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研究动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1132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研究动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职研究动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职研究动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职研究动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职研究动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职研究动态.docx

《高职研究动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研究动态.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职研究动态.docx

高职研究动态

高職研究動態

(2009年第1期)

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

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為我國的政治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十年來高職院校畢業生累計超過800萬人,培養了大批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為“中國製造”提供了廣泛的人力資源,為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96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6%左右,2002年達到15%.2006年已上升到22%。

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起到了基礎性與決定性的作用,為提高全民素質做出了重要貢獻。

高等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想,既滿足了社會需求,又滿足了個性需求,為促進我國現代化的進程,減少城鎮失業人口,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解決民生問題,建立和諧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長期以來,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認識還存在許多不正確的看法,特別是由於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認識不清晰,以至高等職業教育內部,對此問題的認識都存在誤區,結果導致辦學模式、培養目標和教育教學方式發生偏差,影響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一、明確高等職業教育在教育層次中的類型定位,是高等職業教育存在的基礎。

教育類型不同的第一標誌,在於培養目標的不同。

高等職業教育是就業導向的教育,因此,對高等職業教育來說,就業導向這一培養目標是顯性存在的。

同樣,對普通高等教育,就業導向這一培養目標,卻是非顯性存在的。

由此,培養目標指向“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高等職業教育,應遵循基於職業屬性的教育規律:

融職業性的社會需求與教育性的個性需求於一體。

由這一目標決定的教育規律,既體現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宏觀層面,又體現在專業建設的職業分析、課程開發的工作過程導向、教學實施的行動學習、實習實訓的職業情境、學習評價的需求定向和師資培養的“雙師”素質等微觀層面。

教育類型不同的第二標誌,在於課程內涵的不同。

高等職業教育的規律集中體現在致力於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施計畫——課程結構的特徵之中。

形式為內容服務。

職業教育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動態的課程結構,不同於普通教育基於學科知識系統化的靜態的課程結構,它同樣具有普適性意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7年推出的“國際教育分類”,將高等教育階段面向“理論基礎、研究準備、進入需要高技術要求專門化”的普通高等教育,稱之為5A教育,與之相應的是基於知識儲備的課程;而將面向“實際的、技術的、職業的”,即“定向於某個特定職業的”高等職業教育,稱之為5B教育,與之相應的是基於知識應用的課程,這兩類教育是以課程為依據分類的。

模糊不同教育類型的培養目標,混淆不同教育類型的課程內涵,將會導致處於發展中的高等職業職業教育的衰落。

在我國“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文化影響下,在現代化教育資源還不十分豐富的情況下,如果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建設與普通高等教育沒有區別,例如,若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結構與學術性大學沒有區別,那就意味著學術性大學可以替代職業技術學院。

換句話說,如果普通高等教育可以取而代之,則高等職業教育就沒有存在的理由。

因此,只有清醒地把握自己的類型定位,使高等職業教育在系統特徵上成為無法替代的教育類型,高等職業教育才能夠生存。

二、明確高等職業教育在教育類型中的層次定位,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空間。

教育層次不同的第一標誌,在於教育功能的差別。

就業導向的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以其鮮明的職業屬性,詮釋了職業教育的教育功能的層次與勞動分工的層次之間所存在的天然而緊密的聯繫。

職業活動的專業化,使得工作崗位對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呈現層次性的特點,這種層次性集中表現為工作過程的複雜程度。

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功能比中等職業教育“高”,高就高在高等職業教育的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崗位的綜合、全面程度及其所顯現的責任、價值功能,高於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崗位,實質上反映了工作過程複雜程度的高低。

也就是說,高等職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在教育活動的功能層次上的差別本質上是真實職業活動功能層次的本源性映射。

