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1057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9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七章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七章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七章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七章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分析.docx

《第七章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分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分析.docx

第七章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分析

第七章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分析

――以河北省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

第一节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

一、高技术及其经济特征

1.高技术的概念

何谓高技术,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精确的定义。

如何确定高技术,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在美国,将高技术定义为发现了工业应用以满足市场特殊需求的科学领域,并认为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定的高技术产业,如历史上蒸汽机、纺织机、发电机都曾属高技术范畴,而今天生物技术、生物医疗仪器、信息技术、计算机和软件应用应该认为是高技术。

日本人认为高技术是一种研究与开发强度大、呈系统开发的技术。

这种定义明显排除孤立的研究与开发技术,而把侧重点放在具有较强系统性以及形成新经济基础设施的那一类高技术,如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

笔者认为,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和最新的工艺技术基础上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能够为当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技术,也可以说高技术是现代尖端科学知识密集和尖端科学技术密集的、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巨大革命作用的技术。

总之,高技术是基于科学的发现、创造而产生的新技术。

它具有高效益、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和高势能的特点。

高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手段,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扩大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对国民经济有较大带动作用的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因此高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是推动国家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高技术领域

高技术的划分存在许多标准,可以从产品的角度进行划分,也可以从产业的角度进行划分。

通常认为高技术有七大领域,分别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

⑴信息技术。

指研究和设计计算机软硬件和外部设备、计算机的应用和服务、通信网络设备及其技术。

通常也认为,凡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同信息打交道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具体来说,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检测、交换、存储、传递、处理、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中最主要的内容。

⑵激光技术。

这是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出现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

与普通光源相比,激光具有方向性好、穿透性好和亮度高等特点,在工业、农业、医学、国防、科研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不仅引起现代光学技术的巨大变革,而且给整个科技领域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⑶生物技术。

它是以生命科学最新成就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

生物技术主要包括遗传工程、生物催化工程、细胞工程等内容,在医药工业领域应用最多,效果也最显著,在食品工业、能源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也有广泛应用,人类基因组计划最新取得的决定性成果进一步加强了生物技术应用的步伐与前景。

⑷新材料技术。

指那些新发展和正在研制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定功能的材料,是材料中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类材料。

材料的种类繁多,综合目前世界各国新材料技术发展的情况,新材料大致可分为信息功能材料、能源新材料、高分子有机合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

纳米材料是近十年来纳米技术开发研究的结晶。

纳米是长度单位,在千万分之一米到十亿分之一米范围内,人们把在这一长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和加工的技术称为纳米技术,这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混合技术。

纳米材料能在能源、微电子、生物、空间等生产或技术领域大显身手。

⑸新能源技术。

所谓新能源,是相对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而言的,它包括核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氢能等内容。

研究与开发这些能源的技术就是新能源技术。

⑹空间技术。

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现在,人类已经向空间发射卫星、星际航天器、载人实验室、空间实验室和航天飞机等宇宙飞行器累计近10000个(架),探索的范围已从近地空间指向更遥远的外层空间。

空间技术包括运载火箭技术、各类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载人飞行技术等。

目前,空间技术已达到实用阶段,广泛应用于对地观察、军事、通信、气象、导航等许多方面,并正在利用宇宙空间加速开发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源、能源和信息这三大资源。

⑺海洋技术。

海洋技术也称海洋开发技术,海洋开发是指人类对于海洋及其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活动。

海洋开发技术是当代高技术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包括海洋石油开采、海洋采矿、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能开发、海水养殖、海洋水下工程和海洋空间利用等技术。

⑻先进的制造技术。

先进的制造技术指传统制造业不断的吸收机械、信息、材料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

它具有优质、高效、低耗、清洁、敏捷的特点,并能取得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其发展趋势是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敏捷化和网络化的交叉融合,最终将导致全球敏捷化生产体系的形成。

3.高技术的经济特征

⑴高投入

任何层次、规模的技术创新,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创新的层次越高,投入的成本越大,否则无法实现预期的创新目标。

例如,1996年国际著名的软件供应商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微软公司和Novell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投入额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10%、18%和20%,其充足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是产业维持强劲竞争力的坚强后盾。

现在美国的研究与开发总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2.8%,与日本并列世界第一。

⑵生产要素高配置

所谓高配置,是指组合要素的平均知识含量高、技术水平高,配置的重心偏向高技术。

在人类发展高度文明的今天,现代的高技术绝大部分是建立在高生产要素配置基础上,没有高配置就没有现代高技术。

例如,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特别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包括系统与电路设计、器件物理、材料置备、自动测试与封装等一系列专门技术。

