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管理系统总体技术方案.docx
《银行信贷管理系统总体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信贷管理系统总体技术方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信贷管理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袇肁膀莁罿芆葿莀虿聿莅荿螁芅芁莈袃肇膇蒇羆袀蒅蒆蚅肆莁蒆螈袈莇蒅羀膄芃蒄蚀羇腿蒃螂膂蒈蒂袄羅莄蒁羆膁芀薀蚆羃膆薀螈腿肂蕿羁羂蒀薈蚀芇莆薇螃肀节薆袅芅膈薅羇肈蒇薄蚇袁莃蚄蝿肇艿蚃袂衿膅蚂薁肅膁蚁螄袈葿蚀袆膃莅虿羈羆芁蚈蚈膁膇蚈螀羄蒆螇袂膀莂螆羅羃芈螅蚄膈芄莁袇肁膀莁罿芆葿莀虿聿莅荿螁芅芁莈袃肇膇蒇羆
银行信贷管理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附件:
[XX]市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序言
“[XX]市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总体技术方案是我们针对[XX]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和金融电子化建设情况,从系统总体体系结构、应用系统技术实现、系统总体功能及系统与其它系统接口等方面进行设计。
在技术实现方面,本方案对原有“宁波商行信贷管理系统”和“济南商行信贷管理系统”的技术实现进行了改进,不仅涵盖了原来的C/S/S加“Web”的解决方案;而且还提供了全部功能的整套的Internet/Web技术解决方案。
整个系统采用参数化设计方式,为将来用户根据需要调整业务处理流程、报表格式、权限设置、风险预警指标和资信评估指标等功能时,提供方便灵活的操作手段。
在系统功能方面,本方案结合其它商业银行业务处理流程,不仅仅简单的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到计算机处理的转变,而且提出了业务处理全过程的规范化、自动化和流程化处理模式,并覆盖了城市商业银行目前大多数信贷业务。
同时,采用合理的数学模型,实现全面对信贷过程进行综合管理,提供实用的统计分析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包括统计功能、风险预警功能、不良资产管理功能、呆坏帐核销功能、贷款五级分类功能和资信评估功能等,以方便于信贷分析决策。
在与“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接口设计中,直接嵌入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商业银行接口子系统”,使[XX]市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可直接生成并向人民银行报送信贷登记数据,从而实现信贷数据的“一次录入、多级共享”,保证信贷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
并且,设计了“数据引入模块”,实现从人民银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下载企业信息功能。
本方案设计了[XX]市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与[XX]市商业银行其它系统的接口模块,实现与综合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之间的数据传输、数据共享。
本方案是我们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宁波商行信贷管理系统”和“济南商行信贷管理系统”等项目建设的经验基础上,以及结合我们正在研制开发的“商业银行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进行设计编制的,文中如有不详之处,敬请指正。
1概述
1.1项目简介
1.1.1项目名称
“[XX]市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
1.1.2文档名称
《[XX]市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总体技术方案》—(以下简称“系统方案”)
1.1.3范围
1.1.4名词定义
1.1
总行
[XX]市商业银行总行
1.2
支行
[XX]市商业银行所辖支行
1.3
网点/信贷网点
[XX]市商业银行下辖的有权办理信贷业务的分支机构
2.1
节点
总行、支行、网点
2.2
公用数据网
由电信部门提供的公用数据传输网,包括数字数据网(DDN)、公用分组交换网(PSPDN)及帧中继网(FrameRelay)等
1.1.5参考资料
1.《金融电子化系统标准化总体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通则》
4.《贷款证管理办法》
5.《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管理办法》
6.《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
7.《编码标准主要依据》
8.RFC2196(SiteSecurityHandbook)
9.“Web应用开发工具评测”——《Infoworld,1997.3》(美国Infoworld评测实验室)
1.2项目建设背景
1.2.1项目建设环境
[XX]市作为我国特区城市,经过20年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业的发展也非常快,相继成立了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如[XX]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