教育層次不同的第二標誌,在於教育內容的差別。

就業導向的職業教育的課程內涵,以其鮮明的職業屬性,顯現了職業教育的教育內容的層次與工作範疇的層次之間所存在的必然而具體的聯繫。

職業活動的作用域和集成度,使得工作崗位對從業人員的活動範疇呈現層次性的要求。

這種層次性集中表現為工作過程的深度廣度。

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內容比中等職業教育“高”,高就高在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要有能力駕馭策略層面的工作過程,而中等職業教育的畢業生一般只需有能力把握經驗層面的工作過程。

經驗層面的職業活動往往是“點”和“線”的,策略層面的職業活動則常常是“面”和“體”的,實質上反映了工作過程深廣程度的大小。

也就是說,高等職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在教育活動的內容層次上的差別,本質上是真實職業活動內容層次的整合性遷移。

模糊不同教育層次的教育功能,混淆不同教育層次的教育內容,將會制約處於改革中的高等職業教育的創新。

層次是系統的基本屬性,每一層次都有自身的質和量的規定,它是對系統結構的“解剖”。

一般來說,高一級層次對於次一級層次具有依賴性並具有包含或包容關係,猶如工作過程實施的策略建立在經驗之上,一方面表明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功能與中等職業教育存在一定的銜接溝通關係,這是系統內部結構有序性決定的層次進化;另一方面顯示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內容與中等職業教育存在深刻的量質演變關聯,前者所要求的理論知識要多於後者,這是系統內部結構的差異性決定的層次進化。

但是必須指出兩點,一是本末倒置問題。

區分高等和中等的前提,不是理論知識的多少,而是職業分析的結果。

理論知識的多少,是工作過程分析的“末”,而不是“本”。

否則,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將重歸普通教育的模式。

二是系統發展問題。

層次的產生即“新質”的產生,由原質到新質,系統總是以層次結構變化的形式向前推進的。

不同的教育層次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內容,這正是職業教育系統完整性的具體體現。

因此,只有清醒地把握自己的層次定位,使高等職業教育在系統結構上形成無法取代的教育層次,高等職業教育才能夠發展。

三、明確高等職業教育在教育活動中的作用定位,是高等職業教育理性的支撐。

職業培訓與職業教育的質性差異是:

職業培訓指向職業性就業,而職業教育既指向職業性就業,又指向教育性發展。

僅僅滿足職業資格的需要,僅僅滿足工作崗位的就業需要,或者說,要實現社會需求的功利性目標,職業培訓完全能做到。

而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還必須滿足職業變動的需要,必須滿足個性發展的就業需要,或者說,要實現個性需求的人本性目標,職業培訓很難做到而職業教育卻能做到。

然而必須指出,個性需求的滿足必須建立在社會需求滿足的基礎之上,亦即職業教育人本性目標的實現必須建立在職業培訓功利性目標實現的基礎之上,直白地說,個體發展必須建立在個體就業的基礎之上。

綜上所述,明確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類型,突顯的是其生存權,高等職業教育姓:

“職”,職業屬性使得其在國民教育系統中具有類型的不可替代性;而強調高等職業教育在職業教育類型中的層次,凸顯的則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權,由此,初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又都有其名:

“初”、“中”、“高”,教育屬性使得其在國民教育體系中具有層次的不可替代性;明確高等職業教育的作用定位,則更多地彰顯高等職業院校存在與發展的理性思考,高等職業院校的作用要在滿足基於培訓的社會需求的基礎上凸顯滿足個性需求的“教育”要求,這一雙重屬性使得其承載著更多的社會責任而與其他社會培訓機構不同。

(摘自《職業技術教育》2008年第9期薑大源/文)

 

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機制研究

作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活動,並結合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綱要的子課題研究,我們在北京、天津、江蘇等地教育部門的支持下。

召開了8個行業、企業座談會,並向l35個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還考察了溫州的眼鏡商會和超達閥門有限公司,就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問題進行了調研。

以下報告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分析研究,並提出了深化改革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的建議。

一、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對實習學生的主要意見

2008年,教育部職教所對135家企業進行了關於校企合作的抽樣調查,被調查企業的50%認為:

一些職業院校學生水準達不到企業要求。

青島教育局王金生《中等職業學校工學結合、半工半讀中的教學管理研究》課題也提出頂崗實習學生存在角色轉變慢,不能儘快適應崗位要求的問題:

缺乏責任心,組織紀律性較差;與人溝通能力較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不足。

調查訪談中企業還反映,一些學生價值取向不對,要求工作條件好一點。

待遇高一點,輕鬆一點;有的一心想坐辦公室,當主管,眼高手低(天孚物業管理);一些學生,“理論不行,技能不會,還不肯學”(天津摩托羅拉)。

溫州一些企業反映,許多學生實習中不甘心與農民工幹同樣的工作,一般連3個月也堅持不下來。

教育部職教所訪談發現,各地的企業都反映實習生有不打招呼就離職,群體離職現象。

(二)企業對學校方面的意見

教育部職教所調查表明l8%的被調查企業對職業院校對實習生缺乏管理意見較大。

實習生在企業實習期間沒有歸屬感,加上心理承受能力差,如果院校方面不加以引導和管理,學生在生活、工作和心理方面都很容易出問題。

江蘇教育廳的調查發現,55.32%的實習指導教師指導學生數為20人以上,實習指導教師的力量亟待加強。

調查表明,還有44%的企業提出學校頂崗實習時間與企業工作安排相衝突。

青島教育局的課題研究發現,職業學校現行教學計畫長時間沒有更新,致使學與用不能及時有效接軌,出現理論知識不好用、用不上的矛盾衝突。

對此情況,企業的進一步批評是,學生水準不夠,反映出學校教學內容和教材落後,教師水準差。

IT教師尤其缺乏執教能力,又沒有再培訓的管道,“好比假魯班教徒弟,自己從沒打過傢俱,只會講木材結構理論,卻要教徒弟打出好傢俱”(山東高科技園)。

(三)企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江蘇教育廳調查發現,部分企業把實習生當作廉價勞動力,不安排崗位輪換,更不願為實習生安排培訓。

青島教育局調查發現,少數企業有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連續加班的現象,學生體力得不到應有的恢復。

有的企業實習工資太低,衛生學校學生到醫院實習不僅沒有津貼,還要向醫院交納實習費。

教育部職教所的調查還發現,有的企業對實習生缺乏人性化管理,對實習生的懲罰措施與員工相同,動輒罰款、開除,引起學生、校方和家長的不滿.這也是部分實習生群體離崗的原因之一。

二、校企合作的政策建議

(一)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

1、應當明確政府對校企合作的責任,政府要加強統籌,為校企合作牽線搭橋,將校企合作納入學校評估和企業評價的指標,表彰鼓勵先進。

2、給予行業組織財政專項補助以推動其參與課程改革,建立中小企業實習中心,對中小企業校企合作指導與服務。

用減稅方法鼓勵大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發揮骨幹示範作用。

落實2007年教育部、財政部印發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辦法》。

3、地方政府在各權益方利益均等的條件下,出臺落實校企合作政策的具體措施,使校企合作制度化。

(二)規範對校企合作的管理

1、地方政府部門出臺規範校企合作的檔,同時制約職業院校和企業雙方。

制定如“實習生行為規範”、“實習生管理手冊”、“駐廠教師工作手冊”、“企業對實習生管理規定”等操作性檔。

2、制定嚴密、規範的校企合作協議文本,由學校、企業和學生及家長三方簽署合作培養協議,合作協議須在主管部門備案。

3、成立由實習生代表、家長代表、企業代表和校方代表組成的“實習管理委員會”,協調並仲裁校企合作特別是學生頂崗實習中發生的問題和矛盾,平衡各方利益,保護學生合法權益。

