。

  抗战爆发后,充和到重庆教育部礼乐馆工作,结交沈尹默、章士钊等名士,并师从沈尹默学习书法,书法可以说是充和一生至爱。

她曾说,自己不爱打扮,不喜欢金银珠宝,但笔墨纸砚一定要用最好的。

由于长期练习书法,她年老了臂上肌肉仍有如少女般有力。

  谈到女子,总

绕不过一个情字。

充和最初为大众所知,就是源于一段情事。

情事的男主角大家并不陌生,他是当时有名的诗人卞之琳。

相传那首知名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就是诗人为充和所作。

 1948年,充和在炮火声中嫁给了傅汉思。

这段婚姻对充和的最大影响是她终于选择了远渡重洋。

这个最着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最终却选择了去国离乡。

她离开的时候还预想不到,二十多年后,她所着迷的文化在故国大地上被粗暴地清除,三姐夫沈从文被迫去扫女厕所,二姐夫周有光下放到农场。

而孤悬于海外的她,反倒保存了一方传统文化的小天地。

天地虽小,但能够容下一个优雅而干净的灵魂,已经足矣。

  充和一生醉心艺术,但始终保持着老派人游于艺的态度,书法也好,诗词也好,都是写了就写了,没想过要结集出版,更没想过要去抢占艺术史上的一席之地。

  英国诗人济慈的墓志铭上写着一句话:

这里躺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写在水上。

充和,也是这样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啊。

写的过程就是消失的过程,像飞鸟掠过,天空却并没有任何痕迹。

  不过,充和这样旧派的人,未必会喜欢这类新诗风味的句子。

她自撰的诗中有一句意思和此相仿,足以概括平生: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这一曲微茫,正是民国年间的古韵遗响。

随着那个年代的远去,已成绝唱。

  相关链接:

  2015年6月17日,“合肥四姐妹”唯一在世者、著名书法家张充和在美国家中逝世,享年102岁。

她自幼学习古文及书法,十六岁师从沈传芷等学习昆曲。

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抗战

爆发,辗转重庆,研习古乐,并师从沈尹默习书法。

1948年,与德裔美国汉学家傅汉思结婚,1949年移居美国,在耶鲁大学教授书法二十多载,成为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在海外的珍贵薪传。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张充和一生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即使101岁了,还每日晨起,磨墨练字,吟诗填词,这是她那个时代所独有的生活方式。

  B.张家四姐妹和林徽因、唐瑛等民国名媛,都领一时风气之先,尤其张充和,读大学、嫁洋人,与时俱进。

 C.张充和借助与诗人卞之琳的恋情走进艺术的殿堂,如卞之琳为她写的《断章》,并在艺术史上占了一席之地。

D.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丢失了很多从前时代的优雅的、丰富的、人性的东西。

张充和是这个喧嚣、纸醉金迷、纷纷扰扰、追逐欲望和名利的世界里的一霎清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风华再现。

   

5.为什么说张充和是“选择留在自己时代里的人”?

请简要分析。

(4分)

6.为什么说张充和是一个大家闺秀、传统仕女?

当下社会还需要这样的人吗?

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卖面包的小女孩

①我准备去做手术时,一个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

她把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

老公忙掏出20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又对同病房的人说:

“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②手术结束后,老公见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回公司忙去了。

③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这次她没有打哑语,而是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

“帮帮我吧。

④哎呦,原来她会说话!

那之前干吗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

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

“昨天买的面包还没吃呢,今天就不买了。

”大家纷纷指着桌子上的面包对她讲。

⑤她没有离开,依旧呆站在原地,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生厌。

我暗自庆幸:

幸亏丈夫不在,否则他定招架不住她这可怜样儿。

病房里的人不再理会她,任她站在那里,也不和她目光对接,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⑥第二天,我能下地自己走动了。

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

“帮帮我吧。

”说完便立在原地,不待够分五钟她是不会离开的,但这次大家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一般。

我看不下去了,说:

“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

”她仿佛没有听见,还呆立在那里。

“好个倔丫头,越这样,我们越不买。

”她退出病房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⑦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

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病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砰”的一声把她关在病房门外。

⑧这天,丈夫一早过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事情,他竟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没有同情心,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没有欺骗,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下午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⑨整整一天,小女孩都没出现。

第二天,第三天,她都没来,我反而有点牵挂了,是不是我刺激或伤到她了?