[XX]市各家商业银行的金融电子化建设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XX]市商业银行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通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已成为我国9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中具有先进性、代表性的城市商业银行。
[XX]市商业银行总行下设43个支行和一个营业部,全行已建立了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并已开展了储蓄通存通兑业务、对公业务、卡业务、中间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等等。
在金融电子化建设方面,已建立了综合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银行系统等等,并在业务竞争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XX]市商业银行网络系统目前采用帧中继(FR)和数字数据网络(DDN)混合的通讯线路,各支行带宽为64K。
1.2.2[XX]市商业银行建立综合业务系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商业银行的存在,是以经济效益为基础的。
而经济效益的体现,最终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银行信贷来实现的。
所以,一个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贷管理水平的高低。
信贷管理,是银行运用信贷杠杆对日常经济活动中的资金借贷关系进行组织、疏导、调节和控制的活动。
这种活动是一种由互相制约的管理职能、方式、方法以及运行机制所构成的管理体系。
因此,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的建立对于信贷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及信贷业务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9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在全国301个城市推广“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商业银行建立信贷管理系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建立信贷管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证。
由以下五个方面证明[XX]市商业银行建立信贷管理系统是势在必行的,也是完全可行的。
1.追求银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需要;
2.降低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质量的需要;
3.将来建立全行综合信息管理和行长决策系统的需要;
4.复杂的管理内容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供技术保证;
5.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1.3系统建设的目标、原则
1.3.1系统建设目标
[XX]市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要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全行信贷业务计算机处理及管理。
具体目标为:
1.实现全行信贷业务处理的流程化、规范化,提高信贷业务处理能力和业务服务水平;
2.实现全行信贷业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加强信贷风险分析及管理,降低信贷风险;
3.建立全行全面、准确及时的信贷信息数据库,为全行信贷数据的统计分析、查询提供保证,为拓展信贷业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行长决策系统的建立提供基础。
1.3.2系统建设原则
1.3.2.1标准化和有机集成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作为商业银行业务管理和信息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标准化原则,即一方面应根据有关的国际、国内和工业标准进行系统的设计,另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商业银行在长期的业务管理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形成的本行业和本系统内的有关规范,使得该系统能够达到与其它业务管理和信息管理系统高效、便利地互联的目标。
1.3.2.2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实施原则
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的技术实现过程中,开发工具、实现方法、支撑环境的选择设计多种不同的产品和方法。
在进行具体的产品和方法选择时,一方面应坚持先进性原则,先进性原则首先要求技术领先,因为目前的信息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和新概念不断引入,在技术上相对滞后的产品和技术将会逐渐退出市场,给未来的系统维护升级造成困难,同时先进性原则也要求相应的产品和技术在市场和服务等方面领先,以达到保护投资和利于系统长期维护、升级的目标。
另一方面,在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又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这是由于系统的顺利推广不仅需要与实际需求和具体的使用环境相符合,同时还应考虑到实施的成本(包括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等因素,这就要求在制定系统实现方案时必须从商业银行目前的实际技术环境、使用环境(包括人员、设施及有关的技术资源等)和外部环境(如与人民银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连接)出发,做到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相结合。