(三)加快適應校企合作的基礎能力建設

1、支持、資助開發適應不同模式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教材開發。

2、支持、資助與新人才培養模式相匹配的校內實訓基地,加強實習指導教師的培養培訓。

要對西部和農村的職業學校傾斜,幫助他們早日提高校企合作中的自身能力。

3、加強校企合作的人員培訓。

在職業教育師資素質提高工程中,要把校企合作的組織管理、教學組織和教學改革列為校長和骨幹教師培訓的目標,以專題形式進行研究與學習,推廣先進的典型經驗。

(四)出臺更加靈活多樣的校企合作政策

對不同經濟發展水準的地區,不同類型的院校和專業,應當出臺因地制宜的校企合作政策,避免大一統,增加實習、頂崗實習、工學交替的類型,在時間上給予更多的靈活性。

扶植校企合作的服務機構,利用政府事業單位、企業單位等搭建各種服務平臺,對於符合標準的服務機構,當地政府予以認可。

並批准職業院校和企業購買該機構的服務。

(五)以校企合作為突破口加快職業教育的改革和創新

1、從校企合作的體制角度切入,深化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

2、從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角度切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3、以校企合作的法律、制度和規範建設為突破口,加快職業教育的法制建設,在《職業教育法》修訂過程中吸收校企合作的改革成果。

4、以校企合作宣傳為依託,讓社會各界更加認識職業教育的重要戰略地位,促進職業教育的社會環境和輿論環境進一步改善。

(本文摘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年第4期餘祖光/文)

高職院校教學品質監控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一、目前高職院校教學品質監控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全面監控的教學品質監控體系

教學品質監控,是以保障人才培養品質為目標,以各教學環節的品質標準為依據,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生學習過程、學校教學管理和畢業生品質等進行的全面檢查和監督,具有全員性、全面性、全過程性的特點。

它不只是教務處或某個教學業務部門的工作,還涉及學校的所有部門,貫穿著學校所有工作。

思想觀念缺乏全面監控的品質觀,導致涉及的相關部門的各自為政,從而割裂了高職教育教學品質監控體系各環節應有的密切關係。

2.教學品質監控範圍狹窄

目前的教學品質監控體系對直接教學活動監控較多,而對影響教學品質的其他因素如管理水準、服務意識、後勤保障等監控較少;對教學秩序監控嚴格,而對專業設置、教學計畫、課程開發、教學內容等能否滿足社會需求的監控不夠;對教師的理論素質較重時,而對教師的實踐能力較忽視;對學生理論知識的監控較多,而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監控缺乏有效的辦法。

3.監控的主體單一,忽略學生和行業、企業等顧客及相關方在教學品質監控中的作用

教學活動要滿足的對象首先是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是最有資格來評價和監控當前的教學情況,但目前高職院校教學品質監控體系恰恰不重視學生對當前教學品質監控平臺的搭建;同時作為外部監控的企業和行業,直接參與學校教學品質監控的管道很窄,導致學校的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改革嚴重滯後於經濟發展的需求。

4.強調教學品質監控中“監”的作用,而忽略了對“控”的建設

如對教師,主要體現在各種制度的制定上,強調崗位責任和事故認定,卻缺乏扶持教師成長和發展的計畫。

5.缺乏對學生認識當前學習狀態的指導

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不是教學活動相對立的兩極,他們之間應該是互動的——教師的工作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學得更好。

而任何知識的獲得都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由於種種原因,目前高職學生普遍存在著學習能力較低、學習方法較差等認知上的弱點,教會學生如何認識當前的學習狀態,學會自我學習,對當前高職教育總是滯後於經濟發展需求的今天顯得尤其重要。

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1.樹立全面監控的教學品質觀,健全教學管理法規

教學品質只有依靠制度才能保證。

而高職院校教學品質監控體系的制度可分為教學管理運行制度和教學管理保障制度。

教學管理運行制度包括市場調研、專業設置、招生計畫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在校教育、畢業生就業、用人單位的資訊回饋等方面;教學管理保障制度包括學生管理、第二課堂、社會調查、校園文化建設、後勤管理等方面。

通過對上述相關環節制度的建設和完善,明確所有人員的崗位職責、許可權,使所有的涉及方面都成為教學品質監控體系中的點。

2.以外部監控為動力,加強對監控過程的管理

外部監控的結果反映的是當前經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其好壞將嚴重影響高職院校的社會聲譽。