可见,形成终极现代高技术决非平地高楼、空中楼阁,必须站在前人综合先进技术、知识、成果之上,近年来的无数科技成就已在人类发展史上构筑了一个辉煌壮丽的高技术基石,我们只能站在这个高技术的基石上创造新的高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高技术的产生无疑需要更多、更高的生产要素配置来支撑。

⑶高风险

创新失败的概率远远大于成功的概率。

国际上,技术创新成功的概率仅为10%-20%左右,产品创新的开发成功率只在20%-30%之间,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

一项新技术从研制、开发到实现商业目标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一般需要较大规模的风险资金投入。

因此,宽松的融资环境就成为技术创新的基本条件。

美国的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知识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产业,投资在信息、计算机和通讯产业的占60%-70%。

目前,生物工程、新材料、海洋开发技术等产业的投资比重提高得也很快。

风险投资创造了一大批大大小小的高科技产业,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硅谷奇迹”。

⑷高收益

每一次成功的技术创新,都能取得巨大的收益,即使把失败的创新也计算进来,全部创新收益的数学期望仍然相当大。

一次成功创新的收益远大于全部创新的投入,这正是创新的商业魅力所在。

与传统的物质产品相比,开始成本对于高技术行业更为重要,高技术产品则依赖很少的物质投入,生产过程中追加的投入与开始成本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说厂商的第一件产品支付的成本等于开始成本,则从第二件开始只需支付很少的成本。

例如,当微软公司为了代替操作系统而开发时,共投入了2亿美元的研究费用,也就是说,为了生产第一张光盘而支出了2亿美元,但从第二张光盘开始,每张需要支付的成本仅为50美分,其广泛的市场需求为微软带来丰厚的利润。

二、高技术产业及其产业化

1.高技术产业界定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对高技术产业的界定尚无国际公认的标准,一般地认为,不同国家往往是根据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采用不同的界定方法和标准来划分本国的高技术产业。

高技术产业是指生产高技术新产品的产业组成的集合,这些产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其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运用高技术装备、高技术工艺方法生产传统产品,即是高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我们不能认为某项技术产品有个产业、有个工厂生产了就是产业化,因为产业化对产品市场容量,成果的开发程度,生产规模的大小都有一定的要求。

而高技术产业应该是具有某项高新技术的成熟产品的庞大集团,他们生产的产品,有很大的市场容量,可以占领较长时间的销售市场。

与某项高科技有关的产品生产,从某一产业开始,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扩大生产规模或增加产业数量,而达到一定生产规模和一定市场容量,最终形成一个产业的过程,称为高技术的产业化。

也就是说,产业是个静态概念,而产业化是个动态概念。

1982年美国商务局以各产业科学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及科学家与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占整个产业职工人数的比重来界定高技术产业。

据此,化工产品制造业、非电气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包括电子设备)、运输设备制造业(包括导弹、火箭)和仪器仪表制造业共五大产业归属于高技术产业。

198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研究与开发强度(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作为标准,将具有明显高于其他制造业的研究与开发强度的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制造业等六大类产业确定为高技术产业。

199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专家将研究与开发强度的数据和计算方法做了进一步调整,考虑到间接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的影响,根据研究与开发总强度(即直接和间接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重新对高技术产业进行了界定。

原来的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等四大类产业仍属于高技术产业,而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制造业则由于研究与开发强度已不具备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的特点而被划归中技术产业。

我国对高技术产业的界定的总体思路基本上是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定的范围来考虑的。

主要有两种口径和两种方案。

两种口径即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86年的六分类和1994年的四分类。

两种方案中的第一种方案即为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范围,将我国现行产业分类中与之相同或相近的行业均认定为高技术产业;第二种方案为运用专家评判法,在第一种方案的基础上,剔除那些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高技术产业目录在内容上有多出部分的产业以及明显算不上高技术产业的行业。

将两种口径和两种方案相互搭配就形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的四种计算方法。

从专家的意见看,大多同意按四分类第二种方案进行统计,但从实际工作看,由于资料采集的限制,多采用六分类第一种方案的方法。

例如,近年来科学技术部在对全国各地区实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的过程中,一直应用的是六分类第一种方案。

以上讨论表明,高技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先导性,但与主导产业在概念的界定角度、含义和特征都存在差别。

2.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模式

人类积累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以及蓬勃兴起的高新技术,最终都应该转化成商品,以满足社会成员生产和生活需要。

这种转化就是高技术的产业化。

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从实验的成果到中试,再到正式投入工业生产,形成批量,投放市场,最终形成产业,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做一系列开拓市场的工作,冒相当大的风险。