1.3.2.3安全可靠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运行管理原则
系统在投入使用后最重要的是日常的管理维护,在系统设计和实现阶段应当充分考虑到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一方面,信贷管理系统所涉及的是商业银行及其客户的信贷业务信息和主要经济财务指标等敏感性信息,因此信息的安全可靠性是系统设计中应当着重考虑的。
这要求系统设计和实现时充分考虑诸如信息的保密性、访问的可控性、数据的完整性、系统的冗余性等安全可靠性因素。
另一方面,正因为系统的运行管理融合于日常的业务运作过程之中,这又要求系统所提供的相应的保证安全可靠的手段使用灵活、便于管理,并能随着安全策略的改变而有一定的弹性,做到在保证系统安全可靠性的基础上尽可能提供相应的灵活性。
1.4系统建设总体要求
本系统的设计及建设不仅要考虑到现在业务处理的操作性和与其它系统的相容性,还要考虑到将来业务的拓展和建立全行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资金计划管理、会计管理、稽核管理和行长决策系统),因而,在系统设计中,本系统应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1.业务处理功能模块齐全
业务处理内容共7大部分,覆盖了银行目前大多数信贷业务内容,能够充分满足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处理的需要。
包括:
贷款业务(包括贷款、委托贷款、贷款展期)、保函业务、授信业务、信用证业务、承兑汇票业务、贴现业务(包括贴现业务、系统内转贴现业务、系统外转贴现业务、对外转贴现业务、再贴现业务)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个人旅游贷款业务、个人助学贷款业务、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业务、个人股票抵押贷款业务、个人综合性消费贷款业务)等。
2.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
本系统不仅能满足全部业务处理的需要,而且应提供了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包括统计功能、风险预警功能、不良资产管理功能、呆坏帐核销功能、贷款五级分类功能和资信评估功能等。
3.实现与“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平滑连接
应直接嵌入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商业银行接口子系统”,使本系统可直接生成向人民银行报送的信贷登记数据,并实现总行与人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连接。
4.充分考虑TOC因素(总体拥有成本),以降低贷款成本。
2总体体系结构
2.1系统层次结构
2.1.1体系结构
根据[XX]市商业银行的业务体系,整个系统可以分为两层结构,即核心层(总行)和分支层(支行)两层结构。
[XX]市商业银行结构示意图:
二层结构示意图
2.1.2数据分布方式
系统的应用层结构决定了系统中各分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所涉及的主要是数据的分布方式,一般而言,可以有两种数据分布方式,即集中式和分布式。
2.1.2.1集中式
●实现方法:
所有的原始数据均存放于核心层的中央数据库,所有的数据查询也均基于该中央数据库。
●优点:
总行对数据的汇总能力强,数据的一致性能得到自然的保证,同时可以使用高可靠性的数据备份系统和数据冗余系统。
●缺点:
对总行的设备要求相对较高,同时要求整个系统的通信基础结构无论从带宽还是可靠性方面均有较高的标准。
2.1.2.2分布式
根据数据同步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透明分布式和不透明分布式两种。
1.透明分布式:
●实现方法:
分支层中各节点范围内的数据均存放在节点各自的数据库(称为“子数据库”)中,所有的子数据库通过网络组成分布式数据库,数据的实际位置对于用户和应用透明。
●优点:
能较好地解决在某个节点数据存储量过大的问题,由于数据同步完全由系统(数据库)本身实现,用户干预较少,维护要求低。
●缺点:
该方案在目前的技术条件(特别是通信条件)下实现难度相当大(包括分布式查询、分布式操作、复制与位置无关等技术)。
2.不透明分布式:
●实现方式:
以分支层内各节点数据库为基础,节点范围内的数据存放在各自的数据库中,同时各分支层节点将数据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将增加或修改部分通过通信介质(如专用通信软件或中间件)传送到核心层的数据库中,使得在上述节点中常用的查询和统计可直接在本地数据库中进行。
●优点:
较好地解决了数据的可管理性和存储容量、传输性能之间的矛盾,对于分支机构较分散且某些分支机构位于通信条件较差地区的金融机构有一定的优越性。
●缺点:
由于数据在逻辑上的分散性,使得数据冗余和数据备份技术实现难度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上述技术实现的成本。
结论:
结合[XX]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和目前的通信状况,其数据分布方式可采用集中式,即在总行设置单一的数据库。
2.2系统信息类型
系统的信息类型决定了在各节点之间需要传输的信息类。
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中,节点之间传输的信息主要分为三大类,即采集信息、查询信息和认证授权信息。
2.2.1采集信息
1.各类信贷业务数据;