如每四年教育部對全國各高職院校進行的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準評估,其評估結果優劣將直接影響學校生存與否。

因此,以外部監控為動力,參照評估的要求,加強內涵建設,是真正從源頭上保證教學品質的根本。

而內涵建設的重點應該是在“過程”。

加強對“過程”的監控,就是要通過對教學活動的有關記錄、檔案、總結等資料的查看,檢查現有制度是否反映了當前外部監控的要求,能否明確各種崗位職責、許可權以及確定各項工作應遵循的程式;監控人員能否執行現有的規章制度等,及時發現問題,不斷改進、完善現有的監控環節,以滿足來自各方面(學生、教師、市場、社會等)複雜多變的需求。

3.量化監控的指標

量化監控的指標可增強整個監控體系的操作性,測量各教學活動工作的力度,及時暴露問題,避免某些環節成為“盲點”,影響監控系統預警作用的發揮。

4.完善監控的主體

學生、教師、校外專家,他們都是實施監控的主體,圍繞提高教學品質的核心——課程,進行“我最滿意課程”評選。

為配合方案的執行,我院還就理論類課程和實操類課程制定了《廣東科學技術學院學生網上評教指標體系》,對學生怎樣評教進行了指導。

因監控主體的多元化,監控體系運行的方式不僅以“從上而下”的方式運行,還以“平行”、“由下而上”等多種方式運行,將校內監控的環節與校外監控的環節聯繫起來。

這種改變,大大激發了全校師生參與的熱情。

通過活動的開展,對全校師生進行一次全面監控品質觀的教育。

5.加強對“控”的制度建設,突出“控”在教學品質監控體系中的作用

教學品質監控是以提高教學品質為最終目標,教學活動每個環節的“監”和“控”實施的力度都會影響教學品質。

高職院校教學品質監控體系中“監”的措施很多——發現的問題多,而控制出現問題的辦法卻不多。

如何處理好“監”活動後的大量資訊,是教學品質監控體系中的難題。

加強對“控”的制度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患於未然”,有助於解決上述難題。

首先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完善扶持教師發展的制度,以提高現有教師的業務素質。

就目前高職院校開展的教學活動來看,課堂教學(含實驗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主要途徑,教師仍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因此,培養和擁有高素質的教師是提高教學品質的前提和保證。

如聽課制度的制定,週期性地聘請督導、校外專家開設專題報告制度的制定,鼓勵專業教師到企業中學習、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等制度的制定等,都可以幫助教師迎合複雜多變的市場需求、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

其次,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要在已有的退學預警制度的基礎上,建立學生網上成績分析系統,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即時監控。

同事通過學習指導中心和學習指導課程等途徑,幫助學生學習自我監控,提高學習的效率。

同時,充分利用畢業生的社會人才市場評價回饋資訊,幫助學生認識當前的就業需求,科學地安排學習時間,做好職業規劃。

6.改善監控手段

隨著電腦的推廣,利用網路建立教學品質監控平臺是教學品質體系發展的趨勢。

基於網路環境下建立的品質監控體系,不僅延伸了監控的時間、拓寬了監控的空間,而且豐富了學生參與教學品質監控的管道,活躍了“教”與“學”的關係,還能幫助各職能部門及時把握“教”與“學”的每個狀態。

(摘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年第2期陳曉瓊/文)

 

職業院校教學品質監控體系模式的探索

建立教學品質監控體系是保障教學品質的重要手段,職業院校為了有條不紊地進行人才培養品質管理,防止隨意性和減少失誤,必須根據不同的環節和內容,確定科學的方法,建立事前預防、過程控制、事後總結提高的全過程監控機制,並對全過程實行動態的管理方法,使培養過程的各個環節都在受控的狀態下進行。

建立教學品質的監控體系,既是職業院校教學品質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職業院校可持續發展研究的重要課題。