当然也会有较高的回报率。

因此,这种转化是一种质的飞跃。

没有这种飞跃,即使有了科研成果也只能束之高阁,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高技术产业化必须经过这样的过程:

⑴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⑵高技术产品的工业化生产与开拓;⑶以某类高技术为支撑的众多企业从事生产经营,从而形成了产业。

为了促进高技术的产业化,世界上普遍采用建立科技中心的办法,这些科技中心的功能和形式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科技成果的迅速产业化。

目前世界上存在着四种科技中心:

(1)工业区。

它是许多规模不大的研究和生产机构进行共同开发和生产的地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典范是美国的硅谷,美国的许多高技术产品皆发端于此。

(2)科学城。

它是围绕着新建或新迁移的研究中心建造的有条不紊的社区。

例如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和近年来建造的关西科学城。

科学城由政府研究所、商业厂家以及大专院校组成,这些机构在许多相关和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领域中非常活跃。

(3)技术园区。

区内实行各种鼓励措施,如减税、低地租以及利用公共资金建立基础设施等,从而吸引着著名的大公司以及有发展前途的较小公司云集于此。

这些技术园区通过创造新的工作机会以及连带推动当地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4)日本的科学中心计划。

它是日本通产省于1962年首次提出来的,是迄今为止抱负最大的、最罕见的科技中心计划。

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新型生产中心系统,以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新竞争力差的落后工业设备,进而迎接21世纪新市场的到来。

发达国家建立的科技中心是自立型的,因为它们自己拥有雄厚资金、技术和人才。

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上述条件,往往主要采取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办法进行研究与开发,所以它们大多建立引进型的科技中心。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面对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以及出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需要,加速兴建科学工业园区。

如我国台湾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韩国的大德科学城,新加坡的肯特岗科技公园,印度的班加罗尔科学城,等等。

这些科技园区成了发展中国家高科技产业的先驱地带,对加快这些国家主导产业的技术的升级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起了先导与催化的作用。

第二节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

一、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概念的界定

在竞争中,竞争主体可以分为国家、区域、产业、企业等不同主体。

从这一角度来看,竞争力有国家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之分。

产业竞争力既与企业竞争力紧密相连,又与国家竞争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产业竞争力增强的基础是产业内企业竞争力的增强;而众多产业竞争力增强的结果又导致了国家竞争力的提高。

因此,产业竞争力是联系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纽带。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我们所说的产业竞争力是指特定产业的竞争力,即特定产业作用于竞争对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和能力。

在这里,特定产业是指国家间的特定产业或区域间的特定产业。

因此,产业竞争力又可以分为国家产业竞争力和区域产业竞争力。

本章的研究对象是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区域特定产业概念。

我们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指的是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和能力。

因此,本章出现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指的就是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两者是同一含义的概念。

二、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构成

如同竞争力一样,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受产业的宏观因素(即外部资源与环境因素)和微观因素(即内部资源与能力因素)的影响。

我们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宏观影响因素称之为高新技术产业外生竞争力因素(主要包括产业政策环境、产业技术支持环境和产业孵化环境),微观影响因素称之为高新技术产业内生竞争力因素(主要包括产业基础竞争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显性竞争力),则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构成如图7-1所示。

需要说明的的是高新产业外生竞争力因素中的产业技术支持环境因素与内生竞争力因素中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因素共同构成产业的广义技术创新能力因素。

图7-1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构成图

1.高新技术产业外生竞争力因素

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外部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由产业政策环境、产业技术支持环境和产业孵化环境。

产业政策环境。

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践表明,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新产业无不是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高新技术产业是高风险、高投入产业,国家只有在税收、信贷、风险投资、财政支持等诸多方面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优惠政策,才能吸引各方资源,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产业技术支持环境。

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高新技术的发展需要社会有大量的知识、人才储备以及一大批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为其提供知识信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高价值的科研成果。

产业孵化环境。

高新技术园区基础设施雄厚、高科技人才云集、高新技术企业密集,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

研究表明,高新技术园区能够创造良好的孵化环境,促使高新技术企业不断繁衍和集聚,同时,高新技术园区集优惠政策、先进技术和优美环境为一体,最能体现一个地区对高新技术的孵化能力,其发展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能力。

2.产业内生竞争力因素

高新技术产业内部资源和能力因素主要包括产业基础竞争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显性竞争力三因素。

产业基础竞争力。

产业基础竞争力主要指产业科技资源投入水平。

一个产业要获得发展,就必须有投入。

高新技术产业是一种高投入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就得有大量资金和智力的投入,尤其是R&D资源的投入。