2.客户(企业)静态或准静态资料;
3.业务指令信息(如业务审批信息、各类指标信息等);
4.向其它系统(包括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发送的数据。
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中,采集信息的特点是“及时性和可靠性要求高”,即信息采集点应及时进行数据录入并同时进行初步的检验和处理,同时,由于采集信息是整个系统正常发挥功能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求高度的可靠性。
这就要求相应的采集信息的传输通道要充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2.2查询信息
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中,查询信息的特点是“实时查询、使用面广”,即不仅是信息采集(即数据录入)的部门和人员需要进行查询,其它有关的部门和人员也需要进行查询,这就要求相应的查询信息的传输通道一方面要保证实时性,另一方面要保证客户端的易扩充性。
2.2.3认证授权信息
1.用户ID及口令字;
2.系统返回的授权信息;
3.有关的日志信息。
2.3应用系统的概念结构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的应用系统结构如下所示:
表示层(用户界面)
业务对象界面(表示层数据转换和分布)
应用层(业务处理逻辑、信息集成等)
数据对象界面(数据对象的调用和分布)
数据层(数据表、数据视图、存储过程等)
2.3.1表示层
主要完成用户与应用系统间的信息交互,即用户可使用的功能提示,数据的录入、修改、查询操作以及部分前端处理(包括数据的部分检验工作和部分处理工作),一般与前端开发环境有一定的联系。
主要包括功能清单(如屏幕菜单项)、数据操作界面(如录入、修改界面)、数据查询界面(如数据操作客户端查询、浏览器查询)以及前端数据检验和数据处理过程等。
2.3.2业务对象界面
主要完成表示层与应用层间的信息转换和将数据传递给相应的应用层业务对象,当应用层业务对象为分布式时,该界面完成有关的数据交换工作。
2.3.3应用层
主要功能是提供各类业务处理过程,包括数据的检验、处理和对数据层的访问。
1.输入的数据记录的检查:
包括记录内检查(即对输入的数据项的逻辑检查,如日期是否合法、金额是否合理、还款日期是否不早于借款日期等)和记录间检查(即该记录在数据库中的存在性、唯一性、合理性等检查,如插入的记录关键字是否已存在、还款金额是否大于对应的借款金额等),记录间检查一般必然涉及对数据库的访问。
2.对有关数据的处理、运算等。
3.对数据层的访问:
即通过相应的数据对象提供数据记录的插入、删除、修改、查询等。
2.3.4数据对象界面
负责提供应用层调用的数据对象(如记录集、记录快照等),一方面提供一个与具体数据源无关的数据访问界面,另一方面在分布式数据源的情况下提供与位置无关性的访问。
2.3.5数据层
主要功能是进行数据的访问管理,一般紧密结合于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其主要组成成分包括数据表、数据视图以及有关的存储过程等。
2.4应用系统的结构模式
根据上述应用系统的概念结构,在具体实现时有两种模式,即两层结构模式(数据库服务器/客户机模式)和三层结构模式(前端访问设备/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模式),在两层结构模式中,表现层与应用层均在客户机上实现,在三层结构模式中,表现层和业务对象界面在前端访问设备上实现(前端访问设备可以是普通的本机用户界面,也可以是WEB/浏览器系统),应用层和数据对象界面在应用服务器上实现。
相比较而言,在目前业务需求不断提高、技术发展日益迅速的情况下,三层结构模式具有许多优点:
1.可移植性:
为实现业务需求,需要有一个基础设施,使用户能独立于下层技术系统的所有方面,三层结构模式使表示、应用和数据库间有清晰的界限,上述三层结构中的某一层的基础结构的变更(如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或数据库系统)的变更对其他层次的应用的影响很少。
2.投资保护:
对用户投资的保护来源于上述的高可移植性,应用软件的生命周期通常超过硬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更新周期,可移植性使得用户能在多种系统环境中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3.多级实施:
不仅在前端表现层级随着用户的增加进行简单的添加即可,而且在应用层级,添加专用计算机进行不与前台通信的后台过程,或某个特定应用程序的运行地点等信息对业务过程来说均完全透明。
4.优化负载分配:
这种可伸缩性使用户在成本方面拥有很大自由度。
5.互操作性:
独立的应用层使得系统与其它应用系统间的数据接口与其本身的表现层间的界面达到逻辑上的统一,减少了系统间互操作的成本。
结论:
综上所述,建议在[XX]市商业银行实施的信贷业务管理系统中,除了在某些需要直接访问数据库特殊子系统(如系统维护、数据模型设计、与人民银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接口等)中以外,其主体均采用三层结构模式。
3应用系统技术实现方案
3.1信贷管理系统业务的操作特点
从用户操作角度来看,信贷管理系统业务的操作主要分为三大类,即日常业务操作、业务管理操作和系统维护操作。
1.日常业务操作:
主要包括客户档案管理及信贷业务的申请、调查、审批、处理等过程,其特点是:
(1)数据检查(包括记录内检查和记录间检查)内容较多;
(2)不同种类的日常业务操作中数据交互程度差异较大(如信贷业务申请操作中的交互量明显大于检查、审批过程);
(3)使用范围较广、使用人员相对分散。
2.业务管理操作:
包括数据模型或工具生成(如报表定义、动态指标定义等)和数据模型或工具运用(如各类查询、报表生成、指标值生成等),其中数据模型生成操作其前端与后台数据库的直接交互较多,但使用人员相对较少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总行),后者与后台数据库交互相对较少,且使用人员相对较多、较为分散。
3.系统维护操作:
主要包括机构、人员权限操作,数据字典操作,重要参数及通信参数设置等,其特点是操作人员很少、范围集中、安全保密要求较高。