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在實踐中,圍繞人才培養品質,根據高職教育的辦學特點和學院的自身實際,建立了“兩線監控、三線管理、思維評價”(以下簡稱“二三四”)的教學品質監控體系,對提高教學品質,發展民族高職教育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目前職業院校教學品質監控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發展職業教育的過程中,各職業院校為了提高教學品質,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學品質監控體系,但由於辦學時間短、教學改革滯後等原因,在教學品質監控過程中偏重於課堂教學,對其他教學環節和教學過程則較少監控;對理論教學的監控較重視,對實踐性教學環節較少監控或監控不力;對教學秩序監控嚴格,對教學內容的研究、教學與社會的緊密聯繫不重視;對教師的理論教學水準較重視,對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較放鬆;對學生的理論知識考試較重視,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缺乏有效的考試辦法,並在監控過程中沒有有效地吸收社會、行業、企業部分人員的參與。

為此,有必要構建科學的教學品質監控體系來提高教學品質。

二、“二三四”教學品質監控體系

1、二線監控

一線指院長——教學院長——教學督導室——職能部門——職工;另一線指院長——教學院長——學院教務處——系(部)——教研室——教師與學生。

其中,教育教學督導室從教學工作的宏觀層面行使對學院整體教學工作的指導職能,對教師行為規範進行監控;對日常教學運轉整體情況進行監控;對教學品質形成主要關鍵環節進行監控;對各教學單位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學院的辦學思想進行監控;對院屬行政、後勤部門服務教學及落實教學工作中心地位的情況進行監控;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對照人才品質評價標準,對人才培養品質評價工作進行監控,並依據教學督查工作中發現的突出矛盾與問題為學院領導踢出建設性意見。

而教務處承擔著組織與制定教學品質評價標準,實施對教學品質資訊收集、處理與回饋,履行對學院教學品質監控工作的組織與服務的職能,開展對日程教學工作品質的督查,組織制定與落實各項教學管理標準與制度等,其主要監控職責是根據人才培養品質標準,對教師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的品質進行監控和評價。

2、三級管理

“三級管理”中“三級”指的是學院(教務處)、教學系(部)、教研室,是“二三四”教學品質監控體系的重心。

“三級管理”運行模式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充分發揮教學系(部)在教學管理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實施對教學品質形成過程的管理;突出教研室在教學工作中的基礎性地位,強化教研室的崗位管理職能。

在“三級管理”模式中,第一層次主要包括主管院長,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以及教務處等相關機構和人員。

校級教學品質監控者在整個學校教學品質監控中起主導作用,其中教務處是代表學校行使全校教學品質管理的專門機構,主要職責是制定教學品質管理方案,抓好教學的組織安排及教學運行中的品質控制,開展經常性的品質調研,組織開展教學品質檢測評估,組織教學工作的計畫、總結、交流,建立健全教學品質監控工作制度,代表學校對各教學單位、各專業教學工作進行品質管理,等等。

第二層次主要包括各系(部)教學品質監控機構及人員,主要職責是依據學院辦學指導思想和教學品質管理規定,對所屬專業的教學計畫、各個教學環節的安排、教學檢查等進行統一領導和管理;組織好課程安排,開展教學品質研究及教學品質檢測;進行教學基礎建設;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管理等。

第三層次是教研室(實驗室)的教學品質管理。

教研室是教學基層單位,是教學品質管理的基礎,其主要職能是根據學院二級教學品質管理的目標和教學計畫要求,對所屬課程的各個教學環節進行組織管理,包括編寫教材講義、審批教案、組織教師業務學習、開展教研活動、進行教學改革、交流教學經驗、檢查授課品質、回饋教學品質資訊、督促檢查執行教學規章制度、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輔導及管理等。

3、思維評價

是由專家、學生、教師、社會共同構建的一種對教學品質進行綜合評價的體系,是在開展學生、教師進行教學品質評價的基礎上,融入專家、社會意見,有效解決了教學品質評價中的資訊不全的問題,創造性地構建了“行業專家、用人單位、學生家長”等社會各界對教學工作進行評價的機制。

思維評價涉及教學品質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