⑩第四天办出院手续时,我悄悄向护士打听。

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医院知道她的情况,特许她在病房里卖面包,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规定她一个病房最多只能停留五分钟。

⑪“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

”我怯生生地问。

⑫“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

⑬“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人买就早点回家呀。

⑭“她有智力缺陷,让她最多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销她的面包,心里才坦然。

⑮我走出护士站,丈夫正等着我。

“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

”我的提议丈夫马上赞同,我把信交给了护士,请她转交。

出了医院,丈夫问我写了啥,我说,什么都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

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

(选自《读者》2016年第11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有两条线索:

“我”遇到小女孩——误解小女孩——向小女孩致歉;“我”反对买面包——没收老公零花钱——消除误会。

B.小女孩第一次来病房卖面包时,假装不会说话,来骗取大家的同情心,第二次来时见装哑的办法不奏效,便开口推销自己的面包。

C.“我”出院那天,“老公”听我说起小女孩的事情,“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是因为“我”鼓动大家不要买小女孩的面包。

D.“什么都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这一行为表现了“我”对小女孩实际的帮助,也表现了“我”真诚的歉意。

E.医院关怀小女孩,老公爱护小女孩,连“我”也向小女孩致歉,小说传达出了一种浓浓的暖意,温暖着人间,温暖着社会,体现着正能量。

8.“老公”是出场不多的人物,小说是怎样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4分)

9.这篇小说带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请结合小说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段文振,北海期原人也,文振少有膂力,胆气过人,性刚直,明达时务。

初为宇文护亲信,护知其有干用,擢授中外府兵曹。

后武帝攻齐海昌王尉相贵于晋州,其亚将侯子钦、崔景嵩为内应。

文振杖槊登城,与崔仲方等教十人先登。

文振随景嵩至相贵所,拔佩刃劫之,相贵不敢动,城遂下。

录前后勋,将拜高秩,以谗毁获谴,因授上仪同,赐爵襄

国县公,邑千户。

俄而尉迥作乱,时文振老母妻子俱在邺城,迥遣人诱之,文振不顾,归于高祖。

高祖引为丞相掾,领宿卫骠骑。

及平江南,授扬州总管司马。

寻转并州总管司马,以母忧去职。

仁寿初,嘉州獠作乱,文振以行军总管讨之。

引军山谷间,为贼所袭,前后阻险,不得相救,军遂大败。

文振复收散兵,击其不意,竟破之。

炀帝即位,征为兵部尚书,待遇甚重。

从征吐谷浑,文振督兵屯雪山,连营三百余里,帝幸江都,以文振行江都郡事,文振见高祖时容纳突厥启民居于塞内,妻以公主,赏赐重叠,文振以狼子野心,恐为国患,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时兵曹郎斛斯政专掌兵事,文振知政险薄,不可委以机要,屡言于帝,帝弗纳。

及辽东之役,在道疾笃,上表曰:

“水潦方降,不可淹迟,唯愿严勒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前,出其不意,则平壤孤城,势可拔也。

”后教日,卒于师。

帝省表,悲叹久之,赠光禄大夫等,谥曰襄。

史臣曰:

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厚秩,良有以也。

(选自《隋书·段文振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B.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C.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D.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襄国县公”为爵位名,在中国古代,被封爵的人可以获得一定的土地、人民等.