R&D活动是整个科技活动的中心,是高新技术产生的源泉。

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要赢得市场竞争,必须在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形成和提高的每一过程都投入大量R&D资金和人才。

资金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血液,根据国际经验,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资金投入的比例达1:

10:

100,才能使科技成果较好的转化为商品,实现产业化。

人才是知识、智能的载体,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地区往往是人才密集的地方。

例如,创造了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奇迹的美国“硅谷”,其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以几千名工程师和管理人员为代表的庞大的劳动大军和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机构所聚集的大量高素质人才。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对于高新技术产业而言,技术创新能力越高,产业内企业利用内外部资源效率越高,越易形成技术垄断,创新产品的生产时间也越短,企业也就更具竞争力,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也越强。

可以说,技术创新能力是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产出的中间枢纽。

当然,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有资金、设备的投入,人才的培训与引进,以及科技与市场信息的利用作为基础和动力,创新能力的衡量也需要市场的检验,即需要显性竞争力来体现。

产业显性竞争力。

产业显性竞争力主要指产业的产出水平。

衡量一个产业是否具有高的竞争力,最终要体现出其产出在质和量上是否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实力,如产出规模、增长速度、产品市场竞争力或市场占有率等。

高新技术产业之所以具有高效益性特点,正是由于它的产品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和需求市场。

因此,市场认可才是高新技术产业显性竞争力的真实体现。

二、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1.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系统,作为考核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标准和尺度,实现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综合评价并最终为管理决策服务。

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守以下原则:

(1)科学性和先进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当能有效地反映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特征,其目的是使高新技术产业评价结果及有关指标数值能为改善和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制定提供支持和参考。

(2)系统整体性原则。

为了实现对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层次和结构合理,部分与整体协调统一,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产业竞争力的基本状态。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在选择指标时,尽可能使用规范化的定量指标,为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奠定基础;对于确实无法量化而又非常重要的方面可以采用定性指标的形式纳入指标体系,通过定性分析加以描述。

(4)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既要考虑现实的竞争力水平,也要考虑竞争力发展潜力和速度,进而,在竞争力评价过程中既要防止绝对指标选取过多,影响高新产业竞争力发展潜力和速度的客观评价,又要防止相对指标选取过多,淹没了区域高新产业竞争力实际水平。

因此我们在指标选用上对体现竞争潜力和发展速度的指标尽可能的用相对指标,而对于反映显性竞争力水平的指标尽可能的选用绝对指标。

(5)可行性和可比性原则。

各项指标能够有效测度或统计,在保证评价目的可实现的情况下,指标数量要繁简得当;应当与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统计标准相衔接,主要以国家公布的指标数据为依据,易于进行同类比较和排序,将难以量化的指标排除在评价模型之外。

2.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根据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概念及特点,并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构成因素及国内外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方案,我们构建如下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理论体系。

见表7-1。

表7-1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四级指标

产业政策环境

政府财政科技拨款额

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

科技开发贷款额

产业技术支持环境

研发机构R&D人员占R&D人员总数比重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

地区R&D经费内部支出

专利申请数

专利授权数

万人科技活动人员数

产业孵化环境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入园企业比上一年增长率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

创业中心在孵企业数

在孵企业毕业数

产业基础竞争力

产业R&D经费支出额

产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

产业R&D人员

产业R&D人员强度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合同成交数

技术合同成交金额

技术市场成交额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国份额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业制成品出口额比重

产业显性竞争力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

产业总收入

产业总产值

产业增加值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

注:

贸易竞争力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

100%

以上指标体系为理论指标体系,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及发展的特点,我们在实证研究中可以有目的的筛选指标,但对于指标的选取应该注意突出关于创新性的指标,我们认为这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设计的评价指标一大特点。

第三节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

一、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1.国家主要政策和产业发展背景

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基本上经历了以1956年国务院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和1963年原国家科委制定的《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标志的发展国防高科技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初创阶段)、以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通过的《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863”计划》为标志的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开拓阶段、以1988年国务院批准的《火炬计划》为开端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十三大”提出“注意发展高技术新兴产业”、“十四大”提出“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十五大”提出“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以来,国家和全社会加大了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正在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先导产业。

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国家先后制定了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国家创新计划等在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具有指导性和推动性作用的产业计划;从国家产业政策法规来看,主要是从产业政策方面,比如财政税收政策、进出口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等方面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扶持和保护。

到2002年底,全国共设立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内企业2.6万家,从业人员320万人,主要经济指标与上年比较,在经济发展总量指标方面,仍然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增长趋势,增长幅度保持在两位数的水平(见表7-2)。

 

表7-2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

2002年

增长率(与2001年相比)

技工贸总收入(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