3.2应用层技术实现方案设计
3.2.1应用层技术实现方案的主要要求
应用层在三层结构模式中占有核心地位,是具体业务逻辑处理的承担者,也是用户前端表现界面与后端数据源之间的桥梁。
特别是,由于业务的不断扩展和增加、技术的不断更新,可扩展性要求对于应用层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应用层的技术实现方案应达到以下要求:
1.效率高:
由于绝大多数业务均通过应用层的业务对象和数据对象进行处理,应用层将成为整个系统效率的关键,其对于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的处理效率是整个系统运行效率的关键。
2.可扩展性强:
可扩展性在这里有两方面的要求,其一是业务的可扩展性,这就要求应用层的业务处理模块应当尽可能对象化和组件化;其二是平台的可扩展性,这要求应用层技术实现方案应尽可能支持多平台。
3,安全性好:
在三层结构模式下,前端客户基本上通过应用层对后端数据源进行访问,应用层的安全性在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4.对Web访问技术的支持:
随着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对系统TOC的日益关注,Web访问技术将逐步成为应用系统客户前端的主要访问技术。
3.2.2应用层技术实现方案的选择
应用层开发实现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类:
●CGI编程。
●COM+方案
●JavaServlet方案
1.CGI编程的优点在于其安全性好,全部在应用服务器端实现功能,客户端无应用程序。
其缺点主要在于对每个用户的数据请求需要开启一个CGI进程进行响应,系统并发能力差,服务器端开销较大;同时这种方式仅用于前端为浏览器界面的场合。
2.COM+方案的优点在于效率高和可扩展性,通过对COM组件的授权机制也达到了一定的安全性,支持浏览器界面和应用程序界面(VB、VC、VJ等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均支持COM+),由于该方案为Microsoft所提出并支持,支持COM+开发的环境相对较多。
其缺点主要是在目前主要为Windows环境所支持,在其它环境下的支持工作已有部分厂商在进行,但数量不多,限制了系统运行的环境;同时开发时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3.JavaServlet方案采用基于JavaServlets、JavaBeans、JSP和EnterpriseJavaBeans等技术,其优点主要包括支持平台的广泛性、效率较高、可扩展性强,通过其安全模型和“沙箱”机制可提供较高的安全性,支持浏览器界面和应用程序界面(支持JavaServlet的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均可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界面),并可与Jbuilder、WebSphere等平台相结合。
其缺点主要是开发时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对[XX]市商业银行的技术环境和使用环境的分析,尤其是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建议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中采用JavaServlet方案。
3.3表现层技术实现方案设计
3.3.1表现层实现方案比较
从总体上划分,表现层实现方案分为应用程序界面(如采用VB、VC、PB等开发的用户界面)和浏览器界面两种,一般而言,浏览器界面适用于以下场合:
1.使用者众多、使用范围广,因而版本管理、运行管理等难度相对较高,降低TOC(总体拥有成本)成为重要的目标之一;
2.使用者要求系统的操作尽可能方便,同时使用者在日常操作过程中获取技术支持不是非常便利;
3.客户端与后台数据之间的交互主要是对业务对象(如客户档案、贷款业务等)的属性进行操作(即可以通过应用层的业务对象处理进行),而非对数据表的直接操作(如数据模型或数据工具的制作、数据仓库技术中对数据的清洗、分拣等)。
根据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各类操作的特点,其表现层实现方案如下:
1.考虑到系统维护操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且使用人员数量极少,范围相当集中(若干系统管理员),该类操作不应采用浏览器界面,建议采用本机界面;
2.由于业务管理操作中的数据模型生成操作涉及大量对数据表的操作,且使用人员数量较少,范围较集中(基本上为总行业务部门人员),该类操作不宜采用浏览器界面,建议采用本机界面;
3.业务管理操作中的数据模型运用涉及人员众多,范围分布很广,可能涉及总行、支行的多个部门,且操作大多为查询类操作(报表和指标值的生成实质上也属于查询类),建议应采用浏览器界面;
4.考虑到日常业务操作人员较多、范围分布较广,尤其是考虑到其操作人员分布在技术力量相对总行而言较为薄弱的支行业务部门,建议考虑采用浏览器界面。
3.3.2应用程序界面开发工具的选择
应用程序界面开发工具用于客户端数据采集、处理和查询功能的开发,根据前述要求,可选择的方案有:
1.由数据库服务器厂家提供的专用开发环境,如Informix-4GL、OracleDeveloper等;
2.通用客户开发环境,如PowerBuilder、VisualBasic、VisualC++等。
根据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的本机界面客户端应用系统的特点,其开发工具应具备以下特点:
●面向目标的快速开发工具
●同时支持多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提供相应的方法操作关系数据库而无需直接使用SQL语句
●操作丰富的数据源和多种样式的数据显示格式,并支持多种类型的二维和三维图形
●面向对象的方式
●操作方便和有机结合的集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