B.“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丁忧,朝廷官员在职期间,若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丧。

丁内忧、丁外忧分别指遭逢父亲、母亲丧事。

C.“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兵部尚书”的主要职责是统管全国军事。

D.“谥”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

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情况较为复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段文振忠君为国,深受皇帝信任:

他不顾叛贼尉迥的诱逼,毅然归依高祖,高祖让他担任丞相掾;他跟随炀帝出征,炀帝派他巡游江都,炀帝非常优厚地对待他。

B.段文振勇猛过人,打仗敢于冲锋在前。

他年轻时有力量,胆气过人,后来在追随武帝攻打尉相贵时,拿着槊率先登上城墙,找到并挟持尉相贵。

C.段文振有胆有识,带兵擅于出其不意。

他率军讨伐作乱的嘉州獠时,虽然在山谷中被敌人袭击而大败、但他重整军队,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敌人。

D.段文振心念国事,看问题有长远眼光。

他考虑到突厥启民可汗可能怀有狼子野心,担心他成为国家的祸患,上书建议皇帝对此问题加以重视,加强边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文振知政险薄,不可委以机要,屡言于帝,帝弗纳。

(5分)

(2)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厚秩,良有以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11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诗老:

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

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与人为乐,她的朴实。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E、诗的尾联用自己敬仰前辈诗作,表明梅花高洁,古今同赞。

15、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红梅的?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送东阳马生序》文末最能概括求学经历的句子是: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的句子是:

(3)《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4)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两句

深情回忆了往昔“沙场秋点兵”的雄壮场景,表现出对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渴望。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奇葩说》第三季冠亚军争夺战中,“宝岛辩魂”黄执中在对决中力克姜思达,众望所归,成为第三季的“奇葩之王”。

他也是继马薇薇、邱晨之后,《奇葩说》迎来的第三位“辩论咖”冠军。

B.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庆市也进入了城市大建设的阶段,如何建设、规划、管理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是各级管理者要认真考虑的。

C.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大宝”的坚决反对。

D.某省从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且要通过招生考试政策拓宽足球人才成长渠道,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

18.下列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刘小玉教授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不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②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③今年大庆的冬天似乎来得很突然,刚刚还只是凉风习习,刹那间寒流狼奔豕突,气温一下子降了好几度。

④尽管只得了一个纪念奖,但是小欧对雪雕的热爱却一发而不可收拾。

从此,年年的雪雕比赛她都要报名参加,并在比赛中多次获奖。

⑤在中国古代底层,农民过着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终年胼手胝足,创造着他们所属时代的绝大部分物质财富。

⑥徐悠发起的“顺风车”活动是爱心活动,车主们都是怀着做好事做善事的心来的,我们提倡做好事更要有好的回报,这样社会上好人好事才会可持续发展,才会细水长流。

A.②⑤⑥B.②④⑤C.①④⑥D.①③⑥

19.填人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古董家具①是实用器物,②是文化的载体,沉淀着古人的家国情怀和人生感悟。

③古家具的修复④是技术问题,更是一门学问。

它要求修复者对古器物承载的文化内涵心存敬畏,⑤读懂弄通,⑥再谨慎修复。

A

不仅

/

不仅

或者

然后

B

不仅

因此

不单

/

然后

C

不但

而且

然而

不仅

随后

/

D

虽然

但是

所以

/

并且

然后

20.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中国文人的狂言狂事,数也数不清。

但细分文人之狂,  ①,一种是才狂,一种是疯狂。

才狂,不难理解,也可以说一般文人都恃才而狂,是性情之狂。

而疯狂就需区别待之:

有的是不随流俗执着个性的佯狂, ②。

当然,我们不能片面否定文人之狂, ③。

正如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及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文人的狂性情,怎么看,也都是中国文脉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21.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某校“健康与生命”研究小组做了“居民禁烟支持度”调查。

阅读下面的调查数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6分)

居民禁烟支持度调查数据统计表(%)

 

(1)概括图表反映出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